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的阅读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概括原因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概括原因专题训练(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原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装台(节选)陈彦刁大顺接到朱老师电话,就朝朱老师家里赶,赶到时,朱老师已经咳嗽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朱老师是哮喘病,据说是出生时受冻造成的,那时西京城正在经历抗战,飞机不停地来轰炸,朱老师就是在防空洞里出生的。
他自己戏称为“月子病”,几乎年年都在冬病夏治,可治了多年,也没能治断根。
朱老师对自己的病,有很深的了解,对自己的生命,似乎也有很准确的把握,在顺子来以前,其实他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甚至连老衣都买了,就放在床头柜上。
顺子把他往出背的时候,他让把老衣包带上,顺子说:“老师,这是去医院,你又没啥大病,看看就好了。
”朱老师说:“这回好不了了,我知道,阎王这回……是非叫我走不可了,已经饶了我……好几回了。
我已经是满……满三的人了,孔子也才……也才活了这个数,我还有哈德能……比孔子活得更长呢。
够了……我活够本了……”朱老师到医院,果然只住了十几天,就一口气咽不上来,憋着一口痰走了。
住进去头两天,顺子一直伺候着,到第三天时,有些好转。
可到第七天的时候,朱老师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嘴里不停地喊着“顺子,顺子……”这天晚上,朱老师拉着顺子的手说:“有一件事,非常对不起你……顺子。
”“看老师,说啥话来着,只有学生对不起你的事,哪有你对不起我的事。
”朱老师就慢慢道清了原委。
朱老师说,他死后,家里就再没亲人了,他那点房产,师娘在的时候,他们就一直在商量,看将来给谁。
他们有过两种意见,一是给他们任教的小学,他们两人都在那个学校当了几十年老师。
还有一种意见,就是给顺子。
师娘去世后,他也一直在想,到底给谁?如果顺子的日子确实过得不行,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给顺子算了。
可顺子每次到家里来,都说钱有的挣,干装台,还领着几十号人着呢,也算是一个老板了。
朱老师就又不想做这种锦上添花的事了,他甚至觉得,把房产赠给一个老板,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3

大学语文A3一、判断题1、《行行重行行》一诗出自汉乐府。
()答案:错2、《诗经》以四言为主。
()答案:对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的一场斗争。
( ) 答案:对4、《长恨歌》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答案:对5、陆游、陈亮都是"辛派词人"。
()答案:对6、《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的作者是张先。
()答案:错7、清代传承唐宋古文衣钵的散文流派是浙西派。
()答案:错8、陆游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答案:错9、戏曲艺术中大致包括文学剧本、戏曲音乐和舞台美术三个部分。
()答案:对10、宋元"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大宋宣和遗事》。
()答案:错11、《聊斋志异·叶生》描写了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成功之路。
()答案:错12、徐志摩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答案:对13、散文《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
()答案:对14、曹禺《雷雨》的问世,是中国话剧艺术真正走向确立的标志。
()答案:对15、《边城》中的翠翠,代表了沈从文笔下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
()答案:对二、选择题1、堪称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的是()A:杨万里B:陆游C:林逋D:柳永答案: B2、刘义庆组织门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是()A:《搜神记》B:《拾遗记》C:《世说新语》D:《笑林》答案: C3、《项羽本纪》中"钜鹿之战"表现出项羽的() A:狂妄野心B:匹夫之勇C:沽名钩誉D:英雄气概答案: D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出自()A:《陌上桑》B:《上邪》C:《短歌行》D:《涉江》答案: C5、下列作品被明人茅坤称之为"千年绝调"的是()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B: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C: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D: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答案: A6、下列小说流派不属于20世纪30年代的是()A:"左翼小说"B:"京派"小说C:"人生写实派"小说D:"海派"小说答案: C7、下列作品为五言诗的是()A:《十五从军征》B:《关雎》C:《氓》D:《离骚》答案: A8、《郑伯克段于鄢》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情节是() A:郑伯出兵伐鄢B:共叔段偷袭郑C:郑伯隧中见母D:姜氏打开城门答案: C9、下列诗歌不属于徐志摩的是()A:《再别康桥》B:《康桥再会吧》C:《十四行集》D:《半夜深巷琵琶》答案: C10、有"富贵词人"之称的北宋词人是()A:欧阳修B:张先C:晏殊D:秦观答案: C11、《桃花扇》中的男女主人公是()A:唐玄宗和杨贵妃B:侯方域和李香君C:张生和崔莺莺D:柳梦梅和杜丽娘答案: B12、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收入其散文集()A:《忆》B:《梦与醉》C:《龙·虎·狗》D:《随想录》答案: C13、《雷雨》的作者是()A:丁西林B:曹禺C:夏衍D:田汉答案: B14、陈鸿的代表作是()A:《莺莺传》B:《霍小玉传》C:《长恨歌传》D:《虬髯客传》答案: C15、南戏形成于()A:五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南北宋之交时期答案: D三、古文阅读1、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u>死罪</u>矣。
王庭筠《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①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
“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
“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17.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6. A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选择A 项,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
C项,“借景抒情”错,“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
D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物、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此词最重要的手法是用典,使词意更加蕴藉、含蓄。
17.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

