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语言及形式美

前言一: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的概念: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
美术的主要特点:其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
美术一般分为: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建筑(备注:东方、尤其是我国还把书法、篆刻纳入美术范围)(绘画和雕塑是以观赏性为主、而工艺设计和建筑则属于实用性的美术)1.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呢第一:从分析形象和形式入手第二:对内容的理解、体验第三: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思考与讨论:1.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2.学习本课以后,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你是否有了新的理解?试举几列谈谈感想。
3.应该怎样欣赏美术作品?4.美术作品具有哪些社会功能?举例说明。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区别于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并且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是可以直接为欣赏者得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美术形象,既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
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作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包括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层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这些都是美术家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
所谓艺术典型:就是前面所说的以鲜明生动的个性表现生活本质与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1.再现性的形象(偏重于写实)2.表现性的形象(偏重于内心情感、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1.具象性形象、2.意向性形象、3.抽象性形象思考与讨论:1.结合具体美术作品,谈一谈艺术家是如何用艺术形象感染你的?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的形象的原型是否有区别?为什么?3.举例谈谈美术形象的多种呈现形式,在美术作品中是否都要有形象?为什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法===美术语言美术的语言符号应该指的是美术家所精心设计的审美意象,其中包括所使用的视觉语汇和起类似作用的创造法则。
艺术美和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

艺术美和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形式美则是指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所表达出的美感。
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色彩、构图、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使艺术作品在整体上给人以美感。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色彩运用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够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象。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
例如,梵高的《星夜》运用了丰富的蓝色,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而梵高的《向日葵》则通过运用鲜艳的黄色,给人以明亮、愉悦的感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其次,构图是形式美的关键因素之一、构图是指艺术作品中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艺术家通过对构图的处理,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平衡感。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蒙娜丽莎的形象被放置在画面的正中央,同时在她周围的景物也被精心地安排,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美感。
再次,线条的运用也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条可以通过粗细、弯曲等方式来表达出作品的动感和节奏感。
艺术家通过对线条的运用,能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例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中,线条呈现出扭曲、纠结的状态,表达了女性内心的痛苦和困扰,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最后,形状的运用也能够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状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外形。
艺术家通过对形状的处理,能够赋予作品以独特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中,通过将物体分解并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抽象形状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美感。
总之,艺术美和形式美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涵盖了色彩运用、构图、线条以及形状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对这些形式要素的处理,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赞赏。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形式特点和原则,将艺术创意和意图表达出来的原则和要点。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规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构图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物体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排。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角度,来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主体、背景、前景、对比度、平衡感等。
2.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关系。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比例来强调或者减弱物体的重要性或者塑造不同的空间感。
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3.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都能够对作品的美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4.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影子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美感。
5.线条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方向等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美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表现力。
6.质感表达质感是指物体的触感特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使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粗糙度等特征。
