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原理
灭菌消毒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灭菌消毒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灭菌消毒的概述灭菌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彻底杀灭或有效去除的过程。
它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灭菌消毒的主要原理灭菌消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种方式。
1. 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指使用高温、高压或辐射等物理能量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高温灭菌:通过加热将物体温度提高到病原微生物无法生存或繁殖的温度范围,常见的方法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高压灭菌:通过将物体置于高压环境中,使微生物的细胞膜破裂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辐射灭菌:利用紫外线或电离辐射等方法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阻止细胞生长和繁殖。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指使用化学物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或去除的方法。
•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可以引起微生物细胞内氧化反应,达到灭菌的效果。
•酸、碱: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破坏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达到杀灭菌的作用。
•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如酒精和福尔马林等,可以破坏细菌和病毒的脂质层,进而杀灭细菌。
三、灭菌消毒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灭菌消毒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证医疗环境的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1. 手术器械灭菌手术器械灭菌是手术室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有效杀灭手术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手术器械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2. 手部消毒手部消毒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前的必要步骤,它可以有效杀灭手部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手部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进行摩擦消毒和水洗消毒等。
3. 环境消毒环境消毒是指对医疗环境中的空气、物体表面和污染物进行杀菌和净化的措施。
常见的环境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辐射消毒、气体消毒和表面消毒等。
4. 高级灭菌消毒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出现了一些高级的灭菌消毒技术,如等离子消毒、臭氧消毒和纳米杀菌等。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
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
但不能除尘,室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
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
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
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
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
消毒效率在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80%,重量轻,安装方便。
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
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高压蒸汽、干热、化学浸泡等消毒方法应用
高压蒸汽消毒
化学浸泡消毒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 物品,通过高压蒸汽穿透物品内部, 达到灭菌效果。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通过浸泡在化学消毒剂中,达到消毒 效果。
干热消毒
适用于金属、玻璃等耐高温的医疗器 械,通过干热空气对物品进行加热, 达到灭菌目的。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 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 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 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 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 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使用 浓度、作用时间等,以及使用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家庭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01
02
03
04
手部卫生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教授正 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以及何
时需要洗手。
饮食卫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生熟 分开、食物煮熟煮透、避免过
期食品等。
家居清洁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清 洗床上用品等,保持家居环境
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 亡。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
紫外线消毒法
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 毒。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常用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电离辐射、过滤等将微生物消除或杀灭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采用各种化学物品来消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金属、玻璃、橡胶、搪瓷、敷料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我们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
(一)灭菌原理微生物受到热力作用时,其蛋白质分子运动加速,互相撞击,致连接肽链的键断裂,使其分子由有规律的紧密结构,变为无秩序的散漫结构,大量的疏水基暴露于分子表面,并互相结合成为较大的聚合体而凝固沉淀即通过不可逆地破坏酶和结构蛋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二)高压锅的操作(现场操作)冷空气排除→灭菌→排汽→干燥→温度达到121℃,维持20-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三)注意事项1、清洗干燥: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2、物品包装合适,装载重量适当;3、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盛装物品的容器如有孔应将容器打开,利于蒸气进入,消毒完毕,关闭容器孔;4、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5、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6、灭菌后处理: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等则不能作无菌包使用;7、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原理

