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一读后感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_1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刚刚看完《三体》,趁热写点。
第一部中人组成的计算机令人兴奋,这之前我看了《编码的奥秘》和一个《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公开课,觉得用人来实现基本电路太浪费了吧,但当有足够数量的由人组成的部件后,整体产生的计算能力超出个体的简单组合。
查作者资料发现他原本是个电脑工程师,那这个念头可能早扎在脑海了。
人类对于外太空满怀好奇,希望在孤独的宇宙中找到可交流的生命,而霍金曾警告不要去寻找外星人。
《三体》中有一个黑森林理论,由两个基本定理推得,宇宙像一个黑森林,不同的文明是提着枪的猎手,谁暴露了位置谁就被消灭。
和霍金的警告雷同,不要去寻找外星人,暴露了地球的位置迎来的只会是灾难。
三体人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自身的脱水,以低耗度过不适合生存的时间。
而后来的人类则可以依靠休眠系统,沉睡百年后再醒来继续生命。
它们都给人很多想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时间旅行。
大脑被送进茫茫太空的云天明给了程心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宇宙,几乎一生都献给人类的面壁者罗辑最幸福时光是在小屋。
在平均年龄150岁且可休眠的年代,生命是需要被重新定义的。
不能说活的越长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一些东西恰是因为易逝易失而珍贵。
罗辑在后来的人类时代,被指责为魔鬼,因为他毁灭了一个星球和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
在危机前,自顾不及,没人怪他没人提出异议。
危机过后,开始谴责。
总觉的刘慈欣是在隐射什么,但我举不出事例。
威慑纪元,人类来到了伪娘时代,“男色”流行。
这一段有点突兀,是一个突兀的预言么?哈哈,春哥在,这不会成真。
和三体人的斗争,是个博弈游戏,打败三体人依靠的是宇宙其他文明的力量。
博弈的胜利是因为对宇宙形态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或者可以说是哲学上的胜利《三体》读后感2第三遍读这本书了吧,与之前两遍不同,这本书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愈发丰满了起来。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要属大史了,大史虽然戏份不多,但在一二两部中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三体1读后感6篇

三体1读后感6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观点,读后感能让我们回顾书中的重要情节,帮助我们更牢固地记住知识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体1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体1读后感篇1大自然真的是自然的吗?看完整整三部《三体》之后,在看了那么多圣母和英雄的故事后,我却突然想起了杨冬,这个第一部开头就死了的人物。
她是叶文洁的女儿,她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崇尚的都是物理学。
当她即将发现物理学其实在三体文明的影响之下压根就不存在的情况下,她的崇尚,她的信仰早已荡然无存。
没有了信仰的她,如同佛教徒发现佛祖压根就不存在,基督教徒发现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根本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神通广大。
失去了信仰,杨冬也就失去了活在这个世上的一切动力,所以,她选择了死亡。
也是因为她的死亡,人类才逐步发现了三体文明,地球才有了被拯救的可能。
所以啊,历史总是被这个那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所左右着。
与杨冬一样左右着人类命运的,还有伊文思。
这个伊文思,可以确确实实的称上美帝富二代。
即使这样的人,他依旧对着人类充满了绝望。
和叶文洁一样,他希望通过三体文明来改造地球。
与叶文洁不同的是,他希望通过三体来改造人类,而不是希望三体来毁灭人类。
所以,在和叶文洁遇到分歧的时候,他才会选择在三体人的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从而为拯救人类挽回一线生机。
他冥冥之中的一举一动,也改变了历史。
我不禁想到历史上似曾相识的那件事。
汉武帝年间,当年少气盛的汉武帝第一次准备攻打匈奴的时候,并没有当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辅佐,只能采用大臣王恢的诱敌深入战略,希望以此改变匈奴以逸待劳的优势和汉军处于被动地位的劣势。
而就当一切都布置得不能再完美的时候,这个所谓完美的计策却偏偏输给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廷尉。
就当军臣单于已经乖乖中计准备浩浩荡荡率军开进马邑城的时候,无人看管的牛羊让他起了疑心。
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他有恰恰在这时抓到了那位改变历史的小廷尉。
贪生怕死的廷尉将汉军的计策一五一十一字不落地全部抖落给军臣单于企图以此活命。