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鹊踏枝》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鹊踏枝》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鹊踏枝》注释:《鹊踏枝》:即《蝶恋花》。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彩笺:古人用来题写诗词的精致美丽的纸。
这里代指题诗。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作为书信的代称。
《鹊踏枝》译文1: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兰花哭泣的泪珠结成了露水,罗幕间透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光穿过红红的门户照到床前。
昨夜西风凛冽,碧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鹊踏枝》译文2: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仿佛在伤心地哭泣。
轻风吹动帘幕,感到一丝寒气,只见一对燕子向远方飞去。
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离的伤痛,月光斜洒进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风吹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开始衰落。
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远方的道路伸展蔓延。
真想给思念的人寄一封书信,可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知道该寄到什么地方呢?《鹊踏枝》译文3:庭院里的菊花笼罩在雾气里,像是郁郁含愁;兰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饮泣。
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有寒气透过,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去。
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间离愁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到清晓,斜射进我朱漆的窗户。
昨晚刮了一夜的'西风,把树上碧绿的叶子吹得光秃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比较不同点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朱敦儒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注】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
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
③星躔:星宿的序次。
1.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②碛(qì),沙漠,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2.这两首边塞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鉴赏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尘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初次巴陵杨凝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3.两首诗的末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黄明府强使和山谷先生留题之韵戴复古未登快阁心先快,红日半檐秋雨晴。
宇宙无边万山立,云烟不动八窗明。
飞来一鹤天相近,过尽千帆江自横。
借问金华老仙伯[注],几人无忝入诗盟。
【注】黄庭坚,号山谷道人,“金华仙伯”是其另一别称。
4.本诗与黄庭坚《登快阁》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柳永帘内清歌帘外宴。
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
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盖。
西工大年月《大学语文》作业机考参考答案

西工大202X年4月《大学语文》作业机考卷子总分:100 得分:100要答案:wangjiaofudao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道真题,共50 分)1.“伊人〞这一形象出现于〔〕。
A.《诗经·氓》B.《诗经·关雎》C.《诗经·蒹葭》D.《诗经·黍离》正确答案:C2.《牡丹亭》又名〔〕。
A.《南柯记》B.《还魂记》C.《X记》D.《紫箫记》正确答案:B3.《汉宫秋》是〔〕的剧作。
A.白朴B.马致远C.关汉卿D.高文秀正确答案:B4.《雷雨》的戏剧结构是〔〕。
A.图卷式结构B.人像展览式C.回溯式结构D.小说体结构正确答案:C5.初期新诗抒写爱情青春为主的诗人是〔〕。
A.胡适B.汪静之C.郭沫假设D.闻一多正确答案:6.《漱玉词》的作者是〔〕。
A.吴文英B.苏轼C.晏殊D.李清照正确答案:7.豪放派词人中擅于以文为词的词人是〔〕。
A.苏轼B.姜夔C.张元幹D.辛弃疾正确答案:8.以下作品中属于钱钟书的是〔〕。
A.《伤感的旅游》B.《故土的野菜》C.《白马湖之东》D.《写在人生边上》正确答案: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句出自〔〕。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B.王绩的《野望》C.王维的《终南山》D.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正确答案:10.“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范仲淹正确答案:11.《八声甘州》中的“八声〞是指〔〕。
A.八种声调B.前后八韵C.八个感慨句D.八个声母正确答案:12.明代文人传奇是改革南戏四大声腔中的〔〕确立的。
A.X腔B.弋阳腔C.海盐腔D.X腔正确答案:13.明代的“四大奇书〞中属于神魔小说的是〔〕。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金瓶梅》正确答案:14.杜甫的《登高》一诗写于〔〕。
A.长安时期B.X时期C.夔州时期D.漂泊西南时期正确答案:15.杜丽娘唱自己“一生爱好是天然〞中的“好〞意思是〔〕。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凤栖梧的阅读答案「篇一」《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杷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危楼:高楼。
②图:考虑、打算。
《凤栖梧》阅读答案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9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凤栖梧》鉴赏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汉寿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汉寿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联考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②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
③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 。
④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
⑤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A.“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
B.“回荡不已”“清冽蔚蓝”“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均为联合短语。
C.“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此句为转折关系。
D.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应为。
②④③①⑤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3.对于石同学写给报社编辑的回信,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已收到编辑老师仔细修改过的本人大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①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
“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忧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饯送亲友之所。
“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莼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词的末尾两句外表上再说王粲之事,实际上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结句发出人不如雁的感慨,所表达的情思越来越深
沉。
E.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幅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 AD。
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的“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
C项,“借景抒情”错。
“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
E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外,词人还善于用典,使词义更加蕴藉、含蓄。
2.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三个要点,每点2分。
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