三种方式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
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控制性能

第 3 期
剖
室 澜
3— 7 2 3
2( 1 1年 6月 )
REF GERAT1 ) AND R —C RI (N AI 0NDI (NI TI) NG
地 板 辐射 供 冷 系统 的控 制性 能 *
黎 丽 华 陈 杰华 张德 鑫
摘 要
段 梦楠 杜 迎 迎 王 建 惠 金 梧 凤
h m ii u df y.t e PM V a u l i c e s t h u d o i h r t m p r t r . h v l e wi n r a e wi t e o t o r h g e e e a u e l h KEY W ORDS f o a in o l g s s e ; o to e f r a c ; o d n a i n; t e ma l r r d a t c o i y t m c n r lp r o m n e c n e s to o n h r l c m f r o ot
t eman ann o fra l c p .Bu h e i d fc n r l eh d h w h n m e i it iig c m o tb es o e m tt r ekn so o to t o ss o ap e o m n n o c re n t ea t a p r t n,alo h m h u d tk o r s o dn e s r so o cu r d i h cu lo e a i o l ft e s o l a ec re p n i g m a u e f d h mi i e ,a d i o l olwe h e p r t r ft eid o e p r t r u o od — e u df r n f n yt o rt etm e a u eo h o rtm e au eb tn t e i n t
辐射吊顶系统供冷简介

辐射吊顶系统供冷简介辐射供冷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空调传递热量的介质主要是空气,但是空气比热容只有水的1/4200,在传递同样热量的条件下所需的水量远小于空气,辐射供冷在输配传热介质上的耗能要比传统空调小得多。
(2)传统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噪音大,冷凝水不易排出,容易造成细菌滋生,但辐射供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传统的空调如果要想实现温、湿度的同步控制,一般需要对新风再热,导致能耗增加,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牺牲温湿度中的一项,这样就相当于牺牲了室内的热舒适性;而辐射供冷可以实现温湿度分开控制,且辐射供冷在室内形成的温度梯度很小,风速极小,达到良好的室内舒适性。
(4)随着现代办公室中电子设备的增加,房间的冷负荷也逐渐增大,由于传统空调送风温差的限制,不得不增大送风量,但这样又会引起室内风速有超标的危险。
辐射供冷能将显热和潜热分开处理,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辐射供冷系统设备分类:辐射供冷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有辐射和对流两种形式,根据各自所占总换热量比例不同,通常将辐射供冷的设备分为辐射式和对流式两种。
此外,对流式供冷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动式冷梁和被动式冷梁两种特殊形式。
1.辐射式:辐射式进一步可分为楼板式和吊顶式。
楼板式进而可以分为毛细管式和混凝土式。
毛细管式一般使用内径很小的塑料管;塑料管紧密排布,供冷能力比较小,一般为40~65W/m2。
混凝土式是把冷冻水管直接埋入房间天花板的混凝土中,与建筑围护结构形成一体,它的供冷能力更小一些,大约30W/m2,一般用于满足建筑基础冷负荷。
吊顶式具有闭式平滑表面,其辐射换热一般占总换热量的60%,对流换热量占40%。
它一般直接悬吊在天花板下方,有时会在吊顶板上穿一些小孔,然后在铜盘管上敷设吸声垫,起到吸声的作用。
吊顶式在房间垂直方向上温度波动极小,一般在±0.5K以内。
一般不超过0.1m/s,能提供的冷量不超过100W/m2。
辐射换热而引起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风速很小,室内人员没有吹风感。
辐射吊顶系统供冷简介

辐射吊顶系统供冷简介辐射供冷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空调传递热量的介质主要是空气,但是空气比热容只有水的1/4200,在传递同样热量的条件下所需的水量远小于空气,辐射供冷在输配传热介质上的耗能要比传统空调小得多。
(2)传统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噪音大,冷凝水不易排出,容易造成细菌滋生,但辐射供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传统的空调如果要想实现温、湿度的同步控制,一般需要对新风再热,导致能耗增加,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牺牲温湿度中的一项,这样就相当于牺牲了室内的热舒适性;而辐射供冷可以实现温湿度分开控制,且辐射供冷在室内形成的温度梯度很小,风速极小,达到良好的室内舒适性。
