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要求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究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究摘要:研究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对于指导我们工作的开展,进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旨在为有关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砖混结构;建筑;抗震设计;构造柱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小城镇民用建筑中采用砖混结构的比例占到70%以上,可见,砖混结构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形式。
砖混结构砌筑时主要是选择承重砖砌体以及混合砂浆,并通过内外砖墙咬砌方式,使墙体具备整体连接性。
由于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砌筑选用的材料及连接方式的限制,决定了该类型结构具有较差的抗震性能。
若砖混砌体房屋结构应用于地震多发地区,则需通过加设圈梁以及构造柱的方式,以改善砌体结构延性,这对于提升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领域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砌体房屋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1、选择适宜的建筑场地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当结合工程需要,深入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震活动情况,详细分析工程地质以及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综合评价建筑场地,并按照抗震有利、不利以及危险地段的划分,对建筑场地进行归类。
若发现工程建筑场地处于不利地段,则需向有关方面提出合理避开请求;若无法避开时,则可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遵循平、立面布置规则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建筑平、立面规整性进行深入分析。
有关地震灾害数据表明,地震发生时,简单、对称的建筑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因此,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应力求建筑结构布置简化,提倡平面和立面具备规整性。
采取规整性布局有利于抗震的原因其实较为简单,即对称、简单的结构更容易适应地震时的水平作用力,能迅速地针对地震作用进行抗震的细部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时,需遵循平、立面布置规则,尽量使建筑结构的各部位受力保持均匀,减少薄弱环节。
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探讨

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探讨摘要: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砖混结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其本身物理结构的原因,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比较差,为此,必须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符合工程实际的设计准则和设计规范,既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房屋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中,使用最多的建筑形式依然是砖混结构,它具有选材方便,施工周期短,工序简单以及造价低廉等优点。
但是,由于砖混结构构成材料本身的物理结构:刚性较大,变形量小,导致其在外力作用下时会由于重力原因产生自振,容易造成脆性破坏,这也导致了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
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设计砖混结构房屋结构,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加强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符合工程实际的设计准则和设计规范:合理布局房屋的平面、立面形状房屋的设计应该尽量简单,平面、立面的布局应该尽量保持对称,尽量确保房屋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重合;(2)房屋在外观上应该尽量避免外挑、内缩等结构平面不规则的设计,这些设计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剧烈的扭转效应,大大增强外力对房屋的破坏力度,如果房屋的外观必须采用不规则设计,为了避免扭转效应,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在房屋上设置防震缝;(3)房屋应该尽可能降低其重心,坚决杜绝建筑物“头重脚轻”的不良情况,以避免在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4)房屋在平面、立面的设计上,应该尽量保持质量与刚度的分布对称设计,这样可以防止应力集中现象,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强度;(5)在设计中还应该合理控制好房屋平面、立面结构刚度上的均匀性。
控制房屋高度、层数有统计数据表明,房屋的高度越高,房屋的层数越多,在地震灾害中受到的破坏也就会越大。
合理控制房屋高度、层数,对于减小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灾害有着很大的作用。
