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历史有一套》有感
读《全球通史》有感初中生2000字

读《全球通史》有感初中生2000字读《全球通史》有感1我们通常都知道,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一套自己历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读了《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我感到,说得更确切些,应该是都有两套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全球通史》上面说,人类的文化从有穷人富人之分,有奴隶与奴隶主之分,有统治与被统治开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两种,即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这里高雅和低俗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
往往是那些识文断字的僧侣、国王、书吏,他们作为统治阶层,有着他们的高雅文化系统。
这些文化系统往往多少有些贬低生产劳动,并颂扬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
高雅文化通常还比较强调忠君和谴责犯上作乱,地狱这个概念经常被解释为”那些造反者的永久集中营“。
而在广大农村,广大下层人民中还有一套文化,那就是低俗文化。
常见于街头巷尾和村言俚语中。
这两种文化经常相互影响,但是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
有的时候,二者甚至会矛盾,比如印度统治阶层一直教导着人民要严守种姓制度,但是印度民间却有谚语”世间有三种吸血鬼——蚊子、臭虫、婆罗门“。
我们的儒学经典叫我们要舍生取义,但是北京人有俗话”好似不如赖活着“至今仍被不少人所遵循。
《全球通史》中举到的例子是我们熟悉的祖国。
中国的文人学士尊崇儒家文化,敬鬼神而远之。
但是在农村,几千年来,各种占卜术、面相、手相,崇拜各种神(比如灶神、门神、山神土地、府县城隍),甚至有如原始社会的自然物崇拜,比如崇拜某块石头(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就将村口的一块大石头奉若神明,毛泽东的父母为了让这块石头保佑他们的长子,将毛泽东的乳名起为”石伢子“)。
《全球通史》提到很重要一点,就是高雅文化盛行于掌握着文字的上层人士当中,因此他们能够用文字将高雅文化加以固定并流传下去。
而低俗文化则没有这个优势(特别是在古代识字者不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民世代口头相传。
因此我们在出土的古代文献中找到的更多的是反映高雅文化的内容。
书中提醒我们,在考察这些文献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其中的高雅文化部分当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全部。
2024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2024年《全球通史》读书心得体会1从砖木取火开始,人就有了那神秘且不可探知的文明,谁也不知道,那奇怪的祭祀,丧葬。
是由何而来。
谁也不知道,那失落的文明是何等的璀璨。
读完书,我一次次站在那些被千年古墓、树叶、野草、枝蔓覆盖掉的石碑或庙宇前,对着神秘的古老文化唏嘘不已,发出由衷的赞美,我看到,那些沉睡了数十个世纪的石头,还有那些字母,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它们所承载的那些失落的文明,还有遗留下的历史的谜团,也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更深入的接近那些曾历经喧嚣却最终沉寂的古文明世界,像美洲印加帝国,非洲古埃及文明,亚洲巴比伦古城,还有希腊罗马文化的文明遗迹,无处不告诉我们,在地球文明的缝隙间,喜多目前处于弱势的文明都曾创造出古代世界的巨大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记录。
虽然文明可以不朽,但是并不一定长存。
我觉得去追寻那失落的文明是值得重视的。
读完它,我的脑海里不只是那些叹为观止的文明遗迹,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感叹。
远古时期的人们虽然信仰宗教,信奉神,但是他们的'那种为了目标而努力的精神打动了我。
在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其实不是逼迫奴隶去强行筑造的,而是每年尼罗河都会发大水,下埃及的居民们的家和田地都被淹没了,他们都是自愿的为了神而工作的。
虽然这种神论,在当今社会不认同,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向前的那种精神。
确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缺少的。
尽管有很多的不可思议,但那些神秘的令人无法相信的建筑却是真实存在的。
它们骄傲的记载着这个民族,这个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
或许世界的历史真的很长,被湮没的文明甚至是民族,国家都很多,有谁会记得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可是,不能因为消失了就不去寻找。
我始终认为古人所能领悟的境界比我们现代人高,往往越是复杂的事务,越是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
从那些文明里,我感到了古代人的质朴和意境。
我才知道原来玛雅文明是墨西哥的古代史,但是在玛雅之前居然还有个奥尔梅克文明。
心得体会: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

