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方法

合集下载

幼儿园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

幼儿园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

幼儿园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
幼儿园常见的五种消毒方法包括机械消毒法,如开窗通风、刷洗;物理消毒法,如开窗空气流通、曝晒;高温消毒法,如煮沸;化学消毒法,如84消毒液,次氯酸纳、漂白粉溶液等;消毒灯消毒法,如紫外线灯和臭氧灯。

幼儿园常见的消毒措施:
1、房屋空间的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幼儿园放学以后,关好门窗,用紫外线或臭氧灯消毒30分钟。

每周用臭氧灯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

2、毛巾消毒:先用肥皂浸泡搓洗,如果蒸煮消毒要浸没水后蒸煮20-30分钟。

另外可放在阳光下曝晒,两巾之间的矩离要间隔10公分。

上、下、左、右不能碰到一起。

3、茶杯的消毒:幼儿的茶杯专人专用,每日在幼儿园入园后必须放好已消毒的茶杯。

清洗时先冲洗,再放入消毒柜消毒。

茶杯箱每天早晨用消毒液抹一遍。

4、、玩具的消毒:玩具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先清洗再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根据玩具的质地采用适当的消毒的方法 。

5、被褥的清洁消毒:幼儿园用的垫被和盖被可每两周晒一次,每次晒2小时,枕头可每两周清洗一次。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首先,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就是用酒精进行消毒。

酒精可以迅速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式。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擦拭桌面、门把手、手机等常接触的物品,以保持清洁和卫生。

其次,漂白粉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漂白粉含有氯,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并且具有强烈的氧化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漂白粉稀释后,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等地方,以确保环境的卫生。

另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式。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快速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在一些医疗机构和实验室中,常常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以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此外,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消毒方法。

高温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因此,用沸水煮沸餐具、毛巾等物品,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消毒方式,比如过氧化氢、臭氧消毒等。

这些消毒方法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消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对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所了解,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常用消毒剂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3篇)

常用消毒剂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卫生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毒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消毒工作。

一、常用消毒剂1. 酒精2. 消毒液3. 漂白粉4. 高锰酸钾5. 过氧乙酸6. 碘伏二、消毒方法1. 酒精消毒(1)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2)将酒精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确保覆盖全面。

(3)消毒后,待酒精自然挥发干燥即可。

2. 消毒液消毒(1)根据消毒液说明书,配制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2)将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3)消毒后,待消毒液自然挥发干燥即可。

3. 漂白粉消毒(1)将漂白粉按比例溶解于水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2)将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3)消毒后,保持消毒液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 高锰酸钾消毒(1)将高锰酸钾按比例溶解于水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2)将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3)消毒后,保持消毒液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5. 过氧乙酸消毒(1)将过氧乙酸按比例溶解于水中,配制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2)将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3)消毒后,保持消毒液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6. 碘伏消毒(1)使用75%的碘伏进行消毒。

(2)将碘伏均匀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

(3)消毒后,待碘伏自然挥发干燥即可。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消毒液,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 消毒剂使用后,应立即关闭盖子,防止挥发。

4. 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需注意防护。

5. 消毒剂不宜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6. 消毒剂使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残留。

7. 孕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消毒剂。

各种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 .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 .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 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 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c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蹴酸钠或0.5%轨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巴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 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C,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 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C,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c,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 .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消毒杀菌方法

消毒杀菌方法

消毒杀菌⽅法病毒是我们⾝体健康的⼀⼤安全隐患,家居⽣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要⾯对,为了我们⾃⾝的⾝体健康。

我们要定期的对家⾥进⾏消毒杀菌,那么⽅法有哪些呢?下⾯为⼤家汇总了⼗种常⽤的⽅法,以供⼤家参考:分享10种居家常⽤消毒⽅法:1、空⽓清洁消毒法室内空⽓要保持新鲜,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特别是春季更应注意。

每次开窗15~30分钟,使空⽓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打扫房间湿扫,避免尘⼟飞扬。

除了物理的通风⽅法,还可以⽤空调来净化空⽓。

在空调⾥⾯装⼀个空⽓过滤装置,这样,开空调的时候,也可以净化屋⾥的空⽓。

如果要求更⾼的话,还可以装⼀个空⽓消毒的装置,更加能保证空⽓的清洁性。

在出现呼吸道传染病⼈后,单⼀的使⽤空⽓消毒⽅法,即使空⽓中的微⽣物全部被杀灭,但由于污染表⾯的微⽣物没有被杀灭,很快⼜可污染空⽓。

这种情况较合理的⽅法应物体表⾯消毒和空⽓消毒同时进⾏,可选⽤过氧⼄酸或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喷雾或熏蒸。

⼈在时的空⽓消毒⽅法,可选⽤循环风消毒机或静电等空⽓消毒器进⾏连续动态消毒处理。

使⽤这种空⽓消毒⽅法时,应结合室内表⾯的卫⽣清洁处理或先⽤消毒剂对污染表⾯进⾏消毒,以保证空⽓消毒效果。

空⽓消毒注意事项:1.对物品的腐蚀,过氧⼄酸、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时浓度不宜过⾼,喷量不宜过⼤,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清⽔擦洗。

