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极值问题、方阵问题的解决思路
数学方阵问题解题技巧

数学方阵问题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数学方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涉及到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方阵的定义,方阵是一个行数和列数相等的矩阵。
通常用n×n来表示,其中n代表方阵的阶数。
2. 熟练掌握方阵的性质,方阵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比如可逆性、对角线元素、转置等。
熟练掌握这些性质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3. 理解行列式的概念,行列式是方阵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用来判断方阵是否可逆,以及计算方阵的特征值等。
4. 掌握矩阵运算规则,矩阵的加法、减法、数乘、矩阵乘法等规则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需要熟练掌握。
5. 熟练掌握方阵的求逆方法,求逆是方阵中常见的操作,需要掌握高斯-约当消元法、伴随矩阵法等方法。
6. 熟练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方
阵的重要性质,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和应用它们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7. 多练习题目,通过多做一些方阵相关的题目,可以提高对方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掌握数学方阵的解题技巧需要对方阵的性质、运算规则和相关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技巧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方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奥数专讲:方阵问题教案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奥数专讲教材,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直观地展示方阵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实际应用问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阵知识。
3.实验器材:如果课程中涉及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准备一些小卡片或骰子,让学生亲自制作和操作方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四年级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运算、图形认识和逻辑推理等基础知识。他们对方程、图形的排列和组合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将为学习方阵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渐增加,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计划采取一些措施,例如设置小奖励鼓励学生认真听讲和积极参与,以及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板书设计
①方阵概念:用简洁的语言定义方阵,强调方阵是由m×m个数组成的矩阵,其中m为方阵的阶数。
②方阵性质:列出方阵的主要性质,如对角线相等、相邻两数之和为定值等,用图示或符号表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第三十讲 四方阵法

第三十讲四方阵法四方阵是著名教育家赵宋光《新体制数学》中解应用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画四方阵可以找准整数乘除题中数量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找准分数(百分数)题中的标准量、比较量和分率,从而明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很快解答出应用题。
画四方阵图要遵守“同名竖对、同事横对”的规则;四方阵图中,“四个方位的数交叉相乘,两个积必定相等”是四方阵的性质;在计算时,x斜对方位的数必当除数。
解:设九月份生产玻璃x箱。
(1)画一个大“十”字。
在“十”字横线左端点外的上、下方位分别写上九月、十月(图30-1)。
(2)在大“十”字中心点的左上方、左下方,横对九月、十月分别写上x、20000,并在它们中间的横线上写出x与20000的单位名称“箱”(图30-2)。
从摘录、整理完条件与问题的四方阵图30-4中,可清楚地看到x 的对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也根据四方阵“交叉相乘,积相等”的性质,可以列出方程解答此题。
答:九月份生产玻璃15000箱解:设今年有水田x亩。
按题意画出图30-5的四方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方阵“交叉相乘,积相等”的性质,可得:答略。
解:设还剩x块砖。
根据题意,画出图30-6的四方阵图。
图30-6中35000块与x块的单位名称相同,所以35000与x竖对,在它答:还剩14000块砖。
例4 前进造纸厂四月份用煤540吨,比三月份节约20%。
三月份用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解:设三月份用煤x吨。
根据题意,画出图30-7的四方阵图。
根据四方阵的性质“四个方位的数交叉相乘,两个积必定相等”可得:(1-200%)x=540x=540÷(1-20%)x=540÷0.8x=675答略。
例5 用“1059”农药和水配合成药水,可防治棉花害虫。
农药和水的重量比是1∶2000。
要配制2500千克药水,需要“1059”多少千克?(精确到0.01千克)(适于六年级程度)解:设需要农药x千克。
根据题意画出图30-8的四方阵图。
小学三四年级奥数之方阵问题

同学们要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要进行队列操练,解放军排着整齐的方队接受检阅等,无论是训练或接受检阅,都要按一定的规则排成一定的队形,于是就产生了这一类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将共同研究和分析这类问题。
士兵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一个方队,这种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1)方阵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的关系;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3)中实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例1.三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入场式,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一周的人数为20人,问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多少?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分析:根据四周人数与每边人数的关系可知: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那么这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解:(1)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20÷4+1=5+1=6(人)(2)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6×6=36(人)答: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6人,这个方阵共有36人。
例2.明明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围棋子15个,明明摆这个方阵最里层一周共有多少棋子?摆这个三层空心方阵共用了多少个棋子?分析:(1)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面一层,每边放15个,可以求出最里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最里层一周放棋子的总数。
(2)根据最外层每边放棋子的个数减去这个空心方阵的层数,再乘以层数,再乘以4,计算出这个空心方阵共用棋子多少个。
解:(1)最里层一周棋子的个数是:(15-2-2-1)×4=40(个)(2)这个空心方阵共用的棋子数是:(15-3)×3×4=144(个)答:这个方阵最里层一周有40个棋子;摆这个空心方阵共用144个棋子。
极值法和矩阵法

极值法和矩阵法
嘿,朋友!你问极值法和矩阵法啊?那咱可得好好唠唠。
极值法呢,就像是在一群数字宝宝里找最大的那个“大王”和最小的那个“小兵”。
比如说,咱要算一个混合物里某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就可以用极值法。
假设全是这个成分,算出最大值,再假设全是另一种成分,算出最小值,这样不就把范围给确定下来啦!就好比你有一堆糖果,有红色的和蓝色的,你想知道红色糖果最少有几颗,那就假设全是蓝色的,反过来想最多有几颗,就假设全是红色的呀,是不是很好理解?
