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
完整版)手术室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

完整版)手术室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和消毒是手术室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务人员必须确保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敷料达到无菌状态,一次性使用的器械不得重复使用。
同时,接触病人的麻醉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2.在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医务人员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不合格或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处理和灭菌,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3.手术室应设有无菌敷料室,专门存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注明消毒、灭菌日期。
高压灭菌的物品可存放七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的物品存放时间只限24小时。
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4.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以免污染无菌物品。
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物品充足可靠,打开的肠线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使用。
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5.对特殊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重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手术室的卫生和安全,为手术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术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效的低湿灭菌物品,特别适用于橡胶和塑料制品。
对于高危险度手术用品,如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和纤维肠镜等,采用2%戊二醛浸泡>30min消毒。
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并使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
医院应对各科室使用的各种消毒液进行严格监控,器械浸泡液由院制剂室统一配制、医院感室监控,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掌握浸泡时间、浓度,消毒液应定期更换。
灭菌包的内外均放置3c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保证在有效期限内使用。
手术室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手术室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①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备用刀片、剪刀等器械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特殊手术需要特殊器械时,手术医生应提前通知手术室提供器械,手术室负责为其高压灭菌。
②凡士林油纱,蒸汽不易穿透,适宜于干热灭菌,需干热灭菌的凡士林油纱布,装放不宜太多太厚。
厚度不超过1,3厘米,置烤箱内,温度160C,2小时。
不耐热物品,如导管、精密仪器可选用化学灭菌剂浸泡法(2%戊二醛浸泡至10小时,使用前无菌水充分冲洗方可使用)。
③手术室术后器械及物品需进行彻底刷洗,然后用流水冲净,擦干或晾干并尽快打包,以免再污染。
手术包内放化学指示卡监测。
手术器具及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需先用50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刷洗,流水冲净擦干或晾干,打包灭菌。
④手术包及各类灭菌后的器械包,用前必须检查灭菌有效期及指示卡,过期及灭菌未达到标准的一律不能使用,每周要有指定时间对灭菌物品进行检查。
⑤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由使用单位做初步处理,浸泡在1 00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剂中30分钟,然后双层包布包好,注明“隔离”标记,再按常规清洗、消毒或灭菌。
⑥高压灭菌时,包裹不宜过大、过紧,包内有日期及灭菌指示卡,每锅记录效果。
⑦定期测定消毒灭菌器的功能,加强消毒灭菌器的保养,每日(次)用前清洁处理。
⑧凡灭菌后的医疗药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⑨接触组织、器官的医疗药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达到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需使用一次性器具,用后集中焚毁无害化处理。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1. 引言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是医疗机构中确保手术操作安全和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
为确保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的规范性,本文档制定了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3. 定义•手术器械物品:指用于医疗手术的各类器械、设备、布草等物品。
•消毒: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手术器械物品表面的微生物减少至可接受的水平的过程。
•灭菌: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手术器械物品表面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除的过程。
4. 器械物品分类为方便管理,手术器械物品按照用途和材质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 普通外科器械 - 精细外科器械- 特殊手术器械 - 一次性器械 - 布草和包巾 - 高值耗材5. 消毒灭菌管理流程5.1 准备工作•根据手术器械物品分类,设置相应的消毒操作间。
•提供合适的助剂、消毒剂和灭菌剂。
•确保消毒操作间的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配备必要的操作工具和设备。
5.2 消毒操作•按照手术器械物品的不同特点和消毒灭菌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指南。
•操作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对于每个器械物品,记录消毒的开始时间、操作人员信息、消毒剂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定期对消毒设备和消毒操作间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5.3 检验和测试•对消毒后的器械物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包装完整性检查、器械物品完整性检查等。
•测试包括生物指标测试、物理化学指标测试等。
5.4 追溯和纠正措施•对于每个手术器械物品,建立追溯体系,记录消毒和灭菌的所有信息。
•当出现误差或问题时,追溯体系可以帮助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
•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6. 相关人员职责6.1 手术器械物品消毒操作人员•熟悉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手术室常用灭菌方法

手术室常用灭菌方法
一、以温度对生物灭菌
3、滴蒸:将消毒溶液均匀地滴落在舱内经过热风灭菌的被灭体上,
使消毒溶液滴落到被灭体的表面,弥补气流灭菌时的热量不足,不断滴加,直至满足灭菌要求。
4、超声波灭菌:工作原理是用超声波使灭菌剂中的水分子振动,从
而产生热能,热能会将细菌杀灭。
它可以有效杀灭大多数病原体,无需使
用过热的温度,因而可以有效灭菌温和脆弱物品,如纤维、皮革和面料。
二、以紫外线对生物灭菌
1、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方法是利用紫外线为细菌杀菌,直接在
空气中,利用紫外线照射细菌或被灭体的表面,利用紫外线照射的能量,
使得表面细菌的膜被破坏,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2、紫外线杀虫:利用紫外线的能量,穿过细菌的外膜。
(完整版)手术室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

