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公子解读自叙帖

合集下载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自叙帖,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写的一篇自述文稿。

本文以一篇1800字的释文对照,对怀素自叙帖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正文部分】怀素自叙帖余年七十有九,自得道者,蔚蔚乎其于矣。

扬帆息檝,时进时止。

蜋蜋乎其于矣,涌泉而逝,不终日,不终夜,流注不息,久矣哉!释文:我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作为一个修得了道的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像扬帆航行的船只,时而前进,时而停留。

如同小溪奔流,日夜不停,水流不息,已经很久了。

夫修道者,以无上之至真为初,以松柏为正,以流泉为象。

故曰:正气存心,則柔木生,善象迭起,心之浩荡也。

秋山可载,流泉可送,宔行于天下,曽兴众田。

誉之也,扬帆止檝之交流也。

释文:修行者以至真无上为基本,以松柏为正宗,以流泉为比喻。

因此说,保持正气的心态,就像柔韧的木头一样生长,好的象征接二连三发展,心境宽广如大海。

如同秋山能容纳万物,流泉能滋润大地,可以到达天下各地,发扬光大。

对此赞美,就是扬帆和停泊的交流。

卧游贞蹈于妄境,故生春秋之气也,余何恃哉!岁晏已俨,春秋暮矣。

天倾地闲,惟赤白与黄绿之交。

余知不自期半死,为此心行也,模摹象样,上以神圣,下以礼守之。

释文:我在追求真正境界的过程中,生发出春秋之气,已经进入了晚年。

天地交汇,只有红、白与黄、绿之间的交织。

我深知自己不能满足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为此以心为行动的标尺,模仿典范,向上追求神圣,向下坚守礼节。

员外昭此眇末,即信中之神,冠之以告身,则体贻兼自。

朝阳之子,夜郎之虎,春日寒食之游,怀山行之行也!延颈而呼,耆年深香,与之振臂,何矧志之!静则咏,逸则画,明而能动,何矧闲之!自勉者亦在余乎?释文:这篇文字光彩夺目,即使放在神圣的智慧中也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作品,是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的缩影。

无论是晨曦中的子弟,还是夜郎之虎,无论是寒食节时的游玩,还是怀山行的行程,都是我心境的流露。

伸长脖子呼唤,耄耋之年深深怀香,与之振臂,又岂不是志向高远!静心即能吟咏,悠闲即能画图,明晰而有行动力,又岂不是悠闲自得!励志者也必然如我。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米芾(1325-1387)是中国南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以其个性化的书法风格和创新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米芾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使其作品显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下面是米芾的一些学书帖的原文及译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一、《让练帖》「ㄧ硬礉力忠贞婽⺡唼箞ㄣ仔肙」译文:「一刚毅坚强,忠贞而敦厚。

容貌端庄而文雅。

以刚单而不露锋芒。

」二、《移静帖》「幾碟⺀角汚游䥑誼操芐蹠色」译文:「几次体验了寂静宜人的自然风光之后,深受启发,开悟了人生的真谛。

」三、《幼师帖》「驷雠羸关朔蹠獾沿誴拾沿蹠漲豪香奕」译文:「用画马来描绘人生百态,展示人生起伏和各种情感。

优雅中带有战国豪杰气概,展示韧性和果敢。

」四、《进山帖》「由陔畿帷寔躴萛㹵冾祜」译文:「由平庸朝向优秀,从境外进入山林之后,体验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五、《陶者帖》「降䴚瘝䃿慗濌勥汌瀉速間闗廼」译文:「以陶诗意境写意,流露出内心真情实感。

无拘束而自由地创作,旨在表达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和谐,并传达给读者快乐与舒适。

」六、《独立顽帖》「赋留碩傳育角堅獷勣曀滎胡」译文:「以独立与顽强的精神,传播艺术教育的智慧和精粹,力求推动艺术界的进步,展现出领导力和决断力。

」以上是米芾学书帖的原文及译文,每个帖子都表达了米芾不同的情感和思考,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创作中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现。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人生和内心世界的诠释。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高一作文】江南书画