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下 建 筑 物 的 平 面 布 置 在 建 筑 设 计 中是 十 出 的 问 题 是 上 、 相 邻 楼 层 的 质量 和 刚 度 分重要的部分 , 它直 接 反 映 建 筑 的 使 用 性 相 差 过 大 形 成 突 变 , 从而 在 刚 度 最 小 的 楼
中 图分 类号 : u 2 T 3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 9 x 2 1 )3b- 04 0 1 7—0 8 (o o () 0 3 - 2 o
1建筑平面的布置
布的 质量 和 刚 度 的 严 重不 均 匀 , 不协 调 , 突 逐 个 方 向适 当 布 置 纵 横 隔墙 混 合 承 重 的 房 屋, 由于 限制 了纵 横 隔 墙 的 侧 向 应变 , 强 增
墙 体 与 柱 子 的 分 布 的 不 对 称 , 协 调 使 建 不
筑物 在 地 震 时 容 易 产 生 扭 转 对 抵御 地 震 很 有这 些 布 置都 将 给 建 筑 物 带来 抵 御 地 震 应 不 利 , 的 设 计 在 平 面 布 置 上 一 侧 的 墙 体 力能 力削 弱 , 生 局部 应 力 高 度 集 中 , 旦 有 产 一 很 多 , 另一 侧 的墙 体 较 少 , 就 是 成平 面 遭遇 地 震 就 会 给 建 筑 物 造 成 灾 难 性 破 坏 。 而 这 上 刚度 分 布 不 对 称 , 质量 分 布 偏 心 , 使结 构 的 受 力 和 变 形 不 协 调 , 致 扭 转 地 震 作 用 导 应 力 , 来 局 部墙 体 的破 坏 , 的 建 筑物 如 带 有
Q: 业
Sci nce e and Te chn ogy nn ol l ovaton i He al r d
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注意的问题

建材发展导 向 2 1 年 O 01 8月
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注意的与结构设计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主要分析 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应注意 的问题 , 并且采取措施避免 问题 的发生
大大提 高了房屋抗震能力 。 关键词 : 抗震设计; 砖混结构; 问题 ; 措施分析
抗震设计中,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 规整性是 整个结 构设计中一 个十分 I
房 类 }嘎I 层别 l I l . L:l垦l l壁I垫I垦l塑l垦l塑 二 壹 星 壹 星 星 星 : :
I 最高l
,
.
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 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 大大加剧地震的 I l 遗 l4 l2 1 l 1 l1 l6 1 l 晋 砖 0 4 8 l 8 l 2 2 2 破坏力度; 对体型不规则的 房屋应注意 偏离结 构刚心 远端墙段的 抗震验 j 多 砌 多 砖 I4 l2 层 l 孔 0 1}7 1 7 8 6 2 2 l I l l l l 2 算。 建筑立面应 避免 头重脚轻, 房屋重心 尽可能降 避免采用错落的 I 谇 l 孔 I9 l 7 }1 I l5 4 2 l4 低, 立 多 砖 0 1 I 8 6 l l 2 面, 屋面建筑部分的 突出 高度不应过高, 免地震时 以 发生 鞭梢效 同时 I 应, l 砌 }9 l2 I l 1 7 1 l6 2 l4 小 砖 1 1 7 I f 8 l 0 2 2 应控制好结构竖向 强度和刚 度的 均匀性。 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 】 底部 抗 墙I4 l2 l } 2 l I1 l6 2 l4 建 框架 震 o 2 7 2 7 9 l 2 2 的 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 设计方案, 使不 即 可避免时, 也应尽 量在 I 多 柱内 架 f4 排 框 0【1 j i1 I I1 l4 2 l4 2 6 5 6 5 3 l 2 适当部位设置防 震缝, 将体型复杂, 特别不规则的 平面 建筑布局分割成 I 疆天 丽 嚣高 丽 瓦 唾蔷 面 野酥 _ 几个相对规则的 独立单元。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应尽可能兼顾建 筑造型, I 此减轻 自 减少层数、 层高是 重、 降低 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浅谈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基 础 、 要 的 内容 。抗 震 设 计 中 , 筑 平 面 、 面 宜 尽 可 能 简 重 建 立
洁 、 则 , 构 质量 中心 与刚 度 中心 相 一致 。对 于 结构 平 面 布 规 结
震 破 坏程 度 越 大 . 以 控 制 砖 砌 体 房 屋 的 总 高 度 及 总 层 数 对 所
除 还 要 有 专项 的拆 除方 案 。 6 混 凝 土 养 护 T 作 , 整 个 施 =过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环 节 , ) 是 r =
量 大 、 会 信 誉 高 的 大 型 水 泥 生 产 厂 生 产 的 水 泥 , 外 用 于 社 另 做 配合 比 的水 泥 一 定 要 做 水 泥 净浆 安 定 性 试 验 。对 于安 定 性 不 良的 水 泥 . 谨 用 于 拌 制 混 凝 土 。其 次 用 于 配 置 混 凝 土 严 的 砂 、 骨 料 宜 选 用 孔 隙 率 较 小 , 配 良好 的材 料 , 用 几 石 级 可 种 颗 粒 不 同 的骨 料 进 行 级 配 的优 化 , 取 密 实度 较 好 、 于 选 便
用 下 会 产 生 扭 转 效 应 , 大 加 剧 地 震 的破 坏 力 ; 体 不 规 大 对 则 的房 屋应 注 意偏 离 结 构 刚心 远 端墙 段 的抗 震 验 算 。建 筑 立
层 楼 盖 就 意 味着 增 加 半 层 楼 的 侧 向 地震 作 _ , 时 同时 加 大 对 j
面应 避 免 头 重 脚 轻 , 屋 重 一 尽 可 能 降 低 , 免 采 用 错 落 的 房 t 2 , 避
减 少 地震 时带 来 的震 害 有 很 大 的 作 用 。 存 设 计 中房 屋 总 高 度 及 总层 数 应 同 时 满 足 上 标 的 限 值,
