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鳟鱼欣赏课音乐教案
鳟鱼-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鳟鱼-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鳟鱼》这首歌曲,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文化背景和音乐形式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对音乐细节特征的感知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现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合唱和演奏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二、教学内容1.教学曲目:《鳟鱼》- 人音版2.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了解曲目背景,分析歌词,体验曲调,学唱歌曲•第二课时:练唱整曲,分组排练,开始练习合唱•第三课时:继续合唱,练习民族乐器,在不同乐器的加入中进一步感受曲目的民族特色•第四课时:完成乐器配合,练习演唱和演奏的整体协作,准备演出•第五课时:小组间交流演出表现并进行评价,回顾学习总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特点的分析; 2. 合唱演练,乐器配合和演出的整体协作;教学难点: 1. 如何准确地表达歌曲鲜明的风情; 2. 如何有效地协调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效果,在呈现歌曲整体效果时保持协调;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交流、体验式学习、小组合作和多媒体展示等,其中重点是体验和互动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和自己表现。
五、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包括对于各个乐器的演奏、演唱的声乐效果以及整体演出水平的评价。
其中,针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在于合作交流,表达能力以及对音乐进行感受和理解的评价。
2.评价标准:学生的乐器演奏、歌唱表现、合作沟通能力、功课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对于这个课程的反思,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前先进行充分的音乐背景和文化知识介绍; 2. 教师和学生互动式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营造出开放和友好的学习环境; 4. 多渠道、多场景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能够体验和分享音乐的快乐。
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异同,并提升自己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鳟鱼欣赏课音乐教案

筵宾中学八年级下学期音乐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彩虹使用人:王彩虹使用时间:2016 145总编号:06
师:我们的心情一直在随着音乐 在跌宕起伏,让我们思考一下,在几 次变奏中,速度、力度都做
了哪些改 变(完善表格内容)
11、简单介绍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 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 称为变奏曲式。
1、提出冋题,追冋音乐内涵
师:为什么小鳟鱼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后,音乐却还结束在欢乐的情绪上(学生自由 想象,教师给予点评)
师:今天我们透过舒伯特的音乐看到了一个生动又富有哲理的世界。
自由和光明是人 类永恒的追求,尽管单纯和善良常常会被虚假和邪恶所害,但是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 到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坚持要做一个真实和善良的人!做一个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 人!
欣赏变奏四 音乐显得紧张不安, 示意渔夫无情闯入小 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 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好 像渔夫投网或者是渔 夫搅浑了河水。
(四)再次完 整欣赏作品。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欣赏和学习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中的艺术歌曲《鳟鱼》,使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创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美丽的磨坊女》;
(2)学习歌曲《鳟鱼》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能够独立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歌曲《鳟鱼》的和声特点:歌曲《鳟鱼》的和声丰富多样,通过对和声的运用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5.歌曲《鳟鱼》的情感表达:歌曲《鳟鱼》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6.歌曲《鳟鱼》的艺术表现手法:歌曲《鳟鱼》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歌曲《鳟鱼》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2.能够独立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难点:
1.歌曲《鳟鱼》的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解决办法:
1.通过示范演唱、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鳟鱼》的节奏和旋律,使其能够独立演唱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欣赏《鳟鱼》教案3人音版

《鳟鱼》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孩童时代像鳟鱼一样在水里自在的快乐。
2.能力目标:带着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作曲家舒伯特以及懂得弱起小节是什么。
教学重点:体会每一段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及作者的心情,我将采用分段聆听让学生来感受。
教学难点:表情及音准。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欣赏舒伯特《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为切入点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介绍词曲作者。
讨论各自对舒伯特的了解,讲解舒伯特的有关信息。
2.分段学习歌曲,感受每段作者不同的心情。
3.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降D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鳟鱼》,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
在这里,通过对《鳟鱼》的学习,我将播放《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给他们讲解这首交响乐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体裁,《鳟鱼五重奏》(1819年)是舒伯特进入创作成熟时期最早产生的一部室内乐作品。
在此前两年,他写了一首后来成为德国民歌的《鳟鱼》,舒伯特把这首歌曲的曲调用作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运用了各种技巧和手法,使每段变奏形成不同的画面和性格,更丰富了歌曲原有的戏剧性。
整个作品清新、明快、形象生动,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体裁:小行板,降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
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
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
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
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
