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远诗选

合集下载

崔致远最著名的一首诗

崔致远最著名的一首诗

崔致远最著名的一首诗1.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

-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2. 《兖州留献李员外》- 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

- 芙蓉零落秋池雨,杨柳萧疏晓岸风。

- 神思只劳书卷上,年光任过酒杯中。

3. 《思乡》- 思乡情切切,归梦绕心田。

- 明月照孤影,何时归故园。

4. 《无题》- 云水苍茫处,孤舟自往来。

- 长天无雁字,远树有秋声。

5.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陈情》- 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

- 此身依托同鸡犬,他日升天莫弃遗。

6.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钓鱼亭》- 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

- 锦筵花下飞鸎鹉,罗袖风前唱鹧鸪。

- 占得仙家诗酒兴,闲吟烟月忆蓬壶。

7. 《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其二》- 残日塞鸿高的的,暮烟汀树远依依。

- 此时回首情何限,天际孤帆窣浪飞。

8. 《梦中作》- 粪墙师有诫,经笥我无惭。

- 乱世成何事,唯添七不堪。

9. 《潮浪》- 骤雪翻霜千万重,往来弦望蹑前踪。

- 见君终日能怀信,惭我趋时尽放慵。

- 石壁战声飞霹雳,云峰倒影撼芙蓉。

- ……(此诗较长,以上为节选)10. 《题芋江驿亭》- 一带烟波万古愁,人间离别始应休。

- 镜里人家对碧峰,瞥然飞鸟杳无踪。

11. 《秋夜有感》- 秋夜凉如水,孤灯照影寒。

- 思君千里外,何处是归期。

12. 《秋日登高》- 秋日登高望,群山尽染黄。

- 悠悠天地远,何处是家乡。

13. 《秋思》- 秋风起远思,白露下寒芜。

- 遥念故园里,此时花正姝。

14. 《山行》- 青山簇簇水溶溶,远路迢迢客梦慵。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5. 《望远》- 极目天涯阔,孤云自去来。

- 长空无鸟迹,远水有渔舟。

16. 《夜静思》- 夜深人静时,独坐思悠悠。

- 明月照孤影,清风拂心头。

17. 《怀古》- 古道荒城外,长亭接短亭。

- 悠悠千载事,都付与沙汀。

18. 《江景》- 江水悠悠去,烟波渺渺平。

崔致远诗歌意蕴的当代隐喻学重构与新释

崔致远诗歌意蕴的当代隐喻学重构与新释

Vol. 37 No. 3Jul. 2020第37卷第3期2020年7月东疆学刊Dongjiang Journal□语言学研究崔致远诗歌意蕴的当代隐喻学重构与新释孙毅1,梁晓晶2[摘要]作为朝鲜古代汉文学鼻祖、朝鲜古代汉文文学奠基人,崔致远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崔致远的作品不仅滋养了朝鲜文学,还对深入研究中国晚唐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 考价值。

在《孤云崔致远先生文集》基础上,借助当代隐喻学剖解其中的主要意象可以发现,隐 喻是诗歌赖以生存的根本,意象是诗歌传情达意的工具之一。

饱蘸诗人情感的意象符号在隐喻的作用下不断发酵,继而催生出源于且高于日常意象的非凡意境。

崔致远的诗歌最经典、最动人之 处在于其驾轻就熟地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规约隐喻意象的挖掘与重组并形成新奇意象,进而 诉诸具身体验来书写摄人心魄的诗篇。

[关键词]崔致远;隐喻;意象;具身性认知;当代隐喻学[中图分类号]13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 (2020) 03-108-07[收稿日期]2018-11-06[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隐喻的逻辑表征与认知计算》,项目编号:18ZDA290。

[作者简介]1•孙毅,男,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隐喻学与翻译学;(广州510420) 2.梁晓晶,女,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隐喻学。

(西安710128)唐朝后期,战乱频仍,政局动荡,民不聊生, 此时的诗作多以怀古伤今为主题,感伤色彩浓重。

长年战乱、政治腐朽和经济衰退极大地抑制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写作激情与动力,诗歌创作备受打击,文学作品的保存与传播更是困难重重。

