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学案一光的色彩颜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颜色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
本节主要介绍光的颜色产生的原理,包括光的色散、颜色的三原色、颜色的混合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颜色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颜色混合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纸、彩色笔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彩虹,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组成。
3. 实验演示:教师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颜色混合的效果。
5. 知识拓展:讲解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色电视、彩色印刷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颜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现象、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过程,并说明这个过程叫做什么。
2. 解释颜色的三原色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颜色混合的效果,并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4. 收集一些生活中应用颜色技术的例子,如彩色电视、彩色印刷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彩虹、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掌握了颜色的三原色和颜色的混合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1》导学案word版(2019~2020学年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1》导学案word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8fe22b6bd97f192279e9b2.png)
【学习目标】1.知道光源,了解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知道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4.知道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原色。
难点: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课前预习】1.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光源和光源。
2.太阳光可以分解为、、、、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最先由英国物理学家进行实验研究。
3.、、叫做光的三原色;、、叫做颜色的三原色。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做。
通过某种方式光能可以转化为能、能、能。
【新知导学】(一)光源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又分为(1)天然光源:如太阳、各种恒星、闪电等;(2)人造光源:灯光、火焰等;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为什么?注意:有些物体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因此,在判断光源时还要考虑该物体此时是否正在发光。
练一练: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B.柜台里闪光的钻石C.电影屏幕D.月亮2.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萤火虫B.太阳C.电灯D.点燃的蜡烛(二)光的色散同学看过彩虹吗?我们都知道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天晴或有淡雾的天空。
这是不是跟“雨滴”有关呢?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据《杜阳扎编》中记述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演示。
你能做一做吗?演示实验:光的色散——太阳光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这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首先用实验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 。
他还将分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能够辨识自然界和生活中那些物体属于光源。
2.通过探究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领略世界的缤纷多彩。
3.通过观察色光混合的演示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物体在不同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4.阅读课本认识光具有能量,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和色光混合的实验。
【学习过程】活动1:阅读课本P54的“信息快递”,判断:以下发光物体哪些是光源?太阳闪电月亮灯光发光水母玻璃幕墙烛焰极光天然光源:人造光源:一.光源定义:叫作光源。
活动2: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用三棱镜可以将太阳光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光。
这种现象叫。
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 组成的。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活动3:让白光分别通过红色、绿色、蓝色玻璃纸,观察看到的现象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光;不能通过玻璃的色光被玻璃(吸收/反射)。
活动4:观察色光混合的现象光的三原色是:_ _ 、___、___ 。
活动5:观察彩色图片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活动6:光能的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太阳能电池板:光能太阳能汽车:光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巩固练习】1. 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A.点燃的火炬 B.太阳 C.月亮 D.萤火虫2.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光可以分解为、橙、黄、绿、蓝、靛、七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它表明太阳光。
3.由实验探究可知,红色的玻璃只能透过光;绿色的玻璃只能透过光,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的色光决定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光的色彩颜色》时,我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
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让孩子们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难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光线发生器、色盘、白色布料、黑色布料、透明塑料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彩笔和一张白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彩色光线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引导他们注意光线的颜色变化。
2. 观察与操作:分发色盘,让孩子们将色盘放在白色布料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将色盘放在黑色布料上,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3. 体验与思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彩笔在白纸上绘制出光的色彩和颜色,引导他们思考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引导他们讨论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难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实施情况。
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形成原理有了基本的理解,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变化。
同时,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在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光的色彩和颜色应用的讲解和引导,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光的色彩和颜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探究光的色彩和颜色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颜色的形成原理以及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我希望通过这个教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掌握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的教学难点是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教学重点是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颜色的形成原理的掌握。
为了完成这个教案,我准备了透明的玻璃杯、水、彩笔、白纸、激光笔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引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彩虹是这个样子的?”以此来引入对新课的探究。
第二步:光的色散现象我会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在白纸上,然后用激光笔照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光在玻璃杯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接着,我会将彩笔浸入水中,然后滴在玻璃杯上,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
第三步:颜色的形成原理我会向学生解释光的色散现象背后的原理,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光通过玻璃杯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折射率的不同而发生色散。
接着,我会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即物体表面的颜色是由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
第四步: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我会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玻璃杯和白纸,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玻璃杯上的颜色和白纸上的颜色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我的活动重难点是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与物体表面的关系。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观察天空的颜色、观察花朵的颜色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光的色彩颜色一、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彩色光谱,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 光的颜色:介绍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掌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频率和波长。
3. 颜色的形成:解释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以及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掌握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能够分辨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3. 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能够解释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颜色的形成原理。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操作,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的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太阳光、彩色光谱仪、幻灯片。