冈 为 楼 盖 重 量 占房 屋 总 重 的一 半 左 右 , 房屋 总 高 度 相 同 , 多
浅议抗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要求

砌体材 料应符合 下列要求 :) 通黏土砖 和黏土多孔砖 的强 1普
度等级不应低 于 MU1 , 0 砖砌 体的砂浆 强度等 级不应低 于 M5 2 ;) 混凝土小型 空心砌块 的 强度 等级 不应 低 于 MU7 5 砌 块砌 体 的 ., 砂浆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 M5 3 料石 的强度 等级不应低 于 MU 0 ;) 3, 砌筑砂浆 的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 M5 。 事实证 明提 高砂 浆强 度等 级 , 能有 效提 高砌 体 的强 度 , 增加 砌体 的承载力 , 而达 到提高多层砖混房 屋抗震性能 的目的。 从
防 目标 。
关键词 : 砖混结构 , 抗震设计 , 防 目标 设 中图分 类号 : U3 2 1 T 5. 文献标识码 : A
1 抗震 对 多层砖 混 房屋 高度 的 限制
国 内外 历 次 震 害证 明 , 一 般 场 地 下 , 体 房 屋 的 层 数 越 多 , 在 砌
4 抗 震对 墙 段局 部 尺寸及 墙体 材 料 的 限制
多层砖混 房屋是 由纵 、 向承重构件 和楼 盖组成 的一个具有 横
端 的 4个外墙转 角容易发生破 坏 , 面上其 他凸 出部 位的外墙 阳 平
角 同样易发 生破 坏 , 特别 是 当楼梯 问设 在端 部 时 , 坏 的情况 更 破 为严重 。
空 间刚度 的结构体 系 , 其抗震能力 的强弱取 决于结 构整体 刚度 的
空间稳定性 。刚性楼 盖是 各抗 侧力 构件 按各 自侧 移刚 度分 配地 震作用 的保证 。现浇钢 筋混 凝土楼板及 屋盖 具有整体 性好 、 水平 刚度大的优点 , 是较 理 想 的抗震 构 件 , 但 可 消除 滑 移 、 落 问 不 散 题, 增加房屋 的整体 性 , 大楼板 的刚度 , 增 而且对平 面上墙体对齐 的要求也 可予 以适 当放 宽 , 因作 为 以剪切 变形 为 主的砖 混结 构 ,
浅谈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一
的刚度 , 且对平 面 上墙 体 对齐 的 要求 也 可予 以适当 放 宽 。因作 为 以剪 切 而 变形 为主 的砌 体 结构 , 间变 形是 可控 制 的 。较 强 的楼板 及 屋盖 水平 刚度使 层 荷载 传递 具有 良好 的条件 。平 面上, 当上 下墙 体不 对齐 时, 现浇 搂板及 屋盖 能 起 到一 定 的传 递 水 平 力 的作 用 ,同时楼 、屋 盖现 浇 增加 了楼 板对 墙 体 的约 束 。因此 。采 用现 浇 楼 、屋 盖是 一 种较 好 的增 强 楼房 结 构 空 间刚度 和 整体 稳定性 的方法。 () 3 处理 好非 结构构 件与 主体 结构 的关系. 在抗 震设 计 中, 处理好 非结 构 构件 与主 体结 构 的关系 , 防止 附加震 害, 少损 失 因此 , 结构 构件应 与 可 减 非 主体 结构 有可靠 的连 接或 锚 固, 免倒 塌伤 人或 砸坏 重要设 备, 女儿墙 、挑 避 如 檐 、雨篷 等 附属 构 件应 与 主体 结 构有 可 靠 的连 接和 锚 固 。 围护 墙 和 隔墙 应 考 虑对 结 构抗 震 的不利 影 响, 免不 合 理 的设置 而 导致主 体结 构 的破坏 。 当 避 建筑 物 需要装 饰 时, 贴镶 或 悬 吊较 重 的装饰 物 应有 可靠 的防护 措 施。 ( ) 强抗震 构造 措施 . 4加 砖混 结构 体系 中应 注意 根据 设防 烈度和 场地 类 别按规 定 设置钢 筋混 凝土 圈梁和 构造 柱 、芯 柱或 采用配 筋 砌体等 防构 件发 生 脆 性破 坏 : 屋层 高 , 房 总高 度及 高 宽 比、横墙 间距 和 厚度 等应满 足抗 震要 求, 窗间 墙 的宽 度 、墙 的 阳角 至 洞 口边 的距 离 等 也 应满 足 抗 震 要求 。楼 梯 间 的位置 应 合理 布 置, 与板 、板 与梁 、板与 墙, 板 墙与 粱 等应 有 可靠连 接 。历 次震害分 析表 明, 在多层砖 混房 屋中 的适当部位 设 置钢 筋混 凝土构造 柱并与 圈 梁连 接使之 共 同工 作, 可以增 加房屋 的延性, 提高 房屋 的抗侧能 力, 防止或延缓 房 屋在地 震 作用 下发 生 突然 倒塌 , 者减轻 房 屋的损 坏 程度 。因此 , 或 设置 构 造 柱是 房屋 抗震 的 一种有 效 措施 。钢 筋混 凝土 圈梁 是增 加墙 体 的连接 , 高 提 楼盖 、屋 盖 刚度, 抗地 基不均 匀 沉降, 抵 限制墙 体裂缝 开展 , 保证房 屋整 体性 , 提 高房屋 抗震 能力 的有效 措施 , 而且 是减小 构造柱 计算 长度, 充分 发挥 抗震 作 用不 可缺 少 的连 接 构件 因此, 钢筋 混凝 土 圈梁 在 砌 体 房 屋抗 震 中起 到 了 较 重 要 的作 用 。 () 5 增加墙 承载 体 面积和提 高砂 浆强 度等 级. 多层砖 混房屋 的抗震 能力 与 墙体面 积 大小 及砂 浆 强度等 级 高低 成正 比, 增加 墙体 承载 面积 、提 高砂 浆强 度等级 能 有效 地提 高房 屋 的抗 震能 力, 是减 轻震 害 的有效 途径 之 ~ 。特 别是 楼房底 部第 一层 的地 震作用 力较 大, 是最 薄弱 层, 应注 意增加 墙体 的承 载面积 或 提 高砂 浆 的强度 等 级, 这样 能够 明显 提 高房 屋 的整体 抗 震 能力 。 结语 综上 所述, 多层 砖混 结构 房屋 可 以通 过建 筑上 的合理 布局, 结构 上 的概 念 设 计, 构造 措施 等 多种 方法 来弥 补砌 体房 屋脆 性材料 在抗 震方 面 的不足, 加之 精 确的数 值计 算设 计, 从而 确保 建筑 工程具 备合 理 的抵御 地震 的能力, 多层 使 砖 混 结构 的地 震破 坏 降低 到 最 低 限度 。 参 考文献 [] 《 1 建筑 抗震 设计 规 范》 G S 0 1 2 0 )(0 8年版 ) (B O 1 - 0 1 2 0 . [] 《 2 砌体 结构 设计 规 范》 G S 0 3 2 0 ) (B O 0 ~ 0 1 .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问题分析及预防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问题分析及预防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强烈地震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是现在最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提出切实可靠的抗震结构措施,有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标签:地震;砖混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1 引言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强烈地震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地震的作用,主要是地震水平振动的影响,房屋的破坏程度与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构造措施有关。