再来说说矩阵法,它可牛了!就像一个超级组织者,能把复杂的关系整理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在决策的时候,各种因素、各种选择,乱七八糟的。
但用矩阵法就能把它们都排好队,清楚地看出哪个选择在哪个因素下最棒。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把一堆乱麻理顺,变成一根根整齐的线。
比如你要选一个旅游目的地,有风景、美食、交通等好多因素,用矩阵法就能把每个地方在这些因素下的表现都清楚呈现,让你一目了然地选出最适合你的那个呀!
我给你讲个实际例子吧。
就说一个工厂要生产两种产品,A 和 B,生产A 产品需要消耗资源 X 和 Y,生产 B 产品也需要消耗 X 和 Y。
那怎么安排生产才能让资源利用最大化呢?这时候就可以用极值法先算出单独生产 A 或者 B 时资源的消耗情况,找到一个大概的范围。
然后再用矩阵法,把生产A 和 B 的各种情况都列出来,像个表格一样,清晰地对比,最后就能找到最优解啦!你说神奇不神奇?
总之啊,极值法和矩阵法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们能在各种领域大显身手呢!难道你不想去试试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别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吧!。
四年级奥数:数阵图

四年级奥数:数阵图(一)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辐射型和封闭型数阵,其解题的关键在于“重叠数”.本讲和下一讲,我们学习三阶方阵,就是将九个数按照某种要求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数阵图,解题的关键仍然是“重叠数”.我们先从一道典型的例题开始.例1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方形的九个方格中,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分析与解:我们首先要弄清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几.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因为1~9这九个数字之和是45,正好是三个横行数字之和,所以每一横行的数字之和等于45÷3=15.也就是说,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在1~9这九个数字中,三个不同的数相加等于15的有:9+5+1,9+4+2,8+6+1,8+5+2,8+4+3,7+6+2,7+5+3,6+5+4.因此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可以是其中任一个算式中的三个数字.因为中心方格中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两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四个算式中,只有5符合条件,因此应将5填在中心方格中.同理,四个角上的数既在一个横行中,又在一个竖列中,还在一条对角线上,所以它应同时出现在上述的三个算式中,符合条件的有2,4,6,8,因此应将2,4,6,8填在四个角的方格中,同时应保证对角线两数的和相等.经试验,有下面八种不同填法:上面的八个图,都可以通过一个图的旋转和翻转得到.例如,第一行的后三个图,依次由第一个图顺时针旋转90°,180°,270°得到.又如,第二行的各图,都是由它上面的图沿竖轴翻转得到.所以,这八个图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填法.例1中的数阵图,我国古代称为“纵横图”、“九宫算”.一般地,将九个不同的数填在3×3(三行三列)的方格中,如果满足每个横行、每个竖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的图称为三阶幻方.在例1中如果只要求任一横行及任一竖列的三数之和相等,而不要求两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也相等,则解不唯一,这是因为在例1的解中,任意交换两行或两列的位置,不影响每行或每列的三数之和,故仍然是解.例2用11,13,15,17,19,21,23,25,27编制成一个三阶幻方.分析与解:给出的九个数形成一个等差数列,对照例1,1~9也是一个等差数列.不难发现:中间方格里的数字应填等差数列的第五个数,即应填19;填在四个角上方格中的数是位于偶数项的数,即13,17,21,25,而且对角两数的和相等,即13+25=17+21;余下各数就不难填写了(见右图).与幻方相反的问题是反幻方.将九个数填入3×3(三行三列)的九个方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互不相同,这样填好后的图称为三阶反幻方.例3将前9个自然数填入右图的9个方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互不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在图中的位置也相邻.分析与解:题目要求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在图中的位置也相邻,所以这9个自然数按照大小顺序在图中应能连成一条不相交的折线.经试验有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按照从1到9和从9到1逐一对这三种情况进行验算,只有第二种情况得到下图的两个解.因为第二种情况是螺旋形,故本题的解称为螺旋反幻方.例4将九个数填入左下图的九个空格中,使得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证明:因为每行的三数之和都等于k,共有三行,所以九个数之和等于3k.如右上图所示,经过中心方格的有四条虚线,每条虚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k,四条虚线上的所有数之和等于4k,其中只有中心方格中的数是“重叠数”,九个数各被计算一次后,它又被重复计算了三次.所以有九数之和+中心方格中的数×3=4k,3k+中心方格中的数×3=4k,注意:例4中对九个数及定数k都没有特殊要求.这个结论对求解3×3方格中的数阵问题很实用.在3×3的方格中,如果要求填入九个互不相同的质数,要求任一行、任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这样填好的图称为三阶质数幻方.