《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三体》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三体》读后感1首先,三体问题是一个数学猜想,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现有的数学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测。
由此便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宇宙有规律吗?如果没有,那么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个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们的出现就是个偶然,如果我们的世界本是个偶然,那么我们的未来呢?这实际上是小说设计的一个大背景,在第一部中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呢?作者通过三体文明世界最后的计时钟摆给了我们一个选择,那个在倒计时星球毁灭的钟摆是对规律的渴望还是对混沌的畏惧呢?对这个一点也不科幻而且真实的有点可怕的背景你是否有点不寒栗呢?不用害怕,上面那个问题太大了,现实世界最终答案还未定,也许有一天数学家与物理学家会给我们答案。
但小说围绕故事主线展开更像是一场哲学的探讨。
小说中对逻辑方法在认识论中应用的讨论:先普及一个知识,逻辑学中认为论证是有两个方法,演绎与归纳,演绎就是由一个真理论证出另一个真理,只要前置真理为真,而演绎方法是对的,那么结论就是真的。
而归纳则举例论证,归纳结果是不保真的,他只是给出一个更为合理的结果。
好了,知道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来看作者写的几次三体模拟游戏中的经历了。
这五次游戏经历是物理学史的缩影也是逻辑法则在认识论中的应用。
第一次,周文王。
文王引导主角汪淼第一次进入三体模拟游戏中,给出了一个看似混沌的世界,文王给出了自己摸索这个世界(建立宇宙模型)的理论:阴阳二元论以及他的六十四卦(宇宙模型)。
并通过后期墨子与伽利略的口说出了文王的逻辑方法,他是一种简单的观察归纳法,而归纳的结果归于一种冥想假设,这个假设仅仅通过简单验证就建立一个抽象模型,于是很快就失效了。
这是早期物理学。
第二次,墨子。
墨子开始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并开始建立实体模型来验证其归纳的结果,但其模型的建立仍然是一种冥想的结果,只是比文王进步在建立了一个看上去更符合现实世界的模型,这个模型已初步摆脱抽象。
三体第一部读后感范文(3篇)

三体第一部读后感范文(3篇)三体第一部读后感范文(篇1)一、《三体》里的科学严谨《三体》是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与其他科幻小说相比,我觉得作者对科学的严谨性更加的重视。
这可能与作者是一名工程师有关系吧。
小说里涉及的“量子纠缠”、“十一维度”、“二维打击”、“平行宇宙”等等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让我兴奋不已。
例如,“量子纠缠”的应用就意味着超光速的可能,我们可以实现超光速的物流技术。
目前,我国在“量子纠缠”领域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而“十一维度”的概念,可以让我们把一个小小的水滴展开到无比巨大。
如果一个水滴可以是十一维度的,那么水滴里能存储的信息量将是超出目前所能想像的。
“二向箔”也就是“二维打击”。
幻想一下吧,如果我们的武器是通过降低维度来实现的,那么将没有什么能逃出你所控制的范围。
将三维降到二维,再把二维降到一维……想想都可怕。
“平行宇宙”,你能理解时间是不存在的吗?二、《三体》里的人文情怀《三体》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怀疑链”、“技术大爆炸”、“黑暗森林法则”。
首先是“怀疑链”。
也就是说,你无法去完全相信任何实物,事物的真相你永远只能去追寻。
这也许就是歌手汪峰想要的真爱和自由吧。
理解起来就是你相信了A,你认为A很准确,但你无法保证A相信的B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
就像我们的世界,真相你也许永远无法知道,只有怀疑会推动我们继续前进。
其次是“技术大爆炸”。
也就是说,无论你的技术在当时是多么先进的,你都无法阻止别人在技术上的超越,因为技术的进步是非线性的,你无法预测你是否会被超越。
就像我们的祖国,五千年的文化,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处在领跑位置,可从1840年后,我们突然就被洋枪洋炮所打败,这就是技术大爆炸的结果。
而现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下海,也证明了技术大爆炸的必然性。
最后是“黑暗森林法则”。
这条法则是基于以上“怀疑链”和“技术大爆炸”而来的,也就是说,第一你无法完全相信一个未知实物,第二你无法保证你的技术不被超越。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

《三体》读后感(通用15篇)《三体》读后感1最初读《三体》第一部时,感觉只是一本不错的科幻小说,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没想到上个月,在一个很巧合的情境下,有朋友强烈推荐大刘推出的第二部黑暗森林和第三部死神永生,才知道它一共是三部。
一口气读完这两部,感受无比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融入了无数思考和尖端的技术设想,是大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一个世界!黑暗森林的内容扣人心弦,不过还是包含有很多阅读性的情节。
至于死神永生,活脱脱是大刘对于宇宙、生命的思索和其缜密理论的记录文献了!读完最后一句,自己似乎思绪万千,又似乎陷入完全空白的思维。
