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城市病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想范文(二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想范文(二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想范文城市环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我认为主要从空气质量、噪声污染、交通状况、绿化和景观等方面来考量。

首先,空气质量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很多大城市,空气质量往往不理想,尤其是在工业密集区和交通拥堵区域。

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因此,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一些城市,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限制车辆尾气排放等。

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但是它们无疑是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次,噪声污染也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城市中的交通、工地施工、商业广场等都会产生噪音,给居民带来困扰。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睡眠障碍、心理压力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一些城市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对施工噪声的管控、限制车辆的噪音排放、建设隔音墙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噪声环境,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密集等原因,噪声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交通状况是城市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人们会面临出行困难和时间浪费的问题。

长时间的交通堵塞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会增加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因此,改善交通状况是城市环境改善的关键之一。

一些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比如建设地铁、优化公交线路、引导私家车限行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交通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绿化和景观是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一些城市,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和景观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的面积和景观的美感。

绿化和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一员,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以下的心得总结。

首先,城市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城市中高楼大厦密集,道路拥挤,车辆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外部环境的压力会给居民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此外,城市中缺乏自然的绿色空间和休闲设施,使人们饱受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困扰,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和休闲设施,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城市环境对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中,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与邻居和陌生人建立联系。

这种缺乏交往的现象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

而在乡村和小城市中,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相对较慢,邻里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人们的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信任度更高。

这种亲近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为改善城市环境,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建设,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再者,城市环境的改变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原本是自然生态的地方被开发为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野生动植物的丧失。

同时,大量的建筑和人口密集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破坏,并采取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

企业应积极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居民也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城市环境的改善中来。

只有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真正改善。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总结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总结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使得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

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环境管理难度比较高,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治理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是实现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一、环境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淤塞较重尽管近年来的城市水利投入较大,部分重点开放线沿线迸行了整治,按照规划城市疏浚一般7-8a左右进行一个轮回的疏浚,但由于全区待整治面广量大,部分城市境内的小沟小河由于长期得不到整治,形成名副其实的断头河,有的已经成了臭水沟。

如今垃圾较多,河床严重淤塞,污染较重,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毒瘤”。

(二)环境管护经费不足尽管在管护上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但仍然需要加大垃圾桶,垃圾车等相关机械设备的投入,以及加大对保洁人员劳动保障性经费的投入,才能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同时市场机制参与的经费筹措机制形成慢,管护经济效益见效缓慢,不利于引入社会闲散资金帮助整治、治理与管护。

(≡)群众意识淡薄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还没有定点投放位圾的习惯,时常将建筑垃圾和生活位圾偷偷倾倒在河堤或其他管理不到的地方,既影响了河道,也污染了生态环境。

由于群众环保及保护意识的淡薄,长效管护及治理效果保障任务艰巨,往往陷入治理后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二、环境治理的对策(-)科学规划,加大整治力度十九大之后,更新环境治理理念,提高建设标准,从系统、生态、经济、人文、效益理念出发开展整治建设工作。

一是要统筹城乡建设,把整治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和新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重点,分轻重缓急,重点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以及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整治力度。

二是要进一步实施“通网活水”工程。

对全区所有“断头”进行一次深入排查并加以疏浚,提高各类的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提升城市整治的档次和水平,维护水系生态平衡。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4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4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今年,我当上了“漯河市环保小卫士”,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感情,也让我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暑假里,我来到市环保局,听这里的叔叔阿姨给我讲了很多环保知识。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很多的污染。

空气遭受的污染主要是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使天空混浊、空气不新鲜,气味刺鼻,人们呼吸后就容易生病,庄稼和花草、树木也不能健康生长;水源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水排入河里,鱼、虾都不能生存,有的还污染我们饮用的水;还有噪声和垃圾污染也很严重,高音喇叭、建筑噪声吵得人们心神不宁,睡不好觉,垃圾滋生蚊蝇,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生存。

其实,很多污染问题都是我们人们自身造成的。

有的是企业不遵守国家的法律,乱建设、不治理,随意排放;有些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差,乱扔垃圾,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通过走访我想对大家说: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自觉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只有这样未来的天空将会是蓝蓝的,白云朵朵,阳光明媚,山清水秀。

小鸟在天空歌唱,鱼儿在清澈的河里自由地游畅,人们生活在鲜花和绿丛中,空气清新,到处都充满着和谐,个个都会健康长寿!自觉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二)这几天,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买一些冰凉饮料来解暑,在食用完后也常常把包装袋随地乱丢,走在大街会看见许多垃圾,卫生清理员打扫过的地方,不一会儿又卷土重来了,这种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

把垃圾随地乱丢是不好的行为。

第一:地面不美观。

人们把垃圾丢在地上,就像漂亮的脸上沾了一层沙,垃圾仍得越多,就越不美观。

第二:我们共同的大家园――地球不美观。

人们要是老乱丢垃圾污染了环境,地球母亲可是会生气的,如果越仍越多,地球母亲就会变得更苍老,皱纹就会越多,我们的家园不就变成了猪圈了吗要是哪一天,地球母亲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无法了,那我们将会去向何方呢第三:乱丢垃圾的人形象不美观。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有一个整洁清爽、高品质的城市卫生风貌,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更是城市上档、生活升级、形象提升的关键。

来到一座城市,走进城市里的车站码头、大街小巷、景区景点、居民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地方是否干净整洁,是否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你会因为这座城市的卫生状态而产生深刻的第一印象,甚至可以从这些细节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品质,人们的文明素养,以及人文情怀,当然,还有这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或者魄力。

可以说,城市环境卫生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品位、风貌和文明程度。

拥有高品质环境的文明城市,是每一位市民共同的家园,也是一座城市的“颜值担当”。

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我们有太多实质性、针对性的工作需要开展,让高品质的环境成为基础性常态,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

