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是指沿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地带所规划的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水域资源,打造具有美丽景色和丰富生态的休闲活动场所。

本文将探讨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要素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以期为滨水景观设计者提供一些参考。

[段落1]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保护和提升自然生态环境。

在滨水地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并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要保留现有的湿地、水生植被等自然资源,并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如观景区、休闲区和运动区等,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段落2]滨水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是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滨水地带常常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

因此,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休憩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游步道、供人们散步和骑行的自行车道,以及休息亭、椅子等设施,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和条件。

[段落3]滨水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是艺术与文化的融合。

滨水区域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设计师可以通过艺术装置、雕塑、照明设计等手段,为滨水景观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同时,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展现地方特色,加强人们对滨水地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段落4]具体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需求进行定制。

以下是一些设计方案的示例:1. 水上公园:在滨水地带建设一个以水上项目为主题的公园,例如水上乐园、水上运动区等,提供给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2. 滨水教育区:在滨水地带建设一个以水生生物和水资源为主题的教育区,提供给学校和游客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3. 滨水艺术广场:在滨水地带建设一个宽敞开放的广场,设置艺术装置和展览,为市民提供欣赏艺术作品的场所。

4. 滨水休闲区:在滨水地带建设一个供人们休憩放松的区域,设置草坪、休息亭和游乐设施,提供给市民一个悠闲的休闲空间。

[段落5]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提供舒适休闲空间、融入艺术与文化等原则与要素。

城市滨水景观亲水性设计的的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亲水性设计的的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亲水性设计的的原则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也是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体系,是人类向往的生存空间。

一个成功的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景观质量,还能促进城市功能的转变,提高城市的品质。

因此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整体布局的舒适性、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原则。

1、整体布局的舒适性人是景观设计中的主体,一切的设计宗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亲水空间的设计尺度和标准都应符合人体的要求。

亲水景观设计的尺度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如堤岸的高度,道路的连贯性和交往空间的距离等,只有环境――人――景观三者达到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空间的舒适性。

同时在设计中也好要多关注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一些特定人群的需要,并对环境中的特定人群进行分析,将规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形成一个舒适、稳定的场所,实现他们的自我满足感。

2、空间形式多样性简・雅各布斯在1961年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城市的本质在于其多样性,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催生和协调多种功用来满足不同人的多样而复杂的需求。

现在,单一的滨水景观已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求,而便捷、多样、有趣的空间环境更受青睐。

所以在设计中,可以混合多种项目进行布置,如可以将休闲、商业、娱乐活动等混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同时尽可能多的提供亲水空间和形式多样的功能区,如滨水栈道,滨水绿带,水中观景平台,音乐喷泉、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区等等,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增加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使滨水区更具有活力。

3、历史文脉的延续城市的发展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江河湖泊孕育了许多城市,因而河流周边地域往往是历史文化沉淀最丰富的场所,城市也因此产生独特的文化。

然而,现在多数滨水区的改造多仿照那些成功案例而变得千篇一律,完全失去了地域特色,很多值得保留和传承的历史文化被忽视。

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内涵的体现,所以在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进而增强城市居民对滨水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一、前言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空间。

本文将就滨水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介绍其设计原则、要素以及实施步骤,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滨水景观设计的全面指导。

二、设计原则1. 获得灵感: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观察,以获得灵感和理解周边环境特点。

可以参考其他成功案例,吸取经验和启示,但也要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2. 人性化设计:滨水空间应该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的舒适性和体验感。

设置合适的休憩点、步行道、观景平台等,方便人们欣赏风景和进行休闲活动。

3.生态友好: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覆盖,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4.景观连续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保持景观连续性。

使用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符的材料和色彩,保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协调性。

三、设计要素1. 水体元素: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是水体元素,可以是江河湖海、水池喷泉等。

水的流动和声音能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成为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植被景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置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绿色环境,增加观赏价值,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活空间。

3. 道路和桥梁: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道路和桥梁是人们欣赏景色和交通出行的主要途径。

需要考虑交通流线的连贯性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风格。

4. 休闲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滨水休闲体验,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休息亭、游乐设施、户外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根据滨水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

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要素的选择和安排、路线设计等。

要充分考虑滨水区域的特点和潜力,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 施工建设: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具体的施工建设工作。

需要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和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做好细节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

环境设计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滨水区域的自然特征,同时保留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例如在开发滨水公园时,应考虑周边环境的风土人情,调查当地历史文化等,从而保证公园的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此外,公园中应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稀有物种,保持生态平衡。

在功能设计方面,滨水景观需要考虑人们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休闲和娱乐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立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休闲娱乐设施。

此外,在公园中应设立休憩区域,灌木丛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细节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公园中的凉亭、亭子等建筑可以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保证建筑与环境协调一致。

同时,在公园中应有绿化带、水池等,让人与自然环境结合。

此外,公园中的垃圾桶、路灯等设施也需要精心选择、设计,以满足公园内的各项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需要我们根据所处环境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