大刘所提的两条理论实在是极致了!生存第一,物质守恒,的确无可辩驳!而宇宙,在无限的时空中应该是重生,毁灭,再重生的循环啊~!突然产生许多遏制不住的想法,索性下楼散步,在快速的走动中放任思绪奔腾。
仰望天空,重回到童年的感觉,脑海中蹦出十万个为什么。
生命生活,既崇高又渺小,既复杂又简单。
也许思考令上帝发笑,但是思考才令人类进步。
感谢大刘,令人有开了天眼的感觉,智慧!备注:三部曲读完,再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彻底淡定了,珍爱身边的人,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好心情!《三体》读后感2超级神奇,我脑洞不够大,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但是内心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科幻,二十作为现实世界和未来现实世界来看待。
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找到切入口,然后毫无违和感地描述,讲述,让人感觉真实,却又不可思议。
特别是第三部,那种宇宙环境不一样,时间就差别万分的感觉,让我想到中国玄幻小说里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得说法不是信口开河。
那种高维向低维跌落的画面,是永远想象不出,又觉得叹为观止。
那种大大小小的宇宙,那种藏在宇宙中的无数文明,那种黑暗森林体系法则,让人感觉到宇宙生存的残酷。
任你曾经多么繁华,终归于零。
看这套书,中间有过无数的感触,奈何自己太懒,没有写下。
现已看完,但思绪万千,不知从何捋顺,只好暂且结束。
总而言之,强烈推荐,我这种物理盲的文科女,竟也深深喜欢此套书,我也不由得惊叹。
中国名著《三体》个人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名著《三体》个人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中国名著《三体》个人优秀读后感篇1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
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
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
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
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
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灭了无数个存在的生命的宇宙。
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谁能保证里面没有“宇宙”。
仅四个脱氧核甘酸的随机组合便可带上亿万种遗传信息,而有机生命又是由无机物质的随机组合而来,那么一个夸克粒子中没有生命、没有文明、没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类创建的各种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随时改变,人类的智慧像龙卷风中的蜘蛛网,无论重建、修补多少次,依然渺小,无力挣扎毁灭。
试想:一个莫比乌斯环首尾反向连接着,纸面中间画着线,一只蚂蚁沿着这条线一直爬行,不停的转圈,对吧?但从蚂蚁的视角看的确一直向前走,这是二维视角与三维视角的区别。
如果我们处在四维世界里,只能观察到一维、二维、三维世界,不能观察四维以上的世界。
莫比乌斯环是扭曲的,同样,我们的世界也是扭曲的。
为了生存,人类对宇宙进行研究探索,但结果如同从蚂蚁视角得出的结论一样可悲。
如果有人恳求一个主保护另一个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个主是真的,他是我们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种幸运,珍惜幸运。
如果我想的这些理论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被叫起来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万物灭亡,然而时间差允许我在被提问提前想这些,所以我还活着。
珍惜幸运!中国名著《三体》个人优秀读后感篇2上个学期,我读了刘慈欣写的科幻小说--《三体》。
这套书共有三部,因为我自身原因,我没有一口气把它们看完,至到最近我才把这三本书读完。
对这套书总体的评价,每一部都更上一层楼。
《三体》这部小说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生命、文明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三体》第一部是我最近才看完的一部科幻小说。
刚开始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获得了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我就想看着玩玩,看过之后我就立马买了第二部。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叶文洁在参加“红岸计划”时,向未知的宇宙发出了一道语言,是叫外星人来进化人类的。
同时,一位叫汪淼的科学家开始接触了一种叫《三体》的游戏,后来他从这个游戏的发明人那里得知宇宙里确实有三体人,也有三体文明。
叶文浩发的那道消息就被三体人发现了,他们开始发出军队来占领地球。
汪淼后来因为叶文浩女儿而认识了叶文浩。
逐渐的,人类也知道了三体人的存在,并且有一部分人希望三体人来,他们被称作三体叛军。