国内 外对这一历史时期诗学的考察和挖掘十分欠缺, 成果寥寥。

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享有“东国儒宗”和“东国文学之祖”之美誉的朝鲜古代诗人崔致 远的后人编纂、传世的《孤云崔致远先生文集》, 由于诗歌类型的全面性和收录的完整性,不仅对研究中国诗歌在海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还为探究晚唐的诗歌创作过程提供了重要的 参考和佐证。

崔致远

崔致远

晚唐诗在崔致远的影响与接受【摘要】崔致远是朝鲜汉文学的鼻祖。

他在中华大地上生活17年的年华中学习和接受了很多中国文学。

崔致远在诗句上,受到晚唐时期的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影响,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是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风格上,受到了染有一层饱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的潇洒风流。

为丰富朝鲜的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崔致远汉诗伤感忧郁七言诗1 序言所谓在中国文化思想上的晚唐时期是从文宗太和(827-835年),开成(836-840年)年间到907年唐朝的灭亡为止。

在这个时期,因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使中央政权越来越衰弱,潘震割据又使唐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区日益减少。

因为尖锐的阶级矛盾和解决不了的内部隔阂,所以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杜牧、李商隐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他们自身的忧虑,一方面反映了发泄精神上的空虚和颓废的情绪。

但是黄巢起义后,皮日休、杜荀鹤等诗人继承新乐府诗和古文运动的传统,尖锐地反映了唐朝末期的阶级矛盾。

朝鲜与晚唐时期相对应得朝代是从统一新罗僖康王(836-838年)年间到孝恭王(897-912年)年间为止。

是属于新罗末期。

新罗时期是汉诗在朝鲜的初步发展时期。

先进的唐文化已进入新罗,并为他们接受,以至掀起了一个向唐学习的高潮,甚至达到了不是读书出身或留唐学生,几乎没有登官场之道的地步。

在不留学于唐,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的社会环境中,新罗王朝为发展儒学,加强文化统治,有计划地派出了大量的留唐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回到了新罗,成了新罗王朝的统治骨干。

崔致远是在朝鲜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汉文作品的作家,其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在他以前的作家之中没有一个可以与他相媲美。

故有人说:“崔致远孤云有破天荒之功。

固东方学者皆为以宗。

”也有人说:“我国文章始发于崔致远。

”也有人说他是“功高初祖始开山。

”这些评论,足以说明崔致远在朝鲜汉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所占的地位所以,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崔致远汉诗的分析,对于研究晚唐诗在新罗的影响与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崔致远诗作看朝鲜汉诗诗风

从崔致远诗作看朝鲜汉诗诗风

从崔致远诗作看朝鲜汉诗诗风摘要:朝鲜汉涛到新罗时期,基于罗唐友好外交关系、留唐宾贡生等积极因素,其创作空前活跃,迎来了汉诗的成熟期。

崔致远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在入唐留学期间与罗隐等唐代有名诗人有过交流,创作了很多很有影响的作品。

朝鲜汉诗在成熟期的发展中,受到晚唐诗风和中唐派等其他诗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带有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等特点的诗风。

关键词:朝鲜汉诗诗风;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一、新罗学者——崔致远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生活在新罗末期,庆州人。

入唐滞留16年(869-885年),874年及第,881年创作《檄黄巢书》,在中国文坛享有一席之地。

崔致远现存的个人文集有《桂苑笔耕》20卷。

《新唐书》记载有《四六集》1卷和《桂苑笔耕》20卷,在《三国史记》列传和《桂苑笔耕》自序里也记载有不少文集。

但均已失传。

崔致远入唐是在晚唐(827-906年)中叶,根据崔致远现传的诗题与《三国史记》的记载可知崔致远与罗隐、高骈、裴瓒、张尚书、于慎微长官、李展长官、进士杨赡、吴峦、顾云、张乔、吴瞻、女道士等很多唐人有过交流。

其中,与晚唐诗人罗隐有师徒之说,崔致远的汉诗风格充分证明与罗隐的交流之深。

《三国史记》列传记载:始两避畴,舆江東詩人羅隱相知,隠負才自高,不輕許可。

人示致遠所制詩歌五軸。

恃才高傲的罗隐,见崔致远之后,拿出自己的“五轴”的诗给崔致远看,这说明罗隐对崔致远的赏识。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有《罗昭谏集》。