以花都大道滨水景观设计为例,设计师采用了以“人文环境、绿色环境、滨水环境、公共环境”为基础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融合自然生态和城市文化的滨水景观。

这一设计方案将生态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一个旅游、游玩和休闲的场所。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从环境、功能和细节入手,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保证环境的协调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相信滨水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先进、丰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是需要考虑环境、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其中,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1. 环境适应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尽可能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矛盾冲突。

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2. 开放性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各种人群前来游玩、休闲、娱乐等活动。

同时,在开放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和管理性问题。

3. 整体协调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围建筑物、道路、公园等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在设计中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三、功能性原则1. 适应多种活动的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活动需求,如散步、跑步、钓鱼、划船等。

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合理布局。

2. 环保节能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并配备节能设施。

3. 安全可靠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可靠性问题,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工作,确保游客在享受美景时也能够得到保障。

四、美学原则1. 景观美学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美学问题,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气息。

在设计中要注重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的搭配和运用,使景观更加生动、丰富。

2. 文化传承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文化。

滨水公园设计总结

滨水公园设计总结

滨水公园设计总结介绍滨水公园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绿地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滨水公园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需求,以创造一个舒适、美丽且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公共空间。

设计原则在滨水公园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考虑:1. 绿色环保滨水公园应当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采取合适的植被种植和水域保护措施,以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2. 多功能性滨水公园应当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群。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休闲区和表演场地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连接性滨水公园设计应当促进城市的连接性,将公园与周边的交通网络相连接。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前往公园,并且提高公园的容量和可达性。

4. 适宜的规模滨水公园应当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和周边居民的需求确定适宜的规模。

过大的公园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过小的公园可能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设计要点以下是在滨水公园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些要点:1.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滨水公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如地形、水流和植被,以创造出独特且吸引人的景观。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人工景观元素,如雕塑、喷泉和室外艺术装置等,以增加公园的艺术氛围。

2. 水域设计水域是滨水公园的一大特色,可以增加公园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在水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水体的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同时可以设置人行桥、观景台和游船等设施,以提供不同的观赏和体验方式。

3. 活动区域设计滨水公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区域,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可以设置运动场地、露天剧场和展览区等,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活动。

此外,还应考虑到场地的可持续使用,如提供充足的座位和遮阳设施等。

4. 餐饮和服务设施滨水公园应该提供相关的餐饮和服务设施,以方便市民的就餐和休息。

可以设置餐厅、咖啡馆和便利店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 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

滨水景观设计利用水体打造壮观的景观效果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以水体为基础,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来打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

水作为大自然的礼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如增加负氧离子含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等。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水体,可以创造出壮观且具有吸引力的景观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1.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自然环境相协调,既不突兀也不违和。

可以选择自然形态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也可以人工构建水景,如喷泉、人工河道等。

2. 利用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岩石、植物、石块等景观元素,打造出更加生动的景观效果。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元素,可以增加水体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3. 考虑安全性: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安全。

在水体附近设置护栏、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在欣赏景观时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水体打造壮观景观的方法1. 喷泉设计:喷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景设计元素。

通过控制水流的喷射和高度,可以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喷泉效果。

多个喷泉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壮观的水景群。

2. 水景灯光设计:通过灯光照射,可以在夜晚打造出独特而浪漫的水景效果。

合理设置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 浮桥设计:在水体中设置一座浮桥或者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水体,同时欣赏水面上的景色。

浮桥设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木质浮桥、玻璃浮桥等。

4. 水景雕塑设计:利用水流的特性,设计出独特的水景雕塑。

可以采用多种材质,如石头、玻璃、金属等,将其与水体完美结合,形成一道令人惊艳的景观。

5. 水平台设计:在靠近水体的地方,可以设置一系列的水平台,供游客休憩、观景。

平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舒适度要有保障。

三、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1. 深圳大鹏滨海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以海洋为主题,通过合理设计水体和绿化带,创造出壮观的滨海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公园。

但是,尚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龟山公园实际情况与预计规划,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只着重论述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湿地公园
1.总体分析
1.1区位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江淮河之间,湖水经东南河道汇入长江,西部靠近大别山山区,景色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便捷的交通。

周边半汤温泉、中庙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自然条件
巢湖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气候较为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是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季风明显,冬寒夏热,降水时空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较频繁。

因位置特殊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具有南北气候之长:光资源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

土壤分布为丘陵地带多
为黄壤、黄棕壤,平原地带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主要树种为苦楮、栎、马尾松、黑松、杉树等,森林覆盖率16.29%。

1.3现状分析
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巢湖东北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开放式公园。

内有尚未开发的龟山山体,海拔126米,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探入巢湖畅饮巢湖之水,南为巢湖湖景。

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设计。

2.规划设计
2.1规划目标
在景区设计中将景观生态规划观念适当的引入景区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中,在景观规模上,各个景观单位或者独立的生态系统都可以作为一种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而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多将设计作为廊道斑块理论中的一部分,以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效果。

