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迟到》课文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
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时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着我。
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
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我挨打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到》读后感。
《迟到》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和生
活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为迟到而错过了重要的事情,这个简
单的情节却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迟到而错过很多重要的机会。
有时候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有时候是因为外界的影响。
不论是
哪种原因,迟到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遗憾。
因此,这部
小说提醒了我要珍惜时间,要做好时间管理,不要轻易让自己迟到。
除了时间管理,这部小说还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
主人公因
为迟到而错过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刻,这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生活中
的珍贵。
我们常常忙于工作、追逐物质,却忽略了和家人朋友的相处。
我们应该学会停下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家人朋友一起分
享快乐。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它教
会了我要珍惜时间,要及时行乐,不要让自己迟到。
同时也要学会
和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不要让生活留下遗憾。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启示,过上更加充实、快乐的生活。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的良好习惯。
(2)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写作实践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迟到》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4. 写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写作练习(1)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迟到》语文教案

《迟到》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迟到》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迟到》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迟到》是一篇讲述一个人因为迟到而带来一系列麻烦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迟到的情况?迟到会给你们带来什么麻烦?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迟到》,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的重要性”的作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6.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2 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课文文本提供《迟到》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复习。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迟到》读后感。
《迟到》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东才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和人生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经常迟到的男人,他因为迟到而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也因此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机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迟到,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遗憾和失落。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有感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迟到的情况,有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外部的原因。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迟到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有时候,我们因为迟到而错过了重要的约会,有时候因为迟到而错过了重要的工作机会。
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通过《迟到》,我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浪费它。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迟到而错过了一些美好的事物。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原谅别人的迟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时间和生活。
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时间,不要因为迟到而错过了一些美好的事物。
同时,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给予他人理解和宽容。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迟到》课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迟到》课文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
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时愁得不得了。
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着我。
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
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我挨打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到》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到》读后感。
《迟到》是一本讲述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书籍,作者通过生
动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帮助读者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教会他
们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不可
逆转性。
书中提到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时间管理策略和经验,让我意
识到,只有合理规划时间并且高效利用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和梦想。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常见的时间浪费行为,比如拖延、分心和无效的会议等,这些都让我深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
在类似的问题。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并且尝试
了一些书中提到的方法。
比如,我学会了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避免拖延和分心,以及学会拒绝一些无效的会议和活动。
这些改变
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更加高效和满足。
总的来说,我认为《迟到》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它不
仅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还让我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且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在时间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够读到这本书,并从中受益。
《迟到》的心理活动描写

《迟到》的心理活动描写《迟到》是林海音女士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作者在上学迟到这一事件中的复杂情感。
以下是对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的摘抄和分析。
- 当我看到爸爸来到学校,心中不禁害怕了起来:“爸爸来学校干什么?莫非是来打我的?哦不,那该多害羞呀!还是来把我的“劣迹”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吵我的……” - 这时,老师示意我出去,我心情忐忑的走了出去。
边走边想:“上天保佑呀!千万不要让爸爸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否则脸往哪搁呀!”这两段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看到父亲时的恐惧和担忧。
作者担心父亲会因为自己的迟到而惩罚她,害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
这种害怕和担心的情绪让作者感到不安和忐忑,也为下文父亲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我硬着头皮走到外边,爸爸面无表情地站在那盯着我。
我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这真是要打我或告诉老师吗?别呀,我可承担不起,脸面何在!” - 我逐渐涨红了脸。
突然,爸爸把花夹袄给了我,我想:“这是要干什么?不打我了?这是怕我冻着给我送的?……”我心中充满问号。
在与父亲的对峙中,作者的疑惑和不解逐渐加深。
她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来学校,也不知道父亲接下来会做什么。
这种疑惑和不解让作者感到困惑和迷茫,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 爸爸给我送完了东西就走了。
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爸爸多疼我呀!打我也是为了我养成一个好习惯。
又怕我冻着,给我送来了花夹袄,因为我赖床所以没顾上吃饭,怕我饿又给我送铜板……我却不理解,认为他很严厉,我现在才知道,都是为我好呀!” - 我脸上逐渐变成了坚毅,心中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赖床的坏毛病早早来校,不辜负爸爸的一片苦心。
”当作者看到父亲为她送来的花夹袄和铜板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自责。
她意识到父亲的严厉是为了她好,而她之前的误解和不理解让她感到愧疚。
这种感动和自责让作者的内心发生了转变,也为她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埋下了伏笔。
《迟到》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犯错后感到害怕、疑惑、感动和自责的小女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迟到》
教案
大新庄北务小学
郭晶
《迟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金钥匙”,理解父亲,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
改正错误的过程。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学过《上学歌》么?大家一起跟唱一下吧。
生:(齐唱。
)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我们从小就知道上学不要——
生(齐答):迟到
师:但是我们昨天认识的一位小女孩却经常赖床迟到。
同学们还记得她的名字吗?大家一起说。
生:林海音。
师:大家还记得谁帮她改掉迟到的怀习惯的?
生(齐答):父亲。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迟到》,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师:爸爸究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中有那么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到以后,勾画下来。
师:(巡视)好!同学们找得都很很认真,很准确!我们一起读一下。
我们抓住父亲的语气、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认识一下这位父亲。
(二)体会父亲的爱
师:大家看课件,再一起读一遍(我的父亲很疼我……)
师:谁能说说“疼”是什么意思。
生:爱。
师:爱一个人是重的语气还是轻柔的语气?
生:轻柔。
师:所以“疼”字要读的轻一些。
大家再一起试一试。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生活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认真聆听父亲的爱(多媒体展示图片)。
父爱真是温暖人心。
同桌讨论课文哪部分直接描写了父亲对作者的疼爱?(巡视)
生:第18自然段。
师:找的非常准确。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父亲的爱的。
师:这些动作多么的感人啊。
谁能说说从中体会父亲的爱是什么?
生:父亲的爱是关切的眼神和无声的叮咛。
(三)体会父亲的严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下作者对父亲的介绍。
生: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师:作者反复说了父亲的什么特征?
生:严。
师:继续读课文,你从哪些部分体会到父亲的严。
(出示阅读提示)
生默读。
师巡视、指导。
完成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师展示课件,学生找关键词,交流体会。
师总结:父亲打得真是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四)认识错误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
现在你就是文中刚才那个挨打的小女孩,爸爸早上狠狠的打了你,现在你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来到学校。
老师要求孩子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
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此时感到非常的内疚,因为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我想逃学,爸爸才打我的,我却让爸爸伤心了。
师:谁能像她这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师:现在,“我”的心里就充满着自责、懊悔、遗憾,让我们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
读一读第15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到这……”
师:就在这个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
此时我接过爸爸手中的夹袄穿在身上,拿着手中沉甸甸的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跟父亲说,说什么呢?生讨论发言。
(五)挨打原因
师: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可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早上也曾狠狠地打过我,联系整篇课文来看一看,你能想的通吗?这一次打我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交流汇报。
师:父亲的打对“我”有用么?从哪看出来的?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我”有什么改变?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父亲的爱还是——
三、拓展延伸
师:如果面对错误不改会怎样?我们一起看一篇忏悔录。
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道理——
生: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师:大家说的真好。
老师奖励大家看一个动画。
你们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生:及时改正错误的问题。
师:在人生旅途中,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就是在不断犯错,勇于认错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