例5求任一列、任一行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67的三阶质数幻方.分析与解:由例4知中间方格中的数为267÷3=89.由于在两条对角线、中间一行及中间一列这四组数中,每组的三个数中都有89,所以每组的其余两数之和必为267-89=178.两个质数之和为178的共有六组:5+173=11+167=29+149=41+137=47+131=71+107.经试验,可得右图所示的三阶质数幻方.练习161.将九个连续自然数填入3×3的方格内,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66.2.将1,3,5,7,9,11,13,15,17填入3×3的方格内,使其构成一个幻方.3.用2,4,6,12,14,16,22,24,26九个偶数编制一个幻方.4.在下列各图空着的方格内填上合适的数,使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27.5.将右图中的数重新排列,使得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6.将九个质数填入3×3的方格内,使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1.7.求九个数之和为657的三阶质数幻方.第17讲数阵图(二)例1在右图的九个方格中填入不大于12且互不相同的九个自然数(其中已填好一个数),使得任一行、任一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1.解:由上一讲例4知中间方格中的数为7.再设右下角的数为x,然后根据任一行、任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1,如下图所示填上各数(含x).因为九个数都不大于12,由16-x≤12知4≤x,由x+2≤12知x≤10,即4≤x≤10.考虑到5,7,9已填好,所以x只能取4,6,8或10.经验证,当x=6或8时,九个数中均有两个数相同,不合题意;当x=4或10时可得两个解(见下图).这两个解实际上一样,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例2将九个数填入右图的空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则一定有证明:设中心数为d.由上讲例4知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3d.由此计算出第一行中间的数为2d——b,右下角的数为2d-c(见下图).根据第一行和第三列都可以求出上图中★处的数由此得到3d-c-(2d-b)=3d-a-(2d-c),3d-c-2d+b=3d-a-2d+c,d——c+b=d——a+c,2c=a+b,a+bc=2.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论对于a和b并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3在下页右上图的空格中填入七个自然数,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及每一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0.解:由上一讲例4知,中心数为90÷3=30;由本讲例2知,右上角的数为(23+57)÷2=40(见左下图).其它数依次可填(见右下图).例4在右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个自然数,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解:由例2知,右下角的数为(8+10)÷2=9;由上一讲例4知,中心数为(5+9)÷2=7(见左下图),且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都等于7×3=21.由此可得右下图的填法. 例5在下页上图的每个空格中填一个自然数,使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解:由例2知,右下角的数为(6+12)÷2=9(左下图).因为左下图中两条虚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所以,“中心数”=(10+6)-9=7.其它依次可填(见右下图).由例3~5看出,在解答3×3方阵的问题时,上讲的例4与本讲的例2很有用处.练习171.在左下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2.在右上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4.3.下列各图中的九个小方格内各有一个数字,而且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求x.4.在左下图的空格中填入七个自然数,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48.5.在右上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一个自然数,使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6.在右图的每个空格中填入不大于12且互不相同的九个自然数,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21.第18讲数阵图(三)数阵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解题.例1把20以内的质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一个○中,使得图中用箭头连接起来的四个数之和都相等.分析与解:由上图看出,三组数都包括左、右两端的数,所以每组数的中间两数之和必然相等.20以内共有2,3,5,7,11,13,17,19八个质数,两两之和相等的有5+19=7+17=11+13,于是得到下图的填法.例2在右图的每个方格中填入一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方格中的四个数字都是1,2,3,4.分析与解:如左下图所示,受列及对角线的限制,a处只能填1,从而b处填3;进而推知c处填4,d处填3,e处填4,……右下图为填好后的数阵图.例3将1~8填入左下图的○内,要求按照自然数顺序相邻的两个数不能填入有直线连接的相邻的两个○内.