质感的表达能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节奏感和动态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直、组合的方式以及颜色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感和动态感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充满表现力和个性化。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对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先从其外在形式美来感受它,然后进入形象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诸艺术因素的组织结构。
“形”即“原形”,包括原始形、自然形;“式”指“法式”、“法则”。
“形”是自然的,“式”是人为的。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内容是形式的内涵,形式是内容的外观。
形式受内容支配,但反过来又影响内容的表现。
内容要借助形式而存在,形式只有内容时才有意义。
“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黑格尔语。
美术鉴赏是一个逆向过程,即从形式到内容,前者的终点成为后者的起点。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它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美术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作品在内容与形式关系亡往往有不同的侧重,再现型艺术偏重内容:表现型艺术偏重形式:抽象艺术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内容凝结在形式上。
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构图》仅以线条和色块组成,追求的是抽象的形式,把形式——结构推向极端。
形式因为具有脱离内容的审美意义而存在自身的独立性,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式所形成的形式美并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形式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广义地说,形式美就是作品外在形式所独有的审美特征。
它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被概括出来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
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如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美的属性。
形式美具有抽象性,因而具有某种朦胧的审美意味。
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中,有许多原始图案,如鱼、蛙、水纹等,它们都经历了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
人们从图案上点线面的组合关系及几何纹样的变化中很难看出有什么明确的社会内容,获得的仅是审美意味。
现代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用“有意味的形式”来解释图案的形式美。
人们常说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形式美也有一定的法则。
艺术美 形式美

点、线、面、色
2,语言手段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 肌理 3,语言规则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 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语言元素
用书法中的点和线来构成作品的形式美
1.美术的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 其所形成的形态变 化 《春雪》(中国画,69.5×138CM,1984),吴冠中
伯留克莱托斯 古希腊
速写人体比例
三庭五眼
荷矛者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塑,高202CM,公元前1世纪,巴 黎,卢浮宫博物馆藏),古希腊
这座发现于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的雕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 品。阿芙洛蒂特的罗马名字是维纳斯。这位美与爱之女神,在希 腊和罗马神话中,已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至今留给 人们印象最为深刻,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既貌美婀娜、体态万方, 又庄重典雅的裸体女神雕像,就要算这座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了。 尽管她双臂残缺,但那雕刻得姿态栩栩如生、解剖无懈可击的躯 体,仍然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以至于后世很多为她复原双臂的雕 刻家的复制品,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赏,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某种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女神的面部 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 这正好说明希腊的神,是希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来创造。她 那安详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 感觉,毫无纤巧娇柔、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她使人们了解到两 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 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 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 求纤巧细腻,但那显示出人体动态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黄金分割率——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 分割率,简称黄金率。 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 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 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用数字来表示即它的比值约为 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 黄金比最早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直到19世纪被欧洲人 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 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 (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 世纪中,法国建筑师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 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法国还产生了 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注于形体的比 例。
美术作品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由哪些因素构成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可以分为:大众艺术,视觉艺术.例如美国的大盐湖,形成起来居然是一个"标准的6”概念种类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分类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艺术概论》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的学习是加强学生艺术理论修养,提高艺术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明确把握课的重要性是做好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又是实现学生认识艺术规律,确立正确艺术观的必然要求.。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美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构成原则和表现规律,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