四、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态度。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调整: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鳟鱼》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鳟鱼》情感表达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鳟鱼》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游戏:教师设计一些声乐演唱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PPT:教师使用PPT,展示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和声乐套曲《鳟鱼》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视频:教师使用视频,播放舒伯特的声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音乐鉴赏》(作者:罗杰·库克):这本书深入探讨了音乐鉴赏的理论和实践,帮助读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下内容:
研究舒伯特的其他声乐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学习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分析《鳟鱼》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探讨舒伯特音乐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和声乐套曲《鳟鱼》的创作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鳟鱼欣赏课音乐教案

4、跟琴哼唱歌曲《鳟鱼》的主旋律,老师通过指挥引导学生在弱起拍、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处唱得生动。
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学生跟琴哼唱歌曲《鳟鱼》的主旋律,老师通过指挥引导学生在弱起拍、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处唱得生动。
欣赏变奏四
音乐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好像渔夫投网或者是渔夫搅浑了河水。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速度(慢、稍快、快)
音乐形象(或情绪)
2、欣赏:主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
师: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小提琴)你感受到鳟鱼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联想到鳟鱼怎样的形象(悠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欣赏:变奏一(钢琴主奏)
师: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钢琴)小鳟鱼的形象有没有改变(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纯真可爱)
4、欣赏:变奏二(大提琴奏主题,小提琴奏副旋律)
生回答(渔夫、大鱼追赶------) 音乐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好像渔夫投网或者是渔夫搅浑了河水
让学生通过听辨各段在乐器、音色、力度、速度、音乐形象等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来赏析这部作品
欣赏:变奏一(钢琴主奏)
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钢琴)小鳟鱼的形象有没有改变
师生讨论,关注到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以及稍快的速度让我们感受到鳟鱼的自由自在。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能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和欣赏《鳟鱼》这首歌曲,培养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鳟鱼》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及音乐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演奏等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应用能力。
4.反馈与评价法: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鳟鱼》这首歌曲的视频,引出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鳟鱼》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元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鳟鱼》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鳟鱼》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元素,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歌曲《鳟鱼》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元素。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鳟鱼》欣赏教案

《鳟鱼》欣赏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鳟鱼》这首歌的背景和作者1.2 学会《鳟鱼》的歌词和旋律1.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会《鳟鱼》的歌词和旋律2.2 教学难点:理解《鳟鱼》的歌词意境和音乐特点第三章:教学准备3.1 准备《鳟鱼》的乐谱和歌词3.2 准备音响设备3.3 准备教学课件和图片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介绍《鳟鱼》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4.2 新课教授:教唱《鳟鱼》的歌词和旋律,讲解歌词意境和音乐特点4.3 练习:让学生跟唱《鳟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4.4 巩固: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学生是否能熟练唱出《鳟鱼》的歌词和旋律5.2 评价学生是否能理解《鳟鱼》的歌词意境和音乐特点5.3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鳟鱼》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和表演第六章:教学拓展6.1 介绍其他版本的《鳟鱼》,如古典音乐版本、爵士乐版本等,让学生比较不同风格的音乐。
6.2 引导学生思考《鳟鱼》的歌词和旋律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3 推荐相关的歌曲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鳟鱼》的理解和感受。
7.2 举行《鳟鱼》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
7.3 让学生结合音乐创作,如绘画、写作等,表达对《鳟鱼》的感悟。
第八章:作业布置8.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唱《鳟鱼》,并尝试分析歌词和旋律的特点。
8.2 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鳟鱼》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8.3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鳟鱼》的歌曲,培养家庭音乐氛围。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寻找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
9.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9.3 评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适合度,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补充介绍:
欧洲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事,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18部歌剧、9部交响乐、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突破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引导法、比较法、课堂讨论法等。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归纳、欣赏、观看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主备人课堂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4、欣赏:变奏二(大提琴奏主题,小提琴奏副旋律)
师:主题的主奏乐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主题由什么乐器奏出?
