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的评课稿

合集下载

《小鹿的玫瑰花》观课评课报告

《小鹿的玫瑰花》观课评课报告

《小鹿的玫瑰花》观课评课报告井老师讲的《小鹿的玫瑰花》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悟的童话故事课。

老师的素质很高,和学生互动快乐有趣,设计巧妙,既扎实教学,又灵活机智。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听完井老师的这节课后收获颇丰:一、巧妙导入上课开始,老师画出玫瑰花,让学生认识玫瑰花,引导学生认识了“玫瑰”两个生字后,又告诉学生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小鹿和玫瑰花之间的故事,学生读书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过渡自然而巧妙。

二、扎实识字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生字,做到了归类识字。

同学们分享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这一环节同学们都很活跃,识字的方法也很好:他们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玫”“拐”“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瑰”。

强调“骨”“微”字的书写。

写字时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分析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同学们觉得难写的字,强调笔顺,然后自己写。

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既扎扎实实,又不乏灵活多样,可谓训练到位。

三、抓重点释疑(1)抓重点词语抓住“常常去松土、浇水,数了数,总共有32个,他们高兴极了”体会小鹿的辛苦与快乐。

(2)抓重点句子这时,一只黄莺飞来了。

她说:“小鹿,我见过你家那些红玫瑰,可好看了!看着那些花,我就想唱歌。

”一阵微风吹来,说:“小鹿,我闻过你家的玫瑰花,可香了!我带着它的香味吹过森林,大伙儿都夸我是‘玫瑰香风’呢!”在读中感悟:黄莺、微风的快乐是小鹿的玫瑰花带来的,进一步理解鹿弟弟说的话,从而揭示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是幸福和快乐的。

四、注重引导想象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只蟋蟀跳过来,他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

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整节课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在分角色朗读方面,指导的深度还不够,如果能指导得更加具体、深刻,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那就更完美了。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听完这堂课,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教学设计1、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目标清晰明确,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还能体会到小鹿的心情变化,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渐渐地、静静地”等,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对于难点,如小鹿的心情变化以及玫瑰花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3、环节紧凑整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从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到总结拓展,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没有出现拖沓和冷场的情况。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二、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课文的内容。

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们能够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更好地体会到小鹿和其他动物的心情。

2、问题引导教师善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小鹿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种的玫瑰花?”“玫瑰花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鹿、黄莺、微风等角色,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颖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地方。

教师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展示了美丽的玫瑰花图片,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玫瑰花的喜爱之情,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在字词教学方面,教师注重基础,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巩固了字音和字形。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字词的意思,还能正确地运用。

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小鹿常常去松土、浇水”中“常常”一词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小鹿为了种玫瑰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小鹿看到玫瑰花时的心情,以及玫瑰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朗读指导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

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小鹿和弟弟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注意语气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小鹿的遗憾和弟弟的惊喜,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例如,让学生小组讨论“小鹿的玫瑰花到底有没有白栽”这个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的课堂评价及时且富有针对性。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教师能够耐心地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时间的把控上,教师前半部分的教学略显拖沓,导致后面的拓展环节时间不够充裕,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达和交流。

另外,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更加关注那些不太主动发言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4篇整理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4篇整理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4篇整理《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4篇《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1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中,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贯穿一个“读”字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整节课屈老师共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教学伊始,屈老师利用课前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机引导同学熟悉了“玫瑰”两个生字后,又告知同学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小鹿和玫瑰花之间的故事。

一篮玫瑰花,一个奇妙的故事,同学读书的爱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这时,屈老师支配了第一个层次的读书,要求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问故事下面的“小鱼”、同学、老师或字典,读完后,再读读“小鱼”身上的汉字。

当同学经过了几个来回熟悉了课文中的生字后,屈老师又鼓舞同学进行轮读竞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师生评议,以达到巩固发音,读通文章的目的。

这是其次个层次的读书。

紧接着屈老师支配了第三个层次的读书,即要求同学默读全文并思索:课文讲了小鹿和玫瑰花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旨在了解全文大意。

在创设情境,学习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屈老师在同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进行了第四个层次读书,即深化细读,引导同学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同学读的基础上屈老师问同学:你知道了什么?(小鹿很喜爱玫瑰花)你还知道了什么?(小鹿种玫瑰花很辛苦)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它很辛苦的?(经常、松土、浇水)你能把它种花的辛苦读出来吗?以上四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真正体现了崔峦老师提出的“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老师指导和同学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二、体现一个“实”字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屈老师在导人新课后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落实识字任务。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听完这堂课,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

