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
现在人们总是习惯依赖于西药,其实很多时候中药要比西药来的好,那么中药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详细问您介绍。

在运用中药治强迫症时需要分清病情,按症下药:
1、如气郁化火上逆型强迫症患者常有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症状,治疗时可选用干葛、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黄芩、麦门冬、柴胡、人参、乌梅和甘草联合施治;
2、如肝气郁结强迫症患者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可选用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等中药治之。

在配合中药治强迫症过程的开展,同步的心理辅导也应跟上,如惊恐疗法是使患者产生惊恐情志,对思虑过度、气机郁滞、神情呆滞的强迫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此法激发出的惊恐情志可以振奋精神、消除思虑;喜乐疗法强调喜则气缓、喜可胜忧、息怒。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强迫症患者有忧愁、思虑、悲哀等情绪的情况。

当然,具体的中药治强迫症方案和相应心理调节手段的选择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的进程和步骤也需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1。

中医治疗强迫症2篇

中医治疗强迫症2篇

中医治疗强迫症2篇中医治疗强迫症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在众多心理疾病中,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现代医学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

然而,中医也有其独特的治疗强迫症的方式,下面将介绍中医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和效果。

第一篇: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强迫症的方法是基于中医理论的。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也有其病因和病机。

中医治疗强迫症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

首先,中医通过中药治疗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出具有清热、滋阴、安神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可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等,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思维方式,从而减轻病情。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调整特定穴位的能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另外,中医还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以及调整和舒缓患者的情绪。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人体内外的环境因素。

中医认为,食物和环境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强迫症。

例如,中医会建议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及适当参加户外活动,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之,中医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调整情绪和改变环境因素等,来缓解强迫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篇:中医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中医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是有效的。

中医治疗强迫症的优势在于其综合调理整个人体,以及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

首先,中医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由于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减少强迫行为和思维。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性障碍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性障碍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性障碍在现代社会中,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心理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和治疗强迫性障碍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心相互影响。

当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强迫性障碍。

从诊断的角度来看,中医注重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

首先是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来判断其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功能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厚腻可能意味着体内有痰湿。

闻诊方面,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嗅其口气、体气等,声音低微可能是正气不足,口气臭秽可能是胃火旺盛。

问诊则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过程、情绪状态、生活习惯等。

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度思虑、焦虑不安、睡眠不佳等情况。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身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脉象弦细可能表示肝郁气滞,脉象沉弱可能是肾阳不足。

此外,中医还会考虑到患者所处的环境、季节以及生活中的情志因素。

比如,长期处于压力较大的环境中,或者遭遇重大的情志刺激,如惊恐、愤怒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强迫性障碍的因素。

在治疗强迫性障碍方面,中医采用了多种综合的方法。

中药调理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比如,如果患者是由于肝郁气滞导致的强迫性障碍,可能会使用疏肝解郁的方剂,如逍遥散;如果是心脾两虚,则可能选用归脾汤来补益心脾。

针灸治疗在中医心理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百会、神门、内关等穴位,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和强迫症状。

情志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

中医认为,情志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怒胜思”“喜胜忧”等。

通过引导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强迫症

中医治疗强迫症

中医治疗强迫症一、心虚胆怯主证:经常出现不恰当或不必要的想法,并引起紧张不安,又无法摆脱,伴心悸,惊惕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动数或虚弦。

治疗时应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选择茯苓、茯神、远志、人参、龙齿、石菖蒲可有治疗效果。

中医方中,人参益气,龙齿镇惊为主,配茯苓、茯神、石菖蒲补气益胆安神,共奏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功效。

二、阴虚火旺主证:强迫意向比较明显,如有从高处向下跳的想法,烦躁少寐,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者有潮热盗汗,或耳鸣,腰酸背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时以滋阴降火为原则,选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效果。

三、气血两虚主证:强迫症状以强迫观念为主,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体倦法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时以益气补血为原则,选择太子参、山药、白术、生黄芪、麦冬、黄芪、黄精、鸡血藤等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效果。

四、心阳不振主证:以强迫性动作为主,如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等症。

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中医治疗时宜补阳之不足。

可用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大枣、桂枝、桂心、细辛、半夏、白芍、当归、麦冬进行治疗。

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补气;桂枝、桂心、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当归、麦冬、白芍补血养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凑温心阳、补心血、健脾安神之功。

五、水气凌心主证:强迫症状,无法自我控制,多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偶有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面滑。

治疗要以“温阳、化饮、利水”为原则,选择茯苓、桂枝、白术、猪苓、法半夏、泽泻、沉香、大腹皮、白芍、沉香、补骨脂、干姜等。

六、心血淤阻主证:强迫症状多表现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症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症

