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除氖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置的描述?
第三周期VIIA族
第III周期 第3周期
第七主族
VII族
第三周期
VIIA族
小结: 7个周期分长短,3短3长1不全; 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 镧系、锕系排下边。
淡黄绿色气 体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色液 体 紫黑色固体
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 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
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 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 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
二、 元 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 、碱金属: 锂(Li) 钠(Na) 钾(K)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组成 核外电子 原子 AX
质量用相对质量来表示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相对质量 1/1836 质子 Z个 带正电荷 1.6726×10-27千克 相对质量 1.007 不带电荷 1.6748×10-27千克 相对质量 1.008
Z 原子质量数A
-7.2
-188.1 -34.6
58.78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色液体
I2
紫黑色固体
4.93g/mL
-113.5
184.4
卤族元素在物理性质上的规律
浏览P8资料片卡中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表,并总结 规律: 结论: (1)颜色 —— 浅 (2)状态 —— 气 深; 液 固;
(3)密度 —— 逐渐增大(自上而下)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都为 1个 。
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结构中, 电子层数 增多。 依次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氧 B.氟 C.碳 D.氮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A.HX B.H2X C.XH4 D. XH3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53I叙述正确的是A.135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135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135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 D.135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4.下列关于32He的说法正确的是A.3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3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C.3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32He和4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Z B.X3YZ C.XYZ2D.X2YZ3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节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练习含解析第二册

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该元素叙述正确的是()A。
是金属元素 B.是惰性气体元素C。
其最高价为+2价 D.不能准确判断2个电子,可能为He、Be、Mg等元素或某些过渡元素,若为He,一般化合价为0,若为Be、Mg元素,最高价为+2价。
2.金属的活泼性是指金属元素的还原性,下列叙述中,金属甲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乙的活泼性强的是()A.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甲原子电子层数比乙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等物质的量的甲、乙与足量盐酸反应,甲生成的H2多D。
常温时,甲能与乙的硫酸盐溶液反应生成乙单质,因此A、B项不能说明金属a的活泼性强于乙;可以根据生成H2的难易程度而不是生成H2的多少来说明金属的活泼性,C也不正确;D项中甲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单质,说明甲更易失去电子,即甲的活泼性强。
3。
下列关于钠、钾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这个电子B。
都是强还原剂C。
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解析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表现强还原性,都能与H2O反应生成强碱.在O2中点燃时,Li、Na分别发生反应4Li+O22Li2O,2Na+O2Na2O2;K、Rb、Cs在氧气中点燃时生成的氧化物更复杂,故C项错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如果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项,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F—与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B 项,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H+。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性?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光子的运动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即服从测不准关系,因而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无确定的运动轨道,而是服从量子力学,需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也就是说量子力学研究的只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地方出现的可能性,即出现的几率大小。
2、氢光谱为什么可以得到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与能级间能量差有什么关系?求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β谱线之长。
解:在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电子在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不会放出能量。
因此在通常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
但是当氢原子受到激发(如在高温或电场下)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就可以从较底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它会迅速地跳回到能量较底的能级,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于电子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νh E E E =-=∆21由于轨道能量的量子化,即不连续的,所以激发态的电子由较高能级跳回到较低能级时,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谱线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为:hE E C 12-==νλ=3.289×1015(222111n n -)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B 谱线的波长为:114221510167.6)4121(10289.3-⨯=-⨯=S ννλC =nm m ss m 4861086.410167.6103711418=⨯=⋅⨯⋅⨯=---λ 3、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至第一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121.6nm ,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至第二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656.3nm 。
试通过计算回答:(1) 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2) 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与第二能级的能量差,以及第二与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解:(1) 由于能量与波长有如下关系λνλνhCE h E C =∴==, 由此可知: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发射出的光子能量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习题课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若某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ⅢB族
B.该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数为2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N层共有8个电子 解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d15s2,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ⅢB族,
第ⅠA族元素,也可能为副族元素,如铬元素、铜元素。
3.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xns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
(x+y)吗?
提示:不一定。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xnsy的元素的
族序数可能为x+y(x+y≤7),也可能为第Ⅷ族(10≥x+y>7),还
可能为y(x=10)。
返回导航
V。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
(2)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什么? 提示: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B族。 (3)按核外电子排布划分,该元素属于哪个区? 提示:该元素属于d区。
返回导航
2.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ⅠA 族元素
吗?