5、欣赏:变奏三(大提琴、低音提琴主奏)
1)初听
师:请你们用动作模仿你听到的乐器。(钢琴)
师:这段钢琴的演奏速度与力度如何?此时小鳟鱼还能快乐悠闲么?它预示着什么呢? 2)复听,关注主题的音色
师:此时,小鳟鱼正悄悄地躲在钢琴强大的伴奏下,仔细用耳朵去寻找,听一听,是什么乐器在歌唱小鳟鱼的主题旋律?(大提琴与低音提琴)
师生讨论,关注到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以及稍快的速度让我们感受到鳟鱼的自由自在。
(二)欣赏作品
三、分段赏析
二、欣赏作品
(一)熟悉音乐主题
1、简要介绍钢琴五重奏,并分别聆听弦乐家族各种提琴的音色。(课件)
2、哼唱主题旋律,熟悉作品主题。
(二)初步欣赏作品(课件)
1、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部室内乐的佳作。聆听时注意乐曲情绪是怎样变化的?这部作品你听出有几段?大家也可以根据书中的乐曲的结构图来判断这部作品有几段。
筵宾中学八年级下学期音乐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彩虹使用人:王彩虹使用时间:2016 /4/5总编号:06
课题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课时
1
课型
欣赏课
集体备课及个人复备修改
课标要求
倾听音乐,关注音乐要素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
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室内乐、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教师简介歌曲《鳟鱼》
师:钢琴在明处,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暗处,实际这更加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这时候钢琴就好比渔夫,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就好比单纯善良无辜的小鳟鱼。
6、欣赏:变奏四
1)师:可能发生什么了?
师:你若是小鳟鱼会怎么办?你联想到了什么? (逃窜、颤栗)小鳟鱼颤栗着,立即逃窜,后因看不清误食了鱼饵,渔夫提起钓竿,把小鳟鱼提起了水面,小鳟鱼垂死挣扎。
欣赏变奏二(大提琴奏主题,小提琴奏副旋律)
主题的主奏乐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主题由什么乐器奏出?
欣赏:变奏三(大提琴、低音提琴主奏)
歌词中的我,指的就是舒伯特本人,舒伯特经常在维也纳看人钓鱼,他曾说过:“我对水里自由游动的鱼儿是多么地羡慕,而当他们被钓起,我是多么伤感,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这部作品中,以表达对生命的光辉祝福以及对死亡的哀悼。”
3)复听。
7、引入变奏五
1)师:小鳟鱼的命运如何,听听音乐是如何诉说的?初听变奏五
2)交流
师:你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惋惜、叹息、同情、忧伤)
3)解读作品
9、欣赏:结束段
师:最后主题旋律再次出现,音乐又回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
10、对比分析
师:我们的心情一直在随着音乐在跌宕起伏,让我们思考一下,在几次变奏中,速度、力度都做了哪些改变?(完善表格内容)
11、简单介绍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学生看课本了解作者
哼唱主题旋律,熟悉作品主题
带问题初步聆听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归纳。
生答音乐的主奏乐器及表现的音乐形象(悠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欣赏变奏四
音乐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好像渔夫投网或者是渔夫搅浑了河水。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难点:听辨《鳟鱼钢琴五重奏》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3、师生讨论,关注到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以及稍快的速度让我们感受到鳟鱼的自由自在。
4、跟琴哼唱歌曲《鳟鱼》的主旋律,老师通过指挥引导学生在弱起拍、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处唱得生动。
学生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学生跟琴哼唱歌曲《鳟鱼》的主旋律,老师通过指挥引导学生在弱起拍、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处唱得生动。
速度(慢、稍快、快)
音乐形象(或情绪)
2、欣赏:主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
师: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小提琴)你感受到鳟鱼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联想到鳟鱼怎样的形象?(悠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欣赏:变奏一(钢琴主奏)
师: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钢琴)小鳟鱼的形象有没有改变?(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纯真可爱)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
一、导入
(一)导入。
1、播放艺术歌曲《鳟鱼》
师:音乐是一种最美丽的语言,她可以描绘画面、表达情感,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听一听,这段旋律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提问:歌曲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条鳟鱼?
师:为什么是小鳟鱼是活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遨游呢?是音乐中的什么让你感受到的。
2、再次欣赏艺术歌曲《鳟鱼》
2、带问题初步聆听作品。
3、学生回答教师先前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归纳。
(三)分段欣赏作品(课件)
1、师:我们通过听辨各段在乐器、音色、力度、速度、音乐形象等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来赏析这部作品。(欣赏过程中逐步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音乐要素
主题
变奏一、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变奏五
结束段
音色(主奏乐器)
力度(pp、p、mp、mf、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