中医心理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难以控制的想法(强迫思维)和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强迫行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中医心理学的视角下,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念。

中医心理学认为,强迫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情志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情志方面,长期的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引发强迫症。

从脏腑功能来看,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失调也可能是强迫症的内在原因。

在诊断方面,中医心理学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差异。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具体内容、出现的频率、对生活的影响等。

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工作压力等可能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可以获取更多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

比如,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脉象等。

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有内热;舌苔厚腻可能反映了脾胃运化失常;脉象弦细可能意味着肝郁气滞等。

此外,中医还会关注患者的睡眠情况、饮食偏好、大小便状况等,以综合判断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例如,睡眠不佳、多梦易醒可能与心肾不交有关;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在治疗强迫症方面,中医心理学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策略。

中药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肝郁化火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则可能用归脾汤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针灸疗法也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神门、内关、太冲等,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情志疗法是中医心理学的特色之一。

中医强调“以情胜情”,即利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

例如,对于过度恐惧的患者,可以用喜悦的情绪来缓解恐惧。

医生还会通过劝说开导、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强迫症状。

强迫症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强迫症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强迫症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焦虑,强迫症怎么治疗2.强迫症用中医怎么治疗?焦虑,强迫症怎么治疗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

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强迫症,治疗上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虽然强迫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造成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包括:①5-HT功能低下;②DA功能障碍;③Sigma-1受体不足;④谷氨酸含量升高等。

抗强迫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环节发挥作用来治疗强迫症的。

目前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物往往也可以治疗焦虑,有些抗精神病药也可以治疗抑郁、强迫,因为这些药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脑的5-HT、DA等多种神经递质,而这些神经递质和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

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好理解为什么抗抑郁药可以治疗强迫症,抗精神病药也可以用来治疗强迫症了吧,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抗强迫药物对治疗强迫症还是有着良好的疗效的。

[1]1、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原则1-1长期原则足量抗强迫药物治疗至少要3~6个月,有些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视为一个疗程结束,才能进行疗效评估。

不能服用1~2个月就评估疗效,决定换药。

因为强迫症的治疗起效比较慢,和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服药2个月就可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了,强迫症至少要3~6个月才行。

1-2足量原则抗强迫药物治疗的剂量一般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说明书上所说的最高剂量。

中医治选择强迫症的方法

中医治选择强迫症的方法

中医治选择强迫症的方法中医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主要是以调理身体和心理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

以下是我对中医治疗强迫症的一些见解,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医药治疗:1. 方剂治疗:中医以“药食同源”为基本理念,通过配伍不同草药制成方剂来调理身体状况。

在治疗强迫症方面,可以选择具有平肝、理气、疏肝解郁作用的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

2. 单味草药治疗:中医也将一些具有疏肝、宽胸、解郁作用的草药,如青皮、白芍、香附等进行单味或合味应用,以调理平衡人体的气血状况。

3. 中药饮片:将中药煮制成饮品来治疗强迫症的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有柴胡汤、丹皮饮等,不同患者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中药饮品。

二、针灸推拿治疗: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气血流通,平衡阴阳,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心脉、神门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强迫症的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如背部、头部、手部等,以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状态,从而缓解强迫症的表现。

三、心理疏导和气功锻炼:1. 心理疏导:中医强调人的体、神、气、志、形的统一,治疗强迫症也需从心理疏导入手。

通过与患者沟通、倾听,了解患者的内心情绪状态,引导患者认识并排解内心的压力和冲突,减轻症状的出现。

2. 气功锻炼:中医认为通过调节呼吸、运用人体内部的能量,可以调整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气功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领导导引术等,来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强迫症是综合运用中医药在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进行调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调理人体的气血状况、平衡阴阳,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气功锻炼等自我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缓解症状的发作。

然而,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中医治疗只是辅助性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仍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郁病郁病是由于七情过极,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脑神不利而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善怒、或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疾病早期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遏,脑神受扰为主;久则由气及血,变生多端,脏腑虚损,脑神失养,引起多种复杂的症状。

亦有素体肾精不足者,发病早期即脑髓不充,脑神失养,而脑神机能低下致诸症纷现。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者易哭善怒,情绪多变,或者咽中如有物阻为主要临床症状。

1.1.2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怒等情志内伤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相关。

1.1.3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1.2鉴别诊断1.2.1癫证:郁病者可见神志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应与癫证相鉴别。

