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时区和日界线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方时、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a66507f121dd36a22d823e.png)
高中地理(地方时、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考点详解• 1. 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地方时有以下规律:①东早西晚。
同一纬度的两地,东边地区日出日落早,西边日出日落晚;②经度1°、时间4分钟。
两地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min;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h。
地方时的计算,应按照以下步骤: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②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③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在进行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两点:①以已知时间的地点,作为基准,看另一个地区位于它的东、西方;②计算两地经度差时,要计算“劣弧”,即最好选择少于180°的方向,来计算经度差。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2. 日期的计算180°经线附近,为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为“昨天”,西侧为“今天”。
因此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即“东减西加”。
例如今天为北京时间2月13日,则如果乘坐飞机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则跨过后日期将变为2月12日。
图2 日期的计算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墨西哥的地方时。
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时,墨西哥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
(2)分析两地间隔的经度。
①北京的经度为115°25′~117°35′之间,属于东八区,在考试中采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作为北京时间的计算基准;②计算北京的经度(120°E)与该城市(103°W)的经度差时,应注意东经西经的“对称性”分布规律,即从北京向东,分别为:120°E~150°E~180°~150°W~103°W,即先达到180°,后递减。
因此两地的经度差=(180°-120°E)+(180°-103°E)=137°,即该地位于北京东面137°,即北京位于该地西面137°。
地理专题之时区日界线

1.2 时区和日界线自主学习一、地方时1、地方时成因:地球自向自转,不同产生不同的时刻。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于西边。
2、地方时概念:因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地方时的时间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一般把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地方时正午l2时。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3、地方时计算:两地经度差=两地地方时差,地方时计算时注意“东加西减”。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换算关系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二、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为一个时区。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l区至东l2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东西12区。
他们的区时是相同的,但他们的日期相差。
其中西侧的区比东侧的区(早、晚)一天。
2、区时:每一时区以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
在一个时区内只有经线的地方时和区时相同。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小时。
3、国际标准时间是指时区的区时...。
..,即经线(经过伦敦格林尼治)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区的区时...。
北京地方时是指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地方..,即经线的地方时时比北京时间。
4、按照国际时区的理论规定,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在,世界上时间最晚的地方在。
三、日界线1.日界线的概念(1)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在1884年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原则上以东西12区之间的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为了照顾同一行政区域内日期的统一,日界线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绕过大陆和岛屿,使它通过海峡和大洋,避免穿过陆地。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日界线知识点总结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日界线知识点总结但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东十二和西十二日期不同但钟点相同(如下图)。
二、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的经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都在180°上,但其钟点随地球的自转而不断改变(经度固定,钟点变化)。
相对而言,自然日界线的经度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但地方时永远为0时或24时(钟点固定,经度变化)。
这样,由于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存在,也就将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今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东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昨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西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
也就是说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的前方经线为180°经线,后方经线为0:00经线(如下图)。
随着地球的自转,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导致“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当两条日界线即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都处于“今天”;当180°经线为12:00时,全球“今天”和“昨天”各占一斗;当180°经线大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大于“昨天”的范围;当180°经线小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小于“昨天”的范围。
我们在进行日界线的相关计算时,应着重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今天”)前方为180°经线,后方为0点经线。
例、如右图所示,中心点为北极点,求北京时间。
首先,根据图示,顺地球自转方向,AO位于7日(即新的一天)的前方,所以应为180°经线,BO位于其后方,所以应为0:00;同时也可得出北京位于7日范围内。
其次,根据图,可知AO比BO快15小时,所以AO应为15:00,进一步可求得北京时间为7日9:00。
地方时日界线知识点总结

地方时日界线知识点总结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地方时、时区、日界线1.理解概念:1)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2)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3)日界线有两条:①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2.解题思路: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大早小晚(定法)。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计算。
3.解题方法:(1)地方时:1)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东加西减;2)太阳直射点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24点(次日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永远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永远18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0时;3)时差:15°/1小时;1°/4分钟;4)公式:①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方时,求B地方时:B地方时=A地方时±精度差/1°×4分钟(精度差非整数)B地方时=A地方时±精度差/15°×1小时(精度差为整数)注意: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已知A、B两地的地方时和A地经度,求B地经度:B地经度=A地经度±地方时差/4分钟×1°B地经度=A地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15°(2)区时:1)每15°为一个时区,时区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区时(共用时间);2)公式:①已知经度求时区:经度/15°=N…余数余数>7.5,时区为N+1;余数<7.5,时区为N②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经度:15°×时区(注意东西经)③已知A、B两地时区,求时区差:一个时区为1小时,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④已知A、B两地时区和A地区时,求B地区时:B区时=A区时±时区差注意:1.采用24小时制,结果大于24小时的,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结果为负数,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时间的计算