从课堂导入开始,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在字词教学环节,教师的方法多样且有效。

不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还结合了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讲解“瘸”这个字时,教师形象地模仿了瘸腿走路的样子,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字的含义。

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理解了小鹿种玫瑰花的过程以及玫瑰花开放前后小鹿的心情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出问题,如“小鹿为什么要种玫瑰花?”“小鹿看到玫瑰花开放了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

此外,教师还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讲到小鹿因为自己看不到玫瑰花而感到遗憾时,教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小鹿的心情,并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情感内涵。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让学生描述玫瑰花的样子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玫瑰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有的说“玫瑰花娇艳欲滴,如同美丽的仙子”,充分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的课堂互动也十分精彩。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师生问答,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且,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不过,这堂课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时间分配上,某些环节可能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环节时间略显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例评析思.doc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例评析思.doc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案例及评析思-《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主,以想入情,以情带读,尝试着让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师:春天到了,草绿了,花儿开了。

同学们喜欢春天的花吗?生:喜欢。

师:最喜欢什么花?(板:花)生:最喜欢桃花。

生:最喜欢迎春花。

生:最喜欢菊花?(生笑,师插:哦,菊花可不是春天的花)生:最喜欢玫瑰花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市面上的玫瑰与其他春天的花不同的是它四季常有,应该承接前面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再拓展对春花的认识。

师:小鹿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春天的花,尤其是玫瑰花。

(用红粉笔板:玫瑰)师:谁会读这个词?一生读:玫瑰(m igu )。

生在下面喊错了,错了,师再请一生读:(m iguī)。

师:是啊,玫是第二声,瑰是第一声,可在玫瑰一词中,瑰要读得轻一些。

(师教读)师:听说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鹿的玫瑰花。

(边读边完整板书课题)评:这样的开头虽不新鲜,但对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底子来说,已经是最佳的调拨了,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

在读之前,我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看下面拼音;问老师;,用笔写下来师:请你们按自己说的方法去做吧。

(生读文一遍)师:课文里有许多生字,影响了我们读课文是吧?(是)咱们来解决它。

师:请你自己读一读生字,到课文里找一找生字的朋友,最好把带有生字那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咱们比比看,谁是识字大王。

(生读生字,找、画、读)师:会读生字了吗?读给同桌听听,看你读对了没有。

(同桌互读)师:我来检查一下谁是识字大王。

(示卡片,生带拼音开火车读字)师: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能准确找到它们的朋友吗?(示卡片,开火车读字,找朋友)评:重视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东西,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应牢记的。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稿

篇一:小鹿的玫瑰花评课记录《小鹿的玫瑰花》评课记录参加成员:语文组主持人:杨云红评课记录杨云红:听了王红老师执教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大家就听课后的点滴感受做一评价和交流:《小鹿的玫瑰王红: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我在本文的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从读的内容看,有全文朗读,自然段细读,句子精读。

从读的形式来看,有小组读,个别读,轻声读等,学生一直处于朗读的兴奋之中。

杨云红:鹿弟弟的两句话是本篇文章的文眼,也是理解文本的难点,学生在初读质疑中就提出"为什么鹿弟弟说:你的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呢?"于是,在教学中以"白栽"这个词入手,理解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苦栽种的玫瑰的惋惜心情。

李楠:本节最值得延续和坚持的环节: 1、找到文章的题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2、适当的想象和拓展来激活学生。

不足的地方是:“为什么没有白栽?”这个问题的置前提出失当,学生很快通过读课文得出了答案。

就“惋惜”一词的讨论,才带出了对文本的研读。

以及后来的想象和拓展,学习氛围才逐渐活了起来。

门巧红:教学中,王红老师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邱宏:老师还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将读贯穿于教学始终。

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赛读……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真正体现了崔峦老师提出的“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全秀艳: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活动情境为主导,以境导情,步步铺垫,让学生进人角色,入境人情,与文本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思……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学语文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小鹿的玫瑰花 评课稿

小鹿的玫瑰花 评课稿

得人玫瑰,清香沁脾《小鹿的玫瑰花》观后感研修期间,有幸观看东营市胜利二十三中的杨亚红教师的《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既被课文中小鹿带给他人的快乐所感染,又被本堂课的师生所感动。

课堂上的师生如同课文中的小鹿,给我带来了绚丽多彩的玫瑰花。

《小鹿的玫瑰花》主要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小鹿在门前栽了自己最喜欢的玫瑰花,每天辛勤的施肥浇水,欣喜地看到了开放的花骨朵。