2.选⽤消毒剂进⾏空⽓消毒时,最好选⽤专⽤⽓溶胶空⽓消毒器,常量喷雾器雾粒⼤,消毒剂在空⽓中停留时间短,较难达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3.⽤消毒剂进⾏空⽓消毒时需关闭门窗,⼈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待消毒剂驱除后⽅可进⼊。

4.紫外线灯照射时,不能直接照射暴露⽪肤,眼睛不能直视紫外线灯。

以免对⽪肤、眼睛造成伤害。

5.个⼈防护,⽤过氧⼄酸等消毒剂进⾏喷雾消毒时,消毒⼈员应做好个⼈防护,如戴好⼝罩、眼镜、⼿套等。

2、⽇光消毒法⽇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物品在⽇光下直接曝晒6⼩时,不可隔着玻璃窗,才可达到消毒的⽬的。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也就是说,灭菌所需的时间长短应根据上述具体情况而定。

目前不少医疗单位不能正确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而导致灭菌的失败,因此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压力蒸汽灭菌器内空气的排除。

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未排除,则蒸汽不能达到饱和,因此,虽然压力达到了所需压力,但蒸汽的温度却未达到要求。

另一方面,灭菌器内空气的存在还可影响蒸汽消毒物品内部的穿透,形成敷料包内温度低,而包外温度高的现象。

2.消毒物品包装。

为了有利于热力穿透,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敷料包一般不应大于30立方厘米,盛装消毒物品的容器应有孔。

3.消毒物品的合理布放。

消毒物品装得过多或安放不当,均可影响灭菌效果。

一般来说,消毒物品总量不应超过灭菌室容积的85%,单包不得超过35×32×22cm,安放消毒物品时应注意物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并需尽量垂直放置,以利蒸汽的流通。

4.控制加热的速度。

由于灭菌时间都从灭菌柜温度达到要求时开始计算,如果加热太快,消毒柜内温度很快上升到所要求的标准,而消毒物品内部尚未达到要求的温度,以致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往达不到灭菌的要求,所以必须控制加热的速度。

5.防止产生超热蒸汽。

一定容积的蒸汽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一旦超过相界温度(在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温度)即形成超热现象。

若超过相界2℃以上,蒸汽即不凝聚,亦不能释放潜热,其热穿透能力减退到与干热空气近似,并可导致灭菌的失败。

因此,灭菌时应注意蒸汽发生器内加水量要多于产生蒸汤的实际需要量。

6.注意操作的安全。

灭菌器是在高压高温情况下处理污染物品,因此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特别应检查安全阀是否良好。

加热或送气前应检查灭菌器门或盖是否关紧。

灭菌后减压不可过猛,以防玻璃器皿炸裂;注意压力表归回“0”位时才可打开灭菌器盖或门。

灭菌器要有专人操作与管理,并应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

7.高压消毒时应根据物品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消毒灭菌,并正确掌握消毒时间。

橡皮类15磅121℃,15分钟;玻璃类15磅121℃,30分钟;金属及布类15磅121℃,40分钟。

二、化学消毒和灭菌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无论大小医院,要做好医疗护理工作,都必须重视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为了有利读者理解和便于叙述,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药物消毒剂。

(一)常用的几种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剂1.“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卫生部推荐为控制甲、乙、丙各型肝炎、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首选消毒剂。

经卫生部消毒专家评审荣获部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可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该产品系淡绿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4.0%-4.5%,阳离子活性物含量3%,性能稳定,封密存放阴凉处,易溶于水,气味轻微,正常使用对人畜无害,具有消毒杀菌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

(1)主要用途①用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肝炎、霍乱病的疫区,疫点消毒处理;②用于医院、卫生防疫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食品、饮料厂的窒内空气、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环境的消毒;一般医疗器械、工具、用品、医护人员手的常规消毒,护送病人的车辆、工具的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病人污染的物品的洗涤消毒;③用于宾馆、饭店、理发店、托幼机构、娱乐场所的地面、环境的消毒;餐具、茶具、酒具、儿童玩具、床上用品等公共用具、用品的消毒等。

(2)使用方法常用浓度使用方法参考表(3)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洗涤消毒液,高浓度(原液)对金属器械和棉织带色衣物有腐蚀和脱色作用。

密封避光,存放阴凉处(25℃以下),有效期10个月,常温下贮存时间以不超过5个月为宜。

2.漂白粉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有大量沉渣。

其杀菌机理和作用与“84”消毒液相似,均属于含氯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病毒、真菌孢及细菌芽胞都有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饮水的消毒和污水处理;食品工业用具的消毒;传染病人的消毒和污水处理;食品工业具的消毒;传染病人排泄物和污染环境等的消毒。