(4)随着现代办公室中电子设备的增加,房间的冷负荷也逐渐增大,由于传统空调送风温差的限制,不得不增大送风量,但这样又会引起室内风速有超标的危险。
辐射供冷能将显热和潜热分开处理,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辐射供冷系统设备分类:辐射供冷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有辐射和对流两种形式,根据各自所占总换热量比例不同,通常将辐射供冷的设备分为辐射式和对流式两种。
此外,对流式供冷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动式冷梁和被动式冷梁两种特殊形式。
1.辐射式:辐射式进一步可分为楼板式和吊顶式。
楼板式进而可以分为毛细管式和混凝土式。
毛细管式一般使用内径很小的塑料管;塑料管紧密排布,供冷能力比较小,一般为40~65W/m2。
混凝土式是把冷冻水管直接埋入房间天花板的混凝土中,与建筑围护结构形成一体,它的供冷能力更小一些,大约30W/m2,一般用于满足建筑基础冷负荷。
吊顶式具有闭式平滑表面,其辐射换热一般占总换热量的60%,对流换热量占40%。
它一般直接悬吊在天花板下方,有时会在吊顶板上穿一些小孔,然后在铜盘管上敷设吸声垫,起到吸声的作用。
吊顶式在房间垂直方向上温度波动极小,一般在±0.5K以内。
一般不超过0.1m/s,能提供的冷量不超过100W/m2。
辐射换热而引起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风速很小,室内人员没有吹风感。
辐射冷暖分析

冷暖辐射与建筑节能分析冷暖辐射与建筑节能这一命题,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意。
因为冷暖辐射从有人类那天起,它就伴随着人类繁衍生息。
没有它,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但是人们对于“冷辐射”的认识或许有些陌生,而对“热辐射”就很司空见惯啦。
北方人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道式的火炕、地暖、火墙等传统的采暖方式的习惯。
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低温辐射地面供暖广泛应用,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本文从热辐射的原理及冷暖辐射的应用浅析冷暖辐射与建筑节能的关系;简论冷暖辐射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作用;推介适合中国国情最环保节能的生态冷暖辐射空调装置及其不可或缺的末端主要配置系统――辐射模板系列产品。
以期为建筑节能起个推波助澜作用。
一、辐射原理1.热辐射在任何一个环境里,任何一个绝对温度高于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外界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也叫光子)。
这个过程就叫做“辐射”。
常说的“热辐射”。
热辐射的波段为0.1-100μm。
此波段介于X射线和无线电波之间。
其波段包括一部分紫外线波段、可见光波段(0.35-0.75μm)和部分红外线波段。
自然界所有物体都会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
因此,都有发射和吸收辐射波的能力。
只不过物体不同,发射与吸收辐射波的能力不同罢了。
物体自身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物体之间距离越近,辐射强度越高。
在我们所认知的宇宙间,太阳的辐射能力最强。
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热辐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
其过程,辐射源一方能量减少,被辐射一方能量增加。
这个过程也就是一种热交换过程。
是热传递过程的一种。
2.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方式有三种:对流,传导,辐射。
对流:热对流是以液体或气体为介质,通过其质点宏观地相对运动,从一个区域迁移到温度不同的另一个区域的热传递过程,也称谓“对流换热”。
在日常应用的散热器与冷风、热风空调等换热装置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供暖或供冷;大自然常见的“寒流”、“暖流”等导致大气温度变化的气象现象,是明显的对流方式传热过程。
顶板和地板辐射供冷方式下的室内热舒适研究

Ab s t r ac t :S t u d y o f i nd o o r t he r ma l c o mf o r t u n d e r t he c o nd i t i o n o f t h e c e i l i n g a nd lo f o r c a n pr o v i d e t h e
摘要 : 对顶板 和地板 辐射供冷的室 内热舒适进行研究 可为优 化供冷 系统 , 提 出能够满 足人体 热舒适 的 、 较 为合 理的辐射供冷方式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 。文章阐述了顶板和地板辐射供冷两种辐射供 冷模式及 其辐射供 冷机 理, 分析 了室内热舒 适影响因素 。以济南市某个应用辐射供冷 空调技术 的实验房 间为研究对象 , 采用 A i r p a k构 建仿真房 间模型 , 进 行数值模拟 , 从 室内垂 直温差 、 P MV -P P D指标及 吹风感 三方 面对 比分 析 了顶板辐 射和地 板辐射两种供冷方式对室 内热舒适 的作用 效果 。结 果表明 : 顶板辐 射供 冷沿房间高度方 向垂 直温差小 于 3 o C, 而地 板辐射供冷垂直温差过大 , 不能满足局部热舒适要求 ; 顶板 辐射供 冷 的 P MV 值 基本处 于 一0 . 5~+ 0 . 5的