《旧五代史》罗隐传:“罗隐‘詩名于天下,尤畏於泳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

罗隐善于咏史,诗又多以讽刺世俗为材,由于此原因他屡次不中第。

他生活在国家势力日益削弱的晚唐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罗隐感叹怀才不遇,作诗也带有咏史、讽喻、感伤等的特点。

崔致远与罗隐有较深交流,崔致远生活年代也处于国家衰落时期。

在他生活的新罗末期,国情混乱,官场又有骨品制的限制。

唐崔致远七言律诗19首

唐崔致远七言律诗19首

唐崔致遠七言律诗19首全唐詩補逸卷之十九崔致遠,字海夫,號孤雲,新羅國湖南之沃溝人。

年十二,辭家從商舶入唐。

十八賓貢及第。

曾遊東都,尋授宣州溧水縣尉,任滿而罷。

乾符末,淮南節度使高駢辟置幕府,表狀文翰,皆出其手。

廣明元年,駢為諸道行營都統,以致遠為巡官,奏除殿中侍御史。

中和末,充國信使,東返新羅,歷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出為武城太守。

後攜家隱於江陽郡之伽(仆去卜改耶)山以終。

《藝文志》有崔致遠《四六》一卷。

又《桂苑筆耕》二十卷。

七言記德詩三十首謹獻司徒相公(十四首)歸燕吟獻太尉秋去春來能守信,暖風涼雨飽相諳。

再依大廈雖知許,久污雕梁卻自慚。

深避鷹鸇投海島,羡他鴛鷺戲江潭。

只將名品齊黃雀,獨讓銜環意未甘。

酬楊贍秀才送別海槎雖定隔年迴,衣錦還鄉愧不才。

暫別蕪城當葉落,遠尋蓬島(妳去女改走)花開。

谷鶯遙想高飛去,遼豕寧慚再獻來。

好把壯心謀後會,廣陵風月待銜杯。

行次山陽續家太尉寄賜衣段令充歸覲續壽信物謹以詩謝自古雖誇晝錦行,長卿翁子占虛名。

既傳國信兼家信,不獨家榮國亦榮。

萬里始成歸去計,一心先算卻來程。

望中遙想深恩處,三朵仙山目畔橫。

石峰巉嵒絕頂欲摩天,海日初開一朵蓮。

勢削不容凡樹木,格高唯惹好雲煙。

點蘇寒影粧新雪,戛玉清音噴細泉。

靜想蓬萊只如此,應當月夜會群仙。

潮浪驟雪翻霜千萬重,往來弦望躡前蹤。

見君終日能懷信,慚我趨時盡放慵。

石壁戰聲飛霹靂,雲峰倒影撼芙蓉。

因思宗愨長風語,壯氣橫生憶臥龍。

沙汀遠看還似雪花飛,弱質由來不自持。

聚散只憑潮浪簸,高低況被海風吹。

煙籠靜練人行絕,日射凝霜鶴步遲。

別恨滿懷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圓時。

野燒望中旌旆忽繽紛,疑是橫行出塞軍。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煙遮野截歸雲。

莫嫌牛馬皆妨牧,須喜狐狸盡喪群。

只恐風驅上山去,虛教玉石一時焚。

杜鵑石罅根危葉易乾,風霜偏覺見摧殘。

已饒野菊誇秋艷,應羡巖松保歲寒。

可惜含芳臨碧海,誰能移植到朱欄。

與凡草木還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海鷗慢隨花浪飄飄然,輕擺毛衣真水仙。

吴明济《朝鲜诗选》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吴明济《朝鲜诗选》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吴明济《朝鲜诗选》中的中国文化因子王克平【摘要】历史上的中国与韩国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体式一致,文字载体相同,国家关系和文化、文学交流密切而源远流长,从而使韩国古代汉诗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在明代文人吴明济编辑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朝鲜诗选》中,中国文学文字、历史地理、民俗世事、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文化成分也有较多的体现,揭示了中国文化与韩国古代汉诗的密切关系,反映了国家关系、文学体式、作者素养等方面对创作的综合作用.【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9)002【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吴明济;《朝鲜诗选》;中国文化因子【作者】王克平【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历史上的中国与韩国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体式一致,文字载体相同,国家关系和文化、文学交流密切而源远流长,从而使韩国古代汉诗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

