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肺泡灌洗共识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感染致肺不张的安全有效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感染致肺不张的安全有效分析发表时间:2019-04-23T11:27:18.06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作者:高长艳[导读] 显著降低患儿治疗后肺部反复发炎发生率,直接高效清除肺部阻塞物,缩短患儿病程,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4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致肺不张治疗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因感染致肺不张的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抗感染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
由医护人员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治疗后肺复张、恢复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复张、住院恢复时间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优于对照组65.71%。
结论常规抗感染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感染致肺不张临床疗效显著,见效快,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降低术后后遗症复发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不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ronchofibroscopic alveolar lavag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infantile atelectasis.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atelectasi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ve 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d alveolar lavag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by the medical staff,the lung redilation and recovery time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sequelae. Results the rate of pulmonary redilation,hospitalization recovery time and sequela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1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5.71%).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on combined with bronchoscopic alveolar lavag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infection-induced atelectasis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quick effect,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and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sequela recurrence. [Key words] fiberoptic bronchoscope;Alveolar lavage;atelectasis小儿感染致肺不张是儿科常见病症,由于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尚未成熟,呼吸道较窄,当幼儿肺部出现感染时所导致的支气管黏膜肿胀及平滑肌痉挛,会造成患儿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此前针对肺不张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静脉输液,但调查显示临床仅采用常规抗感染方式见效慢,总体效果不佳。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析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析赵会如,吴秀伟(河南省安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安阳 455133)【摘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
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AIDS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采集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标本后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标本的各种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谱构成。
结果 158例患者的三种标本合计阳性标本检出率为76.58%,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检出率62.03%,显著高于痰液标本的37.34%(P <0.001)及血液标本的16.46%(P <0.001);痰液标本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液标本(P <0.001);三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 <0.001);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痰液次之,血液最低。
【关键词】 艾滋病;肺部感染;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病原菌中图分类号:R512.91;R52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0.05.019【收稿日期】2019-12-05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诊断较为困难[1-3]。
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是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本院对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法,对患者病原学微生物进行检测,病原菌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现将检测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AIDS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肺部感染诊断标准按照《2015年中国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的诊断流程及标准进行诊断。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与普通病房及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相比。