R e n e w a b l e E n e r y g U t i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i n B u i l d i n g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l a E d u c a t i o n Mi n i s t y, r J i n a n 2 5 0 1 0 1 , C h i n a )
第3 2卷 第 2期
2 0 1 7年 4月
地板辐射供冷的热环境模拟分析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 S NDON J AN F HA G I ZHU UNI ER I Y V ST
Vo. 4 12
De c.
No 6 .
2 9 oo
文 章编 号 :6 3— 6 4 2 0 0 06 0 17 7 4 (09)6— 5 9— 5
L U a g 一,LI n— i g I Fn U Ge p n ,W EN i g h n Ln —o g
( .F: o fUra o srcin a d E vrn na n ier g h nqn nv ri 1 xh lo b n C n t t n n i me t E gn ei ,C o g ig U iesy,C o g ig4 0 4 ,C ia 2 o u o o l n t h n qn 0 0 5 hn ; .
ef in y fi e c . c
Ke r :lo a in o ln y wo ds fo rr da tc o ig;h a r n frme h n s ;n me ia ac lto e tta se c a im u rc lc lu ai n;f o o ln e — l r c o i g p r o
地 板 辐 射 供 冷 的 热 环 境 模 拟 分 析
刘 方 , 艮平 文 灵红 刘 ,
( .重 庆 大 学 城 市 建 设 与环 境 工 程 学 院 , 庆 4 04 ;.重 庆 大学 三峡 库 区生 态 环 境 重 点 实验 室 , 庆 40 4 ) 1 重 00 5 2 重 00 5
对 室 内 温度 影响 较 大 , 射 供 冷 宜 采 用 小温 差 大 流 量 。 辐
空气能供暖与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对比

空气能供暖与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对比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供暖方式成为房屋建设和装修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空气能供暖和地板辐射采暖作为当前较为常见的两种供暖方式,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对空气能供暖和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进行对比,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两种供暖方式的优缺点。
一、空气能供暖的舒适性空气能供暖作为一种利用空气能源进行供暖的方式,其舒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均匀分布:由于空气能供暖通过电热元件将空气加热后释放到室内,使得室内温度相对均匀分布,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较小。
这样可以确保室内各个空间的温度基本一致,增强了人们在房间内的舒适感受。
2. 快速感知温度变化:空气能供暖系统具有温度调节快的特点,能够快速感知到人们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需求并进行相应调整。
当室内温度较低时,系统会迅速提供热空气,使整个空间迅速升温。
这种快速响应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即时的温暖,增强了供暖系统的舒适性。
3. 温度调节自由度高:空气能供暖系统可以通过分区控制,实现不同空间的独立温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不同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了供暖的个性化和舒适性。
二、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利用热水通过管道辐射方式进行供暖的技术,其舒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均衡稳定:地板辐射采暖通过地面散发热量,使得室内温度均衡稳定。
由于热量由下往上散发,避免了局部高温、局部低温的情况,提供了舒适的供暖感受。
2. 无气流传播:地板辐射采暖不需要通过空气传播热量,避免了室内的气流流动,减少了对空气的浪费和对灰尘的吸附,提供了一个相对干净的供暖环境。
3. 舒适度持久:由于地板辐射采暖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热量持续供应,使得空间持久保持舒适的温度。