有一次,汪淼参加了三体叛军的大会,但是被武装军发现,并且把叶文浩在内的所有三体叛军都抓了起来(不包括汪淼,因为他是跟叶文浩关系好才参加的,叶文浩是三体叛军的首领,同时警官队长史强也是汪淼的朋友)。
人类接着从叶文浩的口供得知有个叫伊文斯的人跟三体人有很大的关系,最后他们从伊文斯的船上知道了大量关于三体的消息。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非常好看,可以称作科幻界奇迹。
特别是三体叛军的一个女孩对那些警察说她手里拿着很大吨级的核弹,严肃魁梧的军人和美丽的女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那个核弹开关,如同一朵死亡之花,我对这个片段记忆深刻。
这是一本绝世名著。
《三体》读后感2我本身对这本书是没有感觉的,最开始从字面上理解,认为《三体》这本书是一本讲解三位一体游戏类似的小说,一个多重人格,或者三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有着某种关联性。
之所以最后还是阅读此书,实在是因为最近几年比较火,很多的读书论坛和读书软件,都在推荐。
好奇心下想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但这本书实在是太长,抛出的概念太多。
但是通俗有内涵。
通俗是因为其在描述中都很详细,内涵是其中故事时间的衔接性很好。
让每个个故事有回忆及思考的空间。
(以下是自己个人的浅显理解0-0)总体上就是描述宇宙中的并非如地球人认为的.那么的安全。
《三体1》读后感

《三体1》读后感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真正的星际战斗没人见过,也不行能见到,由于战斗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三体1》读后感5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三体1》读后感1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些书籍,其中有一套书让我爱不释手,它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分上中下,一共三本。
这本书是科幻类小说,主要叙述了地球人和三体世界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地球和三体世界如何从敌到友,从友到敌的变化。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变化是由于两者的沟通存在问题,双方都琢磨不清对方下一步会干什么,往往是神经更为紧急的一方先发动攻势,然后引起大面积的冲突,接着导致全面的战斗,最终一方因此而灭亡。
刚开头看这本书时,我也看不太懂,主要由于书里包含了太多的物理学问。
碰巧我的表舅从美国回来,他是物理学博士,他也看过这本书,帮我解释了一些物理问题。
再看这本书时,我就轻松了一些。
看着看着,我慢慢地入了迷,书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光速飞船了,它竟然可以光的速度飞行于太空,光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快的速度,每秒钟的飞行距离是三十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或者一秒钟可在上海与北京之间走一百五十个来回,这实在是太酷了,我盼望我有机会亲眼看到光速飞船。
刘慈欣的这部书是他个人的一个力作,想象力丰富,规律严密,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进步。
我诚心向大家推举这本书。
《三体1》读后感2最近,刘慈欣的一部划时代科幻小说《三体》深深的吸引了我。
从小就喜爱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飞扬思绪的我,对科幻小说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从海底两万里,到哈利波特,再到烧脑神作星际迷航,我始终是科幻小说、电影领域的“追星族”。
这部《三体》让我重新熟悉了时间、生命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生命意味着什么?对每个个体而言,无不盼望其越久越好。
那么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它无时无刻不推动着我们朝着死亡迈进。
看起来,时间与生命是对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二体》读后感首先说一下《三体》真的是非常赞的小说。
整个故事大气辉宏,天体物理知识与曲折的情节完美结合,看完让人大呼过瘾。
当一个世界用光年来表达距离,用亿年来表达时间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进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然,除去那些超赞的情节,我更欣赏小说里面对人性的讨论。
当叶文洁向未知的三体世界发送信息,让他们来取代地球文明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对人类或者说是对人性的绝望,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从叶文洁身上,还是可以看到这场浩劫给人性的重创一一多次失望到最终绝望。
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单纯并不难,难的是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却还能保持单纯。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
”关于这个,我想了一下。
