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各种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 .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 .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 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 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c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蹴酸钠或0.5%轨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巴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 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C,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 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C,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c,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 .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灭菌是指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物体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以达到无菌状态的过程。
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6种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辐射灭菌、化学消毒、滤过灭菌和辐射灭菌。
首先,高温蒸汽灭菌是指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耐热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
其原理是高温蒸汽能够迅速渗透物品表面,将微生物迅速杀灭。
在医疗设备灭菌中,高温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其次,干热灭菌是指利用高温干热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热但不耐潮湿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等。
其原理是高温干热能够将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达到灭菌的效果。
在实验室中常常使用干热灭菌对器皿进行消毒。
紫外线辐射灭菌是指利用紫外线的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物品,如实验室的工作台面、空气中的微生物等。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生殖能力,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消毒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物品进行消毒。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不耐紫外线的物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实验室的工作台面等。
常见的化学消毒药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其原理是化学药剂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滤过灭菌是指利用微孔滤膜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液体物品,如药品、培养基等。
其原理是微孔滤膜能够阻隔微生物,使其无法通过,达到灭菌的效果。
在生物制药领域,滤过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最后,辐射灭菌是指利用辐射对物品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物品,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某些食品等。
常见的辐射包括γ射线、X射线等。
其原理是辐射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灭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品和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以确保物品达到无菌状态,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
现分述如下:一、湿热消毒和灭菌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
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
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
当水温达到100 C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 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1 .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2 .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3 .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4 .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5 .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6 .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
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
总时间包括:1 .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 C里需12分钟、132C时需2分钟、115C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
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况及灭菌器种类等。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紫外线等,每种消毒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选择适用条件。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1)氯消毒加氯处理的方法也称氯化处理或氯化法。
氯消毒可使用液氯,也可以使用漂。
前者述及,氯消毒的效果与水温、pH 值、接触时间、混合程度、污水浊度以及所含干扰物质、有效氯浓度有关。
由于氯是强氧化剂,污水中气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均要消耗氯,因此污水消毒的加氯量应该经试验确定。
对于生活污水,可参考的数值为:一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20~30mg/L,二级处理水排放时,投氯量为5~10mg/L。
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化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保留一定量余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来水出厂后还具有持续的杀菌力。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氯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应小心,加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加氯点。