所以尊重自然、创造艺术、渗透人文思想,让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融相生,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本次设计的目标[1]。

2.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以“改善环境,生态环保”为主题,利用自然的恢复
再造能力,对风景区的景观加以美化,对景区的水质加以改善。

辅以“渔家”、“灵龟”等设计元素,力求将有关巢湖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功能相结合,在客观外在营造出一个怡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传播“海绵城市”的现代思想,对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会有相当大的寓教于乐的意义。

努力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生态、健康”的旅游环境[2]。

2.3设计原则
2.3.1以人为本正如本次设计目标所示,“以人为本”是最主要的原则之一。

所以设计应当首先考虑人的各种需求,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景观效果。

所以在进行设计中,为了方便人们的休闲活动,精心设计园路以达到交通便利、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其次,优秀的住宅小区不仅需要一个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还应该具有让人流连的景点。

换言之,居住区不仅要为人所欣赏,还要为人所使用。

设计的景观不仅要自然、舒适、亲近、宜人,还要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住户,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的需求[3]。

2.3.2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中还通过一部分具有自净能力的生态斑块的预留,让这些自然空间发挥自然的调节作用。

而这种集聚生态性以及观赏性功能的设计,主要来源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参照,通过雨水的收集净化以及利用,达到保持水土,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使景观设计能更好的在照顾人们游憩、休息观赏的同时,固碳排氧、蓄积雨水,发挥其生态效益。

3.设计内容
3.1整体结构分析
根据龟山公园地理位置和现状因素,本案设计范围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

所以在总体布局上分为两大部分,包括防洪地以上的带状绿地部分以及防洪堤以下的湿地景观部分。

这两个部分既相互分离又紧密联系,同时兼顾龟山景区主广场,在统筹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缜密思考。

3.1.1带状绿地——运动与延伸带状绿地是整个景区的联系纽带,沟通着景区内部各个分区,本文中道路分级主要为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游步道,并且在材质上做了明显的区分。

主要是非机动车的骑行道路流线以及游人的步行游线设计,考虑人车分流,合理的道路布局,将各个功能区紧密联系有机协调的同时构成了完整统一的景观展示次序。

园路的设计,主要采用耐磨防滑并且透水性好的材料,在考虑到使用时的外表功能形式时,也要考虑道路对原有生态的影响。

3.1.2防洪堤景观——分隔与联系根据现状以及前期规划,计划将防洪堤的防洪效果和观赏效果相结合,加以沟通带状绿地以及生态湿地。

将防洪堤设计为一景墙式的线性元素,加以合适的垂直设计,将上层降水通过阶梯式的跌水加以过滤、净化、沉淀,流入下层湿地景观最终汇入湖中,该部分大多是硬质装置与生物净化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意义。

3.1.3湿地景观——生态与休闲该组团为设计的唯一的面状区块,现状为季节性淹没的湿地,计划通过合适的堆山叠石理水,将其改造成具有蜿蜒水系的各个生态岛屿的组合,以自然休闲
为主,体现生态和自然,讲究实用性原则,主要采用当地特色植物物种,搭配具有湖滨特色的防腐木甲板铺装以及青条石等特色铺装辅助,通过栽植以本地耐湿树种为主的主要植物,合理引入具有净水、耐水湿性状的植物,将其与岛上的游览小路结合,创造出怡人的休闲优美的观湖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集生态与观光于一体的湿地景观公园。

3.2景观主题解读
根据规划结构,本文涉及范围的三个部分相对独立也相补相生。

由高差变化产生了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观赏效果。

即在山顶远眺、堤上平视,堤下近观的三种不同视角的不同感官体验。

3.2.1山顶——龟背远眺因龟山外形似卧龟,设置恰当的登山道路满足游人登山的想法(山体的景观暂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游人登上山顶,具有极佳的观赏视距和观赏效果。

在天气清好能见度高的时候,游人的观赏视距将会达到最大,可以看到城市全景以及广阔的湖景。

3.2.2绿带——流动的景观因岸边的蜿蜒曲折性,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和植物、景墙的合理配置,以达到移步换景的作用,游人在堤上绿带平视湖景,可以看到山上所不能察觉的湖面水波的细节,感受到湖面的微风。

在靠山一侧布置自行车游览路线,将健身、休憩、锻炼、商业的功能布置于此,加强实用性。

3.2.3湿地——听湖声品湖色因湿地与湖景的距离最近,亲水效果最佳,但长时间单一的观湖未免乏味,本方案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游步道和植物的合理配置,将游人置于曲折幽静的景观环境之中,经过曲折的园
路和层层灌木壁垒后豁然开朗,广阔的湖面展现在眼前,平添几分乐趣。

参考文献
[1]朱文一,张弘,范路.外滩映像:上海外滩滨水区概念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区伟耕,梁振强,张衍飞.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M].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
[3]张海兰,刘斯捷.苏州理想空间50:滨水区规划与工程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