在明代文人吴明济编辑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朝鲜诗选》中,中国文化的成分也有多方面的体现。

《朝鲜诗选》所收录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朝鲜诗选》蕴含的中国文化因子的探析,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对把握韩国古代汉诗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字很早就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一直是韩国古代各朝的官方文字,用汉字创作的汉文学也一直处于主体文学的地位。

同时,中、韩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更加深了中国因素对韩国古代汉文学的影响。

(一)《朝鲜诗选》中的中国文学元素1.沿用中国的诗歌体式。

中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堪称研究汉语诗律的经典之作。

对于“近体诗”,王力认为可以大致分为:律诗、排律、绝句三种。

律诗,包括五言、七言。

关于排律,王力认为“就通常说,排律只限于五言”。

[1]因此“许多分类的诗选总集里只有五言排律,没有七言排律的类目”。

[1]绝句,包括五言、七言。

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

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

三、科幻文学的现状与趋势
进入21世纪,科幻文学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现代科 幻作品通常以多元化和跨界的主题为切入点,融合了生物学、人工智能、量子物 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就展示了人类与外 星文明的交互和冲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科幻文学也开始向多媒体和跨媒 体方向发展。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与科幻文学的结合愈发紧密,为科幻迷们 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娱乐方式。例如,《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等电影作品不 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引发了观众们对科幻世界的浓厚兴趣。
个人经历
崔致远,唐代文学家,京兆人,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李亨献 诗并因此为官,之后大概由于仕途不顺或对仕途产生厌倦,曾一度出游于淮南、 江南各地。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文学创作特点
崔致远的文学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格自然:崔致远的文学作品风格自然,语言优美而不失朴实,给人以 清新的感觉。他的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刻画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使读者产 生强烈的共鸣。
四、结论
综上所述,科幻文学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起源到发展、再到繁荣 的历程。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 方式,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科幻文学将会继续保持其活力和创 新性。而随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科幻文学也将会以更多元、更立体的方式 呈现在读者面前,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总的来说,陈长庆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文学 创作与文学活动不仅丰富了金门的文化生活,也为金门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 贡献。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借鉴他的创作理念与活动方式,对于推动我们所处 的社区的文化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交融,这对崔致远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作品中汲取了前代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敢于创新,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81)【崔氏名人】崔氏百贤录(隋、唐)

(81)【崔氏名人】崔氏百贤录(隋、唐)
孔、郑旧义,上表请废旧注,行己所注者,诏礼部集诸儒详议。玄度口辩,诸博
士皆不能诘之。郎中许敬宗请付秘阁藏其书,河间王孝恭特请与孔、郑并行。仁
师以玄度穿凿不经,乃条其不合大义,驳奏请罢之。诏竟依仁师议,玄度遂废。
十六年,迁给事中。时刑部以《贼盗律》反逆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请改从死,奏
请八座详议。右仆射高士廉、吏部尚书侯君集、兵部尚书李勣等议请从重;民部
及帝将诛萧至忠等,召将托为腹心,湜弟涤谓湜曰:“主上若有所问,不得有所隐也。”湜不从,及见帝,对问失旨。至忠等既诛,湜坐徙岭外。时新兴王晋亦连坐伏诛,临刑叹曰:“本谋此事,出自崔湜,今我就死而湜得生,何冤滥也!”俄而所司奏宫人元氏款称与湜曾密谋进鸩,乃追湜赐死。初,湜与张说有隙,说时为中书令,议者以为说构陷之。时湜与尚书右丞卢藏用同配流俱行,湜谓藏用曰:“家弟承恩,或冀宽宥。”因迟留不速进。行至荆州,梦于讲堂照镜,曰:“镜者明象,吾当为人主所明也。”以告占梦人张由,对曰:“讲堂者,受法之所;镜者,于文为‘立见金’,此非吉征。”其日追使至,缢于驿中,时年四十三。湜美姿仪,早有才名。弟液、涤及从兄莅,并有文翰。居清要,每宴私之际,自比东晋王导、谢安之家。谓人曰:“吾之一门及出身历官,未尝不为第一。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也!”是故进趣不已,而不以令终。
崔君肃
崔君肃,唐郑州新郑人。崔元综父。清河郑州房。北周时,任颖州郡守。隋炀帝朝,任兵部侍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被窦建德起义政权所俘,任为侍中。后归唐,历任黄门侍郎、鸿胪卿。
崔仁师
崔仁师(--650),定州安喜(河北定县东南)人。博陵安平房支。
武德初年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以荐拜右武卫录事参军。贞观初年,任殿中侍御史。陈叔达荐为史官,与令狐德棻、岑文本等人修《周书》。青州(山东省青州市)有人造反被逮治,大理寺少卿孙伏伽要求从严审理,仁师责令宽恕,悉脱去犯人杻械,并给予饮食、沐浴。只抓魁首十多人,其他人皆释放。不久唐太宗派人重新审讯囚犯,皆曰:“崔公平恕,事无枉滥,请速就死。”无一人异辞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志远诗选崔志远的诗风格清丽、内容朴实,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他的诗对唐诗格律的应用十分娴熟、准确。