首先,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的搭配。
其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线条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曲直程度,以及线条的运用方向和节奏感。
再次,形状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在运用形状时需要注重形状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形状的变化和变形。
最后,空间和质感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们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运用空间和质感时需要注重空间的深浅和透视关系,以及质感的真实感和质感的质地感。
总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根
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美术鉴赏原则

美术鉴赏原则美术鉴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和欣赏,而美术鉴赏原则是指在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时,所依据的一些基本准则。
下面将分别介绍美术鉴赏的主要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美的标准。
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需要以美的标准为依据。
这其中美的标准包括形式美、艺术技巧美、情感美、思想美等。
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中形式的美感,包括颜色、造型、构图等方面。
艺术技巧美是指艺术作品中艺术家运用技巧创造出的美感。
情感美是指表现人物情感和氛围、场面等方面的美感。
思想美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美感。
第二个原则是整体性。
艺术作品是一个整体,不是单独的局部。
整体性是指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些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结构等等。
艺术作品的整体性是评价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个原则是表现力。
表现力是指艺术作品能够传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在情感和意义。
表现力包括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意义表达和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让人对生活和世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个原则是时代性。
艺术作品是与时代和文化紧密相连的。
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体现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时代精神不同,这也是评价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会影响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作品的受众。
综上所述,美术鉴赏原则是评价艺术作品的基本准则。
这些原则包括美的标准、整体性、表现力和时代性等方面。
只有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综合考量,才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准确无误的评价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作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的美术,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如线条、色彩、空间、构图和材质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作用于人的感观,使人们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
如果说美术创作过程是从内容到形式,那么美术鉴赏则是一个逆向过程,即从形式到内容,前者的终点成为后者的起点。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美术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继承、借鉴旧有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那么,什么是作品的形式呢?形式,是指构成事物诸要素的结构和显现方式。
“形”即称“原形”,包括原始形、自然形;“式”指“法式”、“法则”。
“形”是自然的,“式”是人为的。
“形式”是指将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
作为内容存在方式的形式,包含两方面的联系,首先是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和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它是尚在美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形式、精神形式。
其次是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即呈现于感觉形象的外观,称为外形式。
内形式直接体现事物内在要素的构成关系,因而与事物的内容紧密相关。
事物的外在形式具有独立审美价值,而形式美则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
内形式与外形式好比建筑物的结构与造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可采用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这是它的内形式;建筑物的外观造型、细部装饰、门窗柱及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这是它的外形式。
事物的外形式美,总是诱发人们去欣赏它。
形式美具有抽象性,因而具有某种朦胧的审美意味。
原始图案,如鱼、蛙、虫等,经历了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人们从图案上点线面的组合关系及几何纹样的变化中很难看出有什么明确的社会内容,获得的仅是审美意味。
现代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用“有意味的形式”来解释图案的形式美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这种抽象的图案是人类在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以至逐步脱离了原来的内容而形成的。
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
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
内容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形式受内容支配,但反过来又影响内容的表现。
一切美的内容必须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美也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
就是抽象的形式美,也要通过人的生理机能引起人的情感活动。
美术作品的美应是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并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不同作品在内容与形式关系上往往有不同的侧重,再现型艺术偏重内容;表现型艺术偏重形式;抽象艺术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内容凝结在形式上。
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构图》仅以线条和色块组成,把形式——结构推向极端,追求的是抽象的形式。
艺术强调个性和特色,否则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欣赏,但是并不等于说它就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寻,更不能说勿须知道艺术的共同规律,相反,对于艺术共性的了解,会有助于对具体的艺术个性的认识。