分析与解:因为中间的两个○各自只与一个○不相邻,而2~7中的任何一个数都与两个数相邻,所以这两个○内只能填1和8.2只能填在与1不相邻的○内,7只能填在与8不相邻的○内.其余数的填法见右上图.例4在右图的六个○内各填入一个质数(可取相同的质数),使它们的和等于20,而且每个三角形(共5个)顶点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分析与解:因为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中间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正好是图中的六个○,又因为每个三角形顶点上的数字之和相等,所以每个三角形顶点上的数字之和为20÷2=10.10分为三个质数之和只能是2+3+5,由此得到右图的填法.例5在右图所示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标出1~9中的八个,使得每个面上四个顶点所标数字之和都等于k,并且k不能被未标出的数整除.分析与解:设未被标出的数为a,则被标出的八个数之和为1+2+…+9-a=45-a.由于每个顶点都属于三个面,所以六个面的所有顶点数字之和为6k=3×(45-a),2k=45-a.2k是偶数,45-a也应是偶数,所以a必为奇数.若a=1,则k=22;若a=3,则k=21;若a=5,则k=20;若a=7,则k=19;若a=9,则k=18.因为k不能被a整除,所以只有a=7,k=19符合条件.由于每个面上四个顶点上的数字之和等于19,所以与9在一个面上的另外三个顶点数之和应等于10.在1,2,3,4,5,6,8中,三个数之和等于10的有三组:10=1+3+6=1+4+5=2+3+5,将这三组数填入9所在的三个面上,可得右图的填法.练习181.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中的六个○内,使得三条直线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2.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右上图中的八个方格内,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边四格、右边四格、中间四格及四角四格内四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8.3.在下页左上图的每个方格中填入一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方格中的四个数都是1,2,3,4.4.将1~8填入右上图的八个空格中,使得横、竖、对角任何两个相邻空格中的数都不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5.20以内共有10个奇数,去掉9和15还剩八个奇数.将这八个奇数填入右图的八个○中(其中3已填好),使得用箭头连接起来的四个数之和都相等.6.在左下图的七个○内各填入一个质数,使每个小三角形(共6个)的三个顶点数之和都相等,且为尽量小的质数.7.从1~13中选出12个自然数填入右上图的空格中,使每横行四数之和相等,每竖列三数之和也相等.答案练习16练习173.(1)11;(2)9.提示:(1)右下角的数为(3+7)÷2=5,所以x=8×2-5=11.(2)右下角的数为(5+9)÷2=7,中心数为(6+9)-7=8,所以x=8×2-7=9提示:左下角的数为(13+27)÷2=20,中心数为48÷3=16.提示:右下角的数为(20+16)÷2=18,中心数为(8+18)÷2=13.提示:与例1类似.练习181.有下面四个基本解.。
四年级奥数专题第15讲 方阵问题

四年级奥数专题第15讲方阵问题概念:将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已知条件求人(物)数。
这类问题叫方阵应用题。
解题关键及规律:方阵问题的解法要点是:①方阵每边人数和四周人数的关系:(每边人数-1)×4=四周人数四周人数÷4+1=每边人数②实阵总人数的求法;实心方阵:(每边人数)2=总人数空心方阵:(外边人数)2-(内边人数)2=总人数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总人数例1.棋子若干只,恰好可以排成每边6只的正方形,棋子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例2.一堆棋子,排成正方形,多余4只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面各增加一层,则缺少9只棋子,问有棋子多少只?例3.从最外层的人数推进外层每边人数;从最内层的人数推进空心部分每边人数。
然后求实心方阵比空心方阵多多少人?习题1.有8层中空方阵,最外一排有20人,求此方阵的总人数。
2.设计一个团体操表演队形,想排成6层的中空方阵,已知参加表演的人只有360人,问最外层每边应排多少人?3.一个方阵花坛共有15层,最内层每边有20株花草,此花坛的花草总数有多少棵?※4.原计划每边栽24棵树,形成一实心树方阵,现在要留出中间地方打一眼井,如树的棵数增加24棵,想栽树5层,中空方阵。
问最外层栽多少棵树?最内层需栽多少棵数?※5.有风景树若干棵,若排成三层的中空方阵,尚余9棵,在中空部分增列一层,则缺7棵。
问这种树有多少棵?※6.有一堆棋子排成正方形多余3只;如果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8只。
问一共有多少只棋子?。
小学四年级数学 奥数 第18讲 方阵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第18讲方阵问题一、知识概要1、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2、方阵的基本特点是:方阵中,里一层总比外一层的一边少2个物体,里一层物体的个数一定比上一层物体总个数少8个。
3、实心方阵中,物体个数=最外层的一边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每边数—1)×4=每层数;每层数÷4+1=每边数4、空心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最外层一边个数—层数)×层数×4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二、典型例题1、有一个正方形的稻田,四个角上都放1个稻草人,如果每边放5个,四边共放多少个稻草人?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一共栽了28棵树,那么每边栽多少棵?3、同学们排成一个两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8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4、把若干个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12个棋子,求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个棋子?5、同学们在军训时排成了一个由204人组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多少人?6、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排成正方形队列参加团体操表演。