【高一作文】江南书画

【高一作文】江南书画江南如一本古老的需要你细细口味的书,厚重而缠绵。

鲜衣怒马踏在氤氲如烟的江南,狂妄的笑穿透层层烟雨,在古朴的伞下缠绕,那曾让无数佳人摩挲过的伞柄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渗透着丁香般的惆怅。

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的,如气韵生动的国画,又似潇洒飘逸的书法,让你陶醉,然而彻底沉沦在江南温柔的顾盼里。

江南的书画是柔美的,因为有无与伦比的风华。

无论是烟水迷雾中的采莲女,还是水中月亮弯曲的一叶残舟,都是写意画或是工笔画最根本的情愫。

风华之中,寻一份慧根,一份画中难得的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狂草之意,苏轼和黄庭坚分别从逆水行舟和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江南的书画是灵气的,因为有人杰地灵的传说。

书法有笔势、笔法、笔意的轻重缓急,使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黑白相依,虚实相生。

笔锋的变化,运笔的跌宕,屏气凝神之间,温润的宣纸便似乎有了仙风道骨一般,飘飘欲仙。

江南的书画是厚重的,因为有沧海桑田的积淀,故而在江南,又多了几分历史的底蕴。

秦淮河的浆声灯影,魏晋的王谢堂前燕在南朝的暮鼓晨钟中飞过,几个王朝的背影在摇曳了千年的荒草丛中若隐或现……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斐然于笔墨之外。

既然心中有对历史的感慨和牵挂,书画中无须在意的便流露出治世与乱世的情怀。

只可惜,当“江南”二字只成为现代人梦里水乡的代名词时,当凡。

高、达芬奇等的油画蒙上厚厚的铜臭时,真正的江南书画也不免沦入深深的世俗泥淖之中。

让思绪停留在江南的山灵水秀之间。

远山村落,沉默为一幅远古的江南书画,沉睡于童话的缱绻,谁来托起这梦中的沉舸?谁来洗涤那堆积千年的尘埃?当水声铺向遥远,当青春划向彼岸,我又忆起了江南,忆起了这条承载着华夏书法和绘画的江南古渡的船。

那是游子心中那根神秘的舷。

这午后,我只想摸一摸古渡那真实的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自叙帖是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些经历和思考。

下面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

【全文】【释文】我本名怀素,字怀素,号东篱。

【我】指的是怀素本人,他通过这篇自叙帖向读者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字和号。

他的字是怀素,号是东篱。

这些都是他的自称,用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我本籍河阳郡,自幼酷爱书画,常怀独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我本籍河阳郡】说明怀素出生在河阳郡,这是他的出生地。

【自幼酷爱书画】表明怀素从小就对书画非常痴迷,这是他的兴趣爱好。

【常怀独善,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说明怀素一直秉持着独善的心态,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妥协。

作书数十年,无所不书,至黄庭,更无所成,反觉兴盛。

【作书数十年】表示怀素从事书法已经有几十年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无所不书】说明怀素几乎涉及了所有的书体和字体,他不拘一格,善于变化。

【至黄庭】黄庭是一种书法技法,怀素对黄庭的探索并没有取得成就。

【更无所成】表示怀素并没有因为没有取得成就而气馁,相反,他反而感到兴盛。

世之视我,皆以我言为妄,书为鬼工。

【世之视我】指的是世人对怀素的看法和评价。

【皆以我言为妄】说明世人认为怀素的言论是妄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书为鬼工】表示世人认为怀素的书法是虚幻的,像鬼工一样不真实。

人皆以为书者,照写物形也,胡然乎哉!【人皆以为书者】表示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通过照写物体形象来完成的。

【胡然乎哉】怀素对这种观点表示怀疑和不认同,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照写物体形象。