手术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3、接触病人的麻醉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以及肉眼发现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5、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拆除外包装并进行清洁处理,凡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及无菌物品,应严格进行检查、审核,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6、进入手术部无菌区域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域;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应设有无菌敷料室,专为存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注明消毒、灭菌日期。
二、高压灭菌的物品,可存放七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的物品,存放时间只限24小时。
四、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五、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 500个/m3,以免污染无菌物品。
六、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物品充足可靠,打开的肠线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使用。
七、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八、对特殊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1.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4]。
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高危险度手术用品的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30min,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h,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一般要求>1.5%)。
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

2、可选环氧乙烷、过氧化 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镀铬器械、眼 科精细器械、 镜头不适宜采 用超声波清洗。
3、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腔镜及附件
清洁方法
消毒与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
腔镜及开腹用的百克
1、 所有腔镜都必须拆卸到最小 1、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钳,一次性开颅钻只
单位进行清洗
2、对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 可以用等离子或环氧
纸塑及无纺布包 装(有效期:6个 月)
的首选低温灭菌,无条件的 环氧乙烷和离子
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 消毒灭菌物品
灭菌
(有效期:6个月)
4、 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 机、高压水枪清洗。
锐利器械(含剪刀、穿刺针等)
清洁方法 1、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
消毒与灭菌方法 1、压力蒸汽灭菌
注意事项
2、穿刺针内腔用高压(气)水枪 冲洗、超声波清洗
2、清洗后擦干水迹,使用多酶 物品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 乙烷进行消毒灭菌、
浸泡(2-10分钟)
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禁止使用高压消毒方
法
3、浸泡后除(镀铬器械、眼科
精细器械、镜头)其它腔镜器
械则需要使用超声清洗
4、超声清洗后使用纯净水冲洗, 吹干水迹后使用润滑油浸泡 (小器械30秒、多关节大器械2 分钟) 5、润滑后使用高压气枪吹干腔 内水迹,用软布擦干表面水迹
手术室的物品消毒与灭菌
一般器械
清洁方法
消毒与灭菌方法
注意事项
1、 器械首选机械清洗
2、 精密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应 1、耐湿、耐热的物品压力蒸 高压灭菌布包
手工清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汽灭菌2、不耐高温、不耐湿 (有效期:7日)
手术室器械消与灭菌规范