与空气能供暖相比,地板辐射采暖更加能够提供长效的舒适感。
三、空气能供暖与地板辐射采暖的对比空气能供暖和地板辐射采暖都有其独特的舒适性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热水辐射采暖与燃气辐射采暖的比较

热水辐射采暖与燃气辐射采暖的比较第一篇:热水辐射采暖与燃气辐射采暖的比较燃气辐射与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的比较一技术:热水辐射:辐射板采暖,作为车间采暖方式,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广泛采用,只是由于采用钢管制作,腐蚀现象严重,加之采用蒸汽作为热源,跑、冒、滴、漏严重,后来才弃用。
近些年,随着国外企业的进入,也将他们的热水吊顶辐射板采暖方式引入中国,而且使用效果良好。
所以说:辐射板采暖方式是成熟的技术,并不是创新。
燃气辐射:燃气辐射采暖,采用天然气直接燃烧的高温烟气作为辐射源,燃烧机组置于车内部,在国外有一定的用户,我国前几年也有部分用户应用,但由于运行成本和安全因素的影响,现在还在使用的用户较少。
二工艺:热水辐射:我国原来使用的辐射板出现漏水等现象,是我们对水质控制不严,产品构造和质量较差造成,而现在使用的辐射板,采用铜管、不锈钢管、热镀锌钢管制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腐蚀问题。
尤其采用的管/板卡压技术,避免了焊接应力的产生。
从工艺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燃气辐射:燃气辐射管产品均来自国外,辐射板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运转部件和控制部件的使用寿命较短。
三热源:热水辐射:热水吊顶辐射板使用现有采暖系统作为热源,不用增加蒸汽锅炉、也不用进行燃气增容。
主管网简单。
采用小管径水流通道技术,室内系统设计灵活,不必采用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室内管网,可采用较短的单板设计长度。
布置灵活。
辐射板表面的温度较低,可和灯具、空调风口、烟感探头、消防喷淋近距离布置,而不影响其功能的实现,当无法避免重合布置时,可采取穿过辐射板面板的做法。
燃气辐射:燃气辐射采暖的能源为天然气,采用直接燃烧方式采暖,厂区需进行天然气增容,设置调压站,敷设厂区管网和车间管网。
辐射板表面温度高,和灯具、空调风口、烟感探头、消防喷淋设备不能近距离布置,必须保证安全距离,且不容许穿过辐射板。
四吊装:热水辐射:热水吊顶辐射板布置在车间屋面下,重量轻,本身有多种吊装配件,可方便的吊装在屋面檩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方式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陈露;廖胜明【摘要】辐射供冷是一种舒适、节能的新型空调形式.为了比较相同面积顶板、地板和墙壁三种不同辐射供冷方式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系统的室内热环境情况,建立供冷系统室内数值模刑并运用DTRM辐射模型进行不同供冷情况的数值模拟.对室内垂直温差、吹风感、PMV-PPD指标及能量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统一设置参数下顶板辐射供冷系统热舒适指标最为理想,地板辐射供冷系统最差;但足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能量效率最高.计算为合理优化各不同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热环境;热舒适【作者】陈露;廖胜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与传统空调完全利用空气对流换热实现房间冷却不同,辐射供冷主要利用辐射换热方式实现房间冷却的目的,辐射制冷具有直接、高效、舒适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
辐射板可以布置在天花板、地板或墙壁,形成不同的辐射供冷方式[1]。
置换通风是利用室内的密度差而使污浊热气流上升来实现空气调节的,通常,其送风装置靠近地板布设,下送上回,调节室内湿度防止结露并提供一定的冷量及新鲜空气。
辐射供冷系统加上辅助置换通风相结合,供冷与通风合理分工,具有节约能源,换热量更大,提供新风,提高舒适度等诸多优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2、3]。
本文对顶板、地板、墙壁三种辐射供冷方式与置换通风相结合的系统进行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
1 物理问题和数学模型1.1 物理问题本文研究对象是长沙地区一间单人办公室,房间尺寸为2600 mm×2200mm×2700 mm,一面南外墙,假设人体处于房间正中间坐姿,将坐姿人体简化成由长方体组合而成[4],高度1200 mm,不考虑室内其他热源影响,地面与其他墙面设为绝热,风口尺寸400 mm×200 mm,下送上回,如图1所示。
考虑顶板、地板、墙面三种辐射供冷布置方案,为了简化模型,假设辐射板与顶板、地板面积相等,人体后侧(东面)墙上靠近地面取相同面积作为墙面辐射供冷位置。
图1 计算模型结构简图1.2 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室内的空气流动与传热属于湍流流动换热问题,采用的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k-ε方程,控制方程通用形势如下:式中:ρ为密度;Φ为通用变量;U为速度矢量;ΓΦ为广义扩散系数;Φ为广义扩散源。
