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各描写方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写作方法

片段一: 朗读《天净沙·秋思》,并找出 环境描写的词语或句子,讨论其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交代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氛围;
(曹文轩《孤独之旅》节选)
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氛围。 3.衬托人物情感。 4.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5.塑造人物形象。 6.揭示文章中心。
二、思考:作者是如何进行环境描写的?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 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 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 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环境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 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 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
(结尾)那一刻,看到纷飞的、美丽的桃花,看到它们幸福地 在枝头绽放生命,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课后作业:
仿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要求:一改马致远伤感之情,用 积极向上的景物表现自己的情感。
3.衬托人物情感;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 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 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 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 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节选)
如何进行环境描写:
一、抓住景物特征。喜或悲; 二、调动多种感官。视、听、嗅、触等;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四、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描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描写都有哪些方法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描写是对句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赏析句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句子进行描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进行初中语文赏析句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结构分析法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从其结构入手,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衔接关系等方面,揭示句子的内在组织规律。
通过分析主谓宾结构,可以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推断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分析修饰成分,可以发现句子中的描绘和衬托,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通过分析衔接关系,可以理解句子中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把握句子的逻辑脉络。
二、修辞分析法修辞是句子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可以揭示句子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一个句子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形象和情感,增强对句子的感知和理解。
三、语言运用分析法句子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往往来自于语言的精准运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言运用,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细微含义和丰富内涵。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语搭配、病句修正、成语运用等方面,可以揭示句子的表现力和特色,增强对句子的欣赏和鉴赏。
四、背景分析法句子的语境往往决定了句子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分析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可以理解句子的特色和内涵。
通过分析句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可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增强对句子的共鸣和感悟。
以上是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的几种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深入揭示句子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增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来说,赏析句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借鉴句子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尝试赏析句子,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开启对语文美的追求之旅。
初中语文常用写作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 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 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 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 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 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 达到的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 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爱莲说》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的高贵。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 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 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 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反衬出海燕的勇敢。 《爱莲说》用牡丹来反衬莲的高洁。
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
铺 垫
铺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 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 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 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 蓄积酝酿气势。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 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 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 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 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 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 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 和这两件物件有联系。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 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 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 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群文阅读之写人类文章阅读

群文阅读之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目标.能判断文字所使用描写方法1.能分析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导引:本册第二单元为人物类单元。
《藤野先生》里,鲁迅用简练的肖像描写刻画出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列夫•托尔斯泰》一文茨威格使用外貌描写展示了人物崇高的精神世界。
描写方法是我们在刻画人物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再通过几篇文章来更全面了解描写方法和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结合所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下面三段选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答题格式:(文中语句),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过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命运/性格/品质/精神/……(答题格式可根据需要作适当变动)《王几何》选段从小学跨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几何那门全新的功课。
所以,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铃声一响,全班4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
须臾,一个头方耳大、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矮胖老师足足又哑笑了两分钟。
太神奇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 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乂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完整版)初中语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人物是文章的灵魂,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比如,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阔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着一身坦胸露乳的黑布衣,手提一把九齿钉耙。
”是不是脑海里就会有一个憨态可掬的猪八戒的形象呢?“尖嘴缩腮,金睛火眼,毛脸雷公嘴”,我们一看就知道说的是孙悟空。
这就是人物刻画的作用。
一、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初中语文知识: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环境描写相关知识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分类(1)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二、例句链接: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开篇点题。
交代时令,描绘了北京冬季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哀的心情。
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作用总结: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2、渲染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心情、处境等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5、明/暗示文章中心/暗示人物命运6、为后文做铺垫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置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人物肖像画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
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梁实秋《我的国文先生》 请根据左边的文字描写,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在右边空白处画出国文先生。
知识讲解一、常见题型1、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文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文学表达,它能让读者直观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特征。
人物描写主要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三点:1、塑造人物形象;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揭示文章主题。
外貌描写1、定义:又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
2、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生活状况往往指身份、地位、职业情况、贫富、处境等;身体状况主要指胖瘦强弱、健康情况。
其次,外貌描写还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初中语文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解 初三语文作文写作技巧(4篇)

初中语文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解初三语文作文写作技巧(4篇)初中语文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解初三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篇一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主要有对象、方法和用途上的区别。
写作手法是包含表现手法的,也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和各种文学创作中所需要用到的手法。
比如文章所采用的是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当下的心境和想要传达的意图,或者采用衬托或对比的方法,来突出某种事物的形式,都可以叫做写作手法。
而表现手法大多用于文学创作当中,例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都可以看做是表现手法,用来批判某些事情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抒发情感。
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5、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讲解初三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篇二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某某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某某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
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
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正面描写基本类型:正面描写人物:所谓正面描写人物,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正面描写物体: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能动性,把这个物写的活灵活现活、栩栩如生。
正面描写景物:描写景,使人如亲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氛围,获得艺术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如在朱自清的名作《春》当中,在描写到春风的时候,作者调动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把春风的温暖轻柔舒畅的特点非常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练笔:刻画小强在赶大家去上课时的神态
刻画小强在抓住学生玩手机时的神态
刻画小强在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
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
练笔:通过一位同学的语言来写另一位同学的品行。
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描写方法。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年龄、地位、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育等,使读者闻声便知其人。
加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容貌,服饰,体型,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通过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按顺序描写:①先概括主要特征,再细写。
②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一边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
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
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才能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
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
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了……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的举止、动作、行为进行描写,其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中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显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写好人物的动作,首先对动作的描绘要准确,其次要注意写得具体形象,要描绘细节。
一、要具体。
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
《凡卡》一课描写他给爷爷写信时的动作就非常具体:“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要抓住特征。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抢夺女儿梳妆台后,“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
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其中“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从而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三、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小说《药》中对刽子手康大叔的描写是这样的:“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透过这段文字,读者似乎体味到了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贪婪和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