ICU环境微生态更为复杂,标本采集和送检污染机会多,危重症患者接受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要求也更为苛刻,标本检测程序和结果解读需要精细准确。
因此,ICU 危重症患者合格的BALF获取、及时送检、规范检测和结果的正确判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直接决定患者预后。
因而有必要制定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的BALF标本留取、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牵头撰写ICU中BALF的操作规范,对提高BALF的诊断价值有积极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 ro n ch o al ve o l ar l a v age f l u i d,B AL F)的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流程,是获得正确B A L F微生物学和细胞学结果的前提,而通过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获得的结果易误导临床诊疗。
1999年欧洲呼吸学会颁布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规范化操作和非细胞成分检测指南"[1],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颁布了"B A L F的细胞学分析在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2],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3],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规范化操作流程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但上述指南或共识并不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 n te n si ve c ar e u n i t,ICU)这一特殊医疗单元,亟需制定针对I CU危重症患者的B A L F标本留取、送检及临床应用的操作规范。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本规范,以期为I C U患者的B A L F采集、送检及临床应用提供标准化流程。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2020ICU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集、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与普通病房及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相比。
ICU环境微生态更为复杂,标本采集和送检污染机会多,危重症患者接受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要求也更为苛刻,标本检测程序和结果解读需要精细准确。
因此,ICU 危重症患者合格的BALF获取、及时送检、规范检测和结果的正确判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直接决定患者预后。
因而有必要制定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的BALF标本留取、送检、检测及结果解读规范。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牵头撰写ICU中BALF的操作规范,对提高BALF的诊断价值有积极意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 ro n ch o al ve o l ar l a v age f l u i d,B AL F)的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流程,是获得正确B A L F微生物学和细胞学结果的前提,而通过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获得的结果易误导临床诊疗。
1999年欧洲呼吸学会颁布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规范化操作和非细胞成分检测指南"[1],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颁布了"B A L F的细胞学分析在肺间质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2],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3],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规范化操作流程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但上述指南或共识并不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 n te n si ve c ar e u n i t,ICU)这一特殊医疗单元,亟需制定针对I CU危重症患者的B A L F标本留取、送检及临床应用的操作规范。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本规范,以期为I C U患者的B A L F采集、送检及临床应用提供标准化流程。
中国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临床实践指南 (2024)

对于特殊人群 (咯血、哮喘及先天性心脏病),建议在喉罩通气全麻下行儿童BAL(GPS)。
麻醉(特殊人群的麻醉,如咯血、哮喘、先天性心脏病)
推荐说明:
目前暂无关于BAL 中咯血、哮喘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麻醉方式相关研究。 研究显示,高达 10% 的哮喘患儿在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后会出现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且与单纯支气 管镜检查相比,BAL 相关的症状更多,同时支气管镜检查可增加心肌缺血、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律 失常及心肌损伤的风险;咯血患者在 BAL 过程中出血风险大,出血量大可迅速造成患者气道阻塞, 引发 SpO2迅速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窒息、休克甚至死亡。 鉴于喉罩通气全麻下进行 BAL 的优越性,优先建议喉罩通气全麻作为特殊人群行BAL的麻醉方式。