就在这时,小鹿却意外受伤了,等到他伤好以后,早已不见了玫瑰花。

正当失望之时,黄莺、微风、蝴蝶都来了,纷纷告诉小鹿,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感谢小鹿,小鹿转悲为喜。

小鹿的玫瑰花带给其他小动物们无尽的快乐,杨老师的这堂课就像一个大花篮,送给我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

同学们,感谢你们送给我“白色的玫瑰花”。

在本堂课中,学生的表现给我强烈的震撼。

上课时,学生们整齐快速的站立两旁,用响亮的声音向老师问好;读书时,他们端正坐姿,捧起书本,如饥似渴的朗读;完成任务时,他们放好小手,再次做好;回答问题时,他们把手高高举起,用坚毅的眼神告诉老师他们的的渴望。

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敏锐的头脑,快速的反应,认真的态度都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这些良好习惯就像纯洁的白玫瑰,在我的心头开放。

杨老师,感谢你送给我的“红色玫瑰花”。

杨老师站在讲台上,犹如一个天使,给孩子们播洒着快乐。

她说话轻柔,面带微笑,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展示她独特的气质,完全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

整个教学设计比较完美,字词识记----课文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拓展训练,教学环节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带领孩子走进这个趣味故事。

在课堂授课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提高。

她的授课技巧很独特。

在课文理解过程中,通过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悟感情,结合具体语境讲解词语、句子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寓教于乐。

分角色朗读让课堂氛围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拓展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杨老师的课堂仿佛绚丽多彩的红玫瑰,给孩子温暖,照亮我的教学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鹿的玫瑰花的评课稿杨云红:听了王红老师执教的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大家就听课后的点滴感受做一评价和交流:王红:《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我在本文的教学中,以读为主,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从读的内容看,有全文朗读,自然段细读,句子精读。

从读的形式来看,有小组读,个别读,轻声读等,学生一直处于朗读的兴奋之中。

杨云红:鹿弟弟的两句话是本篇文章的文眼,也是理解文本的难点,学生在初读质疑中就提出"为什么鹿弟弟说:你的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呢?"于是,在教学中以"白栽"这个词入手,理解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小鹿没有看到自己辛苦栽种的玫瑰的惋惜心情。

李楠:本节最值得延续和坚持的环节: 1、找到文章的题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2、适当的想象和拓展来激活学生。

不足的地方是:“为什么没有白栽?”这个问题的置前提出失当,学生很快通过读课文得出了答案。

就“惋惜”一词的讨论,才带出了对文本的研读。

以及后来的想象和拓展,学习氛围才逐渐活了起来。

门巧红:教学中,王红老师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邱宏:老师还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将读贯穿于教学始终。

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赛读……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真正体现了崔峦老师提出的“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全秀艳: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活动情境为主导,以境导情,步步铺垫,让学生进人角色,入境人情,与文本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思……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学语文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整节课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苏蕾: 我觉得王老师在感悟小鹿“惋惜”的心情时,略显急躁。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什么时候有过惋惜的心情,带着生活体验去读去理解,相信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于丽敏:王老师以“读”为主,以“想”入情,以“情”带读,尝试着让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于红:王老师的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在分角色朗读方面,指导的深度还不够,如果能指导得更加具体、深刻,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那就更完美了。

《小鹿的玫瑰花》评课记录金州区吴家小学语文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小鹿的玫瑰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里,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

这篇童话从表层上来看,文章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故事的深层,希望孩子能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下期是小学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讨论思考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并不大,我主要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探究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要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读法以及创设充满自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的学习方法为主,以“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为辅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下面我就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前,我就用一束玫瑰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将此当作“奖品”要送给最聪明的小朋友。

这样把孩子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接着我通过小鹿和玫瑰花的故事激趣导入: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这样来激发学生读文探究的欲望。

(二)借助课件,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还想和你们见见面呢!请看,它们带着朋友来了,认识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习生字词。

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学生有意记忆弱,学习过的生字要通过多次再现,才能巩固。

我把本课要复习的词语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需要认读的词语,在这一部分词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法等。

这里要提醒学生两个词的读音:一是“玫瑰”的“瑰”在这里要读轻声,二是“花骨朵”的“骨”是多音字,这里读一声。

而且“花骨朵”学生不好理解,我利用了课件,出示“花骨朵”的图片,这样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容易被学生接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另一部分生字词的教学: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