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喜欢理性的人,尽管理智在疯狂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是,如果能在一个疯狂的环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还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生命,非要给出理由的话,第一是换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为被夺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说中也有提到的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有爱。
再看小说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包括我自己都会犯这种错误,有时候总会习惯地自以为是。
现在我看来,谦虚而不失自信,是一种好的姿态。
三部小说非常的长,有些东西看完就忘了,一些当时的感想也没留下来。
还是非常推荐《三体》这三部小说的。
篇二:三体一一读书笔记三体一一读书笔记《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前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小说中的外星人一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心的生物。
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
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是个体思维。
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索的喜悦《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
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
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
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爰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完《三体》,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
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
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重重杀机了。
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
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
我想, 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的思想的魅力。
篇三:《三体》读后感给时光以生命――《三体》读后感从文学体裁上来说,《三体》只能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从内涵上看,它并不单单是一部小说。
它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此外还有对人性的社会学分析和哲学的思考,从人类社会的表现推出宇宙中的黑暗之森理论。
即使是三体这个题目,本身就有很丰富的含义。
首先第一部中主要指试图入侵地球的三体星系和经历了几百次毁灭重生的三体文明;而在第二部中由于人类的应对,面壁者罗辑意识到了黑暗之森的宇宙现状,此时地球文明,三体文明,宇宙文明构成了新的三体关系,进入对峙阶段;而第三部就有了更深的思考,我认为此时是科技,人性,宇宙规律构成了另一种三体,而且可以说是最终极的问题。
三体的问题即使现在都没有解决,也许就是那样,数学上无解,而更复杂的三体问题不单是个数学问题,更是个哲学问题,就如同一直说的,一切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
《三体1》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故事的核心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文革。
彼岸与红岸,过去与现在,是文学中很罕见的格调,主流文学早已远离这个话题,伤痛文学也成了历史,但《三体》却以太空史诗般的笔调描绘了那个故事,在超越性的视野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叛。
但这仅仅是个起点,书中最精彩的当属三体游戏还原经历了几百次毁灭重生的三体文明。
刻画了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个太阳,其不规则的运动使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三体人只能通过排干身体的水分,变成纤维状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
一个模拟了三体的游戏中,秦始皇,牛顿等人一一亮相,也是为第二部破壁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也许叶文洁只是偶然触动了水面,却泛起了极大的波澜,引起了人类的极大危机。
也许这么大的布局已经很不易,但是《三体》显然不满足于此,所以它还有更大的内容。
《三体2 :黑暗森林》中,在地球,三体,宇宙构成的更大的三体中,剧情更是复杂了。