或有一二言,余则前人之法易之。

【或有一二言】表示可能会有一些人对怀素的观点表示赞同或者提出意见。

【余则前人之法易之】怀素表示他会借鉴前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

或有一二作,余则前人之作颠倒之。

【或有一二作】表示可能会有一些人对怀素的作品表示赞赏或者提出意见。

【余则前人之作颠倒之】怀素表示他会将前人的作品进行颠倒和改变。

江南公子解读自叙帖

江南公子解读自叙帖

江南公子解读自叙帖首先声明读者看了本大师文章有所领悟的要向本大师支付酒钱不许读霸王书唐代是中国草书发展的一大高峰产生了许多草书大家张旭怀素孙过庭高闲等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为什么唐朝能产生这样的草书成就呢除了历史的偶然外更主要的是唐朝是一个大气包容自信并高度重视文化和艺术的社会张旭怀素的草书成就正是在这样的土壤和气候下孕育成长的张旭怀素在历史上并称颠张醉素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作为僧人即食鱼又食肉还饮酒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社会并没有排斥或压抑他们的个性而是包容并欣赏他们的才华后人将张旭怀素与张芝并称为三大草圣高山仰止话分两头今日本大师单表怀素及其代表作自叙帖怀素字藏真零陵人(今湖南永州零陵区人)目前永州零陵还有一个专门纪念怀素的公园叫怀素公园只不过没有精心保养已经凌乱不堪本大师曾经拜访过怀素公园并瞻仰了传说中的绿天庵有诗为证(零陵冬日雨纷纷小园幽行慕藏真草圣醉影今何在只见芭蕉不见僧)既然本大师说怀素是永州零陵人为什么在自叙帖中开篇就写道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呢本大师大胆而独到的推断这是后人补记自叙帖所出现的错误一般来讲大家比较公认自叙帖前六行是后人苏舜钦所补从通篇气韵和这前六行相比前面六行字显得拘谨而不流畅没有老练自然的气息正因为是后人所补所以就写成了怀素家长沙了本大师认为原帖应该是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幼儿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等数字简单的慨括怀素的生平俺的理由如下一在怀素藏真帖中怀素就是以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来介绍自己的这种自我简介一般都会习惯性的沿用下来就如今天大家找工作到不同公司填简历也会习惯性的填写相同内容一样二怀素作为一个出家人是不可能称自己家在长沙的出家人四大皆空哪里还有家的概念即使是出生地也不会称家一般会说生于某地而已怀素作为高僧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讲完了这些俺再来给大家谈谈自叙帖的用笔特征自叙帖的线条就是小篆笔意基本上保持了大致相当的粗细程度和笔笔中锋的特点(当然在线条大致相当的同时往往会画龙点睛的以相对较粗的点画或猛然造险写出斗大的字来给通篇作品提神让人耳目一新惊心动魄)许多人特别初学者看到怀素线条少提按多园转又笔笔中锋就简单的以为怀素书法变化太少没有中锋侧锋并用也不太爱方笔园笔交错使用并且千缠万绕和杨在春在电视书法讲座中所说的草书不能圈眼太多相违背于是就机械和幼稚的说自叙帖写的太油滑了其实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在草书中能够做到笔笔中锋线条相等融篆书笔意于其中是需要相当高超和熟练技巧的并不是一般书家能做到的除了技巧层面外怀素的精瘦用笔还和他是高僧有关俺以为怀素作为一个高僧早就看淡了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一切身外之物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能安然度过如果有酒有肉自当足矣这种境界反映在书法当中我们便会看到线条精干即可绝不多一分肥俗否则便是画蛇添足也又由于怀素内心充满着对书法艺术的想象力充满着对酒的嗜好充满着狂放而不乱伦的天真所以在自叙帖中处处出彩时而飞动时而烂漫时而乱剑狂舞时而万马奔腾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大厦将倾彰显着一代大师内心的真实与想象第三俺来谈谈自叙帖的书写速度怀素草书的速度是很快的许多人对草书不了解但又多少看过古人的一些书论于是就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曲解说草书要慢理由是某个古人说过要作草如真(其实古人的意思是写草书要像真书一样注重细节的严谨并非说要像真书一样慢)又有古人说张旭下笔必为楷则(其实不是说张旭书法慢或张旭书法出自楷书而是说张旭写的每一笔都会成为他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楷在这里指的是榜样楷模的意思)其实草书之所以产生本来就是应急就需速度自然是第一位的怀素自叙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书写神速有些字甚至呼啸而过笔至生风不愧为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李太白也为之惊叹并赋诗曰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正是快速的书写使自叙帖看起来行云流水自然生动章法天成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本大师用一个字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一下自叙帖的最大特点这个字就是‘圆’大家仔细看看自叙帖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圆润的笔画的拐弯处往往也是园转的一字之内或字与字间多有回环往复之处临习自叙帖如果能把握了这个圆字大概也就入门了吧!。

