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

合集下载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析当前民间借贷的现状及规范对策(三稿)姓名冒利仙学号061194097学生工作单位盐池县农业局学生所在分校盐池电大指导教师王建成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2008年5月论文提纲一、民间借贷的主要特征: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合同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企业之间。

(二)可以为有偿合同,也可以为无偿合同。

(三)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一般为实践合同。

(四)民间借贷合同为非要式合同。

二、民间借贷增多的主要表现为:(一)民间资本逐渐增多,融资渠道不畅。

(二)市场经营存在风险,使借贷充满风险。

(三)利率调低,投资方向转变。

(四)利率过高,借贷手续不规范。

(五)民间借贷市场缺乏管理。

三、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帮助。

(二)加强民间借贷的管理,限制高利盘剥行为。

(三)建设立法机关加强民间借贷立法,保护合法民间借贷打击非法。

(四)疏通贷款渠道,促进经济流通。

试析当前民间借贷的现状及规范对策[内容提要]: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

提供金钱的一方为出借人,接收金钱的一方为借款人。

民间借贷与其他借贷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合同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之间或自然人与企业之间,不涉及其他主体,民间借贷可以为有偿合同,也可以为无偿合同,就目前情况看,有偿合同居多。

民间借贷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一般为实践合同,以双方的实际履行为标志。

民间借贷合同又为非要式合同,与其他合同有实质性区别。

民间借贷增多,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其产生发展的具体表现方式:民间资本逐渐增多,但是融资渠道不畅,运行方式处于无序状况。

市场经营存在风险,使借贷充满风险,而且化解风险的能力很低。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一览表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一览表
4
公司法
72/4
省开选修
赵雅琨
公司法
2002年1月第1版
徐晓松
中国政法
公司法
省电大
公司法讲座
4
5
商法
72/4
统设必修
王志选
赵雅琨
商法
2001年1月第1版
王卫国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商法重点辅导IP课件
中央电大
商法重点辅导光盘
中央电大
6
公共关系实务
54
选/省
李惠民
《公共关系实务基础教程》
2002/3
李惠民
河北大学出版社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一览表
序号
课程
名称
学时
/
学分
课程
类别
/
性质
中央电大主持教师
省校
责任
教师
教学媒体情况
文字教材
录像教材
录音教材
CAI课件
VCD光盘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名称
课时
出版社
名称
课时
出版社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名称
课时
出版社
1
中国法律思想史
范晓峰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8年第1版
杨鹤皋
劳动法学
9
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
重点辅导IP课件
中央电大
劳动法辅导
3盘
中央电大
9
知识产权法
必修课
叶志宏
郑新建
知识产权法2000Leabharlann 版黄勤南法律出版社
IP课件
12
中央电大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国家赔偿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国家赔偿法是新疆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程,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

2、课程媒体(1)文字教材:本课程采用由刘嗣元、石佑启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赔偿法要论》。

(2)网上资源:“新疆电大在线”平台将提供包括直播课堂、IP课件、平时作业、重难点辅导、案例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辅导资料,并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网上答疑。

第二部分教学目的及学习建议1、教学目的国家赔偿法课程系统阐述了国家赔偿法的相关理论与制度,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赔偿法基本理论知识与相关法律制度,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国家赔偿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有三编十五章。

第一编为总论,包括七个章节,总体上介绍国家赔偿的基本制度与基本理论,第二编和第三编分别是行政赔偿编和司法赔偿编,各包含4个章节,对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具体进行了阐述。

2、学习建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体系完整、内容明确,网络资源相对较全面,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很好的围绕教材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国家赔偿法与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以及刑事诉讼法学都有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学科的理论衔接。

同时,注意分析我国具体实践,加强案例分析教学的运用,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也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国家赔偿法概述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国家赔偿第二节国家赔偿法本章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重点掌国家赔偿与国家赔偿法的概念、性质及特点,掌握国家赔偿法的渊源与作用,理解国家赔偿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国家赔偿法的起源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国家赔偿法的起源第二节国家赔偿法的发展趋势本章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赔偿法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国家赔偿的归则原则和构成要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国家赔偿的归则原则第二节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本章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含义、种类及我国的规定,重点掌握国家赔偿法的构成要件的理论及主要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之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历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为学习好各部门法学打好历史知识的基础。

批判地吸收与借鉴我国历代法制中的精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优越性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我国的现行法;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信心。

(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历史上法制发展变革的原因;认识历代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法制为其统治服务,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认识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方法。

