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影像学特征
CT平扫: 扩大的脑室内见团块样高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点钙化;病灶 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变,颗粒感较明显;增强扫 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清楚;周围脑实质未见水肿效应(只有肿瘤 较大压迫脑室壁时才导致脑组织水肿效应)。
肿瘤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因肿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 并出血,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 T1WI 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钙 化灶在 T1WI、T2WI 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
瘤周水肿效应轻。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CNC影像学特征
常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粘连,累及孟氏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较大的肿瘤常侵犯侧脑室顶壁、侧壁。 肿瘤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脉络丛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起源于脉络上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 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0.7%,占胶质瘤的2%。占儿童颅内肿 瘤的1.8%~3% 约45%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在1岁内发病 74% 在10岁以内发病。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概况
• 占全身肿瘤的2%,年发病率10/10万 • 原因不明 • 见于任何年龄
4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2岁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 2-10岁: 幕下多于幕上 • 10-15岁:大致相等 •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5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儿童期:
-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幕上: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 -转移瘤罕见
• 成人:幕上肿瘤占70%,如大脑半球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6
肿瘤诊断三要素
(准确)
• 定位 (准确) • 定量 (力争准确) • 定性
7
颅内肿瘤影像五要点(影像诊断五要点)
• 部位 • 大小 • 形态 • 密度(信号、回声) • 毗邻关系
47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瘤周可见受压脑 皮质为“皮质扣压征”。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流 空信号
• 增强:
-明显均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
48
左额脑膜瘤(图)
49
左顶镰旁脑膜瘤(图)
50
右侧CPA脑膜皮 型脑膜瘤 (图)
51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 增强
-实性肿瘤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42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囊
变、坏死时信号不均
•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43
四脑室 室管膜瘤(图)
44
四脑室室管膜瘤(图)
45
脑膜瘤
• 临床与病理:
占原发颅内肿瘤15%-20%,起自蛛网膜颗粒的蛛网膜 帽细胞,40-60岁女性多见;常见矢状窦旁、大脑凸 面、鞍区、大脑镰等,为颅内脑外肿瘤,有完整包膜, 血供丰富,常有钙化,可引起颅骨增生或破坏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ependymoma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subependymoma
•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是一类罕见的、生长 缓慢的良性肿瘤, 属于Ι级,多无临床症 状,仅于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但当肿 瘤阻塞脑脊液通道时则产生临床症状,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 可发生于脑室系统通道上的任何部位, 但以侧脑室和第4脑室最为常见
精选课件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 肿瘤组织分类将其归为室管膜肿瘤,该 肿瘤在大片胶质纤维的构成中可见成簇 的大小一致的室管膜细胞
• 幕上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钙化相当少见, 而幕下者钙化很常见;
• 幕上室管膜下室管膜瘤血供差,大的肿 瘤还经常可以见到陈旧性出血及含铁血 黄素沉着
• 由室管膜上皮外面的一层星形细胞长出 的肿瘤,称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临床少见,在15%的结节硬化患者病人 中发生这种肿瘤。患者多为儿童,肿瘤 的恶性度为I级,成人也可患病,但预后 较儿童差,肿瘤的恶性度为 级。
精选课件
• 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 •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
• 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因囊变坏死钙化密度信号常不均质 • 境界清楚,常见轻度分叶 • 显著均质或不均质强化 • 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室扩大
精选课件
诊断和鉴别诊断
• 儿童应和脉络丛乳头状癌、乳头状室管 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 成人主要应和脑膜瘤、转移瘤鉴别。
精选课件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从肿瘤的形态学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脑内肿瘤通常呈现为局部结构的改变,如肿块、增厚等。
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导致颅骨的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膨胀等。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从肿瘤的密度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密度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的密度通常较为均匀,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为不均匀。
此外,脑内肿瘤的密度一般与正常脑组织相近,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高或较低。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第三,从肿瘤的强化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常常呈现为轻度强化或无强化,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强化现象。
此外,脑内肿瘤的强化模式通常为环状强化或结节状强化,而脑外肿瘤的强化模式可能较为多样。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强化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从肿瘤的周围表现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周围表现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脑内肿瘤通常会引起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和扩张,而脑外肿瘤可能会引起邻近组织结构的受压或侵蚀。
此外,脑外肿瘤还可能伴有出血、坏死等特征。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周围表现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总结起来,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密度特征、强化特征和周围表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当然,CT鉴别诊断只是初步的评估手段,在确定诊断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这些要点对于临床工作中的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能够有所帮助。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lyz
e
d
3 p a ti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o r s
ts w e re
e r e
e x a m c a te
in
e
d by CT
e e a n te r
c
a n
d 5 p a t ie
r
—
ts
w
e r e
e x a m
in
d by
r a
M R
v e n w w
R
e s u
lts
A ll tu
lo
d in t h p tu m
广东省江 门市中心 医院
J ia n
g
m e n
C
e n tr a
l H
p it a l
f G
u a n
in
ia n g ,J
m e n
5290 30
,
P R C h in
A 【 b s tr
c e n tr a
a c
t 】 O bj
e c
ti v e
a n
To
e x
p lo
r e
th e
CT
a n
h ig h de
a
n s it y
,
o n
m o
CT
g
a n
d is o in t e
n s e
o r
s
s
lig h tly h y p o i n t e
n s e
ig
n a ls
a
r
o n
T 1
s
.