漂白粉的主要缺点有:稳定性差,可在空气中渐渐吸收水份与二氧化碳而分解。

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若保存不当,遇日光、热、潮湿等,分解反应加快;漂白粉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含有效氯25%计算用量,若低于15%则不能使用;漂白粉对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

使用时可用其水溶液进行喷酒、浸泡,擦试或用干粉进行消毒。

加入福尔马特中,可产生甲醛蒸汽进行熏蒸消毒。

3.乙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较强的酒气与辛辣味,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甘油等溶液任意混合。

市售医用乙醇浓度按重量计算不低于92.3%,按体积计算不低于94.58%。

(1)杀菌作用:65%—80%(w/w)的乙醇作用1-5分钟可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属中效消毒剂。

(2)使用范围:在消毒上,乙醇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多用于75%(v/v)乙醇棉球擦试,或在外科洗手时用70%乙醇浸泡。

(3)使用方法:75%乙醇溶液浸泡、涂擦,作用时间不少于5分钟。

浓度若大于80%时,作用反而降低,因高浓度乙醇使接触部位的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保护膜,阻碍了乙醇的渗透,乙醇亦可作为溶剂以加强碘、洗必泰的作用。

(4)注意事项:乙醇杀菌需一定的浓渡,浓度过高和太低都影响消毒效果,适宜浓度为65%-80%(w/w);乙醇遇蛋白质可使用蛋白凝固,形成保护膜,因此物品消毒前应尽量将表面的有机物消除干净,应置有盖容器内保存,并及时更换,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影响消毒效果。

4.过氧乙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醋酸味,国内市售产品有效含量为20%左右,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媒,易挥发。

性能不稳定,遇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或强碱等易分解。

高浓度(>45%)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

过氧乙酸依靠其强大的氧化力而杀灭微生物,它的优点是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和真菌都有高度杀灭功能;毒性低,消毒所需时间短,缺点是对物品有漂白与腐蚀作用,不能用于棉布类及金属属品的消毒;易分解和挥发;对人体有刺激性,高浓度可造成皮肤化学灼伤。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喷酒、擦抹、熏蒸等,所需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可见下表。

过氧乙酸消毒不同对象的方法与剂量(二)碘及其络合物1.碘酊含碘2%(w/v),配方为碘20g,碘化钾15g,95%乙醇500ml,加水至1000ml。

碘酊属广谱杀菌剂,对大部分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及细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皮肤消毒。

碘酊的缺点是碘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过高可引起皮肤发泡,导致脱皮;用碘酊汞同用一处皮肤,以免产生碘化汞腐蚀皮肤。

2.碘伏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表面活性剂起载体与助溶剂的作用。

碘在溶液中可逐渐释放,故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

碘伏的优点是具有广谱杀菌功能,能杀灭细菌芽胞,可直接取代含有效碘2%的碘酊,性能优于碘酊,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

用途:适用于皮肤包括注射、手术部位、粘膜、擦伤、烧伤消毒、伤口感染、化脓的治疗消毒,医疗器械、工具、衣物、环境的消毒。

用法:0.5%的碘伏用棉球直接涂抹消毒部位及患处,不需用酒精脱碘。

原液用无菌水稀释10-20倍可用于粘膜、伤口冲洗。

可用0.5%磺伏浸泡3-5分钟后用无菌水洗净。

衣物、用具浸泡消毒用原液稀释20-50倍。

三、常见的几种空气消毒剂1.甲醛又称福尔马林,为含36%(w/w)甲醛的水溶液。

国产福尔马林含10-12%甲醇以防甲醛聚合,它为无色澄明液体,有甲醛臭,沸点为96℃,在冷处久置,可有部分聚合,易发现浑浊。

能与水或乙醇按任一比例混溶。

溶液呈酸性反应,福尔马林中的甲醛多以水合物存在。

福尔马林消毒的机制是凝固蛋白质,还原氨基酸,使蛋白质分子烷基化。

优点是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类微生物;性能稳定,耐贮存。

缺点是具有甲醛臭和刺激性;它的蒸汽穿透力弱;在空气温度低和湿度小的情况下消毒效果较差。

福尔马林一般用于熏蒸法消毒,将消毒物品放入密闭的专用熏蒸柜内,用量为100ml/m3。

为了调节空气中的湿度,需加水2-4倍,加热蒸发,持续12-24小时。

亦可用于化学反应消毒法:将将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放在容器内,然后徐徐添加福尔马林,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按1:2加入。

容器需较深,以免药液溢出。

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由于其分解产物为水及无毒无害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空气熏蒸消毒剂,详见前文。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由于其照射的量较低,故不能引起原子的电离,反能产生激发作用。

其灭菌原理是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在通过紫外线有效照射后发生化学变化而死亡。

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差,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会受到尘埃颗粒和湿度影响,超过2厘米厚的水层,紫外线对其消毒的能力则消失贻尽,一般用于空气消毒和不宜用化学方法消毒处理的物体表面消毒和其他环境下的辅助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