一、表达生活艰难、思念家乡、政治理想的抒情诗1、秋夜雨中추야우중秋风唯苦吟,秋風唯苦吟(추풍유고음)世路少知音,世路少知音(세로소지음)窗外三更雨,窓外三更雨(창외삼경우)灯前万里心。

燈前萬里心(등전만리심)가을바람에괴로이읊나니세상에알아주는이없네.창밖엔밤깊도록비만내리는데,등불앞마음은만리밖고향을내닫네.虽无一字直接言及,但思念之切,伤心之深,无处不令人鼻酸。

在异国他乡,远离父母、家国是非常痛苦的,这种感情,在他入唐求学的初期,还没有明显流露出来。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对故乡、亲人和祖国的眷念,一天比一天加深,到了后期,成为他的诗歌的基调之一。

2、蜀葵花蜀葵花(촉규화) 접시꽃寂寞荒田侧,寂寞荒田側(적막황전측) :스산한황폐한밭둘레에繁花压柔枝。

繁花壓柔枝(번화압유지) :흐트러진꽃가지늘어지고香轻梅雨歇,香輕梅雨歇(향경매우헐) :비그치자퍼져오는향기로운매화의향기影带麦风欹。

影帶麥風欹(영대맥풍의) :보리밭에부는바람에꽃그림자기울고车马谁见赏,車馬誰見賞(거마수견상) :말탄귀한분들누가보기나할까蜂蝶徒相窥。

蜂蝶徒相窺(봉접도상규) :벌나비만모여드네自惭生地贱,自愧生賤地(자괴생천지) :천한곳에생겨남이부끄럽고堪恨人弃遗。

敢恨人棄遺(감한인기유) :사람의버림을받아한스럽다네.中和元年(881)崔致远的才华得到了唐王朝东面都统高骈的进一步赏识,引起高骈幕府中诸郎官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以“夷不治华”为借口,向高骈提出异议。

此时此刻,崔致远的心境,正象他那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在这首诗中,诗人自比为生长于荒野道边的蜀葵花,虽然也有“繁花压柔枝”的繁盛,但始终饱受车马的践踏、蜂蝶的骚扰。

3、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

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

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

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崔致远的读书生活是非常清苦和孤独的,他不但要克服远离父母、家国的痛苦,还要克服和异乡人交流困难等等的不便,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偶尔能遇到一个能接纳他的好邻居,崔致远该是多么的欣喜和感激啊!“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两句真实地道出了崔致远渴望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渴望和“上国”的长官结交的心绪。

4、途中作东飘西移路歧尘,独策赢骆几苦辛。

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

崔致远为求官而奔走于各地之间,曾到湖南,长安,深感时光的流逝、旅途的艰难,终于乾符四年(877)出任溧水县尉。

到处旅寓、以天下为家,是唐代文人的共通经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崔致远而言,这种漂泊不定的经历更容易引起感伤,于是,他的“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就充分表达出崔致远对“久客”的厌倦和无法摆脱的矛盾心态。

5、东风知尔新从海外来,晓窗吟坐思难栽。

堪怜时复撼书幌,似报故国花欲开。

这首诗是写东风从海上吹拂而过,轻轻地掠过面颊,引起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

诗中包含了诗人对祖国的憧憬和希望,希望祖国能够富强,希望能听到来自祖国的喜讯。

东风吹来,仿佛在向他诉说家乡的变化,令诗人无比欣慰。

6、山阳与乡友话别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

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诗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很少能遇到本国的同胞,这首诗则写出了诗人遇到同胞时的喜悦心情。