加氯间应结构坚固,能防冻保温,通风良好,并宜安装排风扇。
液氯消毒的工艺流程一般是:液氯通过加氯机与污水在混合池内反应,然后在接触池内接触一定时间后即可出水。
在混合池内的混合反应时间为5~15min,在接触内的接触时间为30min 左右,沉淀速度采用1~ 1.3mm/s,保证余氯量不小于0.5mg/L。
国内使用的加氯机种类很多。
例如ZJ 型转子加氯机,来自氯瓶的氯气首先进入旋风分离器,再通过弹簧膜阀和控制阀进入转子流量计和中转玻璃罩,于是经水射器与压力水混合、溶解于水内被输送至加氯点。
(2)次氯酸钠消毒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次氯酸钠,然后将次氯酸钠加入污水后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所以说次氯酸钠的消毒作用依然靠次氯酸,但其消毒作用不及氯强。
因次氯酸钠易分解,所以通常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就地投加,不宜贮运。
它一般适用于小型工厂。
(3)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用于受污染水源消毒时,可减少氯化有机物的产生,故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日益受到重视。
①消毒原理二氧化氯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杀菌主要依靠吸附和渗透作用。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消毒方法比选

为了有效地保护水域,防止传染性病原菌对人们的危害,降低水源的总大肠菌群数,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一、消毒方法概述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次氯酸钠消毒、氯消毒、ClO2、紫外线、臭氧、热处理、膜过滤等。
a、加氯法加氯法主要是投加液氯或氯化合物。
液氯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液氯成本低、工艺成熟、效果稳定可靠。
由于加氯法一般要求不少于30min 的接触时间,接触池容积较大;氯气是剧毒危险品,存储氯气的钢瓶属高压容器,有潜在威胁,需要按安全规定兴建氯库和加氯间。
b、氧化法氧化剂可以作为二级处理出水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是臭氧。
臭氧消毒是杀菌彻底可靠,危险性较小,对环境基本上无副作用,接触时间比加氯法小。
缺点是基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目前,一般只用于游泳池水和饮用水的消毒。
北美个别污水处理厂采用O3消毒污水,德国有几个水质净化厂在结合紫外线照射法做试验。
c、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是近十多年来发展得最快的一种方法。
在一些国家,紫外线有逐步取代氯消毒、成为污水处理厂主要消毒方式的趋势。
紫外线消毒的基本原理为:紫外线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即DNA)有畸变作用,在吸收了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后,DNA的结合键断裂,细胞失去活力,无法进行繁殖,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达到灭菌的目的。
因为当紫外线的波长为254nm时,DNA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最大,在这一波长具有最大能量输出的低压水银弧灯被广泛使用,在水量较大时,也使用中压或高压水银弧灯。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优点是灭菌效率高,作用时间短,危险性小,无二次污染等。
并且消毒时间短,不需建造较大的接触池,只建消毒渠即可,占地面积和土建费用大大减少。
缺点是设备投资高,灯管寿命短,运行费用高,管理维修麻烦,抗悬浮固体干扰的能力差,对水中SS浓度有严格要求。
目前在北美,已有1000多套紫外线消毒装置在运行;在欧洲,有一些紫外线装置正在试运行中。
d、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也是最昂贵的方法。
家庭消毒常用方法

家庭消毒常用方法一、物理消毒法1.1 阳光暴晒阳光可是个天然的消毒剂呢。
像咱们家里的被褥、衣物,要是能经常拿到太阳底下暴晒,那可不得了。
一般来说,晒个几个小时,很多病菌就被杀死了。
这就好比是让这些东西在太阳下接受一场洗礼,那些藏在里面的细菌、螨虫啥的,就像见不得光的小坏蛋,被阳光一照,就无处遁形了。
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咱这衣物被褥经过阳光暴晒,就变得干净又健康了。
1.2 煮沸消毒对于一些小件的东西,像碗筷、毛巾之类的,煮沸消毒是个特别好的办法。
把这些东西放到锅里,加水没过它们,然后大火煮开,持续个15 20分钟就行。
这就像给这些小物件洗个滚烫的热水澡,那些病菌啊,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活不了。
这煮沸消毒简单又有效,就像老话说的“一力降十会”,高温直接就把病菌拿下了。
二、化学消毒法2.1 酒精消毒酒精大家都不陌生吧。
75%的酒精消毒效果那是杠杠的。
咱可以用它来擦拭手机、门把手这些经常被人触摸的地方。
不过要注意啊,酒精是易燃的,可不能到处乱喷,不然就像在身边放了个小炸弹,很危险的。
使用的时候拿个棉球或者小抹布蘸着酒精,轻轻擦拭,就像给这些东西做个细致的清洁护理,那些病菌就被酒精给“一网打尽”了。
2.2 含氯消毒剂像84消毒液就是含氯消毒剂。
在使用的时候,得按照说明书来稀释。
可以用来拖地、擦桌子。
但是这东西有点“泼辣”,有腐蚀性,不能直接用在衣物上,不然就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衣物给毁了。
用它消毒的时候,就像在和病菌进行一场战斗,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就能把病菌打得落花流水。
2.3 过氧乙酸消毒过氧乙酸的消毒能力也很强。
不过这玩意儿气味比较大,而且不太稳定。
在使用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一般用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消毒场景,比如在一些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对家里进行全面消毒。
就像请了个厉害的“杀毒卫士”,虽然有点小脾气,但只要用好了,就能把家里的病菌消灭得干干净净。
三、空气消毒法3.1 通风换气这通风换气啊,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
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
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
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
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注意事项
(1)对污染有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浸泡消毒,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处理;
(2)对仅沾染污物的物品应清洗去污垢再浸泡消毒或灭菌处理;
(3)使用可连续浸泡消毒的消毒液时,消毒物品或器械应洗净沥干后再放入消毒液中。
五、烟雾熏蒸消毒法
指应用点燃后产生的消毒剂烟雾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有醛氯烟雾剂和酸氯烟雾剂等,适用于对室内特别是通风良好的大空间仓储和公共场所的空气,以及野外对密度较大的低矮树林实施消毒。
六、粉剂喷洒消毒法
指用喷粉器或人工撒布消毒粉剂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适用于空气相对湿度>90%时的潮湿地面和含露珠的低矮植被实施消毒。
喷洒粉剂消毒应在气温逆增,风速<2.Om/s的情况下进行。
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注意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