其中,建筑破坏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二是由于构件间连结不牢而引起的破坏。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是指用普通黏土砖、烧结多孔黏土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做墙体,并采用装配的或整浇的钢筋混凝土楼盖及屋盖的房屋。
由于这种房屋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等优点,故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
但是,由于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拉、抗剪和抗弯的能力很低。
因而,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未经抗震设计的多层砖混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更为严重。
2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问题分析1)结构布局问题a.结构平面形状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大;b.在结构的竖向布置中,竖向体型存在着过大的外挑和内收,外挑或内收的尺寸与总尺寸的比值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2)基础设计问题现行规范明确规定,在同一单元结构中不宜采用两种类型的基础。
由于地质情况的特殊性,某些建筑物一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另一部分采用人工地基,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会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3)上部结构问题a.同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
如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使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两者产生突变,对房屋抗震十分不利;b.构造柱布置不当。
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是成对设置;山墙与纵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
4)其他结构问题a.防震缝的设置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要求
发表时间:2010-01-27T10:37:33.60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刘宪玮
[导读] 多次震害调查表明,圈梁是多层砖房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震害
刘宪玮(河北省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的几点内容,同时指出在抗震设计时应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关键词: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设防目标
0 引言
汶川大地震过去已有一年多了,但每当想起那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仍会让每个中国人心有余悸,也对我们设计工作是一个警示,那就是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设计工作,浅谈一下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体会。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
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
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我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
抗震设计中,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
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的抗震验算。
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即使不可避免时,也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尽可能兼顾建筑造型,又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将平面布置、立面外观造型设计得较为规整、简洁、美观大方;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2 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及总高度不应该超限值
历次震害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地震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应满足下表中的限值。