7、陈情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

此身依托同鸡犬,他日升天莫弃遗。

崔致远罢离溧水县尉,投奔高骈淮南幕府,写了一组歌功颂德之作,但却较好地体现了崔致远“弄才子之笔端,写忠臣之襟抱”的文学思想,这首诗显然是用汉代淮南王刘安得道举家升天的故事,喻求高骈提携之意。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组诗,高骈才对他另眼相看。

从此以后,崔致远和高骈结下了不解之缘。

8、陈情上太尉诗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

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

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国归梦日边春。

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

崔致远向高骈更明白地说明了自己来投高骈幕府的目的是“求食禄”、“为荣亲”,崔致远除了以“济川幸遇恩波广”一句向高骈表达感谢以外,还提出了“濯缨十载”的希望。

表明了他要努力学习,以实现自己梦想的意图,立志要为新罗的发展而努力,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所谓“只为荣亲不为身”,其背后正隐含了诗人这一爱国忧民、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以及对故国亲人的思念。

绵绵之情,此时只能寄托在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思念。

9、归燕吟献太尉秋去春来能守信,暖风凉雨饱相谙。

再依大厦虽知许,久污雕梁却自惭。

深避鹰鹯投海岛,羡他鸳鹭戏江潭。

只将名品齐黄雀,独让衔环意未甘。

这首诗以归燕自寓,避祸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耿直而倔强的崔致远以“久污雕梁却自惭”婉转地表示了对排挤他的那些“鹰鹯”们的愤怒,惜才的高骈看到这首诗以后,任命崔致远为馆驿巡官。

一直到中和四年(884)八、九月间离开扬州返回新罗前,崔致远的职务再也没有变动过。

10、饶州鄱阳亭夕阳吟立思无穷,万古江山一望中。

太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

这首诗虽然比较直白,但真实地写出了崔致远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作为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士人,在经过多年刻苦而艰难的学习生活以后,今天终于有希望实践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了,其兴奋和得意可想而知。

但是崔致远并没有把这兴奋和得意挂在嘴边上,而是面对万古江山、美丽夕阳,想象着自己脑海中“太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的和谐图景,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奋发有为的行动目标。

11、辛丑寄进士吴瞻危时端坐恨非夫,争奈生逢恶世途。

尽爱春莺言语巧,却嫌秋华性灵粗。

迷津懒向从他笑,直道能行要自愚。

壮志起来何处说,俗人相对不如无!崔致远在扬州担任的主要官职是馆驿巡官,职司所在,主要是传递消息、投道公文、转运官物、以及按品级供给来往官员行旅食宿所需,但是由于高骈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就把撰写奏章等公私文件的重任交给了他,而崔致远也想通过撰写奏章文书之类的事来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在繁杂琐碎的公文往来当中,目睹唐僖宗信任宦官,指挥失据,目睹诸镇各霸一方,争权夺利,目睹高骈心怀鬼胎,用兵自重,崔致远对于大唐国事的不修愤懑异常。

12、登润州慈和寺上房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

霜摧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赖有谢家余景在,常叫词客爽精神。

应同年顾云之邀游润州时所作。

诗人游宦江南,登高远眺,极目之处,正是南朝偏安之处,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犹如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一样,历史带给人们的,也是遗憾多多。

“霜摧玉树”,“风暖金陵”,六朝繁华,俱成旧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只有不改的青山,长流的绿水,才能让来此登临的文人们觉得神采奕奕。

这首诗的第二联的确是绝妙佳句,前句写耳闻,后句写目见,但两句诗都把时间与空间在想象当中无限地展开,历史与现实通过画角声中的朝潮暮浪和青山影里的古人今人在诗人心目中融会贯通了。

果然,在他离开中国23年后,唐帝国灭亡,江南一隅又出现吴越、南唐等小朝廷,中国再次陷入百年分裂之中。

二、批判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1、古意고의狐能作美女,狐能化美女여우는능히미인으로화하고狸亦作书生。