癫者多发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别,病程较长,病证难以自愈,较少自行缓解;郁病为女性多见,受精神刺激可间歇性发作,停则如常人。

1.2.2 阴虚喉痹:都病中有梅核气症状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异物梗阻,但无咽喉疼痛及吞咽困难,咽中异物感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心情抑郁时异物梗阻感加重。

而阴虚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为多,与感冒、长期的嗜食辛辣及嗜好烟酒相关,自觉咽中有异物感,但与情绪变化无关,感受外邪或劳累为加重的原因,常伴有咽于、咽痒,或有咯吐黏稠白痰等症状。

1.2.3噎膈:郁病中有咽中异物感等梅核气症状者,需与噎膈鉴别。

梅核气有咽部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噎膈则以吞咽困难为主,其梗阻感与进食相关,多位于胸骨后而不在咽部,且吞咽困难程度日益加重,重者可水米不进,高发于中老年男性,行食管的相关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1.2.4痴呆:年高患郁病者,应注意与痴呆鉴别。

痴呆患者具有渐进的认知功能减退病史;而郁病患者的病前认知功能可能相对正常,即使有认知功能减退,也是与郁病发作相关,且具有突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强迫症是由情志失调导致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主要为多虑而犹豫不决,因而产生强迫性的盲目多谋虑,但却得不出肯定的决断,或有反复的重复行为,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不寐等。

初期不易发觉,病程迁延,常见病机有肝郁化火、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郁痰阻、气虚血瘀等。

属“郁病”范畴。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强迫症:(1)多虑而犹豫不决,多谋虑,难以决断;(2)重复行为,明知没有必要,但难以控制;(3)上述两种状态同时存在。

2.西医诊断: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强迫症的诊断。

F42 强迫症A.至少有2周时间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B.强迫思维(思想、观念或表象)和强迫行为(动作)具有下述共同特征,必须全部符合:(1)病人承认它们起源于自已的内心,不是别人或外界影响所强加的。

(2)它们反复出现,令人不快,其中至少有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被病人视为毫无意义。

(3)病人试图抵制它们(不过,对长期存在的强迫思维或行为的抵制可以是微弱的)。

至少存在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病人未能成功地加以抵制。

(4)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实施不能给本人带来愉快(应与暂时摆脱紧张和焦虑区分开来)。

C.强迫思维或行为造成痛苦,或干扰病人的社会或个人功能,往往是由于耗费时间。

D.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强迫思维或行为不是由其它精神障碍所致,如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F20-F29)、心境[情感]
障碍(F30-F39)。

(二)证候诊断1.肝郁化火证: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苔薄黄,脉沉弦涩。

2.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多疑善虑,喜太息,纳呆,消瘦,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溏时干,或咽中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3.心脾两虚证:善思多虑不解,胸闷心悸,神疲,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头晕,神疲倦怠,易自汗,纳谷不化,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

4.肝郁痰阻证:体型中等或偏胖,可见胸胁胀闷,或见面色偏暗黄,易惊悸,烦躁,大便偏干,或性情平素急躁,或偏内向,动作迟缓;舌质淡胖,苔白腻偏黄,脉弦偏滑。

5.气虚血瘀证: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少气懒言,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失眠多梦,胁痛,头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晦暗;舌质暗淡苔薄,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郁化火证治法:清热泻火,平肝安神。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醋柴胡、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口服液、疏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等。

2.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化痰。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等。

中成药:疏肝解郁胶囊、逍遥丸、乌灵胶囊等。

3.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人参叶、白术、黄芪、当归、茯神、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合欢皮、甘草等。

中成药:归脾颗粒、疏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等等。

4.肝郁痰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定惊。

推荐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龙骨(先煎)、牡蛎(先煎)、黄芩、生姜、党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大枣、磁石(先煎)、栀子、淡豆豉。

中成药:疏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等。

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心,化瘀安神。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黄芪、白术、茯苓、郁金、鸡血藤、桃仁、远志、菖蒲、枣仁。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胶囊)、疏肝解郁胶囊、乌灵胶囊等。

(二)针灸治疗据证候分型采用相应的穴位治疗。

主穴:百会、印堂、四神聪、太阳、神门、内关。

随症加减:肝郁化火证:太冲、期门、风池、阳陵泉;肝郁脾虚证:太冲、期门、脾俞、公孙;心脾两虚证:心俞、脾俞、神门、公孙;肝郁痰阻证:太冲、期门、丰隆、膻中;气虚血瘀证:关元、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

