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亡羊补牢》是中国的一句古谚语,也是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的经历,他发现一只羊不见了,于是补牢,防止再丢失其他羊。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是教育人
们珍惜时间,及时修补错误,防止日后更大的损失。
以下是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的相关知识点:
1. 词语解释: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意思是事情发生了事故或者出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修正错误。
2. 课文解读:《亡羊补牢》是一则简短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农夫发现羊不见了后,及时修补了羊圈,防止羊再次丢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修正错误,不要等到事情更糟糕。
3. 寓意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珍惜时机,及时纠正错误,以避免日后更大
的损失。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学习上也是如此,遇到错误及时发现并改正是取得好成
绩的关键。
4. 反义词:亡羊(wáng yáng)——羊丢失,补牢(bǔ láo)——修补羊圈。
5. 对联:亡羊而无补,未为乱羊之群;悔不当初,追索亡羊之人。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并培养他们及时纠正错误、珍惜时机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生齐读课题:《亡羊补牢》师:念得真好,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生1:我知道的寓言故事有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生2:我们二年级时学了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3:我喜欢的寓言故事是刻舟求剑师:今天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下面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一则寓言,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都自学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多媒体出示(微课程)师:看,我们今天又口福了,呵呵口水流出来了吧,俗话说:无功不受禄。
想吃到苹果得把上面的词语读正确,你们可以吗?多媒体:出示带有词语的苹果树师:这些苹果中你有哪些没有把握把它吃掉的?生:窟窿,街坊师:看来这两个词语读起来有些困难,“窟窿、街坊”的第二个音节应读轻声。
老师范读一下。
(师范读)师:咱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齐读窟窿,街坊。
师:咱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读。
生:齐读全部词语师:咱们再来看这个“叼“字,“叼”为形声字,声旁为“刁”和“习”要区分开来师:街坊是什么意思呢?生:邻居的意思。
师:对就是邻居的意思。
师:窟窿是什么意思?生1: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我猜窟窿是不是跟洞有关。
师:你能联系字形去猜想词语的意思,真会思考,没错,窟窿就是洞的意思。
好,咱们把这些词语一起读读。
生:再读词语(点击鼠标苹果逐个消失)师:非常好,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功的吃到了这些美味可口的苹果,(点击鼠标出示一群白天鹅)瞧,美丽高贵的天鹅都来给我们道喜了呢,咦,它嘴里叼着什么呢?(拉近镜头)哦,一个多音字,看来天鹅想考考我们,圈—juàn( )---quān( )师:那咱们就给它组组词。
生:圈养,鸡圈,圆圈,铁圈师:小结,好了,今天我们的收获可不小啊!即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意,还学会了一个多音字,真了不起!那么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二,精读课文,探索新知师:好,接下去由五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请你们仔细听听,听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优缺点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亡羊补牢课后反思优缺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学习困难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会采取一些救急措施,比如在考试前为学生补课,或是在考试后讲解错题。
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些困难,但它们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以”亡羊补牢教学反思“为例的教学内容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注重合作学习和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一些合作学习,练习形式也努力做到多样化。
如学生在学习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时,允许同桌两个人可以互相看、互相说、互相指导。
在学生学会画垂线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对方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直线外点一点,让其练习做垂线。
做完之后,量给同桌看,让同桌明白是怎样操作的及是否正确,让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更熟练。
这样安排,目的是有意识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
二、重视操作的规范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示范画图,还是学生动手操作,我都要求规范操作,归纳如下:一放(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放在一起),二推(推到规定的点的位置),三画(画出所给直线的垂线),四标(最后标上直角的符号)。
三、灵活运用彩色粉笔。
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用彩色粉笔作点缀,让学生看得很清晰。
四、练习时增加了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习惯。
(励志天下)通过本课的教学,是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只是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养,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有丢了养,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二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二亡羊补牢寓言故事4暑假里,爸爸给我买本叫《短小文言文》的书。
我在里面读到一篇叫做《亡羊补牢》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说是羊圈因为破,里面的羊也给狼叼走,牧羊人发现后把破的羊圈补。
故事告诉人们,发生问题,要及时作出补救。
初读这个故事,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便感到还有问题。
在故事里,虽然牧羊人及时把羊圈补好,但同时建好的羊圈,既然这个地方破,也就无法保证别的地方一定固若金汤。
破一处,补一处,再多的羊,也会死得光光的。
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个牧羊人,要对羊圈来一个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干脆拆,重新建一个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
想起我家对出去的那条马路,今天一个坑,明天就有工人给补上;但后天却又出现一个更大的坑。
及时补修,应该说是件好事。
但如果满足于缝缝补补,我认为是永远弄不好的。
经常从电视**里看到这个地区发生矿难,那个地区又发生矿难,悲剧发生后,总会听到有些人说要去补救,这就和人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你头痛,有可能是你身体的别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检查,对症下药,这样才可把病完全医好。
话又得说回来,能够做到亡羊补牢,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这个成语一直从遥远的过去传到今天的原因。
但是比起这个成语来,我还是更喜欢未雨绸缪,它的意思是,尽管还没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顶把茅草盖厚实,把门窗加固好。
只有事事预先想个周全,准备工作到位,才能避免问题出来后手忙脚乱、跌煞拌倒。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5在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然后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听课反思及点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亡羊补牢听课反思及点评《亡羊补牢》评课材料评课材料凌亦祥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教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
周海伟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识教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
周海伟教师找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知识教授的最正确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火花。
(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紧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时期。
