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有趣的豆芽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有趣的豆芽教案(1)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有趣的豆芽教案(1)

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有趣的豆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豆芽》。

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豆芽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芽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教学重点:了解豆芽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芽生长观察盒、豆芽生长过程图片、豆芽实物。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豆芽生长观察盒,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豆芽的生长情况。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芽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通过放大镜观察豆芽的细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记录本、画笔,让幼儿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豆芽生长的奥秘,分享观察心得。

6. 板书设计(5分钟)展示豆芽生长过程图片,板书豆芽的基本结构。

六、板书设计1. 豆芽的生长过程2. 豆芽的基本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种植的豆芽,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的兴趣点和问题,及时解答。

2.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种植豆芽,将观察结果带到课堂上分享。

3.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豆芽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

2. 教学重点:了解豆芽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豆芽的生长情况。

4. 分组讨论:如何组织幼儿进行有效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5. 作业设计:如何让幼儿在家中观察豆芽生长过程,并进行记录。

一、教学难点:豆芽生长过程的观察与记录1. 提供充足的观察时间,让幼儿仔细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豆芽》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豆芽》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豆芽》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豆芽生长的过程,并理解其对人类的好处;2.能够识别并尝试各种豆芽;3.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出有趣的豆芽玩具。

二、教学内容1. 豆芽的基本知识豆芽是从种子发芽生长而来的植物幼苗,营养十分丰富,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让孩子了解豆芽生长的环境、生长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好处。

2. 豆芽的分类及尝试孩子们通过观察、品尝,了解大豆芽、绿豆芽、豌豆芽等豆芽的不同特点和口感。

3. 豆芽玩具的制作孩子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农产品制作出有趣的豆芽玩具,如五彩豆芽人、豆芽公仔等。

三、教学过程1. 豆芽的基本知识1.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豆芽,并介绍豆芽的基本知识,如营养成分、生长过程等;2.探究:教师为孩子们展示豆芽的生长过程并解释;3.总结: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豆芽的了解,加深对豆芽的理解。

2. 豆芽的分类及尝试1.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大豆、绿豆、豌豆等豆类,并介绍豆芽的分类和特点;2.探究:让孩子们品尝豆芽,并口头描述其口感和特点;3.总结: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豆芽的了解,加深对豆芽的理解。

3. 豆芽玩具的制作1.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制作豆芽玩具的材料,如小花盆、洗漱杯、水杯、吸管、五颜六色小珠子等;2.动手: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利用制定好的材料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豆芽玩具;3.展示:孩子们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通过对豆芽的分类及尝试,检查孩子们对不同类型豆芽的辨析能力;2.通过制作豆芽玩具的过程,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3.通过思考性问题的提问,对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进行检验。

五、教学资源1.豆芽;2.不同类型的豆子;3.小花盆、水杯、洗漱杯、吸管等。

六、教学延伸1.带孩子到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广阔自然环境下的豆芽生长;2.联系厨师,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尝试制作豆芽美食,如豆芽炒肉、豆芽排骨等。

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编辑和输出。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2篇)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2篇)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豆芽主题活动案例—有趣的豆芽一、方案的产生在组织”我爱吃的食物”这一综合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一些蔬菜的特征,我特意带来了一些绿豆芽。

孩子们看到它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我见过大大的蚕豆芽”“我见过绿色的豆芽”“上次去老家,我还看见过从泥土里刚刚钻出来的豆芽”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