对于人工气道的患儿,如通过面罩进镜,可完整展示整个气道,且可直接评估气道动力学改变和气 道软化情况,同时型号的选择不受限制,但面罩通气全麻相比于喉罩通气全麻、气管插管全麻更具 有挑战性,同时会限制内镜的移动范围。 喉罩放置简单,不需要喉镜暴露声门,对会厌刺激小,不 刺激气管黏膜,浅麻醉下即可放置和维持,可辅助进行正压通气,但无法评估上气道,型号的选择 受限制,需要比自然气道或面罩更深 的麻醉。气管内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可快速稳定地进入下气 道,避免上气道分泌物污染下气道, 适用于机械通气的患儿,但无法评估上气道结构和动力学改变, 需要更深层次的麻醉,且型号的选择受限制。
手术步骤(进镜方式)
推荐意见:
儿童 BAL 中,对于自然气道通气的患儿,需要评估上气道的解剖结构和气道动力学时,首选经鼻 进镜(GPS)。 儿童 BAL 中,对于人工气道通气的患儿,优先推荐经喉罩进镜,同时需结合麻醉方式、临床情况 综合选择(GPS)。
手术步骤(进镜方式)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pneumonia,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健康护理(医
care—associated
疗)相关性肺炎(healch
pneumonia,He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均可引起重症肺炎,重症肺炎病死率高达30%一50%,可导致严重的
时的吸氧浓度。重点关注pH、PaO:、PaC02、BE、
助其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无痰患者检查分枝
杆菌和肺孢子菌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人导痰。真菌
HCO,一。意义:①维持机体酸碱平衡;②改善缺氧、纠 正CO:潴留;③协助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参数调整。
1.3.4凝血功能重症感染及其炎症反应可导致
和分枝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②送检:
生垦急垫医堂垫!鱼芏兰旦簦堑鲞笺兰塑垦!堕!£查垦!堡丛塑:!鱼:垫!鱼,!!!堑,堕!:兰
・97・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摘要]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由肺组织(细支气管、肺泡、间质)炎症发展到一
定疾病阶段,恶化加重形成,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体的急性炎症状态,敏感性高。但对感染或非感染性 疾病的鉴别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也不能用于细菌性感 染和病毒性感染之间的鉴别。CRP>10 mg/L提示急 性炎症反应,可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炎,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年中国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及201 5年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起草的《社区获得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大部分是见于病毒感染,在临床统计上大概有70%都是由病毒感染。
且病毒包括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以及柯萨奇病毒等。
在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要采取更切实可行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这样才能提升检验的精准度。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临床检验诊断路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引言急性上呼道感染的病毒感染之后继发有细菌感染,或者直接就由细菌感染所引起,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病原体,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克雷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在针对各类病原体进行临床检验和诊断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相对应的诊断路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识别和判断,这样才能体现良好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进而为相关治疗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持。
具体来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临床检验诊断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常规检测流程因为该病原体和肺部感染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面临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早期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
通常情况下很难通过症状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着重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来有效诊断,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诊断效果。
在针对检测项目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季节和地域流行的特点实现针对性的检查。
在常规检测中主要进行血常规炎性标志物等初步感染类型的检测和分析,然后再实施靶向检测。
如果患者出现病毒感染等相关问题,要根据病毒的流行特点对于某些病毒进行针对性检测。
例如,针对流感病毒来说,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患者的接触史来进行相对应的评估和判断,在针对患者进行感染病原体种类确定的过程中,要实现联合检测,要优先选择相对应的可以快速出报告的项目,在选择检测周期方面,要确保时间比较长的检测项目得到有效选择,可以首先选择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然后再通过核酸的形式进行病毒检测。
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技术及评分标准

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以纤支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对其回收液(BALF)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是作为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手段,是纤支镜应用的重要发展。
依灌洗范围和应用的不同,将BAL方法分为两种:全肺灌洗和肺段或亚段灌洗。
(一)全肺灌洗用于肺泡蛋白沉着症、严重哮喘发作、肺尘埃沉着症、肺泡微石症的治疗。
以肺泡蛋白沉着症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过程。