三、教学媒体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将提供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文字教材、CAI网络课件、录像课、电视直播教学、面授辅导、函授辅导、VBI、BBS、E-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网络教学等。

四、作业要求本课程除了期末考核外,还有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两次,采取小论文、专题讨论、综合测试和期中考试等方式。

平时作业成绩记入期末考核。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二、教材及资料(一)教材基本教材为《中国法制史》(修订本)(蒲坚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是教学与考试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帮助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与考试的目的要求。

录像或录音教材帮助了解本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二)参考书1.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教学环节(一)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足够的听课时间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

(二)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

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

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使用计算机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课程内容中带“*”的属于提高部分,也是认证考试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电视课(CAI)14学时,上机实验45学时,定期辅导9学时。

教学内容电视课(CAI)学时实验学时定期辅导计算机基础知识 2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 3 10 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3 7 2文字处理系统(Word) 3 14 2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 3 14 2二、教学媒体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指导四部分内容。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2 −−微机操作系统(含网络应用基础)模块3 −−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5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音像教材:电视录像带、CAI教学光盘辅助教材:网络课程三、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教学实施细则(5篇)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教学实施细则(5篇)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教学实施细则(5篇)第一篇: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教学实施细则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教学实施细则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教学计划,切实搞好专科阶段(高中起点)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模式1、采用“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法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IP课件、CAI课件等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MAIL)、VBI、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电视直播课堂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2、按课程组建学习小组。

①按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的不同类别,适当考虑学生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相近等因素,原则以每10人为单元组建学习小组,并指定或推荐一名小组长,作为召集人,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咨询、辅导、答疑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②在新生入学报到之后,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水平测试,学校将把测试情况作为分类指导的参考。

③课程学习小组每学期开学组建,学期末解散。

新学期开学再接课程重新组建。

学习小组应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应有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形成的结果、参加人等内容的书面记载,作为今后学生的考核依据。

二、教学方式1、集中辅导①直播课:学校组织学生及时收视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卫星直播课,并将其内容制成录象带和VCD光盘,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②面授辅导课:每课每两周安排一次。

教师在面授中,应本着“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的精神,引导学员正确地使用媒体,培养学生掌握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

③录象辅导课:制作各课程教学辅导的录象带与VCD光盘集中滚动播放,并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新疆电大《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新疆电大《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新疆电大《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2022年9月启用)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名称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性质统设、必修(省)所属专业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代码00382建议开设学期第1学期开设,一个学期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教学对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先修课程《法学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特点十分突出的课程,是以法的基本理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为基础建立的一门独立学科。

《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同上述课程紧密结合,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法学基础知识》,韩竞主编,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学基础知识”是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学习者必须补修的一门专业综合课。

课程目标: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习者接受比较全面的法学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其具备继续完成本科学习的基础,达到我国教育部对法学本科学生的基本要求。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完善和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素质,让其正确理解和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贡献。

教学要求层次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领会、掌握、应用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具体的考核内容。

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领会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给定的问题有完整、深刻的理解;掌握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准确的理解把握和记忆;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及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2.教学辅导。

面授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运用远程教育教学技术,采取在线辅导或实地面授的方式,通过导学、讲解重难点、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议行政处罚适用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姓名王玉海学号 061194083工作单位盐池县交通运输管理所所在分校盐池电大工作站指导教师陈永忠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2008年 5月论文提纲行政处罚的定义,“一事不再罚”具体内涵、定义。

行政处罚是国家指定行政机关依法惩戒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个人、组织的一种行政行为,属行政制裁范畴。

“一事不再罚”具体内涵,定义依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行政罚款的行政处罚”。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背后所体现的,是法理价值理念的追求,通俗的表述,便是犯错一次就只能、只需承担一次行政处罚,且这种处罚必须是先有的、法定的。

一、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现(一)《行政处罚法》对“一事不再罚”处罚主体的表述欠缺唯一的确定性。

对于几个机关都有管辖权的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该由哪个行政机关进行处罚没有明确的规定。

容易产生“一事多次罚”的现象。

(二)《行政处罚法》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对适用法规时的冲突没有提供合适的冲突适用规则会出现一般法与一般法之间、特别法与特别法之间互无优位难以决定选择适用的难为局面。

(三)《行政处罚法》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对都有处罚权、相同行政职能的不同行政主体由谁处罚、是否排斥相同的处罚无提供法定指引。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对于第一项“一事不再罚”原则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在运法上引起重视,规范立法行为,可以依照三个原则来解决1、专职部门优于一般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处罚的原则。

