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28231 6E47 湇33420 828C 芌V= 31634 7B92 箒oo28508 6F5C 潜z :20109 4E8D 亍28062 6D9E 涞。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NaOH溶液,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表观为白纸),白开水和白酒,洗衣粉和精盐,汽油和水,铜丝和铁丝,澄清的右灰水。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化学?
二、化学有什么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应以最简洁富有趣味的话语及方式向学生展现化学丰富多彩的一面。
让学生意识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拉近学生同化学的距离。
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0Lr26158 662E 昮r35981 8C8D 貍35534 8ACE 諎31516 7B1C 笜(33664 8380 莀k36874 900A 逊22670 588E 墎25796 64C4 擄。
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知识PPT
-化学视频资料(如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演示)
5.教学手段:
-探究式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
-情境模拟与实验操作
-互动问答与讨论
-课后在线辅导与答疑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化学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一些抽象化学概念时仍存在困难。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所收获。他们在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同时,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在技能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这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化工厂、科研机构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实验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让他们感受化学的魅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绪言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记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很重要.
近年---绿色化学:造福子孙后代
(设问)那么,如何学习化学呢?怎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化学这门科学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的奥秘吧。
(1)魔棒点灯
(2)清水变牛奶
(3)水里生火
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看图片思考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学生讨论,总结学习方法
教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重点
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难点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l.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3.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过程?
(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翠绿的孔雀石:人类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近代-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以循
现代—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版块
师生活动设计
[课前准备]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l-10
[导入]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主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化学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
3.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业反馈:
1.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A. 药物治好疾病
B. 食品保持新鲜
C. 电池提供电能
D. 玻璃制造窗户
答案:D不是由化学引起的,因为玻璃制造主要是物理变化,而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题5:根据化学实验技能,判断下列哪个实验操作是正确的。
A. 直接用手触摸实验药品
B. 实验数据随意修改
C. 实验结束后不清洗仪器
- 化学应用案例:提供一些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化学在医药、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八年级科学课程中学习的物质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归纳
-归纳: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规律
-推理: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化学问题
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日用品:塑料、合成纤维、洗涤剂等
-药物:药品成分、药物作用机制等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等
-能源: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等
-环境保护:废水处理、空气质量管理等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情感升华:
结合化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化学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化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化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023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绪言部分,标题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的方法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基础知识,对物质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化学产品和化学现象,对化学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物质观念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化学家、环保工程师等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开展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的腐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策略的形成。
知识点梳理
1.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物,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探索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提出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其次,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再次,强调化学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此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研究的领域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字样)。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推进新课1.介绍什么是化学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有关化学的一组图片。
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针对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教师给出准确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教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组织活动(1)小组竞赛①列举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②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③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图片展示①印度漏油造成孟买海岸污染。
②一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巴士,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③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④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⑤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教学意图: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衣料需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2)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3)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4)汽油、柴油是许多现代化交通工具的燃料本节课是化学的起始课,知识性不强,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通过学习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多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展示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无限的向往。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进行网上自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开端。
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对于化学及其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只是感性的、表面的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教材编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导入新课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师: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1(3)、1—1(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结论]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蜡烛(纸张、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关于物理性质的内容)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能力。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3.实践活动[演示]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结论]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怎么区分它们,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