在手术室全麻下进行为宜,先经纤支镜引导下Carlen双腔管,吸纯氧10~15min 后,以150cm H2O压力,滴入37 ℃灭菌生理盐水500~1000ml,然后吸出或任其自行流出或虹吸回收,回收的流失量不超过200ml .灌洗应反复进行,直至洗出液完全清亮,总量一般在3~10L ,个别可高达18L .先灌洗一侧,隔2~3 天再灌另一侧。
全肺灌洗技术操作较复杂,有一定风险,为此,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选择小液量选择性肺叶灌洗,每次50~100ml ,反复灌洗和吸出,一侧肺灌洗总量200 ~ 2000ml,隔3~7 天一次,两肺交替进行。
肺泡蛋白沉着症在采用BAL 治疗前,仅有1 / 4 病例病变可安然无恙全消退,死亡率高达32 .4 % ;采用灌洗治疗,约3 / 4 患者症状可获缓解,有效者于灌洗后1~2 天,症状即见改善,胸部X 线表现的改善则较慢,一般需数日~数周。
严重哮喘发作进行灌洗时,可于灌洗液中加溶痰剂,如乙酰半胱氨酸以增加粘液廓清作用;根据病情,可在局麻下进行小容量(250ml)灌洗,效果良好,操作并发症和死亡率很低,据24521 例的统计,分别为0 .08 %和0 .01 %。
全肺灌洗治疗肺尘埃沉着症的操作方法,与肺泡蛋白沉着症基本相同,某组治疗之I~III期硅沉粉病70 余例次,灌洗后症状普遍好转,通过灌洗清除SiO2,典型病例肺通气功能、P(A-a)O2均有明显好转,虽然对已经发生的纤维化改变不能逆转,但对阻止病变继续进展,改善患者长期顶后,肯定会有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特殊病原体,对于某些病原体如病毒、肺孢子菌及寄 生虫等可通过BALF中的抗原或核酸测定进行诊断。 5.细胞学分类:本共识主要用于规范利用BALF标本进 行下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在回吸收的肺泡灌洗量足够的 情况下,也可进一步行细胞学分析。 灌洗液中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为主时,见于各种细菌 或真菌等感染;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时,见于病毒 性肺炎、结节病或过敏性肺炎,还可根据BALF中淋巴 细胞的亚群,区分不同间质性肺疾病;以嗜酸粒细胞比 例增高为主时,见于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支气管哮喘或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
检测目的
细菌 奴卡菌 军团菌 真菌 曲霉 肺孢子菌
转运条件
保存条件
4℃,≤24h
检测方法
革兰染色 定量培养 革兰染色,弱抗酸染色,培养
标本送检及保存条件
无菌容器,室温, ≤2 h 4℃,≤24基、GVPC及MWY筛选培养基) [15],核酸检测,抗原检测(DFA)[15] KOH压片、荧光白染色,真菌培养 KOH压片或荧光白染色,真菌培养,半乳甘露聚糖 抗原试验(GM)[16-18] 六胺银染色,核酸检测[19],抗原检测[20-21]
常见问题说明
1.灌洗部位的选择:可参考近期的胸部CT,遵循“灌洗病变叶 段”的原则,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 [9,32];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时,推荐选择右肺中叶或 左肺舌段,这2个部位的灌洗操作便利且回吸收量较多(与下叶 比较可增加约20%)[33]。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 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常见问题说明
5.第1管回吸收液的处理[9,12,37,40]:研究结果 显示,第1管回吸收液与后续回吸收的标本中细胞成分 有较大差异,有学者建议第1管回吸收的灌洗液需单独 处理或舍弃。美国胸科协会推荐混合所有的灌洗液包 括第1管的灌洗液进行常规的细胞学分析。本共识认为, 如果考虑气道的疾病,第1管的回吸收标本需单独处理。 而对于大多数疾病,可考虑混合所有的标本进行检测。
操作流程——灌洗操作
1.支气管肺泡灌洗时支气管镜顶端要紧密嵌顿于段或亚段支气管 开口,防止大气道分泌物混入或灌洗液外溢。 2.灌洗液一般可从支气管镜操作孔道直接注入,也可先置入导管 再从导管注入进行远端肺泡灌洗,可减少灌洗液的反流,且灌 洗量可适当增多; 也可置入前端带气囊的导管,灌洗时将气囊 充气并紧密嵌顿于段或亚段支气管开口,进行保护性支气管肺 泡灌洗。
常见问题说明
2.灌洗液量的选择:灌洗量的多少可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 包括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GM水平等。具体灌洗多少生理 盐水是合适的,不同文献甚至指南的推荐均有差异[89,32,34-36]。Rennard等[37]发现,灌入20ml液体后获得 的回吸收标本内含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和铁蛋白,表明该标本 更可能是支气管灌洗液。研究结果表明,在灌入60 ml或 120 ml液体时所回吸收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至少灌入 120 ml生理盐水时所回吸收的标本结果才相对稳定[38-39]。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健康成人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 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查找病原体的目的,又要防 止在灌洗过程中感染的扩散,本共识认为采用60~120 ml的 灌洗剂量,且分次灌洗,是比较好的方法。
[28]
寄生虫 无菌容器,室温, ≤2 h
并发症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在支气管镜操作技 术熟练及准确评估患者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情况下,较少发生严 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有[29-31]:
(1)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
(2)气道黏膜损伤及出血; (3)心律失常,但发生率较低,且与患者基础心脏疾病有关;
操作流程 • (一)术前准备 • (二)灌洗操作 • (三) 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术前准备
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前需要进行常规的临床状态评估,排 除出血等风险,严格对照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在支气管镜常规气道检查后且在活检、刷检前进行支气管 肺泡灌洗。局部麻醉剂为2%利多卡因。有条件开展静脉复合麻 醉的医院,应尽量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以获得支气管镜嵌 顿较好、增加BALF回吸收量的效果,但需严格筛选患者,术前 应评估有否静脉麻醉的禁忌证,年老体弱及心、肺、肝、肾等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术中应常规进行心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常见问题说明
6.BALF的储存与转运[41-42]:BALF的储存对于 GM的检测结果非常重要。获取BALF标本后,应尽 快送至实验室完成检测。BALF的GM水平在4℃条 件下24 h内保持稳定。血清和BALF的GM水平在零 下20℃条件下可以存放11个月保持相对稳定。如果 标本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检测,可在室温下转 送,要求送检时间˂4 h。如果送检时间超过4 h, 应在4℃下保存,可以储存24 h;超过24 h的标本, 不适合再送检。
