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答案:15.(共2分)逐移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共2分。
(四)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带答案(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题。
(6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
(3分)8.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
(3分)(一)(6分)7.(3分)“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
(1分)“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1分)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
(1分)8.(3分)敲,敲击,一个动作。
(1分)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
(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
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
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6.“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3分)7.“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中考语文诗词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A.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B.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C. 花市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8.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A.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9.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10.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A.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B.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C. 花市灯如昼,宝马雕车香满路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离骚》是()的代表作,其作品具有()和()的特点。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b1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4.png)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古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根据所给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骆宾王《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儿琴瑟调。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如画。
千里垂杨一派,万里桃花如雪。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而不久长。
1. 以下句子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迷茫B. 无奈C. 希望D. 愁绪2. 古文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 “呼童烹小豆,射杨瘦磬”表达了何种意境?A. 安静祥和B. 忧愁懊恼C. 忙碌繁忙D. 纷扰混乱4. 古文中有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话,这是在描写什么?A. 故乡B. 高山C. 西北D. 花期5. 整篇古文描绘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下列词语表达了这种态度的是:A. 鲜艳B. 明媚C. 不久长D. 美好答案:1. D2. C3. A4. C5. C二、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文选《爱莲说》白浪滔滔,千山飞鸟,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这篇古文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2. 下列哪一句描述的是渠给人的感觉?3.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什么意思?4. 古文中描述的景物和情感有何联系?5. 古文中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 荷花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意指渠能保持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注入。
4. 描绘的景物与孤独、自得和寂寞的情感相联系。
5. 主题为荷花的美丽、孤独和清澈。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唐·岳飞豪情须借胸中怀,何事更难忘?我为武夫志气豪,立志天下状元郎。
饮马长城窟行遍,悲愤今日思悠悠。
优游荡子宜乡居,王事非我莫相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 ,每相遇必终日。
荆公为参政 ,一日贡父访之 ,值其方饭 使吏延入书室。
见有草稿在砚下 ,取视之 ,则论兵之文也。
贡父善强记 ,一过目辄不忘 ,既读复置 故处 ,念:“吾以庶僚谒执政 ,径入其便座 ,非是。
”复趋出 ,待于庑下。
荆公饭毕而出 ,始复邀入 座。
语久之 ,问 :“贡父近为文乎 ?”贡父曰 :“近作《兵论》一篇 ,草创未就。
”荆公问所论大概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5 分)夕阳楼 唐 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 提示 ] 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 835 )秋天。
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 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2 分)(2) 宋代诗人芳得评价诗的三、 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 与孤鸿相似, 意思便浅。
‘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
”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容?( 3 分)(甲)杜瑛字文玉, 其先霸州信安人。
瑛长七尺, 美须髯,气貌魁伟。
金将亡, 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缑氏山中。
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
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
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
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何如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 议欲出人意表 ,有同之者 ,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 . (融洽)B.C. 值.其方饭 (恰逢)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荆公为.参政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C. 默然.良久D. 荆公饭毕而.出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值其方饭 , 使吏延入书室。
②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4. 写出你对(王安石) “默然良久 ,默然良久 ,徐取砚下稿裂之。
盖荆公平日论 )( 3 分)贡父善强.记 (勉强) 草创未就. (完成))(4 分)胜自立为.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吴广以为然. 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4 分), 徐取砚下稿裂之”的看法。
(3 分),瑛赴其聘,遂家焉。
与良田千亩,辞不受。
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有果得黄金百斤。
其不苟取如此。
——选自《元史列传八十六隐逸》(有删节)(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教谕(官名),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票,令老仆艺①蔬自给。
都御史鄢懋卿(人名)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节)【注释】①间关:辗转。
②艺:种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与良田千亩(送给) B .遂家焉(家庭)C.署教谕(委任)D.懋卿恚甚(恼怒)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A.士犹以文辞规进取可以为师矣B.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其如土石何C.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不足为外人道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①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
②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4.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杜瑛和海瑞的什么优秀品质?请根据文意作简要评析。
4 分)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两小题。
(5 分)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②。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③试春风。
(选自《与义集校笺》)【注】①天经,姓叶,名天经,诗中儒先”一―需学前辈,即为此人,住北栅;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 禅伯”一一老精于禅学,即为此人,住 西庵”。
诗中的 客子”即诗人自己,因客居苕溪故称。
②固穷:安于穷困。
③纶巾鹤氅: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
鹤氅, 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这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
(1)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分)(2) 这首诗的第二联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进行赏析。
(3分)宋清,长安西部药市 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讎②,咸誊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 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 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 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 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 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 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讎:出售、成交。
③直:价值, 价钱。
④蚩:傻,无知。
⑤翦翦:小气。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居善药(聚积,搜集) C .未尝诣.取直(前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属予作文以记之后凋也C .其远取利皆类此其如土石何而受之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②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4.宋清经商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 4 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5 分)B .冀速已(希望)D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快活)B .清之取利远 然后知松柏之D .则怫然怒万钟则不辩礼义看叶宋•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2 分)(2)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
(3 分)四奇士俞,字信仲,人。
自京师落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人来,人亦无肯至者。
俞欲入,姊止之曰:“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何为甘心召祸?”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
俞为姊言:“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外!”即取所携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
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
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汝何物人,敢至此!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是直欲为盗尔!”顾仆缚之,巫犹哓哓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
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于是鞭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邻里骇慑,争前非诮,俞笑不答。
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
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
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
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
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选自宋?洪迈《夷坚志》,有删改)【注】①弥:满,超过。
②哓哓(xi e):争辩的声音。
③诮:责问。
④累举:连续应举。
⑤主簿:官名。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过谒伯姊(拜访)B. 讶门开而具撤(惊讶)C.是直欲为盗尔(只,仅仅)D.争前非诮(责怪,非难)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 分)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2)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4. 奇士俞的“奇”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 4 分)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5 分)木芙蓉(南宋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一生开落任东风。
(1)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 2 分)(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3 分)五(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 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
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未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讫事诏 褒之。
徐人至今思焉。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密、徐:密州和:徙:调任。
②河:黄河。
③时:及时。
④屦(ju ):粗布鞋。
⑤涂潦(1ao ):路上积水。
⑥侪(chai ):同辈,同类的人。
⑦锸 (cha ):锹。
⑧三板: 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
⑨岁夫:明年的夫役。
⑩虞(yu ):忧虑,戒备。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是岁,河决村(这)B •河势益暴.(残暴)C .增筑故城为木岸(老)D •使官吏分堵而守(派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 .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项燕为.楚将B .公庐于 城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C .民心乃安 凡三往,乃见。
D .以 虞水之再至以 光先帝遗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①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②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A. 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B. 将致之官C. 尽焚其器具而逐之D. 为之不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辍耕之垄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4•轼抗洪守城的故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