在设计中房屋总高度及总层数应同时满足上表的限值,因为楼盖重量占房屋总重的一半左右,房屋总高度相同,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側向地震作用,同时加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
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因倾覆力矩过大,使得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刀而被破坏,故此减轻自重、减少层数、降低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3 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及屋盖
房屋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刚性楼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证。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予以适当放宽,因作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可控制的。
较强的楼板及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平面上,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同时楼、屋盖现浇增加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
因此,采用现浇楼、屋盖是一种较好的增强楼房结构空间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法。
4 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纵、横墙体,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纵、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严重者会出现倾斜、错动、倒塌等现象,进而使房屋造到破坏;所以合理布置纵、横墙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多层砖混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时同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房屋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决定着房屋抗震能力的高低,多层砖混房屋一般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由于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间距大,因而房屋该方向刚度较弱,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抗震能力低;在高烈度地区,墙体由于平面外的失稳而先行破坏,进而引起整个房屋倒塌。
而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房屋,由于其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
5 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
多次震害调查表明,圈梁是多层砖房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震害。
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能有效地约束预制板的散落,使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
圈梁作为边缘构件,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可提高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同时能保证楼盖起一整体横隔板的作用。
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约束,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且不沿伸超出两道圈梁之间的墙体,并减小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
设置圈梁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面处的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6 在合理位置的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验算中,多层砖混房屋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即使有时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以在抗震力不足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一些试验表明,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减少脆
性,增加延性,有效提高墙段的抗震能力。
7 结束语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砖混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的几点内容,同时指出在抗震设计时应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效果。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砌体结构设计手册》.ISBN7-112-05473-7.
[4]刘大海.建筑抗震构造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胡庆昌.钢筋砼房屋抗震设计.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