一向爱提问题的杨明一本正经的说:”连老师,豆芽是从什么地方长出来的,你能解释一下吗?”“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我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每人发了几颗小绿豆,”请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想一想,豆子的什么地方可以长出芽儿来?”这小小的豆子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变得神秘了许多,他们拿着豆子左看看,右瞧瞧,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芽儿是从豆子的”肚脐眼”发出来的。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决定做个小实验,邵然从美工区拿来了饮料杯,张静文用纸杯接来了水……第二天,吃完早餐,我正在收拾餐具,韩愈阳在种植区大声喊道:”快来看,绿豆发芽了!”孩子们一拥而上,他们一个个竟然惊奇得叫了起来”豆子芽儿不是从’肚脐眼’那儿发出来的”“对,是从’肚脐眼’旁边长出来的”“不对,爸爸告诉我,豆子的胚芽能发出芽来”哦,原来是这样,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方案的进行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我开始预设主题网络图,网络图在活动的延伸下不断补充,逐步完善。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始终以指导者兼协同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于一些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他们做出解决的建议,并给予指导,使孩子们能够充满信心的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下面将是方案实施中的几个活动片断:(一)豆芽的叶子为了丰富关于豆类发芽、生长这方面的知识,我带孩子们参观了科学发现室有关花生生长过程的标本。

回到活动室,他们七嘴八舌的又议论开了:”豆芽没有根”赵昆说。

”豆芽有根,那白白嫩嫩的就是它的根”邵然不甘示弱。

”那我们吃的豆芽为什么没有根呢?”韩愈阳嘟着嘴一边思索一边自言自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豆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豆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豆芽》教学目标1.让幼儿掌握豆芽生长的基本过程。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健康教育:让幼儿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和对健康的好处。

4.增强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豆芽”这个词汇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展开联想,了解它的形态、颜色、口感等。

2.观察实验:老师事先在白瓷碗里放上豆子,给幼儿提供少许水,让幼儿进行观察。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形态、颜色和大小,并询问幼儿对豆子的了解程度。

3.播种实验:小组合作,老师提供豆子和装有水的小瓶子,幼儿将豆子放在瓶底,用棉花盖住豆子,再加水,然后将瓶口用透明塑料纸封口。

老师引导幼儿在播种过程中注意什么,如保持清洁、适量浇水、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等。

4.照看实验:让幼儿将种好的豆子放在窗台或阳台上,每天观察、照顾并记录它的成长。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豆芽的生长速度、芽叶的形态、颜色和变化过程。

5.呈现实验:观察7天左右,幼儿将豆芽取出,洗净水分,摆在小碟子中。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它的颜色、味道,引导幼儿动手品尝。

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配合问答、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时长本课程建议设置为7天左右,每天安排10-15分钟观察、照看和记录时间,并在第七天呈现成果,品尝豆芽。

教学材料1.豆子、透明塑料纸、棉花、小瓶子2.窗台或阳台、白瓷碗、小碟子教学评价1.实际操作体验:幼儿能够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和养护。

2.观察与记录能力:幼儿能够明确地观察察对象、记录到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3.交流能力:幼儿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

4.团队协作能力:幼儿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5.健康意识:幼儿能够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了解如何保持安全和健康。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发芽过程和生长需要的基本因素;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豆芽种子、棉花、水杯、剪刀、活页笔记本、黑板;2.彩色针线、卡纸,用于制作主题海报;3.ppt演示,用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4.“小手牵大手”板书,用于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ppt,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植物怎样能够生长?为什么植物不能在黑暗中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因素?2. 实验过程1.制作豆芽芽种植盘教师向学生展示豆芽种植盘的制作流程并现场示范:•将适量的棉花放入水杯底部;•将豆芽种子均匀分布于棉花上。

2.添加必要的因素,观察萌芽和生长的过程教师科学讲解并现场演示萌芽和生长的必要因素,并带领幼儿一起添加这些因素:•添加适量的水;•保持观测的温度和湿度;•为研究过程选择适当的光照程度。

3.记录记忆结果并分享经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意识到以下重要的观察能力:•观测、记录平均总播的种子数量;•依照基本的实验原则,记录每日观察结果;•为了慎重起见,记下每组结果。

3. 游戏环节针对幼儿年龄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适当的科普知识,具体内容包括:1.采摘时间:让学生理解豆芽适合采摘的时间,并在实验中体验采摘过程;2.指导知识:让学生了解豆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种植和保护的基本知识点;3.发散思维:引导幼儿思考豆芽的作用及意义,并分享想法。

4. 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反思实验过程:1.实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如果下次实验,你们会做些什么不同之处?3.通过这次实验,你们了解到了什么?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掌握豆芽发芽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遵守规则和纪律,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和扩展创新。