在求解传热问题时,辐射热流是作为能量源项加入到能量方程的,通过求解辐射传递方程得到辐射热流,从而得出辐射传热产生的能量源项[5]。
介质在位置→r处沿着方向的辐射传递方程如下:式中为位置向量为方向向量为散射方向;s为沿程长度;a为吸收系数;n为折射系数;σs为散射系数;σ 为斯蒂芬 -波尔兹曼常数,W/(m2·K4);I为辐射强度;T为当地温度;Φ为相位函数;Ω'为空间立体角。
外墙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处理,根据长沙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温度设为32℃,根据建筑围护结构墙的材料,外墙与环境流体间的对流传热系数设为23W/(m2·℃);内墙和地板视为绝热;假定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设为20℃,为恒温的稳态边界条件;送风温度为20℃,速度为0.15 m/s;室内人员处于坐姿办公状态,考虑服装热阻,人体表面热流量设为62 W/m2,人体模型设为等热流边界条件。
1.3 数值计算方法空调房间以DTRM建立离散传播辐射模型来考虑室内壁面之间的辐射换热,FLUENT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射线跟踪技术来更新辐射场、计算所产生的能量源项和热流。
迭代过程中辐射计算的最大扫描数为4,辐射场在连续相迭代推进时的更新频率为2,其余保持默认设置[6]。
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模型,壁函数选用标准壁函数,控制方程的离散格式选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压力插值格式选用standard格式,数值计算采用SIMPLE算法。
为了加速收敛,取动量松弛因子为0.5。
采用Boussinesq模型考虑浮升力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模型所需参数为:基准温度T0=20℃,基准密度ρ0=1.2 kg/m3,热膨胀系数β0=0.001344 1/K。
能量方程的收敛标准取为10-6,其余的控制方程收敛标准取为10-3。
2 模拟结果与分析2.1 垂直温差比较设顶板、地板、墙壁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三种供冷模式分别为方案A、B、C,从工作区距地面0.1m处温度t0.1、距地面1.1m处温度t1.1、工作区竖直温度差t1.1-0.1,分析比较三种模式下室内的舒适性指标,见表1。
表1 工作区垂直温差比较?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规定,在工作区的地面上方1.1m和0.1m 之间的温差即t1.1-0.1不应大于3℃[7],由此可见,方案B垂直温差过大,使人产生“头暖足寒”的感觉,不满足舒适性要求。
其余两种模式室内的t1.1-0.1均小于3℃,满足ISO7730标准规定。
图2显示出三种空调模式工作区人体正左侧正右侧竖直温度分布。
由图2可见,方案A即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室内竖直温度梯度最小,沿高度方向温度略有上升,但0.5m以下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方案C墙壁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室内竖直温度梯度也比较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二者都满足舒适性要求,而方案B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室内竖直温度梯度过大,尤其在1.5m以下区域,工作区温差过大,影响人体热舒适。
图2 三种空调模式的室内竖直温度分布2.2 吹风感比较吹风感是最常见的不满意问题之一,用PD表示不满意率,可以用下式来描述不满意度与风速、温度以及湍流度之间的关系[8]:其中:ta为人员附近空气温度,℃;va为人员附近空气流速,m/s;Tu为局部空气湍流度,查相关资料,设为40%。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按工作区人员附近离地面1m处取平均值,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三种模式下的PD指标分析?由表2中可以看出,因为送风速度比较小,三种方案吹风感不满意率PD≤15%,且相差不大,表明在供冷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三种空调模式在吹风感方面均满足舒适性要求。
2.3 PMV-PPD指标ISO7730中采用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PMV-PPD方法的基本是基于人体的热平衡方程[8]。
式中:TL为人体热负荷,W,定义为人体产热量与假定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tsk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Ersw时向外界散出的热量之差值。