2、层次低的部门优于层级高的部门进行管理、处罚原则。

3、通过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将法律法规中所有出现几个行政处罚主体况全的情形都整理规范归结到由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几个机关组成的联合执法机构以共同名义做出处罚决定。

(二)对于第二项“一事不再罚”原则存在的问题,通过4个原则解决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营口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使用计算机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课程内容中带“*”的属于提高部分,也是认证考试的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电视课(CAI)14学时,上机实验45学时,定期辅导9学时。

教学内容电视课(CAI)学时实验学时定期辅导计算机基础知识 2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 310 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3 7 2文字处理系统(Word) 314 2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 314 2二、教学媒体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指导四部分内容。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2 −−微机操作系统(含网络应用基础)模块3 −−文字处理系统(Word)模块5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音像教材:电视录像带、CAI教学光盘辅助教材:网络课程三、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考试内容包含教学要求层次的大致比例为: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议本课程所采用的模块化结构能够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统一培养规格和统一考试要求,建议教学机构按下列规定选择安排教学:本课程所提供的音像教材有电视录像带和CAI教学光盘2种,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

实验设备单机最低配置:CPU为赛扬450、内存128 MB。

建议单机配置:CPU为奔腾Ⅲ500、内存128 MB以上。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现状1.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1.2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介绍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包括PC,WORKSTATION, Parallel Computer…)1.2 计算机的定义、特性与组成1.2.1 计算机的定义与主要特征(包括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1.2.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1.2.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软件的定义、分类和开发过程等)1.3 计算机的应用(包括科学计算、事务处理、信息处理、国防…。

)2.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2.1 计算机中的数与字符的表示方式2.1.1 数制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2.1.2 字符与汉字的编码表示方式ASCII码和各种汉字编码2.1.3 汉字输入方法简要介绍拼音、五笔字型、表形码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2.1 计算机网络技术简要介绍2.2.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2.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3.1 数字图象技术2.3.2 语音技术2.3.3 媒体播放和压缩格式2.4 信息安全技术2.4.1 安全技术的重要性2.4.2 数据加密技术简介2.4.3 计算机病毒防治介绍2.4.4 信息安全法律(包括相关的道德、法律、法规等)二、教学要求掌握至少1种汉字输入方法、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第二篇微机操作系统一、教学内容1. WindowsXP基本操作1.1启动与退出1.1.1 开机启动Windows XP1.1.2 退出WindowsXP并关机1.2 鼠标操作1.2.1 鼠标与鼠标光标1.2.2 鼠标基本操作1.2.3 鼠标右键1.3 选择输入法1.4 窗口操作1.4.1 最大化、最小化、移动、关闭和排列多个窗口1.4.2 菜单操作1.4.2 对话框操作1.5 获得帮助1.5.1 从“开始”菜单获得帮助1.5.2 获得特定程序的帮助1.5.3 使用对话框的“帮助”按钮2. 文件及文件管理2.1 “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2.1.1 文件与文件夹2.1.2 磁盘与驱动器2.1.3 常用外部存储设备(包括USB设备、U盘、移动硬盘等)2.2 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2.2.1 创建文件夹结构2.2.2 文件与文件夹的选择2.2.3 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2.2.4 格式化软盘2.2.5 共享2.2.6 应用程序的启动2.2.7 回收站2.2.8 查找文件3. 定制个性化工作环境3.1 桌面3.1.1 快捷图标的移动与排列3.1.2 快捷图标的添加和改名3.2 任务栏3.2.1 任务栏自动隐藏和位置移动3.2.2 向快速启动栏添加/删除图标3.3 显示3.3.1 设置屏幕保护程序3.3.2 改变屏幕分辨率4. Windows XP常用附件4.1 写字板与记事本4.1.1 写字板(含文件的存盘操作)4.1.2 记事本4.2 画图(含不同程序窗口的切换)4.3 剪贴板操作(含剪切、复制和粘贴)5. Windows XP的基本管理5.1 更改系统日期和时间5.2 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5.3 磁盘管理(含磁盘清理与碎片整理)5.4 添加打印机5.5 系统自动更新5.6 系统还原6. 微机与因特网(Internet)连接6.1 网络基础知识6.1.1 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6.1.2 常用上网方式6.1.3 配置TCP/IP协议6.2 拨号上网6.2.1 安装Modem6.2.2 建立一个新连接6.2.3 拨号连接与断开连接6.3 上网浏览6.3.1 使用浏览器6.3.2 使用搜索引擎6.3.3 使用收藏夹6.3.4 IE选项配置6.4 电子邮件6.4.1 申请电子邮箱6.4.2 配置电子邮件地址6.4.3 电子邮件收发器6.4.4 收发邮件6.4.5 邮件管理6.4.6 使用通讯簿6.5 电子公告牌(BBS)6.6 文件传输协议(FTP)6.7 信息高速公路简介二、教学要求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文件及文件夹基本操作、Windows 常用附件的使用方法、浏览器的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收藏夹的使用方法和收发电子邮件;能定制个性化工作环境、能进行Windows 的基本管理和拨号上网;理解自动更新、系统还原功能;了解电子公告牌、远程登录和信息高速公路、TCP/IP协议;第三篇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3)一、教学内容1. Word概述1.1 Word的特点和功能1.2 Word的窗口组成2. Word基本操作2.1 建立和编辑文档2.1.1 文档的打开和关闭2.1.2 文档显示模式2.1.3 页面设置2.1.4 文档编辑2.1.5 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2.1.6 文档安全2.1.7 使用帮助2.2 文档版面设计2.2.1 字体设置2.2.2 段落设置2.2.3 边框和底纹2.2.4 项目符号和编号2.2.5 版式编排2.2.6 页眉和页脚2.2.7 背景、主题3. 图形处理3.1 文本框3.2 图文框(含画图)3.3 图形组合及版式控制4. 表格处理4.1 表格的建立和编辑4.2 表格修饰4.3 表格排版4.4 表格与文档的转换4.5 制表位和制表符5. 样式5.1 样式的作用5.2 建立和使用样式5.2 管理样式6. 模板6.1 模板的作用6.2创建和保存模板6.3 使用模板6.4 获取模板和向导7. Word高级操作7.1 文档专业化处理7.1.1 文档结构与大纲视图编辑7.1.2 目录和索引制作7.1.3 题注及交叉引用7.1.4 分栏、分节排版7.1.5 文档的版本处理7.2 信函制作7.2.1 主文档与数据文档7.2.2 合并操作7.3 分工写作文章7.3.1 显示和隐藏修订工作状态7.3.2 查看和整合修订内容7.3.3 比较和整合文档7.3.4 建立和使用超级链接7.3.5 使用主控文档二、教学要求掌握Word2003启动与退出方法,Word2003窗口界面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了解Word运行环境。