我们知道,艺术是以审美为特征而发挥其功能的,作为造型艺术,它所表现的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在时间、空间上的搭配、排列、组合,怎样才是美的,同样有着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因为都是表现在形式上,所以称作“形式美”。
形式美有种种法则,概括说明如下:一、多样与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形式法则。
所谓“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所谓“统一”则是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和衬托的关系。
只有多样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会显得呆板、单调。
多样统一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另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
无论是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
多样统一体现出事物内在的和谐关系,使艺术形式既具有本质上的整体性,又表现出鲜明的独特性,从而更充分地表现艺术的内容。
二、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尺度内得到适宜的比例。
比例之美,也是在尺度中产生的,尺度就是标准、规范,其中包含了体现事物本质特征的美的规律。
人本身的尺度,是衡量其他物体比例美感的因素。
在《芬奇论绘画》一书中达·芬奇认为:“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
”事物形式要素之间的匀称和比例,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总结抽象出来的。
古代画论中所说“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讲了山水画中山、树、马、人的大致比例。
古埃及的金字塔已经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胡夫金字塔的周长除以二倍塔高等于3.1416,与圆周率巧合,著名的“黄金分割率”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他们发现了这一比例的美学价值。
古希腊的帕底农神庙,是黄金分割最典型的代表作品,神庙从外形到东西南北各面,柱式、门窗、石阶、三角额墙全部按黄金分割来造型。
安格尔的油画《泉》中的女人体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高度的比为0.618,同样符合黄金分割。
人体美一直是西方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历代艺术大师对人体比例进行了研究与计算,得出身长与头部的比例为7:1至8:1。
比例不是僵死的东西,艺术家往往通过改变比例来创造特殊的审美效果,安格尔的《土耳其宫女》“正是这拉长的腰身造成的柔美,能立即抓住观众。
”这即是对人体比例进行改变,取得美的例子。
三、对称与平衡对称又称“对等”,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法则的特殊形式。
对称分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3种类型。
自然界中植物的叶、大部分动物及人都具有对称形体。
事物的对称形式,会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对称、均衡的布局,能产生庄重、严肃、宏伟、朴素等艺术效果,例如西方宗教建筑和中国古代皇宫布局多用对称形式显示其稳定及宏伟规模,装饰图案中对称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
绘画中找不到严格的对称结构,一般只能做到大致对称,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在构图上属大致对称。
美国文艺心理学家朴孚研究过一千幅名画,发现每幅名画都含有“不对称中的对称”、“不平衡中的平衡”,即是“代替平衡”的原则。
人物画中体积偏左,则人的注意力偏右,风景画中体积倾右者,远景往往偏左,以求左右两方平衡稳定。
平衡又称“均衡”,在造型艺术中指同一艺术作品画面上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
平衡分为对称平衡、重力平衡和运动平衡。
中国画某处常盖一印章,除了标出作者外,也起平衡构图的作用。
建筑往往采取对称形式,对称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有些不对称的建筑,也同样遵循平衡的原则,如莫斯科的瓦西里·布拉仁教堂,其建筑群的9座塔楼上蒜头或宝顶的大小、色彩和装饰各不相同,但8座塔楼都围绕中央主塔,形成了众星拱北斗的结构,仍然没有背离平衡的原则。
四、对比与和谐对比是质与量互相差异甚大的两个要素产生强烈对照的现象,是强化视觉刺激的有效手段,包括形式对比与内容对比。
形式对比是指体积大小、色彩浓淡、光线强弱、空间虚实、线条曲直、形态动静等的对比;内容对比如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爱与恨、痛苦与欢乐的对比。
对比是创造艺术美的重要手段,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加强某种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法国画家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雅各宾党领袖之一的马拉被反革命分子科尔冀刺死于浴盆之中的场面,画面下半部分是死于浴盆中的马拉,与上半部分黑暗的墙壁形成实与虚,明与暗的对比,突出了马拉的形象。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通过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顿晚餐时的富于戏剧场面,对耶稣及叛徒犹大等的心理刻画表现出善与恶的对比。
和谐是指审美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一种状态。
美学史上最早提出和谐概念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用数的和谐解释宇宙。
和谐作为优美的属性之一使人能在柔和宁静的心境中获得审美享受。
西方古典主义的油画十分讲求和谐美,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提香的《花神》、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都是和谐美的典型例子。
对比与和谐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艺术作品中既有对比又不和谐,对比中求和谐,和谐中又产生对比,在对比和谐中加强美的感受。
五、节奏与旋律节奏是客观事物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方式。
节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活之中,火车的车轮声,人的呼吸,昼夜的交替都具有一定的节奏;人的心理情感活动会引起生理节奏的变化;艺术作品中的节奏具体体现在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能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进而引起心理情感活动。
人的视觉也有一定的节奏感受。
在视觉艺术中,节奏主要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的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反复重叠来体现。
静态艺术是一种引申意义的节奏,绘画中透视的远近、色彩的进退、比例的大小、线条的曲直都构成了视觉上的节奏。
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纤夫》是众多的人物并列由右后向左前移动的横构图,画面人物分3组,形成由高到低,由低到高交替错落,人物上方外轮廓出现的起伏线产生的节奏感十分强烈。
我国书法艺术在黑与白、字距与行距,起笔、行笔与收笔之间产生一定的节奏,特别是狂草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急速及疏密构成强烈的节奏感。
建筑门、窗、柱的反复交替,其节奏、韵律与音乐很相似。
韵律是一种协和美的格律,“韵”是一种美的音色,“律”是规律,它要求这种美的音韵在严格的旋律中进行。
例如一条美的弧线,它的每一阶段的形态要美,这种美又是在一定规律中发展。
线的弯曲度、起伏转折及前后要有呼应,伸展要自然,要有韵律感(秩序与协调的美)。
形象的反复、连缀、排列、对称、转换、均衡等,几乎都有严格的音节和韵律,是一种非常优美的形式。
六、反复与连续所谓“反复”就是以同一条件继续不断地连续下去,或是将一个图形变换位置后再出现一次或多次,配列两个以上的同一要素或是对象,就成为反复。
有时富于变化的“反复”也显现“律动”的效果。
在同一要素反复出现的时候,正如心脏跳动一样,会形成运动的感觉。
单位形反复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如果能保持单位形基本或部分的特征,即原来单位形生发出来的形与原形存在着一种亲缘的相似关系,这种关系容易取得统一的秩序。
反复大都用于装饰之中,它可以造成节奏运动感,给侧面带来活力。
因此设计常采用变化对象的反复表现,以求得更高的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