2024年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豆芽”。

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豆芽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

难点:观察豆芽生长的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芽生长观察瓶、显微镜、投影仪、豆芽生长图解。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豆芽生长观察瓶,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为什么会在这里?”(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豆芽的生长图解,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

(2)教师用显微镜观察豆芽的细节,引导幼儿关注豆芽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记录本和画笔,让幼儿分组观察豆芽生长观察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豆芽》2. 内容:(1)豆芽的生长过程(2)植物的基本生长特点(3)观察豆芽生长的细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2.观察和记录豆芽生长的变化。

3.培养幼儿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爱护小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豆芽种子。

2.盆子或容器。

3.水。

4.棉纱或湿纸巾。

5.简单的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播种1.讲解豆芽生长的过程和条件。

2.指导幼儿将豆芽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棉纱或湿纸巾上。

3.放置在光线充足的位置,并保持湿润。

第二课时:观察生长1.引导幼儿观察豆芽种子的发芽过程。

2.让幼儿用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记录变化。

3.鼓励幼儿提出关于豆芽生长的问题。

第三课时:比较生长1.让幼儿观察不同种植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

2.比较光照和水分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3.引导幼儿做出简单总结。

四、教学延伸1.让幼儿尝试种植其他植物,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植物观察活动,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3.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2.幼儿对豆芽生长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3.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六、家园合作1.将豆芽种子带回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

2.倡导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多种植一些简单植物,培养孩子的兴趣。

以上是《有趣的豆芽》科学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为中班幼儿园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有趣的豆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豆芽”。

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豆芽种子、花盆、水、阳光等。

2. 学具: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豆芽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芽是什么吗?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呢?”(2)让幼儿自由讨论,分享他们对豆芽生长过程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实物演示,讲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强调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条件。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加深他们对豆芽生长过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豆芽种子、花盆和学具,指导幼儿进行种植实践。

(2)幼儿分组合作,用放大镜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1)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豆芽》2. 内容:(1)豆芽的生长过程(2)植物生长的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过程和所需条件。

2. 答案示例:(1)植物名称:仙人掌(2)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逐渐长出叶片,开花。

(3)所需条件: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活动案例——有趣的豆芽
一、方案的产生
在组织"我爱吃的食物"这一综合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一些蔬菜的特征,我特意带来了一些绿豆芽。

孩子们看到它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我见过大大的蚕豆芽" "我见过绿色的豆芽" "上次去老家,我还看见过从泥土里刚刚钻出来的豆芽" 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

一向爱提问题的杨明一本正经的说:"连老师,豆芽是从什么地方长出来的,你能解释一下吗?" "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我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每人发了几颗小绿豆,"请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想一想,豆子的什么地方可以长出芽儿来?" 这小小的豆子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变得神秘了许多,他们拿着豆子左看看,右瞧瞧,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芽儿是从豆子的"肚脐眼"发出来的。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们决定做个小实验,邵然从美工区拿来了饮料杯,张静文用纸杯接来了水……第二天,吃完早餐,我正在收拾餐具,韩愈阳在种植区大声喊道:"快来看,绿豆发芽了!" 孩子们一拥而上,他们一个个竟然惊奇得叫了起来"豆子芽儿不是从'肚脐眼'那儿发出来的" "对,是从'肚脐眼'旁边长出来的" "不对,爸爸告诉我,豆子的胚芽能发出芽来" 哦,原来是这样,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方案的进行
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我开始预设主题网络图,网络图在活动的延伸下不断补充,逐步完善。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始终以指导者兼协同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对于一些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他们做出解决的建议,并给予指导,使孩子们能够充满信心的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下面将是方案实施中的几个活动片断:
(一)豆芽的叶子
为了丰富关于豆类发芽、生长这方面的知识,我带孩子们参观了科学发现室有关花生生长过程的标本。