心得体会: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为积极响应我局开展的青年干部读书会活动,我结合自身读书需求和社会热点,选取了《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了这一500多页的大部头著作。
此书让我对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于世界史的著作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费尔南·布罗代尔的《文明史》,它们大多从西方视角出发审视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却另辟蹊径,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串联起极少受人关注的欧亚大陆腹地的兴衰变迁,写就了一部与众不同的世界史。
立意之新:叙述独特的历史史观弗兰科潘深知“丝绸之路”辐射下的这片区域,其繁荣时期要比今天的西方国家久远得多,而其未来的发展前途也与整个世界的命运休戚相关。
将处于主流学界研究边缘的中亚、中东、西亚、北非族群及国家拉入大众视野,挖掘因傲慢偏见、目光短浅而被深埋的人文风土,重塑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其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
阅读这本书是需要一定古代史基础的,因为在内容上本书无意于考证丝绸之路具体线路的位置、古今地名的对照,也无意于逐一介绍丝路沿线各人种的流变及赫赫有名的帝国或战役,而是用26章的篇幅将“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概括出来,冠以基督之路、变革之路、黄金之路、危机之路等凝练、易记的名称,多线程勾勒世界历史,绘制出层层叠叠、错综复杂又气势恢宏的奇崛大路。
虽说本书站位很高,言简意赅,但在很多细节上却并不吝惜笔墨,整合了不少其他历史书中难以看到的史料,如在谈到威尼斯14世纪后期崛起时,专门写到它成为绘画颜料的进出港,“包括铜绿、朱红、胡芦巴、铅锡黄、骨黑”......这些五彩缤纷的颜料贩运为此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巨匠的诞生做好了铺垫。
这些看似极其琐碎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在书中不胜枚举,其实弗兰科潘这样做能将丝路上的人与事有血有肉地呈现出来,是为了让读者更直观、更细致地了解那段历史。
亲子共读历史是一群猫的故事读后感

亲子共读历史是一群猫的故事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亲子共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最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一套超级有趣的书,叫《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哇塞,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阅读之旅!书里的历史人物都变成了可爱的猫咪,这种创意简直太棒啦!就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猫咪的世界,可这里面发生的事儿却是咱们人类的历史。
比如说,讲到三国那段历史的时候,曹操喵、刘备喵、孙权喵,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
曹操喵那霸气的样子,好像在说:“天下都是我的!”刘备喵则一脸坚定,仿佛在喊:“我一定要复兴汉室!”孙权喵呢,不慌不忙,好像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这不就跟我们班上的同学一样嘛,有的同学特别自信,有的同学很执着,还有的同学总是在思考着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再看看秦始皇喵,统一六国的时候那威风凛凛的架势,不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在指挥大家一起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吗?那种果断和勇敢,真让人佩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书里有趣的情节哈哈大笑。
比如说,有一只喵大臣不小心摔了一跤,那滑稽的样子让我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妈妈还会给我讲一些她知道的历史故事,爸爸呢,则会跟我一起讨论这些猫咪形象背后的历史意义。
我不禁想,要是我们的历史课也能这么有趣该多好呀!难道学习历史就一定要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年份和事件吗?为什么不能像这群喵一样,让历史变得生动活泼,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呢?读了这套书,我好像突然开窍了,原来历史并不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它就像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充满了有趣的人和事。
这不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
我觉得呀,亲子共读真是太棒啦!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和爸爸妈妈有了更多一起欢笑、一起讨论的美好时光。
这不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吗?以后,我还要和爸爸妈妈读更多更多有趣的书,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总之,《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这套书让我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的时光。
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5篇

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5篇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篇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读《中国历史》有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读《中国历史》有感读《中国历史》有感(一)今年暑假,我收到了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一套《中国历史》,共14册,这是台湾作家陈卫平所著。
我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第一册,我浏览了一下目录,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套书从开天辟地到近代历史,图文并茂记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史。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朝代,而我最欣赏的朝代是唐朝。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
国家的繁荣使唐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中国真正成为"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作品繁多,异彩纷呈,百花争妍,万紫千红,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至今连牙牙学语的娃娃都在学唐诗呢!不仅如此,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在美国,还有一条唐人街呢!唐朝皇帝中我最喜欢佩服的是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她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她的治理之下,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我还敬佩越王勾践,他历经十数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了复兴的宏愿。
还有岳飞,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我非常喜欢这套书籍,它是一部让我了解历史,习得智慧的书本。
它唤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书中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一帧帧精美的图片,让我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
指导老师:沈鹰点评小作者知识面广,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扎根心中,写起来得心应手。
作者选择的内容简洁清晰,充满着正能量。
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5篇

The fewer management levels, the bette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精选5篇全球通史高中读后感_读《全球通史》有感篇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样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礼貌、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归纳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方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礼貌、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构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我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此刻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构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咱们看到此刻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咱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咱们在比较1500年以前的历史个性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向到这天咱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咱们反思自我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咱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完整版)《全球通史》读后感范文