手术室器械消与灭菌规范手术室作为医院内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显得尤为关键。
良好的消毒与灭菌规范不仅可以保障病人手术安全,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器械消毒与灭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1. 消毒液的选择消毒液的选择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消毒液有醋酸乙酯、过氧乙酸、氯己定等。
在选择消毒液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器械材质做出合理选择,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操作流程消毒的操作流程应遵循规范操作步骤,包括清洗、消毒、清水冲洗等环节。
在清洗器械时,要保证清洗干净,不留死角;消毒时,应保持一定时间,确保全部消毒到位。
3. 灭菌操作规范灭菌是另一个重要的消毒手段,可以更好地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常见的灭菌方式有高压蒸汽灭菌、化学灭菌等。
在进行灭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完全灭菌。
4. 器械包装的选择在消毒与灭菌完成后,器械包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包装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污染,保持器械的消毒状态。
因此,在选择器械包装时,应选用合适的无菌包装袋,确保器械包装的完整性。
5. 消毒与灭菌记录为了追溯消毒与灭菌的过程,应当建立详细的消毒与灭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灭菌方式等,确保每一批器械都可以追溯到相关的消毒与灭菌记录。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室器械消与灭菌制度对于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医护人员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消毒与灭菌规范,才能确保手术室内的器械洁净无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医院手术室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确保手术室器械消与灭菌规范得到严格执行,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
医院一般诊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一般诊疗用品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诊疗过程中用品的卫生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诊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包括门诊、住院、急诊、手术室、分娩室、重症医学科等各个科室。
三、消毒灭菌原则1.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 接触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 消毒灭菌应根据物品的性能、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优先选择物理灭菌法。
4. 化学灭菌或消毒时,应选择合适剂型、有效浓度,并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
5.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6.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7.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消毒灭菌方法1. 物理灭菌法:(1)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
(2)耐热不耐湿物品:采用干热灭菌,如油、粉、膏等。
(3)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
2. 化学灭菌法:(1)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内窥镜、精密仪器等。
(2)戊二醛浸泡灭菌:适用于手术器械、腔镜及附件等。
(3)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环境消毒。
五、消毒灭菌操作流程1.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采用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清洗。
2. 消毒: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擦拭、浸泡、喷雾等。
3. 灭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4. 监测: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达到规定要求。
六、消毒灭菌设施和设备1. 配备完善的消毒灭菌设施和设备,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超声波清洗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缝针和缝线
• 手术室用的缝针和缝线多在出厂时已分别包装并灭菌,可在术中直接使用。
• 1.缝线 用于术中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促进手术伤口愈合;也用于结扎血管,起止血 作用。缝线的粗细以号码标明,常用有1--10号,号码越大线越粗。细线则以0标明,0 数越多线越细。缝线分为不可吸收和可吸收2类。目前指不能被组织酶消化的缝线,如 丝线、金属线、尼龙线等,黑色丝线是手术中最常用的;后者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种,天 然缝线有肠线和胶原线,肠线用于胃肠、胆管、膀胱等黏膜和肌层的吻合;合成缝线有 聚乳酸羟基乙酸线(XLG)、聚二氧杂环己酮线(PDS)等,合成缝线比肠线更易吸收, 组织反映更轻,但价格较高。
• 2.缝针 常用的有三角针和圆针两种。前者用于缝合皮肤或韧带等坚韧组织;后者对组 织的损伤较小。用于缝合血管、神经、脏器、肌肉等软组织。2类针都有直角和弯针两 种,弧度、长短、粗细各异,可根据缝合的组织选择适当的种类。
引流物
• 外科引流是至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或其他液体 通过引流物导流至体外的技术。引流物有乳胶片引流条、纱布 引流条、烟卷式引流条、引流管等。可根据手术部位。创腔深 浅、引流液量和性质等选择合适的引流物。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各型号的橡胶、硅胶和塑料类引流管,如普通引流管、双腔 (或三腔)引流套管、T形引流管、蕈状引流管等可按橡胶类物 品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 对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指导进 行处理后,再按普通器械处理方法处理。①朊毒体污染的器械先浸泡于1mol/L氢氯化 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再按普通器械处理流程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 ~ 138C、 18 分钟或132C、30分钟或121C、60分钟。②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先用3%过氧化 氢或02%过氧乙鼓或200 ~s00/的含氨消毒液浸泡30~ 60分钟,再按普通器械处理流 程处理。
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
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械和物品都必须经过 严格灭菌处理,以防伤口感染。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多用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其他方法有环氧 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低 温甲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等
手术室物品 消毒灭菌
布单类 敷料类 器械类 缝线和缝针 引流物
器械类
• 手术器械足外科手术操作的必备物品,包括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
• 1.基本器械可分为5类,即切割及解剖器械、夹持及钳制器械、牵拉用器械、 探查和扩 张器、取拿异物钳。多用不锈钢制成,术后用多酶溶液浸他剧洗,去除养械上的血溃、 油塔,用流水冲净再消毒、干燥。对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卸后 进行彻底洗剧。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超声清洗、压力清洗方法。洗净后的器械干燥后, 用水溶性润滑剂保护,分类打包后高压蒸汽灭菌。
• 手术单 有大单、中单、无菌巾,各部位手术孔单及各种包布等,均有各
自的规格尺寸和一定的折叠方法。各种布单也可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包成 各种手术包,以提高工作效率
布单类
• 布单类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保存时间在夏季为7日,冬季为 10-14日,过期应重新灭菌。经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的密封包装 纸及塑料袋,灭菌后的有效期可保持半年到一年。用过的布单 类若污染严重,尤其是乙肝阳性病人,使用过的布单类,需先 放入专用污物池。用1000-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后再洗涤、灭菌。一次性无纺布的手术衣帽和布单类可直 接使用,免去了清洗、折叠、包装及 再消毒所需的人力、物力 和时间,但不能完全替代棉质布单
感谢各位观看
THANKS YOU
二、敷料类
• 敷料类包括吸水性强的脱脂纱布和脱脂棉花,前者包括不同大小尺寸的纱 布垫、纱布块、纱布球及纱布条,后者包括棉垫、带线棉片、棉球及棉签, 用于术中止血、拭血以及压迫包扎等
• 各种敷料制作后包包成小包,经高压蒸汽灭菌或临根据临床需要制成小包 后用纸塑双层包装,采用射线灭菌。特殊敷料。如止血用的碘仿纱条,因 碘仿遇高温易升华而失效,故严禁高压灭菌,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制作, 保存在消毒密闭容器内或由厂家使用的射线灭菌后一次性包装。使用过的 敷料按医疗垃圾处理;感染性手术用过的敷料用大塑料袋集中包好,袋外 注明特异性感染,及时送室外指定处焚烧。
一、布单类:布单类包括手术衣和各种手术单,应选用 质地细软且厚实的棉布,颜色以深绿色或深蓝色为宜
• 手术衣 分大、中、小号,用于遮盖手术人员未经消毒的衣着和手臂。穿
上后应能遮至膝下。手术衣前襟至腰部处应双层,以防手术时被血水浸透。 袖口制成松紧口,便于手套腕部盖于袖口上。折叠时衣面向里,领子在最 外侧,避免取用时污染无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