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队列中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5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多少同学?7、在儿童公园的一次菊花展上,用120盆菊花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盆花?8、一个中空方阵的队列,最外层每边18人,最内层每边10人。
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9、用64枚棋子摆成一个两层中空方阵,如果想在外面再增加一层,问需要增加多少枚棋子?10、学校组织一次团体操表演,把男生排列成一个实心方阵,又在这个实心方阵四周站一排女生。
女生有72人参加表演,男生有多少人?三、针对练习1、在正方形的广场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问这个广场一共需装彩灯多少盏?2、小强用棋子排成了一个每边11枚的中空方阵,共2层,求这个方阵共用多少枚棋子?3、小刚在用棋子摆好的实心阵上又填了17枚棋子,使它的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了大一点的实心方阵,求原来实心方阵有多少枚棋子?4、解放军进行排队表演,组成一个外层有48人,内层有16人的多层中空方阵,这个方阵有几层?一共有多少人?5、有一个用圆片摆成的两层中空方阵,外层每边有16个圆片,如果把内层的圆片取出来,在外层再摆一层,变成一个新的中空方阵,应再增加多少圆片?6、用棋子摆成方阵,恰好每边24粒的实心方阵,若改为3层的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应改放多少粒?7、有学生若干名,排成中实的方阵则多2人,若在这正方阵纵横两个方向个增加一行还缺五人,问有学生多少人?8、仪仗队员组成两个实心方阵,甲方阵每边12人,后来两队合在一起排成一个中空方阵的丙方阵,丙方阵最外层一边人数比乙方阵最外层一边人数多4人,又原来甲方阵的人正好填满丙方阵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奥数:极值问题、方阵问题的解决思路
生活中,人们都热衷于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不断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这在数学中就体现了数学上的“极值”问题----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等。
极值问题涉及知识面广,题型灵活多样,因此,解题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甚至生活常识,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法,所以针对不同题型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突破口:
(1)采用枚举法进行比较,来确定最佳;
(2)通过估算并构造出具体的对象,确定最值;
(3)从最不利或最有利的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和推理确定最值。
例题1
例题2
数字可以重复,数字和一定,没有最大数;求数最小,则数位越少,数字9越多越好;
数字可以重复,若数位一定,求数最小,则高位上数字越小越好。
例题3
例题4
各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且数字不能重复,求最小数,先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数字,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字;
各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且数字不能重复,求最大数,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数字,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
例题5
几个数的和一定,要使其中的一个数最小,那么其他的数必须最大,要使其中的一个数最大,那么其他的数必须最小;
求平均数中的极值,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根据份数标序号;假设最高;去掉已知数,求剩下的平均数;调整。
在数学问题中,我们把若干人或物排列成正方形的队列的形式后,再根据排列规律引出的计算统称为方阵问题。
方阵问题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两种,其特点是:同边上相邻两条边的数量相差2,相邻两层的数量相差8。
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的关系式为:
1、实心方阵:(1)每边数×每边数=总数;(2)(每边数-1)×4=每层数;(3)每层数÷4+1=每边数;
2、空心方阵:(1)答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总数;(2)(每边数-层数)×层数×4=总数;
例题1
例题2
方阵中,最外层个数=最外层每边个数×4-4,总人数=行数×列数。
例题3
例题4
实心方阵中,一行和一列的个数和=最外层每边个数×2-1;最外层每边个数=(一行和一列的个数和+1)÷2。
例题5
方阵中相邻两层相差8,相邻的两层每边相差2;空心方阵总数=(最外层每边数-层数)×层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