日期判断的简便算法:由已知时间推知180 ° 日界线的时间,则180 °为几点,进入今天的 范围就占几小时. 北京时间20点,全球都在同一天; 北京时间8点,全球今天昨天各占一半。
例:下列三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 阴影部分表示2013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是 2014年1月1日14时的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2、日界线的判断
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该线进入今天; 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该线进入昨天。
3、今天、 今天——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 昨天的 范围 昨天——从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
时区
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区时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计算: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7.5°W
0°
7.5°E
180°
2005年辽宁卷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 60°N , 30°E)起飞,向 西南经过 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 18日15时。据此回答 1~2题。 1.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 D)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对点演练】 1.如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 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且所在弧线两 侧的日期不同;B、C两点永远昼
答案:13点56分
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 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时差; ②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2讲)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稿(第2讲)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常德市七中 罗瑾 编地点时、时区和日界线基础知识梳理与整合 疑难解析 一、地点时的运算方法 1.运算地点时的差不多原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即“东早西晚”。
地点时与经度的换算关系:15°~1小时,1°~4分钟。
2.运算公式:未知地的地点时=已知地的地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度) (东加西减)3.运算步骤: (1)依照经度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关系,谁在东边,谁的时刻早。
①若两地均为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边,其时刻早,②若两地均为西经度,经度数小的在东边,其时刻早,③若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则通常把东经度的当做东边,其时刻总比西经度的早。
(2)运算两地的经度差 有以下两种情形: ①若两地均为东经度或均为西经度,则用大的减去小的即得经度差,②若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则把两地的经度数值相加即得经度差(“同减异加”)。
(3)按公式算出结果。
注意:用公式直截了当运算出来的时刻单位是“分钟”,要换算成“×时×分”。
运算出来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形: ①结果大于0小于24,说明未知地和已知地为同一天,那个结果确实是钟点数, ②结果为负数,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晚一天,把那个负数加上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退一天,时区和日界线地点时 产生的缘故: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概念:把太阳在上中天的时刻定为正午l2点而确定的时刻 特点: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运算原理: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l 小时,时刻东早西晚 运算公式:某地地点时=已知地点时士经度差×4分钟/1°(东加西减) 时区 划分时区的意义;国际上采纳划分时区的方法来统一时刻标准 划分方法:把7.5°W ~7.5°E经度范畴作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
高考地理复习之日界线

北京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地方时12点 时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冬+夏—
例:求夏至日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
三、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界线纬 度的关系 众所周知,当太阳直射0°纬线时,极 昼极夜范围的界线缩至90°纬度,当太阳 直射23°26′纬线时,极昼极夜范围的界 线扩至66°34′纬度。由此可推出:太阳 直射点所处的纬度,总是与极昼极夜范围 界线的纬度互余。
四、有关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问题
①在0°---23°26′之间变化 ②夹角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赤 道ABα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66°34′S,90°E B、23°26′N,90°E C、66°34′N,0°W D、23°26′S,90°W 答案: D
观察得知,太阳直射的是南回归线,此时此地的日期应当为12月22日, 0°经线(0时区)是18点钟,那么12点钟的地区是西6区,即90°W。
步骤:(1)填入日期,加画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箭头A和B; (2)依据日界线“向东减,向西加”的规律,判断出箭A 所通过的是日界线,即180°经线,箭头B为地方时0时的经线; (3)0时经线与正午太阳直射经线正相对,箭头丙即为正午 太阳光线。
二、关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太阳与地平线的夹角。 白天太阳高度>0,夜晚<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172.5W
加一天
172.5E 180
关于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为了避免 穿过陆地,影响 一些国家时间的 完整性,实际上 是折线。
因此,在短时间内 越过180经线,日 期的变化问题就有 三种可能。
思考 :穿过180度线日期一定变吗?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时区和日界线》PPT 人教课标版

