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经典训练题
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经典训练题

李杜 轻薄
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2012年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B(2分)
01
A(2分
02
(2012年东营市) 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012扬州) 【甲】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轻薄为文哂②未休。尔曹③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8.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分) 9.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01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 2专题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2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
类型四 咏史怀古 题组一:
题潼关①楼 [唐]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②,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②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 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 这里指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 析。(2 分) 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 赏诗 让,的那这最些样贵后贵人两人们句们也许说欣可洞赏以庭,体会湖这到风样猿景贵啼雁壮人飞阔们、优也流民美许逐,可客可以行以体旅的画会奔成到波图猿之苦画啼,, 含雁蓄飞地流、露流出民羁旅逐漂客泊行之感旅和的对奔贵人波们之的苦怨愤,。含蓄地流露出羁旅 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分析。(2 分)
诗歌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①描写一家老小冒雨插秧的日常劳动场景,
分诗工歌合充作,满秩了序农井然村,生显活得活气泼息而。富有①情描趣写;②一运家用老口小语,冒语雨言插浅白秧流 畅的,日生活常气劳息动浓郁场。景,分工合作,秩序井然,显得活泼而 富有情趣;②运用口语,语言浅白流畅,生活气息浓 郁。
类型三 山水田园 题组一:(2022·山东济南)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古诗词阅读-课外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1、(浙江衢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2(浙江丽水)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 (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浙江嘉兴)三、古诗文阅读(2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5。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4、(山东滨州)三、阅读(共37分)(一)古诗词鉴赏。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典题精析及中考真题精选课件

8.古诗阅读。(4分) 若耶溪上① [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②酒薄何妨醉,菰③正堪④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 村庄祭神的场地。③菰(ɡ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 ,可以。
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述理由。 示例1:我认为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天高气 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 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故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2: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 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 ”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 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分) 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 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初 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的美景。)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示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风景后的开朗宽松 心境。诗人本来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 愁,显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 所见之景清新优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 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到 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乐(乐哉)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
【解析】第一通读全诗,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其次抓住明 确点出关于环境氛围的句子,即“安排筑圃忙”或“乐哉今 岁事”,据此分析即可得出全诗所充满的气息应落在“乐” 上。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语文 课外提升作业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阅读

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2021·永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诗中“ 戍鼓断人行 ”和“ 有弟皆分散 ”等句子,可以 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
◎课内单篇阅读 一、(2021·黄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
3.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流露出他泛舟西湖时的美好心境、惬意情怀。
◎课外单篇阅读 一、(2021·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 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居住时,写的 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桑柘 ”“斜径”等景物,营造一 种 清丽宁静 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 早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晨鸟,这里是 信 的代称。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1.B • 2.D
精选ppt
11
• (2012连云港) • 采莲曲 • 王昌龄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 •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句的妙处。
精选ppt
12
• 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 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 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
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精选ppt
14
• (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 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 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 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 畅得1分。)
精选ppt
4
• 6.B(2分) • 7.A(2分
精选ppt
5
• (2012年东营市) •咏 路
• [宋]邹浩① •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 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 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精选ppt
6
• 8.答案: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 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 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 评分:特点1分,含义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9.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 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 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
•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 题?(3分)
•
精选ppt
16
• 7.(1) 单调、清冷 • (2)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 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
战的景象; •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经典训练 题大全
精选ppt
1
• (2012年肇庆市)
• 雨后池上
• 刘攽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 光修《资治通鉴》。
•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 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 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3分)
•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片写重睹青山。
•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精选ppt
15
• (2012年泰州)
• 塞下曲
• 李白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 是:(2分)
• 3.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 答:
• 4.“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 答:
精选ppt
8
• 3. (2分)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 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
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 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
•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精选ppt
精选ppt
2
– 7 2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 (清澈)的状态(答出1点 给1分)。
• 8 3 垂杨、荷叶, 春季(答对1点给1 分)。
精选ppt
3
• 秋风引 • 刘禹锡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2分) •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 怒之思 • 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 项相近? ( ) (2分)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 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 划船前行的情景。
精选ppt
13
• (2012年宿迁) • 晚春 • 韩愈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
扣1分,扣完为止。)
• 4. (2分) 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 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
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
“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
精选ppt
9
• (2012年江西)
•
玉楼春 戏赋云山
•
辛弃疾
•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 评分:共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意思对即可。
精选ppt
7
• 舟行
• [明]吴承恩
•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
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
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