常见问题说明
4.BALF的预处理:对获取的BALF,特别是含有黏液成分时, 是否需要无菌纱布过滤?本共识认为不需要常规过滤,因为 在过滤过程中,细胞会黏附于纱布,会损失部分细胞及其他 成分,如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更多的存在于 黏液成分[40]。过滤过程会使标本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且存 在污染的可能性。
常见问题说明
3.吸引负压的选择:过大的负压会引起支气管壁塌陷或黏膜损 伤,从而影响灌洗液的回收量和质量。但负压过小时,回吸收 量亦会受到影响。美国胸科协会发布的指南中推荐采用100 mmHg的负压[9]。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但不局限于这 一数值,选择合适的负压(如-100~-150 mmHg),尽可能多 的收集标本。
3.灌洗过程中,麻醉要充分,咳嗽反射必须得到充分抑 制,防止因剧烈咳嗽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损伤出血,影响 BALF的回吸收量和检测结果。
4.回吸收时注意负压不宜过大,一般推荐低于100 mmHg,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以吸引时支气管腔不 塌陷为宜。
标本送检
用无菌容器收集BALF标本,送检量一般需要10~20 ml (≥5 ml),贴好标本信息标签,应在室温2 h内送至微生物实 验室。 若延迟送检,可将标本放置于2~8℃保存,并在报告中说 明并提示可能对培养结果造成的影响。 标本送检及保存条件见表1[14],如下。
适应症
1.肺部感染,特别是免疫受损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诊断。
2.肺部不明原因阴影、疑似肺部感染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禁忌症
1.严重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且未采用有效呼吸支持。建 立人工气道并非禁忌证,患者可经临床医生全面评估并在密切 监护下进行。 2.新近发生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及恶性 心律失常。 3.主动脉瘤和食管静脉曲张有破裂危险。
内容目录
• • • • • • • • •
BAL的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流程 标本送检 并发症 临床意义 常见问题说明 BALF标本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BAL的定义
BAL:支气管肺泡灌洗 是指通过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抽 吸,收集肺泡表面液体(诊断性)及清除充填于肺泡内的物质 (治疗性),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的检查,达到 明确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技术,本共识适用于诊断性BAL。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 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可弯曲支气管镜首次应用于临床[1]。 1974年Reynolds和 Newball报道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 洗术(Broncho alveolar Lavage ,BAL)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2]。 随着临床诊治及检测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现从支气管肺 泡灌洗液(BALF)中可以获取细胞学、可溶性蛋白、酶类、 细胞因子、生物活性介质等多种信息,因此BAL成为诊断某些 肺疾病如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 手段[3-7]。 为规范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操作技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于2002年制定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 胞学检查技术规范(草案)”[8]。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12年 颁布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分析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9]。
隐球菌
分枝杆菌无菌容器,室温, ≤2 h 病毒 4℃,≤24 h
墨汁染色,真菌培养,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22]
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染色、荧光染色),分枝杆菌培 养[23] 核酸检测(Xpert MTB/RIF)[24]
4℃,≤5 d;-70℃,˃5 核酸检测[25-26],病毒抗原检测(DFA、胶体金法) 病毒转运培养基, [25,27] d 室温,≤2 h 分离培养 4℃,≤24 h 直接镜检,核酸检测[25],抗原检测(ELISA、ICT)
背景
近年来,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作为非培养性 检测手段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因其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成为美国感染 病学会(IDSA)和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及美国变态反应 和感染性疾病协会制定的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推荐的诊断标准之一 [10-11]。 为了更充分利用BALF的检测价值、增加BALF病原体的检出率、提高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规范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操作流程 及标本处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组织专家撰写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 识”。
• 4.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大咯血或消 化道大出血等。出血高风险:血小板计数<20×109/L;出 血较高风险:血小板计数20-50×109/L、凝血酶原时间 (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法定计量单位 并给出中文!!>1.5倍正常值。对于操作前血小板低下的患 者,可考虑通过输注血小板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减少出 血风险。 • 5.多发性肺大疱有破裂危险。 • 6.严重消耗性疾病或状态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不能良好配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