连续治疗4疗程。

(三)中医特色疗法1.穴位刺激调控法医生给患者采用40~50 Hz的穴位刺激仪,将导电黏胶贴片贴于双侧内关穴,或劳宫穴,刺激强度的设定以患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

在穴位刺激的同时,采用暴露-反应阻止疗法(先治疗通过想象或者模拟情景的方法诱发患者的强迫症状,当即将出现强迫症状时,阻止患者的强迫症状,诱发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通过穴位刺激的方法快速消除暴露-反应阻止疗法所诱发出来的焦虑、恐惧情绪,以达到治愈强迫症的目的。

用法: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2.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参照《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汪卫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首次接待过程;(2)“降低阻抗”阶段;(3)分析病史阶段;(4)治疗过程①针对记忆与病因追溯问题的治疗;
②针对“恐惧症状”的治疗;③人格矫正过程在使用TIP技术操作规范
过程中,多采用诱导式想象疗法,以一种相反的人格替代法,逐步替代过去成长过程中延续的人格成长和形成过程,实际上第二次重新成长过程。

用法:每周2次,每次40分钟。

3.导引疗法(1)三线放松法第一条线:由头顶百会穴→面部→前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前面→两小腿前面→两脚的脚背和脚趾放松。

第二条线:头顶百会穴→后枕部→后颈部→背部→腰部→臀部→两大腿后面→两小腿后面→两脚跟及脚心涌泉穴。

第三条线:头顶百会穴→两侧颞部→两侧颈部→两肩→两上臂→两前臂→两手,然后意守两手心劳宫穴片刻,再重复做。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2)分段放松法: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肩与上肢放松→胸背放松→腹腰放松→大腿放松→小腿放松→足放松。

一般反复做3~5遍即可。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3)局部加强放松法:在整体放松后,通过意念的调节有侧重地放松身体的某一局部。

例如:过于紧张、疼痛的部位或某一穴位,可在此局部或穴位加强放松数分钟,乃至半个小时。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4)默念词句放松法:即通过默念词句来帮助放松。

通过默念良好的词句,不但可以帮助排除杂念,放松入静,而且这些词句对大脑皮质还是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对操练者能起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默念的词句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如有高血压或兴奋占优势的神经官能症患者,易焦虑紧张,可以默念“松、静”或“松静好”等。

默念词句一般与呼吸配合,如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同时随意念向下放松。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4.意象对话(1)与来访者初步交待意象对话的概念与相关注意事项。

(2)进行
躯体放松治疗。

(引导者的语调要轻缓、舒畅、清晰、柔和、稳重……):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轻轻的闭上眼睛……;先把注意力集中到两个眉心中间,开始进人想象……;首先放松你的头部、头皮、额头、眉毛、眼皮、脸颊、鼻子、嘴唇、下巴、脖子……;现在请放松你的双肩、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双臂、双手、双手指;再放松你的臀部、双大腿、双小腿、双脚、双脚趾…;现在你感到你的身体很舒服、很轻松了,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想象……。

(3)意象的导入及纠正:引导来访者浮现自己脑海中的内容,并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纠正。

常用的引导意象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中医历来讲究取类比“象”,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都可以运用“象”来阐释的。

例如:五行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品的基本特性来比象说明人身生理病理中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在强迫症的意象导入中,刚开始可以选择“木”来进行修饰沟通,如:“请想象你看到了一颗树,告诉我,那是什么样子的树木?”。

根据来访者想象出的树木的特点,可以判断其心理问题的症结,引导来访者整理、修理以及接纳,使“木”能正常表达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4)结束:使用数字结束法。

如:请听我的口令,我数到5 声之后,缓缓的睁开你的眼睛……;五、四、三、二、一,好睁开眼睛后,先看看你的周围,看清楚自己的身体在哪里……。

(5)强化练习:布置一些意象作业,让来访者回去练习。

如:“想象给自己的树木浇水,每天做20分钟”。

用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5.脑波治疗(1)治疗环境与治疗用品的准备:①治疗室的环境应整洁舒适,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②治疗用品有脑波治疗仪(HK-5004)、脉冲电
极、治疗眼罩、耳机、治疗椅等。

(2)操作程序:①检查治疗设备是否完整有效,用品是否齐全。

②让患者躺在治疗椅上,取半卧位。

嘱患者微闭双眼,戴上治疗眼罩、耳机。

上肢的神门穴、大陵穴或内关等经络穴位配用治疗电极,用低频电脉冲进行穴位刺激。

③嘱患者全身放松,安静地体验与感受治疗程序的变化。

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仪器上选择不同的治疗程序。

用法:每日1次,每次使用30~60分钟,10次为1疗程。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