-
w e
ig h t e d M R im
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 图分 类 号 】 R 3 . 中 794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编 号 ] 6 35 1( 0 70 ;1 30 文 17 —10 2 0 ) 20 4 —2 '
发 生 以 及长 入 第 四脑 室 的 肿 瘤 起 源 及 种 类 较 多 , 床 表 现 临 症 状 相 似 而 无特 异性 , 像 表 现也 多有 相似 。搜 集 我 院 2 0一1 影 0 0O
膜瘤显 示 钙 化 的 机 会 比髓 母 细 胞 瘤 多 见 。肿 瘤 平 扫 时 , 在 T wI 不均 匀低 信 号 , T wI 不 均 匀 高 信 号 。增 强 扫 描 可 。 为 在 为
脑 室 肿 瘤 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以提 高 其 诊 断 正 确 率 。
l 资料与 方法
位 . 性部 分 占肿 瘤 的 1 2或 1 3大 小 。增 强 扫 描 有 4例 囊 性 实 / /
病 变无强化 , 余均 为中等或明显强 化 , 以壁结节强化明显 。 其 尤 2例 肿瘤 经外 侧 隐 窝 、 侧孔 、 中孔 扩 展 到 桥 小 脑 池 . 1例 向下 进 入
进 行 MR 增 强 扫 描 。 I
见 不 均 匀强 化 , 不 如髓 母 细 胞 瘤 明 显 , 但 当大 部 分 囊 变 时呈 环 状
强 化 。室 管 膜 瘤 可引 起 轻 、 中度 阻塞 性 脑 积 水 和 蛛 网膜 下 腔 转
移。
32 2 髓 母 细胞 瘤 : 发 于儿 童 。O岁 以 下 占 5 。 占儿 童 颅 .. 好 l O 内 肿瘤 l , 颅 窝 肿 瘤 3 。肿 瘤 好 发 于 小 脑 蚓 部 , 占 2 7 后 5 约 / 3其 次 是 小 脑 半 球 和 第 四 脑 室 , 占 i3 后 者 多 由蚓 部 长 入 第 , 约 /, 四 脑室 内 , 与 其 底 能 分 开 。此 点 与 室 管 膜 瘤 可 鉴 别 。婴 幼 儿 长 以 中线 位置 发 病 居 多 , 人 多 位于 小 脑 外 侧 。肿 瘤多 为实 性 , 成 约 5 的 病 例 有 坏 死 、 变 , O 囊 钙化 极 少 发 生 。平 扫 为 T wI 均 匀 - 不 低 信 号 , 为 不均 匀 高 低 混 合 信 号 , 中 T w I 信 号 , 要 T wI 其 z 低 主 是 由于 致 密 的 瘤 细 胞 排列 及胞 核 / 桨 比例 高所 致 , 外 结缔 组 胞 此 织 增 生 也 起 一 定 作 用 。增 强 扫 描 呈 不 均 匀 明 显 强 化 , 化 程 度 强 高于 室 管 膜 瘤 , 数 可 见 厚 薄 不 均 的 环 状 强 化 。瘤 周 多 无 水 肿 少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星形胶质细胞瘤影像学
• 低度恶性:CT低密度,钙化(15%),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无或 轻度强化。
•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 高度恶性:CT混合密度,T1WI/T2WI混
合,信号,囊变、坏死多见;增强后不均匀 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
少突胶质瘤II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 G A
• 发病率占结节硬化病人的10~15%。 • 发病年龄小于20岁。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SGA的病理学
• 多为结节性硬化伴发的错构瘤恶变 所致。
• WHO将其归为Ⅰ级星形细胞瘤。 • 典型者为双核或多核星形细胞。 • 囊变常见,有丝分裂,坏死罕见。
S G A 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 T1WI低等 混合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 ,囊变常见。
侧脑室脑膜瘤。
侧脑室脑膜瘤。占颅脑肿瘤的0.5%;为良性神 经元肿瘤。
• 年龄:好发于年轻人。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
区,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 特征。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学
• 肉眼观呈边界清,分叶状肿块。 • 坏死、囊变常见,出血可见。 • 光镜下结构类似于少枝胶质瘤。 • 电镜下证实为神经源细胞的异常分化。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或等密度, T1WI 呈 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 钙化少见,偶见出血。
• 增强后大多无强化。
室 管 膜 下 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 发病率占中枢NS肿瘤的40~50%。 •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 发病年龄与恶性度密切相关。 ➢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Ventricle Neoplasms)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徐志锋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概论
脑室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10% 脑室肿瘤根据起源部位分为:
三脑室区 四脑室区
胶样囊肿,外来突入(垂体瘤,生 殖细胞瘤,颅咽管瘤,胶质瘤)