8《兰亭集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实在 值得
概括第一第二段内容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集 会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
盛 况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环境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良辰

美景
可 乐

人物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人
事情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雅事
助词,引起下文 一俯一仰之间 之于
干支纪年法《语基》p250
状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举行
春季的末一个月
县名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一种祭礼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环绕 省略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酒杯
排列 旁边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文体知识——序
“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大 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呐喊> 自序》 。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 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 序》、王勃《滕王阁序》。
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思想乐趣
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3.何意致不厚 招来、招致

天下三大行书赏析

天下三大行书赏析

天下三大行书赏析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行书追求书写时的即兴,不受控制的情感流露。

其实“天下三大行书”呈现给我们还是三种境界,三种人生,虽说都是即兴之作,却最真实的传达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寒食帖》局部苏轼的文章写得一等一的好,20岁就声震朝野,但他却不懂得收敛自己,后因为乌台诗案关了监狱。

黄州之贬,使这个天真的苏轼,变成了老练的东坡。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正是苏轼在人生最落寞的时候写的。

45岁这一年,苏轼仕途不顺,被贬黄州,生活上拮据无靠,团练副使仅是个八品小官,俸禄微薄,生活窘迫,不足以养家。

《寒食帖》是他谪居第三年的一个寒食节,刚好遇到雨天,连月不停的雨季,海棠先是盛开,又在血风腥雨中凋败,如脂如雪的海棠,最终却飞落泥沼。

苏轼心中顿生悲凉,于是,提笔写了这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字字凄凉,《寒食帖》写的可谓炉火纯青,情感波澜起伏,特别是“哭涂穷”这三个字,字形猛然放大,突兀地出现在读者而前,产生令人心惊胆战的视觉冲击力。

在这里他写到了伤久雨、伤贫困到伤贬谪之悲,但苏轼并不是一个脆弱之人,被贬黄州时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透露出东坡在面对如此凄凉环境下,坦然面对人世风雨的镇定。

他的心胸像一片大海,对风雨变化虽敏感,但总体上仍摇之不浊,处惊不变,失意淡然,任天而动,坦然行世。

林语堂先曾评论苏轼:“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指苏轼)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宋代范仲淹行书《边事帖》欣赏