但这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的反复性大,容易“回潮”,如何将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日常化、制度化,这是需要不断创新思路的问题。

找准问题,常抓不懈是基础。

解决问题,前提是找准问题,找准问题,才能及时行医、对症下药。

我市城市牛皮藓多,门店占道经营多,流动摊贩多,以及公共场所乱搭乱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垃圾不分类入箱等问题都较为严重。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在治理上多探索、借鉴、创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还必须依托法律法规,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管理和惩治,科学规划、合理实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搞好长效管理,始终保持和不断巩固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能力是保证。

要实现长效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依法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而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执法管理队伍,严肃执法,智慧执法,是强化城市管理、创建文明城市的强有力保障。

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开展教育、培训等专项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的执法和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优质服务。

学习关于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思想心得
体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成为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人在研究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们人类必须面对并积极解决的问题,下面将对研究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思考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和建立相应法律和制度体系,才可保证整治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其次,为了全面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发展,必须要有大力度的宣传教育与社会共治。

应该加强对市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充分发挥市民参与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机构均需积极行动,加大投入,确保城市环境的安全与居民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关系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并付出行动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悟(三篇)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悟(三篇)

关于城市环境的心得感悟城市环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安全和未来发展。

长期以来,我也一直在关注和思考城市环境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有了一些心得感悟。

首先,城市环境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一个舒适、安静、绿化好的城市环境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

在我居住的城市,有很多公园、广场和绿化带,不管是早晨还是晚上,总能看到很多人在这些地方散步、晨练或者休闲。

这些绿色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幸福感。

另外,城市环境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应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污系统,这些都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城市环境对人们的交往和社交活动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中,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工作和娱乐,交流的机会也更多。

一个开放、热情、互助的城市环境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我曾经在一个小城市生活过,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邻里之间的关系很融洽。

每天早晨,我都会看到一些邻居们在小区里散步、聊天,有时还会邀请我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氛围真的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相反,一个冷漠、孤立的城市环境则会导致人们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感增加,社会问题也会相应增多。

因此,我认为城市环境的建设要注重营造一种亲近自然、互相尊重和互助合作的氛围。

再次,城市环境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如今,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

然而,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应该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控制人口增长等。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范文(二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范文(二篇)

城市环境的心得总结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城市居民,我不断思考和观察着城市环境,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在此,我将对城市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简要分析。

首先,城市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空气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尤其是在工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工厂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汽车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同时,城市居民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行为,如少开车、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噪音污染也是城市环境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噪音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噪音污染不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噪音污染问题,城市管理者应加强对交通噪音的管控,提倡建设低噪音交通设施。

同时,市民也应提高噪音污染问题的意识,使用隔音设备、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噪音干扰等。

水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等都会对水环境产生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和环境质量。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提升废水处理设施,加大治理力度;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监管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水源地。

土壤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中相对较少被关注的一个方面。

城市工业、农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化学物质等会对土壤产生污染,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论城市病及其治理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㈠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导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
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产生的原因:一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管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极不相适应。

二是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三是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规划执法查处难度大。

从我市现状看,规划执法阻力大,特别是私人建房因分散隐蔽、建设量小,有些来不及查处已形成既定事实,加之查处违法建设程序复杂,周期长,即使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也难以执行到位。

㈡城市“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在体有给水、污水、
雨水、弱电、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在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㈢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现状看,主
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较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建筑拥挤,道路狭窄,无设置绿地富余空间,同时,由于对城市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一方面规划拟建的城市绿地面积政府无钱征用土地实施绿化,另一方面规划开发的居住小区,开发商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绿化建设,小区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主城区公园数量少、面积小也是造成绿地面积不足的原因之一。

目前,主城区内还没有游园,市民游憩休闲空间有限,老城区绿化预留地,无法增绿扩绿。

㈣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中小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大气、水资源污
染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工业发展速度快,建筑工地多,机动车迅速增加,使烟尘、灰尘和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合成洗涤剂广泛使用城市卫生设备的改善,使生活污水同工业废的特约,无力兴建污水处理设施。

㈤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近10年,许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个性,到处是似曾相识的街道,“欧美风格”的小区,千篇一律的建筑比比皆是,火柴盒般的高在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

产生的原因:城市领导热衷于眼前政绩,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盲目对文脉之本、风貌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成片改造,使一批批低矮破旧的房屋被拆除,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使许多城市特色迅猛浑水消失。

一些中小城市不结合本地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制定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结合自己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搞规划,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内陆城市模仿沿海城市,千城一面,功能设施配套不全。

二. 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㈠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为加快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中小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

二是政府必须带头执行规划。

规划一经制定,非经法定程序和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归口一家管,建设一盘棋;强化规划执法手段,政府积极支持规划执法,对查出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严肃查处,该拆的坚决拆除,该罚的坚决处罚,该公开曝光的坚决曝光,决不姑息迁就。

三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及法律要求,科学合理调整规划,使规划尽可能满足项目要求,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国有土地市场机制,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从源头上治理规划管理失控问题。

㈡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首先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规划短视行为的危害,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

分管城市建设的领导应从投资一规划一管理的各个层次把好关,确保各种管理线同步规划,同步施工,一次性预埋,杜绝“马路拉链”的产生;其次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综合管网要合理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第三,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三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控制废气、废水、固体垃圾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大力加快治污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借助先进科技构建城市生态经济,使化学工业从源头起就不产生污染物,实现源头治理的目标。

四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地理、人文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依据山水园林的实际,做到文化特色现代化气息相结合,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风貌规划,在新的建设中注入历史的遗存,使城市脱离浮浅平淡,丰富其文化内涵。

总之,为了防止“城市病”的发生,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