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灭菌那些事儿!灭菌,就像是给东西洗了个“超级干净澡”,把那些讨厌的细菌、病毒啥的统统消灭掉!这可关系到咱们的健康和安全呢!想象一下,咱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它们就像看不见的小恶魔,无处不在!如果不把它们搞定,说不定哪天就会让咱们生病。
所以,灭菌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常见的灭菌方法有好几种呢。
比如说,高温灭菌,这就像是给细菌们来个“桑拿浴”,热得它们受不了,直接挂掉!还有化学灭菌,用一些厉害的化学药剂,让细菌们无处可逃!另外,辐射灭菌也很厉害,用放射线把细菌们“照”得七荤八素!高温灭菌,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温来杀死细菌。
就像咱们煮东西一样,把温度升得高高的,细菌们就会被“热死”啦!这种方法很常见,比如用开水煮餐具、医疗器械啥的,都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灭菌呢,就是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消灭细菌。
这些化学药剂可厉害了,它们能直接攻击细菌的“要害”,让它们没办法生存。
比如我们常用的酒精、漂白粉等,都可以用来灭菌哦!辐射灭菌嘛,听起来有点高科技!其实就是用放射线来照射物品,破坏细菌的 DNA,让它们无法繁殖。
这种方法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会用到,比如食品加工、医疗用品灭菌等。
不过,要注意哦,不同的物品可能需要不同的灭菌方法。
有些东西怕高温,有些可能对化学药剂敏感,所以在选择灭菌方法的时候,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哦!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灭菌也是如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细菌们无处藏身!所以啊,朋友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东西消消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不要让那些细菌小恶魔有可乘之机哦!灭菌,就像是一场与细菌的战斗,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来取得胜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健康生活加油吧!嘿嘿!。
各种消毒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各种消毒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一、热消毒法原理:热消毒法是通过高温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它们。
热有两种传递方式,热空气或者热水。
应用: - 高温热空气消毒:主要应用于家庭、医疗设备、实验室等场合。
将物体置于高温箱中,通入热空气进行消毒。
- 热水消毒:常用于餐具、水杯、婴儿奶瓶等。
将物体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二、化学消毒法原理:化学消毒法是通过化学药剂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行杀菌。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
应用: - 漂白粉:常用于厨房、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可通过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来进行消毒。
- 酒精:常用于手部消毒,通过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者酒精棉球进行消毒。
- 过氧化氢:常用于医疗设备、血液制品等领域,具有广谱杀菌能力。
三、紫外线消毒法原理:紫外线消毒法是通过利用紫外线的波长可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结构,使其无法繁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应用: - 家用紫外线消毒灯:常用于家庭、办公室等空间的消毒,通过紫外线灯的照射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 医疗设备紫外线消毒:常用于医疗设备、手术室、实验室等环境,通过专用的紫外线消毒设备,将物体进行辐射消毒。
四、臭氧消毒法原理:臭氧消毒法是通过利用臭氧具有强氧化剂的性质,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应用: - 水处理工程中的臭氧消毒:通常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将水通过臭氧发生器进行臭氧消毒。
- 空气净化中的臭氧消毒:常用于空调系统、办公室、汽车内部等空间的净化,通常使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
五、生物学消毒法原理:生物学消毒法是通过利用某些生物的生长、代谢特性来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应用: - 酶制剂消毒:通过使用具有生物酶的制剂,对含有有机物质的环境进行消毒,常见于厨房、化学实验室等场所。
- 丙酸菌消毒:常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通过利用丙酸菌的生长代谢特性,对一些食品进行消毒和保存。
消毒机工作原理

消毒机工作原理1. 引言消毒机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杀灭或去除空气、水或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消毒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消毒机工作原理。
2. 物理方法2.1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可以分为UVA、UVB和UVC三种类型,其中UVC波长范围在200-280纳米之间,具有最强的杀菌能力。
在紫外线消毒器中,通过使用一定功率的UVC灯管来产生紫外线辐射。
当空气或水通过紫外线辐射区域时,细菌和病毒的DNA和RNA受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复制和生长,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2.2 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利用高温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物理方法。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式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和干热消毒。
在高温蒸汽消毒中,通过加热水或其他液体产生蒸汽,并将其引入消毒室内。
高温蒸汽能够迅速传递热量给细菌和病毒,使其失去活性,达到杀菌效果。
干热消毒是通过将物体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消毒。
高温能够直接杀死细菌和病毒,同时也可以加速化学反应,提高杀菌效果。
2.3 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一种物理方法,通过使用过滤器来去除空气或水中的微生物。
过滤器通常由多层纤维或网格构成,可以有效地阻挡微生物的传播。
在过滤器中,空气或水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并通过过滤器的孔隙中。
微生物的大小通常比过滤器孔隙要大,因此会被阻挡在过滤器上,从而达到去除微生物的目的。
3. 化学方法3.1 氧化消毒氧化消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方法,通过使用氧化剂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氯和臭氧。
在氯消毒中,将含有氯的物质加入到水或其他液体中,生成次氯酸或次氯酸盐。
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分子中的自由基反应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可以直接攻击微生物细胞的壁膜和蛋白质,造成其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原理
目前主要消毒方法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紫外