由于上述公式比较复杂,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PMV值[1]:式中:a、b、c 是系数;t为室内空气温度,℃;Pv为室内水蒸气分压力,kPa。
查表,以人员在空调房间里滞留时间等于或大于 3h,a=0.212,b=0.293,c=-5.949。
室内空气温度取室内离地面1.0m处人员周围平均温度为计算温度。
根据室内设计参数查焓湿图可得不同环境下的水蒸气分压力Pv值,计算结果列于表3。
表3 不同模式下PMV-PPD值?根据ISO7730对PMV-PPD的指标推荐值应为-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案A的模拟结果最理想,人体离最佳热舒适状态值最近,方案C次之,方案B在人体周围取值得出比较满意的舒适状态,但根据前面数据已得出,工作区局部垂直温差过大,人体局部热舒适感不满足要求。
2.4 温度效率即能量利用系数比较以转移热量为目的的通风和空调系统,通风效率中浓度可以用温度来取代,称之为温度效率ET,或称为能量利用系数[7],温度效率越高,表明相应的空气处理和输送的能耗愈小,设备费用和运行费也就愈低。
温度效率表达式为式中:te、t、ts分别为排风、工作区和送风的温度,℃。
表4列出三种空调模式下温度效率的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方案B由于室内存在明显的垂直温度梯度,排风温度较高,温度效率达到1.59,方案C的温度效率也比较高,达到1.44;方案A的通风效率仅为1.2,这是因为房间上部顶板供冷气流与置换通风气流的掺混作用一定程度破坏了温度分层,使得竖直温度梯度下降,排风温度降低,从而使温度效率降低的缘故。
方案B、C均比方案A温度效率高,从能量利用角度来说,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与墙壁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要优于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
表4 三种方案温度效率的比较?3 结论1)通过对顶板、地板、墙壁三种辐射供冷方式与置换通风系统相结合三种模式模拟结果比较,可以看出,顶板辐射供冷与墙壁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方式能获得较好的室内温度、速度,不易引起吹风感,垂直温度梯度较小,热舒适指标比较理想,热舒适性明显优于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
三种模式中,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热舒适指标最为理想。
2)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系统在工作区以下能很快获得较低的室内温度,但工作区垂直温度梯度过大,影响人体热舒适。
3)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地板、墙壁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方式能获得较高的温度效率,能量利用情况较好,并且优于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模式的能量利用情况。
4)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本文为了分析比较对三种模式设置了统一参数,建议对各种模式分别进行参数优化,合理分配好新风和顶板的供冷量,取各自最佳的送风设计温度、速度以及顶板温度以分别获得最佳的热舒适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子介.低温辐射供暖与辐射供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Novoselac A,Srebric J.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performance and design of combined cooled ceiling and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systems[J].Energy andBuildings,2002,34:497-509[3]Mstson parison of the model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concentrations of ultra-fine particles indoor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40(7):996-1002[4]ToshiyukiMiyanaga.Simplified human body modelfor evaluating thermal radiant environment in a radiant cooled space[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1,36:801-808[5]温正,石良臣.FLUENT流体计算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陶文铨.数值传热学(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1[7]陆亚俊.暖通空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