学具: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彩色光谱,引发学生对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和记录彩色光谱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光的色散现象。
3.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讲解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以及颜色的形成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和讲解,给出一些例题,解释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剪下实验报告册上的彩色光谱图,将其贴在实验报告册上,并用水彩笔标注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波长和频率。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谱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颜色与频率的关系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与波长的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颜色的形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反射光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透过光的颜色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一个三棱镜观察太阳光,他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了彩色光谱。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学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例介绍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2. 光的颜色:讲解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光的混合:介绍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光的颜色,了解各种颜色的光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理解光的混合规律,掌握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颜色,光的混合规律。
难点:光的混合规律,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棱镜,白色屏幕。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通过三棱镜分解的太阳光,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3. 讲解光的颜色:分别讲解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讲解光的混合规律:介绍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讲解它们之间的混合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出光的混合规律的示意图。
6. 例题讲解: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光的混合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色散现象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混合规律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蓝黄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的现象,并画出示意图。
2. 列举生活中应用各种颜色光的实例。
答案: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以等强度混合,就可以得到白色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的色彩 颜色教案 苏科版.doc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3、光具有能量。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
[教具和学具]:三棱镜、光屏、平面小镜子、手电筒两只、绿色和蓝色玻璃纸各一张、红绿蓝颜料各一、白纸若干、颜料笔一支(分组)。
[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新课引伴随着音乐《红太阳》的播放,利用投影出示一组图片(图3 2、3 3、3 4、3-5、36)师提议与学生共同探讨光的色彩和颜色之谜。
新授:(一)分解太阳光师提出问题:17世纪前,人们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师鼓励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找出正确的答案。
师生交流:分析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二)观察色光的混合大千世界色彩缤纷,为了美观常在玻璃上帖上带有色彩和图案的玻璃纸。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并由教师介绍光的三原色及滤光镜(出示给学生看)(三)颜料的混合色光可以进行混合产生不同颜色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知识点I光源
1. ________ 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 .
A. 点燃的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皎洁的月亮
2. 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节目
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________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 ,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 ,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知识点2光的色散
3.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 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
B. 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
C. 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
D. 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
4. 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B. 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
C. 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D. 绿色光也是复色光知识点3色光的混合
5.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 黄、绿、紫
B.红、黄、
蓝
C.红、绿、蓝
D.黄、绿、蓝
6. 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
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________ 色,区域2呈现_____ 色.
知识点4物体的颜色
7. 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
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⑴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
表二所示.
表二
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________ 的色光决定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使所有色光透过
B. 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 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
D. 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9. 在摄影时,为了改变拍摄影像的色调,常将某种颜色的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这些玻
璃被称为滤色镜•拍摄蓝天时,会在镜头前加一块蓝色的滤色镜,这是为了()
A. 只允许蓝色的光通过
B. 挡住空气中的灰尘,使影像清晰
C. 不让蓝光进入镜头
D. 使相机的镜头更美观
10. 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
可实现很多功能,扫描时,黑色部分将光____________ (填反
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_________ (填反射”或
吸收”)再通过手机解码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知识点5光具有能量
11. 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是把光能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__ 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光能转化
为_________ 能,植物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 能.
12. 下列几个实例都说明了光具有能量,其中光能利用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人造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B. 太阳能汽车
C. 太阳能热水器
D. 太阳能发电站
【课时精选】
1. 2019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惊艳了全世界.西湖沿岸和湖
中三岛的光绘山水,这些主题灯光秀,让杭州从白天一直美到晚上.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至少有几种颜色的光源()
A. 7种
B. 5种
C.3种
D. 1种
2. 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
的,这是因为柳絮()
A. 发出红光
B. 自身的颜色就是红色
C. 能让红色的光透过
D. 反射夕阳的红光
3. 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看到的是绿色
B. 观察绿色物体,看到的是蓝色
C. 观察红色物体,看到的是黑色
D. 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4. 如图所示,将一个圆板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七个扇形,
依次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圆板迅速转动起
来后可以看到圆板呈现()
A.黑色
B.仍是原来的七色
C.白色
D.无法确定
5.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看( )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能力强
D.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
6. 国庆假期,在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
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的颜色可能是( )
A.黑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7. 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
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8.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 白屏上a、b两处分别是紫光与红光
B. 如果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
红光
C.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能看到彩色光带
D.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能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 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
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
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 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 材料中提出“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
(3) 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参考答案
一、光的色彩颜色
1. 本身发光的物体BD
2. A 4. C 5. C
6. 绿白
7. (1) 透过(2) 反射
8. A 9. A
10. 吸收反射
11. 电内化学
12. C
【课时精选】
4. C
5. D
1. C
2. D
3. C
6. B
7. A
8. B
9. (1) 红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 (3)白花反射所有色光,即
不吸收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