线等,每种消毒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选择适用条件。
消毒方法的选择要求能高效快速地灭活多种致病微生物,又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经济性、安全性、无二次污染以及操作方便和耗材便于运输储存等特点。
(1)氯消毒
加氯处理的方法也称氯化处理或氯化法。
氯消毒可使用液氯,
也可以使用漂白的粉。
前者述及,氯消毒的效果与水温、pH值、接
触时间、混合程度、污水浊度以及所含干扰物质、有效氯浓度有关。
由于氯是强氧化剂,污水中气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均要消耗氯,因此污水消毒的加氯量应该经试验确定。
对于生活污水,可参考的数值为:一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20~30mg/L,二级处理水排放时,投
氯量为5~10mg/L。
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化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保留一定量余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来水出厂后还具有持续的杀菌力。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氯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应小心,加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加氯点。
加氯间应结构坚固,能防冻保温,通风良好,并宜安装排风扇。
液氯消毒的工艺流程一般是:液氯通过加氯机与污水在混合池内反应,然后在接触池内接触一定时间后即可出水。
在混合池内的混合反应时间为5~
15min,在接触内的接触时间为30min左右,沉淀速度采用1~1.3mm/s,保证余氯量不小于0.5mg/L。
国内使用的加氯机种类很多。
例如ZJ
型转子加氯机,氯瓶的氯气首先进入旋风分离器,再通过弹簧膜阀和控制阀进入转子流量计和中转玻璃罩,于是经水射器与压力水混合、溶解于水内被输送至加氯点。
(2)次氯酸钠消毒
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次氯酸钠,然后将次氯酸钠加入污水后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所以说次氯酸钠的消毒作用依然靠次氯酸,但其消毒作用不及氯强。
因次氯酸钠易分解,所以通常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就地投加,不宜贮运。
它一般适用于小型工厂。
(3)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用于受污染水源消毒时,可减少氯化有机物的产生,故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日益受到重视。
①消毒原理
二氧化氯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杀菌主要依靠吸附和渗透作用。
二氧化氯对细菌壁的穿透能力和吸附能力都较强,大量二氧化氯分子聚集到细胞的周围,通过封锁作用,抑制其呼吸系统,进而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含硫基的酶,从而加速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②二氧化氯的制备
主要有还原法、氧化法和电解法。
③二氧化氯系统的运行
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二氧化氯的杀菌能力越大。
二氧化氯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适用pH值范围宽。
二氧化氯易挥发,
气体和液态的二氧化氯均易爆炸,因此,二氧化氯装置的安装场所以及操作程序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④二氧化氯消毒的特点
a.二氧化氯不仅可以将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除去,还可以将水中引起臭味的物质如硫化氢、硫醇等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硫酸或磺酸,能将氰类和酚类等有毒物质氧化降解为氨根离子和简单的有机物;
b.因为二氧化氯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其消毒作用受pH值影响极小,在较高pH值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比氯强;
c.二氧化氯杀灭对象多,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杀菌持续时间长,不仅能杀死细菌,而且能分解残留的细胞结构,并具有杀孢子和杀病毒的作用。
因此,在医院污水等可能含有较多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处理场合可以有应用。
(4)臭氧消毒
①消毒原理
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它是淡蓝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臭氧极不稳定,分解时放出新生态氧[O]。
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具有顽强抵抗力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子孢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臭氧能氧化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味,还可去除水中溶解性的铁、锰盐类及酚等。
②臭氧消毒系统简介
臭氧是空气中的氧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的,制造臭氧的空气必须先行净化和干燥,以提高臭氧发生器效率并减少腐蚀。
臭氧发生系统的前部为空气净化和干燥装置,以后为臭氧发生器。
其系统布置为:空气压缩机将空气送至冷却器,然后再经过滤加以净化,再经过1~2级硅胶或分子筛干燥器,将空气干燥至露点(-50℃)以下,最后经臭氧发生器,通过15000~17000V高压电,在空气中放电后产生臭氧。
现场用空气或氧气为原料制备的臭氧的浓度在2%~10%之间。
臭氧具有高腐蚀性能,通常橡胶、大多数塑料、普通钢铁、铜以及铝等材料都不能用于臭氧系统。
可用的材料主要包括316和305不锈钢、玻璃、氯磺烯化聚乙烯合成橡胶、聚四氟乙烯以及混凝土。
③臭氧消毒的特点
a.由于臭氧比氯有较高的氧化电位,比氯消毒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的作用比氯快,消耗量明显较小,例如,在0.45mg/L 臭氧作用下,经过2min后脊髓灰质炎病毒死亡,如果用氯消毒,则剂量为2mg/L时需经过3h。
b.臭氧消毒在很大程度上不受pH值的影响;
c.在某些特定的用水中,如食品加工、饮料生产以及微电子工业等,臭氧消毒不需要从已净化的水中去除过剩杀菌剂的附加工序,如用氯消毒时的脱氯工序。
d.不会产生象氯酚那样的臭味;
e.不会产生三卤甲烷等氯消毒的副产物;
f.缺点:大量研究表明,含有机物污染的水经臭氧处理后,有可能将致突变物或THMS(三氯甲烷)的前体物如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分子较小的有可能致突变物;水中含有氨氮时,在臭氧投量有限的情况下,臭氧不可能去除氨氮,有可能把有机氨氮氧化为氨氮,致使水中氨氮含量增高。
因此,在使用臭氧时,应注意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
g.臭氧在水中不稳定,容易消失,不能在管网中继续保持杀菌能力,故在臭氧消毒后,往往需要投加少量氯,以保持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5)紫外线消毒
①消毒原理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细菌受紫外线光照射后,紫外光谱能量为细菌核酸所吸收,使核酸结构破坏。
根据试验,紫外线的波长范围在200~390nm,波长260nm左右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
这是因为细菌DNA对紫外线的吸收峰在260nm处,DNA吸收紫外线后分子结构被破坏,引起内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②紫外线消毒设备
紫外线光源由紫外灯管提供。
不同型号、规格的紫外灯管所提供的紫外光主波长不同a,应根据需要选用。
消毒设备主要有两种形式:浸入式和水平式。
③紫外线消毒的特点:优点:不需化学药品,不存在THMS(三氯甲烷)类副产物,处理后的水无味无色;操作容易,管理简单,运行
和维修费用较低;缺点:消毒效力受水中悬浮物含量影响,消毒后不能保持杀菌能力,同时,消毒费用高。
④影响紫外线消毒的主要因素
a.微生物的类型;
b.微生物数量;
c.照射时间与水层厚度;
d.水的色度和其他杂质均会降低紫外线的消毒效果;
e.消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