掌握文档的打开和关闭,文档显示模式,页面设置,文档编辑,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文档安全,使用帮助,字体设置,段落设置,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项目符号和编号,版式编排。

掌握文本框,图文框,画图,图形组合及版式控制。

掌握表格的建立和编辑,表格修饰,表格排版,表格与文档的转换。

掌握样式的作用,建立和使用样式,管理样式。

掌握模板的作用,创建和保存模板,使用模板,获取模板和向导。

了解Word高级操作。

第五篇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一、教学内容1. Power Point概述1.1 Power Point的特点和功能1.2 Power Point的工作界面2. 使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2.1 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2.2 编辑与修改演示文稿内容2.3 简单修饰幻灯片内容2.4 预览整体效果2.5 保存与打印演示文稿3. 创建专业化的演示文稿——版式3.1打开旧的演示文稿3.2 使用自选图形3.3 使用表格页面3.4 使用图表页面3.5 使用组织结构图页面3.6 保存演示文稿4. 使幻灯片具有动画效果4.1 翻页动画的设置4.2 自定义项目动画效果4.3 添加增强效果4.4 设置播放的顺序4.5 使用动作路径4.6 放映动画5. 统一演讲稿的风格5.1 应用设计模版统一风格5.2 编辑演示文稿结构5.3 修饰段落5.4 用母版统一幻灯片风格5.5 演讲彩排与预演5.6 创建可重复使用的模版5.7 演示文稿的选择打印6. 为幻灯片增加常用效果6.1 创建空白的演示文稿6.2 制作艺术字标题6.3 插入图片6.4 编辑和修饰图片6.5 创建相册6.6 添加背景音乐6.7 启动后直接进入放映视图7. 为幻灯片增加其他效果7.1 设置放映时间7.2 设置放映方式7.3 添加幻灯片旁白7.4 放映时使用绘图笔加注7.5 用超链接控制跳转动作8. 高级操作8.1 Power Point与Word间信息的传送8.2 与Excel数据的动态演播8.3 保存为Web格式8.4 演示文稿发送审阅二、教学要求掌握Power Point的启动与退出方法,Power Point窗口界面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了解Power Point运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