面对三体的高科技和先进武器,已经被阻止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地球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所以人类决心以全球之力进行抵抗,推出了面壁计划,四个面壁人独自制定反抗计划。
可以说每一个方案都是构思独特,令人惊奇。
但是这些只是浮云,为了进行更深的思考,设想了宇宙社会学,研究太空中文明的关系。
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而且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是重要组成。
”也许我不是很同意文中关于人类联合抗战和大低谷的描写,但是这个宇宙社会学确实让人叹服,在文章的结尾这个理论确实极其震撼,由罗辑主导的黑暗之森震慑使得三体暂停了对地球的进攻,我觉得很完美,如果就这么结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反而给人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经过漫长的渲染和铺垫,结尾与开头形成绝妙呼应,给人一种很好的感觉,我是很喜欢这种的。
也许很多人说《三体 3 :死神永生》是超越了前两部的经典,但也有人认为后面一半应该删去,就结束在太阳系毁灭就好了。
总之,三体3的故事性和完整性都不如三体2,但是三体3涉及很多复杂的理论,从科技到哲学,高维空间到宇宙战争,以及人性的背叛与反思和新人类的产生等。
我不是很喜欢这本,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纯粹是为了写出大宇宙而创作,也许它有更多的内涵,但是它不是一部好小说。
其中一些对未来的想象我并不认同,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作者影响,被带到沟里去了。
三体3通过震慑失败到阶梯计划运送云天明的大脑,到云天明的三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高潮,而三体文明被歌者以光粒摧毁,残存的三体文明逃去太空,人类的掩体计划没有躲掉毁灭的命运,被二向箔的降维打击摧毁,只有程心和艾艾乘光速飞船逃离。
她们遇到了早就逃离的空间引力号和三体及云天明,最后有些人生活了去世了,而程心看到了宇宙的尽头,一切归零,将再次大爆炸。
这种结局我不喜欢,好像同归于尽了一般,而且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了,连点回味想象的余地都没有,最多只是感慨一番。
不过,三体3是个很好的作品毋庸置疑,至于喜不喜欢还是个人爱好。
我看三体主要还是它的名气太大了,三体并不是一个很通俗的小说,我未必很喜欢。
作为硬科幻的代表,我感到这确实是一部杰出的科幻作品,但是从作品和故事性来说,未必比今何在的《十亿光年》强,我还是更喜欢这种充满叛逆与自由精神的作品。
而三体的基调太过宏大,略显严肃,即使文中也有很多调侃的句子,但是无法改变整个作品的格调。
纵观《三体》,我还是有很多的震撼,这不是田园牧歌,而是刀与火的镇魂曲,我还是记得其中大低谷的纪念碑上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它的原句我很喜欢。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篇四:三体读后感P2******* 通信工程陈林1314二(4)《三体》读后感上月,老师说要自己读书写读后感,目录中大部分是文学典籍,原谅我一介理工科男生实在读不下去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书,思考了很久便选择了《三体》这本书,以前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很棒-本非常好的书•,虽然在细节的处理上有些瑕疵,但是不得不说是极其让人震撼的书。
一本好书的灵魂在于书中的主人公,这也正是《三体》的精华所在。
首先是罗辑,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之一,一个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普通人。
在巨大的压力下,运用自己的智慧,震慑住了三体人,保护地球免受侵占。
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了地球几十年,被奉为神灵。
“那个威严的执剑人已经无影无踪。
现在的罗辑,其实就是四个世纪成为面壁者前的罗辑,那时的玩世不恭也像是从冬眠中苏醒了,被岁月冲淡了一些,由更多的超然所填补。
”虽然不得不承认,玩世不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句魔咒,会促使我以最快地速度陷入对人物的热爱与崇敬之中。
先是抱持着及时行乐的态度享受现世生活,接着利用人类对文明延续的巨大渴望而破例赋予他的巨大权力为自己寻找梦中的家园与梦中的情人,但他却从来没有缺乏过冷静和承担。
最重要的是,在经历过了那样的五十四年以后,这个有着强大内心的男人,依然可以轻轻松松地交接了责任,拍拍屁股向生活走去。
他对生活的那份从容心态最令我难忘。
其次是大史,深刻者的精神导师。
没什么学历,举止也很粗暴,不喜欢想漫漫长路那头有的没的,执行任务就坚决以任务为中心达到目的,并不探究任务背后的因由。
他好像很普通,除了超级强大的归纳线索的能力以外,但他实在太坚强。
他是真正能看透的人,这个世界,不肯让单独的个人通过思索得出全貌,保持清醒的最好办法不过是做好自己,活在当下。
伟大的精神导师,一句“不管干什么事儿,先把腿站直了再说。
”令我十分震撼。
然后是章北海,一个最为坚定和铁血的战士。
虽然章北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霸道让人害怕,虽然章北海固执信念隐藏一切的阴险让人胆寒,虽然他好像不能和现在意义上的军人完全对等,但他确实是一个军人,一个拥有军魂的军人。
他的决定,保存了人类最宝贵的血液。
他这类坚定的人,不易被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