狸亦作書生살쾡이는글하는선비로화하네谁知异物类,誰知異類物그누가알리동물들이幻惑同人形。

幻惑同人形사람모양을지어속이고홀리는것을变化尚非艰,變化尙非艱변화하기오히려어럽잖으나操心良独难。

操心良獨難마음가지기진실로어려워라欲辩真与伪,欲辨眞與僞그참과거짓을분별하려거든愿磨心镜看。

願磨心鏡看원컨데마음거울을딱고보소.指出了新罗社会官僚的自私、虚伪的真面目,对以美女、书生面目出现的”狐狸”深恶痛绝,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所以他处处倍受冷落、打击、排挤、失意,内心十分地苦闷。

这对研究崔罢官还俗归隐的思想变化有一定的价值,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江南女강남녀(강남처녀들)江南荡风俗,江南湯風俗(강남탕풍속) :강남의방탕한풍속养女娇且怜。

養女嬌且憐(양녀교차련) :가련하고예쁘게딸자식키운다네요性治耻针线,性冶恥針線(성야치침선) :성품이바느질하는것부끄럽게여겨妆成调管弦。

粧成調管絃(장성조관현) :단장하고악기연주만배운다네요所学非雅音,所學非雅音(소학비아음) :배우는건건전한음악아니고多被春心牵。

多被春心索(다피춘심색) :모두가관능적음악에빠져있다네自谓芳华色,自謂芳華色(자위방화색) :스스로청춘의멋이라지만长占艳阳年。

長占艶陽年(장점염양년) :영원토록젊은시절누릴것인지却关邻家女,却笑隣舍女(각소인사녀) :도리어이웃소녀조롱하기를终朝寻ㅊ。

終朝弄機杼(종조농기저) :아침동안베틀에서북을놀려도机杼纵劳深,機杼縱勞身(기저종노신) :베틀에서내려오면몸만피곤하고罗衣不列汝。

羅衣不到汝(나의불도여) :비단옷은네게는돌아가지않는다네.这首诗表现了富家女与贫家女不同的生活状况、生活态度,批判社会的同时诗人对富家女显然是鄙薄的,而对“弄机抒”的贫家女、劳动人民寄予了真挚的同情。

崔致远所居之淮南幕府本营所在地是扬州,扬州是唐代一座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名城,是控扼东南的政治军事重镇,是国内外著名的江南都会,是大唐南北交通的枢纽,是晚唐财赋的汇聚和转运中心,是可以和藩国进行单独广泛交往的外交口岸。

崔致远身临其境,《江南女》一诗,对于酒绿灯红、歌欢舞醉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作了另类的描写,批判了唐代扬州繁华背后掩盖着的奢靡风气,也抒写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现实。

三、惜别1、残日塞鸿高的的,暮烟汀树远依依。

此时回首情何艰,天际孤帆宁浪飞。

崔致远与当时的诗人吴峦感情也一向甚厚。

当吴峦远行时,崔致远赠诗感情是何等缠绵,彼此是多么难舍难分啊。

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情实感。

诗人由景写到情,情景交融,把无限的思念托会给飞浪带给远行的朋友,愿他一路平安。

2、酬杨赡秀才送别海槎虽定隔年回,衣饰还乡愧不才。

暂别芜城当叶落,远寻蓬岛趁花开。

谷莺遥想高飞去,辽豚宁渐再献来。

好把壮心谋后会,广陵风月待衔杯。

写出了诗人对希望随自己一同去新罗的杨赡的深情厚谊。

杨秀才希望能随崔去新罗说明了他俩关系并非一般,可见他俩友谊之深。

四、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临镜台烟峦簇簇水溶溶,镜里人家对碧峰。

何处孤帆饱帆去,瞥然飞鸟去无踪。

诗人描写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站在江岸的绝壁之上,看到江面上烟雾缭绕,波光粼粼,不远处的的帆船随风飘荡。

江面上飞鸟掠过,一会儿便消失在茫茫的江面之上。

这种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世界,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五、传奇故事双女坟草暗尘昏双女坟,古来名迹竞谁闻。

唯伤广野广秋月,空锁巫山两片云。

自恨雄才为远吏,偶来孤馆寻幽邃,戏将词句向门题,感得仙姿侵夜至。

红绵绣,紫罗裙,坐来兰麝逼人薰,翠眉丹颊皆超俗,饮态诗情又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