这几个是课文后“我会读”中的词要求学生会理解会运用。

我采用在句中学词语的方法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句子打出来,让孩子在读了句子后说说自己对这些词的理解。

在这些词中,有一个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惋惜。

我会以此为突破口,让孩子说说惋惜的意思,再用惋惜的语气读一读鹿弟弟说的一句话:“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文中还有一句鹿弟弟说的话,你能找出来吗?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三)朗读感悟、走进文本先引导孩子通读全文,把鹿弟弟说的另一句话用笔划下来。

接下来,我要对比弟弟说的这两句话,一句是惋惜地说。

一句是高兴地说,我会让学生说说读完这两句话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主要是想让学生自主发现,置疑:为什么一下子惋惜地说玫瑰白栽了,一下子又高兴地说玫瑰没有白栽?在这两句话中“白栽”和“没有白栽”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会以此为诱导,让孩子再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底玫瑰花有没有白栽。

让孩子带着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弟弟要惋惜地说玫瑰花白栽了?在指名读了一到四自然段后,我就会问:小鹿喜欢玫瑰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答案:1.小鹿常常去松土、浇水。

2.他还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

证明他非常想看到玫瑰开花。

这时我说同学们请想象一下:喜爱玫瑰的小鹿看到了盛开的鲜艳的玫瑰,他会怎么做呢?孩子可能会说:小鹿会高兴得跳起来。

小鹿会抱着花儿亲。

小鹿会跑着去请好朋友来看他的玫瑰花等等。

这样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小鹿对玫瑰花的憧憬。

然后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小鹿的脚跌伤了,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由憧憬转入失望。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换词读”的场景,让学生将文中的“小鹿”“他”换成“我”,扮演小鹿的角色读课文。

虽然只是几个词语的转换,孩子们却经历了一次角色变换,有了一次小鹿的角色体验。

从中,他们看到了小鹿的期待,听到了小鹿的叹息,体验了小鹿的难过,文字与情感自然相生。

学生也通过切身体验得出结论:说玫瑰花白栽了是因为小鹿没有看到玫瑰花开。

后面一部分的课程重点就是讨论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玫瑰花真的白栽了吗?”引导孩子默读五到八自然段。

让孩子说说从黄莺和微风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鹿知道了什么?在读的过程中理解黄莺的话,小鹿的玫瑰花让黄莺感到很快乐有了唱歌的兴趣。

在读微风的话时,我会穿插一个想象环节,让孩子想象闻到了花香后的小伙伴会怎么说,让学生体会微风的快乐和自豪。

这样自由读、分角色读,多种方式读出小鹿的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花香和快乐,读出小鹿发自内心的快乐。

接着我抓住了黄莺和微风的话进一步拓展文本,“还有哪些小伙伴看到玫瑰花或闻到它的香味,他们会说些什么?”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孩子们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当学生纷纷发言说出各种小动物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来了,它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心理感受,开展开放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情感体验达到高峰,顺承这份情感,利用鹿弟弟的话进行总结升华,品读育德。

(四)总结升华,品读育德看来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它的玫瑰花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这就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利用这一名言,告诉孩子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身边的人送去幸福和快乐,这样,自己也就能得到研修期间,有幸观看东营市胜利二十三中的杨亚红教师的《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既被课文中小鹿带给他人的快乐所感染,又被本堂课的师生所感动。

课堂上的师生如同课文中的小鹿,给我带来了绚丽多彩的玫瑰花。

《小鹿的玫瑰花》主要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小鹿在门前栽了自己最喜欢的玫瑰花,每天辛勤的施肥浇水,欣喜地看到了开放的花骨朵。

就在这时,小鹿却意外受伤了,等到他伤好以后,早已不见了玫瑰花。

正当失望之时,黄莺、微风、蝴蝶都来了,纷纷告诉小鹿,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感谢小鹿,小鹿转悲为喜。

小鹿的玫瑰花带给其他小动物们无尽的快乐,杨老师的这堂课就像一个大花篮,送给我五颜六色的玫瑰花,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

同学们,感谢你们送给我“白色的玫瑰花”。

在本堂课中,学生的表现给我强烈的震撼。

上课时,学生们整齐快速的站立两旁,用响亮的声音向老师问好;读书时,他们端正坐姿,捧起书本,如饥似渴的朗读;完成任务时,他们放好小手,再次做好;回答问题时,他们把手高高举起,用坚毅的眼神告诉老师他们的的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