中时区
过格林尼智天文台的 零度经线向东向西各7.5 度时区,也就是零时区。
东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 合为十二时区,十二时区 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区时我们了解了, 日界线又是什么?
日界线
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 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 天”的分界线,叫作“国际日 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C、7日8时
D、8日4时
5、(2001年高考题)下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
判断: 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
A、8时20分 C、9时40分
B、20时20分 D、21时40分
很好,您掌握了,祝贺您
谢谢,再见
•
1.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我国 城镇化 研究主 要集中 在预测 城镇化 速度和 趋势上 ,而对 城镇化 过程中 公共政 策的负 面影响 则明显 被忽视 。
•
2. 这个高台光滑突兀,陡峭高矗,十分危 险。听 老人们 说,这 个高台 从来就 没行人 能上去 过,上 去的人 从来就 没有能 活着回 来的。
•
3.安南提交的报告如果能够得以通过 ,日本 就有希 望获得 常任理 事国席 位。对 此,曾 经深受 日本军 国主义 之害的 中、韩 等邻国 存有很 深的疑 虑。
请您注意!!!!
1。两侧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 度经线重合
3。特殊日界线还有一
条,即地方时为0时经线
只要全球日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 线就有两条,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 时经线,另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注意:计算题目时,要灵活应用, 首先区分两条日界线,再计算。
窍门: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日界 线,如果日期减去一天,那么就是 国际日期变更线,否则为零时经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时区和日界线
一、典题示例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2019年1月5日11:30。
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
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参考“国际日期变更线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1)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2)怎样进行区时计算?
(3)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两侧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
(4)根据材料,计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释“妹妹”年龄比“姐姐”大的理由。
答案:
(1)从本初子午线0°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各7.5°组成一个15°范围的区域,这就是中时区,然后每15°一个时区向东、西各划分到东西11区。
最后剩下180°两侧各7.5°,分别称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合称十二区。
全球共24个时区。
(2)先计算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之间的时区差,按照“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可求得目标地点的区时。
(3)自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东西两侧的时刻共同使用相同的区时。
(4)“姐姐”出生的时间是2019年1月5日,是在日界线以西出生的;“妹妹”的出生时间是2019年1月4日,是轮船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之后变更的日期。
单纯按照日期数值,“妹妹”似乎比“姐姐”大。
二、归纳总结
1.地方时计算
(1)公式
所求经度地方时=已知经度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2)“四步法”计算地方时
地方时计算具体步骤可归纳为四定,即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①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经度的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图为例:
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NC。
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NA。
②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即公式中“±”的选取原则。
③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④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计算
(1)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2)“四步法”计算区时
区时计算时具体步骤类似地方时的计算,同为四定,即:一定区时、二定方向、三定区差、四定时间,详解如下:
①一定区时:即确定可作为已知条件用的已知区时。
a.区时采用的是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时区中央经线和时区数的关系:时区中央经线=时区数×15°
b.常用时区:北京时间(东八区),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美国时间(西五区),日本时间(东九区),英国时间(中时区),澳大利亚时间(东十区)等。
②二定方向(±):即确定所求时区与已知时间的时区之间的相对东、西方向,如东八区和西五区之间的时刻计算:
东八区时间=西五区时间+13小时。
西五区时间=东八区时间-13小时。
定方向即定公式中“±”的选取。
③三定区差:计算时区差时,以中时区为参照,若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一东一西则时区序号相加,如西五区和西八区的时区差为3,西五区和东八区的时区差为13。
④四定时间: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区时。
如已知东八区区时为18:00,则西五区的区时=18:00-(8+5)×1小时=5:00。
3.日期变更线
(1)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或
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
(2)图解日期变更
(3)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4)日期范围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或自西向东),若东边为新的一天,则此日界线为自然日界线,若东边为旧的一天,则此日界线为国际日界线。
三、方法技巧
(2)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
(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A.2019年1月6日16时B.2019年1月5日8时
C.2019年1月5日16时D.2019年1月6日8时
解析:
第(1)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第(2)题,C地位于120°W,轮船到达时C地时间计算如下:2018年12月21日12时+16日-1日+4小时=2019年1月5日16时。
答案:(1)A(2)C
2.我们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美国NBA篮球赛的时间经常是在上午,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晚上。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2)2015~2016赛季,CCTV-5于11月16日上午9点直播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迎战黄蜂队的比赛。
则比赛开始于当地的(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
A.11月16日19点B.11月16日23点
C.11月15日19点D.11月15日18点
解析: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休斯敦使用的是西六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北京时间减去14小时,即为休斯敦时间。
答案:(1)B(2)C
3.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
香港的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
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是多少?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______较为合适()
A.23日15:00 B.23日18:00
C.24日7:00 D.24日10:00
解析:第(1)题,伦敦(中时区)与北京(东八区)的时区差为8,北京位于伦敦的东面,所以向东计算时:北京的区时=伦敦的区时+时区差=19:00+8:00 =27:00,则:日期为12月24日+1日(12月25日),时间为27:00-24:00=3:00,即:开赛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12月25日凌晨3:00。
第(2)题,这是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用以上计算结果再减去行程时间得:出发时间=伦敦的区时+时差-行程时间=19:00+8:00-17:00=10:00,即李先生本应在12月24日上午10:00出发,但不可能一下飞机就能观看比赛,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就餐、搭车前往赛场等,应在北京时间24日10:00前出发。
答案:(1)12月25日3:00(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