宋代范仲淹行书《边事帖》欣赏

宋代范仲淹行书《边事帖》欣赏
艺术929 2019-11-02 09:21:00
此帖书法瘦硬方正,清劲中有法度。

人常将此书风喻其人品,称“公书庄严清澈,信如其品”。

范仲淹《边事帖》
范仲淹《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

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

释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

施鄉曲之惠,占江山
之勝,優哉樂乎。

此間邊事,夙夜勞苦。

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

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

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

不宣。

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

三月十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公子解读自叙帖
首先声明读者看了本大师文章有所领悟的要向本大师支付酒钱不许读霸王书
唐代是中国草书发展的一大高峰产生了许多草书大家张旭怀素孙过
庭高闲等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为什么唐朝能产生这样的草书成就呢除了历史的偶然外更主要的是唐朝是一个大气包容自信并高度重视文化和艺术的社会张旭怀素的草书成就正是在这样的土壤和气候下孕育成长的
张旭怀素在历史上并称颠张醉素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作为僧人即食鱼又食肉还饮酒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社会并没有排斥或压抑他们的个性而是包容并欣赏他们的才华后人将张旭怀素与张芝并称为三大草圣高山仰止
话分两头今日本大师单表怀素及其代表作自叙帖
怀素字藏真零陵人(今湖南永州零陵区人)目前永州零陵还有一个专门纪念怀素的公园叫怀素公园只不过没有精心保养已经凌乱不堪本大师曾经拜访过怀素公园并瞻仰了传说中的绿天庵有诗为证(零陵冬日雨纷纷小园幽行慕藏真草圣醉影今何在只见芭蕉不见僧)
既然本大师说怀素是永州零陵人为什么在自叙帖中开篇就写道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呢本大师大胆而独到的推断这是后人补记自叙帖所出现的错误
一般来讲大家比较公认自叙帖前六行是后人苏舜钦所补从通篇气韵和这前六行相比前面六行字显得拘谨而不流畅没有老练自然的气息正因为是后人所补所以就写成了怀素家长沙了本大师认为原帖应该是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幼儿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等数字简单的慨括怀素的生平俺的理由如下
一在怀素藏真帖中怀素就是以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来介绍自己的这种自我简介一般都会习惯性的沿用下来就如今天大家找工作到不同公司填简历也会习惯性的填写相同内容一样
二怀素作为一个出家人是不可能称自己家在长沙的出家人四大皆空哪里还有家的概念即使是出生地也不会称家一般会说生于某地而已怀素作为高僧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讲完了这些俺再来给大家谈谈自叙帖的用笔特征自叙帖的线条就是小篆笔意基本上保持了大致相当的粗细程度和笔笔中锋的特点(当然在线条大致相当的同时往往会画龙点睛的以相对较粗的点画或猛然造险写出斗大的字来给通篇作品提神让人耳目一新惊心动魄)
许多人特别初学者看到怀素线条少提按多园转又笔笔中锋就简单的以为怀素书法变化太少没有中锋侧锋并用也不太爱方笔园笔交错使用并且千缠万绕和杨在春在电视书法讲座中所说的草书不能圈眼太多相违背于是就机械和幼稚的说自叙帖写的太油滑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很错误的在草书中能够做到笔笔中锋线条相等融篆书笔意于其中是需要相当高超和熟练技巧的并不是一般书家能做到的除了技巧层面外怀素的精瘦用笔还和他是高僧有关俺以为怀素作为一个高僧早就看淡了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一切身外之物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能安然度
过如果有酒有肉自当足矣这种境界反映在书法当中我们便会看到线条精干即
可绝不多一分肥俗否则便是画蛇添足也
又由于怀素内心充满着对书法艺术的想象力充满着对酒的嗜好充满着狂放而不乱伦的天真所以在自叙帖中处处出彩时而飞动时而烂漫时而乱剑狂舞时而万马奔腾时而行云流水时而大厦将倾彰显着一代大师内心的真实与想象
第三俺来谈谈自叙帖的书写速度怀素草书的速度是很快的许多人对草书不了解但又多少看过古人的一些书论于是就断章取义人云亦云的曲解说草书要慢理由是某个古人说过要作草如真(其实古人的意思是写草书要像真书一样注重细节的严谨并非说要像真书一样慢)又有古人说张旭下笔必为楷则(其实不是说张旭书法慢或张旭书法出自楷书而是说张旭写的每一笔都会成为他人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楷在这里指的是榜样楷模的意思)
其实草书之所以产生本来就是应急就需速度自然是第一位的怀素自叙帖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书写神速有些字甚至呼啸而过笔至生风不愧为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李太白也为之惊叹并赋诗曰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
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正是快速的书写使自叙帖看起来行云流水自然生动章法天成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本大师用一个字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一下自叙帖的最大特点这个字就是‘圆’大家仔细看看自叙帖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圆润的笔画的拐弯处往往也是园转的一字之内或字与字间多有回环往复之处临习自叙
帖如果能把握了这个圆字大概也就入门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