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情感,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体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思想素养的目的。
周海伟教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教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试探课文中哪个词与题目最紧密?周海伟教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切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同意了教育。
周海伟教师把握字词的意义,把握好机会,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硕的。
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当中,没有完整的序列。
咱们只要深切钻研教材,确信适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能够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
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什么缘故劝告?如何劝告?结果如何?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应该听从他人的劝告。
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个词能够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如何想?学生抓住重点句明白得、同桌演出从中受到教育。
总而言之,周海伟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深切到学生心田。
总之,语文和思品学科的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展现语文人文价值。
幼儿园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

•••••••••••••••••幼儿园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幼儿园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故事《亡羊补牢》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
(学生主持)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
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说课稿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说课稿读出新天地悟得新发现——《寓言两则》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
下面我将分四个板块进行说课:第一板块:紧扣特点,说教材1、《寓言两则》这篇课文是由《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则寓言组成,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本组教材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而写的。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2、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羊圈”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根据教材特点及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本文的重难点设为: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板块: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
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和“朗读感悟法”。
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第三板块:多元阅读,说流程基于以上一些想法,本篇课文我决定采用两课时完成。
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具体步骤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习生字词、研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下面我分五个步骤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意图进行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我将播放一段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动画片中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寓言,从这些寓言中懂得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有关羊的语言——《亡羊补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
出示课题,看“寓”这个字,“我给大家提个醒”?3.请同学们书空,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板书:寓言两则4.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5.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
板书:亡羊补牢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
出示“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
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
板书:丢失羊圈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我班学生虽然已经养成课前对生字词进行查字典、预习的习惯,也有关注“黄泡泡”的意识,但他们的“关注”还是太表面化,课中引导学生再次关注“黄泡泡”,了解解词有多种方法,不仅学到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也再次强化了关注导学系统的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标 出自然段序号。 2.用“——”画出写“亡羊”的句子,用 “~~~”画出“补牢”的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字词
• yù •寓 zé 则 kū lóng láng diāo 窟 窿 狼 叼 jiē 街
(寓言)(原则)(窟窿) (狼狗)(叼走) (街道)
• quàn huǐ pán chán • 劝 悔 盘 缠 (劝告)(后悔) (盘缠)
yìng 硬 (硬要)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
2.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羊?
3.第一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4.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一只羊。
亡羊补牢: 亡:丢失。亡羊:丢了羊。补:修补。
牢:羊圈。丢了羊就赶快把羊圈补好。 比喻有了错误,及时想办法改正,就不算 晚。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
“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
自己身上发生的,也可以是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
第二次 后悔、 现在修 赶快堵 再没丢
亡羊 补牢 做法
结果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 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
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 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
没丢过。
一天早晨, 他去放羊, 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 补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又发现少一只羊。
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句子。 ⑴我想对养羊人说:
“
⑵我想对 “
”
说: ”
我想对
说:“
”
《亡羊补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像养羊人 这样做了错事,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改正,就 不算晚。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一天早晨, 他去放羊, 发现少了一只羊。
亡羊: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 补牢:
⒈复述两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分别是怎么 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说一说这则故事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⒉仔细品读有关“亡羊”、“补牢”的句
子,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本来意思。
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成语“亡羊补牢”
的喻意。
第一次 想法 已经丢 不补 又丢
亡羊
做法 结果
第一次 想法 已经丢 不补 又丢
篇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 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画龙点睛 塞翁失马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
滥竽充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三 年 级 下 亡:丢失。亡羊:丢了羊。补:修 册 第 补。牢:羊圈。丢了羊就赶快把羊 三 单 圈补好。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