转移瘤,血管母,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外来突入如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外来突入如 脑干胶质瘤,髓母细胞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CNC病理表现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目前学者较一致认为 CNC 起源于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2007年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瘤(WHOII级)
肉眼:灰色或灰红色、质韧易碎,边缘清楚,呈分叶状,常有钙化、囊变、坏死。 光镜:瘤细胞由圆形细胞构成,排列成类似室管膜样的血管周围“菊形团”和类
成人
儿童
前角 恶性AG,SGA,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 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
形细胞瘤,
侧
体部
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膜 下瘤,转移瘤,淋巴瘤
PNET,星形胶质瘤,畸胎瘤
脑 室 三角区 脑膜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室管膜瘤
后角和 下角区
偶发脑膜瘤
脑膜瘤
孟氏孔区
恶性胶质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 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
起源于脑室系统肿瘤 起源于脑实质病突入脑室系统的肿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概论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现时肿瘤体积多较大 有一定的发病好发年龄和发病部位 CT和MR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无水肿效应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概论
成年人和儿童脑室肿瘤类型和好发部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左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钙化明显)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东莞市人民医院王芳提供)
过渡型脑膜瘤(WHO I级)Fra bibliotek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脑膜尾征是肿瘤沿硬脑膜浸润的标志
肿瘤周围组织水肿效应与复发率呈正相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影像学特征
CT呈较均匀性高信号,MR-T1WI 等或稍低 信号,MR-T2WI 等或略高信号 钙化常见,囊变、坏死少见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M, 29岁,头痛、呕吐 肿瘤边缘见血管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枢神经细胞瘤(冒泡征)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脑室肿瘤概论
脑室系统肿瘤种类及组织学起源
脑膜瘤
脉络丛的间质或脉络膜组织
室管膜瘤
室管膜细胞或室管膜残余组织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
脉络丛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
室管膜下瘤
室管膜下细胞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星形细胞
胶质瘤
星形胶质细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似松果体瘤样不规则“菊形团”纤维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NeuN 及 Syn 一般呈阳性表达;CK 及 EMA 阴性则可排除
癌变,GFAP及 S-100 阴性则可排除胶质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CNC影像学特征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左侧脑室脑膜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15% ~ 20% ,脑室内发病少,占颅内脑膜瘤的 0.5% ~ 5%
年龄:中老年人,40-70y;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 部位:侧脑室三角区好发,左侧多见
WHO分类: 良性脑膜瘤(88-94%) 间变性脑膜瘤(5-7%) 恶性脑膜瘤(1-2%),常侵犯脑实质
内皮型
成纤维型
病 砂粒型
理 分
血管型
型 混合型(移行型)
恶性脑膜瘤
脑膜肉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病理表现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蘑菇、分叶状的肿瘤具有恶性倾向,复发率较高;肿瘤大小与复发性无关
肿瘤内存在坏死灶者恶性程度更高
钙化出现为肿瘤非侵袭性一个重要特征(本观点有待考证)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 neurocytoma,CNC) 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 0.25%—0. 5%,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1%
发病年龄:好发于中青年 发病部位:CNC 位于侧脑室透明隔或Monro 孔,以一侧脑室为主向
双侧脑室生长趋势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粘连,累及孟氏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较大的肿瘤常侵犯侧脑室顶壁、侧壁 肿瘤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