回到活动室,他们七嘴八舌的又议论开了:"豆芽没有根" 赵昆说。

"豆芽有根,那白白嫩嫩的就是它的根" 邵然不甘示弱。

"那我们吃的豆芽为什么没有根呢?" 韩愈阳嘟着嘴一边思索一边自言自语。

争论最激烈的就是关于豆芽叶子的问题了。

瞧,他们挤在种植区争得不可开交,"豆芽只有这两片叶子" "豆芽好像没有叶子"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想,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解开这个谜。

于是,我建议:"请大家找一找,想想看,豆芽的叶子在哪里?" 孩子们拿起豆芽开始观察,这时,关子杰突然喊道:"老师,不好了,吴维建把豆芽给弄坏了!" "让我看看"坐在吴维建旁边的杨明接过豆芽,高兴得蹦了起来:"呀!小叶子在这里!"我轻轻的走过去看见杨明手里的那棵豆芽,在掉了一半豆瓣的中间,露出了黄黄的两片小叶子。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小心翼翼的掰开豆瓣,兴奋的都欢呼起来。

找到了,找到了!" "我也找到小叶子啦!"
(二)不发芽的豆
一天早餐后,邵然急急忙忙的来找我:"连老师,有一个杯子里的豆子坏了,一个也没有发芽。

"我走过去一看,同样一起种的豆子,绿豆、蚕豆、花生都已经发芽了,只有红豆一个也没有发芽,仔细一想,这些红豆是从柜子里找出来的,说不定已经放了好常时间,也许是因为受潮的原因,想到这里,我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小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有的豆子为什么不能发芽呢?"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彭纪源建议:"咱们观察两天再说吧。

"后来的几天,孩子们找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耿虤说:"我听过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在水里煮过的花籽不能发芽,煮过的豆子也不能发芽" 李欢说:"长毛的豆不能发芽" "恐怕是因为温度太高了吧。

" 冯文夕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

"不对,他骗人。

"好胜的李格西一脸的不服气。

我被孩子们这种天真而富有逻辑性的推理所震撼。

也为孩子们能找到不同的答案感到无比的欣慰。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和孩子们分别把残缺的豆子,发黑发硬的豆子,用开水烫过的豆子放进了杯子里,并浇上水,时间一天天过去,无论孩子们怎样精心的护理,这些豆子一直都没有发芽。

在比较漫长的等待中,孩子们有点失望,渐渐的也就没有人再关注它们了。

因为,终于有一天,孩子们突然发现这些豆子上长出了白毛,还有一点难闻的气味,大家确定豆子已经腐烂了,的确不能发芽了。

(三)给豆芽拍照
种植区的豆芽一天一个变化。

偶尔看见有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一边相互商量一边在纸上涂涂画画,我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是在画豆芽,每个孩子虽然画得都各有特点,但是基本上是一个样儿。

于是,我用试探的口吻对他们说:"豆芽长得可真快呀,昨天的豆芽和今天的豆芽好像是不一样的?" 话音刚落,刘馨瑶便抢着说:"那两天,豆芽是躺着的,今天我发现它们都站起来了。

" 我趁机引导说:"要是把豆芽每天生长的样子能留下来,那该多好哇!" "拿照相机照" "做成标本"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再想想看,还有别的方法吗?""连老师,让我告诉你吧,我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 "什么好办法?快说!" 孩子们迫不及待的问道,只见杨明皱着眉头不紧不慢的说:"那就画呗。

" 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经过讨论,前两个方法都行不通:第一、制作标本没有材料;第二、拿照相机也很不方便。

最后决定还是用画的办法给豆芽"拍照"。

我在种植区投放了记录本和铅笔。

孩子们则以"桌"为单位,自然组成了六个观察小组。

给豆芽拍照的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后记:给豆芽拍照的活动一直延续到十二月初,孩子们对这项活动一直都很感兴趣,记录本上画满了他们的许多杰作。

而最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那个曾经令人迷惑不解的关于豆芽"根"的问题随着活动的逐步深入而得到了解决。

孩子们发现豆子刚刚发出的那个嫩芽就会慢慢的变成豆苗的茎,在它的下端便会长出须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