提示:不一定。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
B.f区指的是镧系和锕系,镧系和锕系在第六、七周期的第ⅢB 族,第五周期不含有f区
元素,故B说法错误;
C.d区和ds区均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s区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1~2,s区所有元素原子的p能级电子均为全满或全空状态,故
D说法正确。
返回导航
12345
2.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
2021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解析 表中数字代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故A错误; 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 大小,故B错误; 推测表中“?=70”和C、Si在同一横排,属于同主族,所以元素的最高 化合价为+4,故C正确; 每一横行都对应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故D错误。
返回
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1)周期元素种数的确定 第一周期从1s1开始,以1s2结束,只有两种元素。其余各周期总是从ns能 级开始,以np结束,从ns能级开始以np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 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目。
元素 Li Na Be Mg 沸点/℃ 1 341 881.4 2 467 1 100
b.锂和镁在氧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并且Li2O和MgO与水反 应都十分缓慢。 4Li+O2=点==燃==2Li2O、2Mg+O2=点==燃==2MgO 。
c.锂和镁与水的反应都十分缓慢,并且生成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附着 于金属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d.锂和镁都能直接与氮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氮化物Li3N和Mg3N2。 e.锂和镁的氢氧化物在加热时,可分解为Li2O、H2O和MgO、H2O。 f.在碱金属的氟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只有锂盐是难溶于水的,相 应的镁盐也难溶于水。
(2)维尔纳周期表 维尔纳周期表是 特长式周期表 ,每个周期一行,各族元素、过渡金属、 稀有气体、镧系和锕系,各有各的位置,同族元素 上下对齐 ,它确定了 前五个周期的元素种类。 (3)玻尔元素周期表 玻尔元素周期表特别重要之处是把21~28、39~46等元素用 方框 框起, 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这些框内元素的原子新增加的电子是填入_内__层__轨__ 道 的,他已经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周期系了,玻尔元素周期表确定了第 六周期为 32种元素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T<X B. 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2.下列微粒中,各电子层电子数都达到2n2(n为电子层序数)的是( )A. Ne、Ar B. Al3+、S2- C. F-、Na+ D. Ne、Cl-3.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钠 B.氯 C.铝 D.氟4.下列关于原子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号码B.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等于其原子相对质量C.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等于其核内中子数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表示的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 B. C. D.6.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C. b的氢化物很稳定 D. b元素的最高化合物为+7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 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C.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氢化物的沸点最低8.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2-3n B. 3n-12 C. 3n-10 D. 6-3n9.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 CH4 B. NH C. NH D. Cl-10.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11.已知铍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金属性比钠强 B.氯化铍的氧化性比氯化锂弱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D.单质铍易跟冷水反应生成H212.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
1. 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
2. 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
【重点、难点】
原子核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教学过程】
1. 原子结构
原子原子核质子个,带正电荷中子个,不带电荷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素:、至少一项不同同位素:同异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核外电子电子数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高正价、族序数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原子呈电中性运动特征体积小运动速率高接近光速无固定轨道电子云比喻小黑点的意义原子轨道轨道球形、轨道纺锤形、轨道梅花形等排布规律ZAX
ZNAZNZNZNZspd(
)
(
)
()()(),()(),(),()()()()()()
1212
3
():()()(),,12223821832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尽先排布在
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层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个n
K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大小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价:,负价:--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呈周期性变化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1182317414
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列结构
周期个短周期、、周期-含、、种元素长周期、、周期-含、、种元素不完全周期周期最多容纳种元素族个主族由长周期、短周期共同构成共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共个族,,纵列族稀有气体()()()()()()()()()()(~)()(~)()()1237123288456181832
732167789100
IAVIIA
IBVIIB
VIII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1
2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
性质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序数 小→大(依次递增1) 小→大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电子层数递增1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0族除外) 逐渐增大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 非金属元素负价(-4→-1) 负价=-(8-族序数)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数=
族序数
稀有气体化合价为0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其稳定性 形成逐渐变容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形成逐渐变困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元素所在周期数=元素原子电子层数
元素所在主族序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