度米文库汇编之《全世界通史》读后有感范文【篇一:全世界通史读后有感】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只管《史记》拥有不行代替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可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
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高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这不仅表此刻思想上并且表此刻著作的布局上。
在我国史学界急于求成者居大部分,正如钱茂伟所责备的( 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省》一文中,我对从古人结论取代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责备,明确指出“古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准时代、阶级、学问的产物。
在引用古人结论时,必定要先作详细剖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古人现成的结论,来取代自己的详细研究”。
’他们扔掉了史家宝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它也就丢掉了成为史家的原因。
一位史家所写的其实不不过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崇高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回答第一版新版本的原因时说到:“( 2)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
回答只管简单,可是把一个史家的责任感完好的展此刻人们眼前。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出了从前的总和。
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沉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迸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坏性的灾害。
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欠缺,资源枯竭,恐惧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堕入了迷惑,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引导人们走出迷惑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同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惑中的人们写成了《全世界通史》。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类多样性显示出, 21 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危险。
固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可以够正确的预知未来,可是他们能够基本确立地展望到, 21 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样可能性的世纪。
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世界历史有一套》有感
导读:本文读《世界历史有一套》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世界历史有一套》有感
熊威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总是独具魅力,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的百科释义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最近在看一套书,讲世界历史的,比较有趣生动,作者是杨白劳,一个莫名辛苦的名字,这套历史书,已经有六本分册了,分别是《闻香法兰西》、《老大的英帝国》、《罗马帝国睡着了》、《德意志是铁打的》、《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后发先至的美利坚》,每一本书的名字都是准确概括了国家的特点。
看罗马帝国的历史,不得不感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真的太坚固了,抵御了冷兵器时代的大大小小的进攻,守护着拜占庭帝国里最后的罗马人,但还是抵制不了凶残的土耳其人,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罗马人的不思进取,内部已然腐朽,国之不国,土耳其人只是压倒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罗马人是自己将罗马帝国的往日荣光付之一炬的。
看俄罗斯的历史,俄罗斯从一个小小的东欧公国,变成横亘亚欧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不得不说,蒙古人帮了俄罗斯一个大忙,蒙古人将俄罗斯的强劲对手一一打散,随后俄罗斯异军突起,占据天时地
利人和,开始了几百年的扩张,俄罗斯作为一个内地小国,对海洋的渴望,促使其不断向西欧和东亚扩张,往西扩张到波罗的海,往东扩张到中国,让中国失去了东边的入海口海参崴,导致了现在中国海洋局势处处被动。
看英国历史,感慨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工业文明始于英国,英国统治了海洋,1840年把沉睡的狮子打醒只是英国掠夺的一步,满世界的掠夺,造就了强大的英国,但是苛捐杂税却毁了英国,先后失去了美国、澳洲等一系列重要殖民地,人头税、印花税、各种名目的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英国内部开始分裂,殖民地人民更是揭竿而起,等待英国的只能是从日不落帝国变成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可以认清自己和提高自己,历史给了人类很多经验,任何国家的崛起与覆灭,都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但是可以知道和平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平等是国家持续的基础,仁政则是国家幸福的不二法门。
【图书简介】
在西方崛起的历史中,美国作为一个小字辈儿的后起之秀,何以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执西方乃至世界牛耳的呢?这个后来居上的穷小子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还是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的幸运,或是占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先机,抑或是其社会特有的纠偏机制?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成功之道,就必须从它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作者杨白劳在本书中继续了其麻辣生鲜的讲史风格,纯熟地运用史料,
生动地讲解了从美利坚的建国到"911事件"这段时间的美国历史,涉及了大量有关美国的政治特色、经济模式、外交思维、流行文化,甚至是总统绯闻等诸多方面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细节,既有入木三分的狠辣,又不乏八卦猛料的调剂。
正是这些历史细节,塑造了美国人的思维和精神,而美国成功的因素就隐含在这种思维和精神之中。
【作者简介】
杨白劳,精研于世界历史研究,2008年,在天涯煮酒论史开讲世界史,一时间,万人空巷,好评如潮。
2010年开始,结集出版"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被读者称为"世界史最强作",《参考消息》称该系列填补了"好看的世界史"在汉语写作领域的空白。
本系列已推出《老大的英帝国》《闻香法兰西》《德意志是铁打的》《罗马帝国睡着了》《最冷和最热的俄国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