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内容:五反运动[1]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背景:建国初期,部分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向国家机构内部派遣代理人,大肆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活动,严重地腐蚀了干部,破坏了抗美援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2]。

过程:2月上旬,“五反”运动首先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并很快掀起了高潮。

在“五反”运动中,各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揭露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同时,进行调查情况,搜集材料,对私营工商业户分类排队,确定重点。

各级政府抽调国家干部和工人、店员中积极分子组成“五反”工作队,进驻私营厂店,依靠工人,团结职员,争取和团结守法的资本家及其家庭,组成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包括守法资本家在内的“五反”统一战线,向不法的资本家开展面对面的说理斗争。

在党的有关政策的震慑和教育下,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攻势下,大多数不法资本家坦白交待了自己的“五毒”行为。

在运动中,中共中央及时地纠正了一些城市发生的逼供信等偏向,并对具体方针和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月5日,毛泽东根据五反运动进展情况,适时地提出了在“五反”运动中对工商户处理的五条基本原则,即“过去从宽,今后从严;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工业从宽,商业从严;普通商业从宽,投机商业从严”。

并根据有无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轻重大小及违法性质的恶劣程度,把私营工商业户分别划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五种类型,并指出不得采用肉刑逼供方法。

评价:1952年3月以后,“五反”运动转入定案处理阶段。

根据对全国大城市工商户的审查和处理结果,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和半守法半违法户共占95%左右;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占5%。

江西的“三反”“五反”运动

江西的“三反”“五反”运动

江西的“三反”“五反”运动卢大有【期刊名称】《党史文苑(学术版)》【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三反”“五反”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执政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江西的“三反”运动,从1951年12月下旬开始,省、专、市三级参加“三反”的总人数共63181人,其中党员4230人,经民主检查、“打虎”及定案追赃、思想和组织建设三个阶段,至1952年6月底基本结束.江西的“五反”运动,从1952年1月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运动最先在中心城市南昌市展开,然后推及九江、赣州、景德镇、吉安、上饶、樟树、临川、宁都与宜春等市镇,参加运动的工商户共26278户,经坦白检举、检查核实、分类处理三个阶段,至7月初基本结束.通过“三反”“五反”,清除了腐败分子,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毒,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在政治上对干部队伍的肌体腐蚀,在经济上对国家财经的破坏,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的团结和凝聚力,开创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新风尚.研究“三反”“五反”运动,对于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揭示党的执政规律,丰富党的执政理念.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页数】5页(P8-12)【作者】卢大有【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三反""五反"运动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王殿2.“三反”“、五反”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批评报道的第一个高潮 [J], 严俊3.横看成岭侧成峰:论“三反五反”运动的积极影响 [J], 刘德军4.辽宁“三反”、“五反”运动略述 [J], 穆忠德5.“三反”“五反”运动中媒体贪腐报道探析 [J], 程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2年五反内容

1952年五反内容

1952年五反内容1952年五反运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里程碑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一年,中国开始了著名的“五反运动”,旨在清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资本主义痕迹,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五反运动以打击贪污、浪费、盗窃、投机和特权为目标,它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反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

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已经严重破坏。

此时,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腐败现象和经济混乱,一些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扰乱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

为了清除这些病症,中国共产党决定实施五反运动。

五反运动的目的是清除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

首先,打击贪污行为,严惩那些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人。

其次,打击浪费现象,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第三,打击盗窃行为,追查那些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的人。

第四,打击投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防止投机行为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打击特权现象,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防止特权阶层的形成。

五反运动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首先,成立了专门的五反工作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运动的开展。

其次,加强了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

此外,还加强了法律的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保障了运动的顺利进行。

五反运动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通过打击贪污腐败,清除了一大批不法分子,恢复了经济秩序。

其次,通过整顿市场秩序,打击投机行为,使经济重新回归正轨。

第三,通过打击浪费现象和特权行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感。

五反运动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五反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一方面,由于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一些无辜的人也被冤枉和迫害。

另一方面,运动的重点过于集中在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问题,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积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29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过渡

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29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过渡

准备:新政协的召开( 准备: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 年 月);中央人民政府第一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 次全体会议 过程 标志:开国大典( 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年 月 日
国内: 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国内:①取得了______________的 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 胜利, 纪元。 纪元。 意义 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 ②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 统一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壮大了世界和平、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 取解放的斗争
____年底 年底, 1952 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 本好转 意义 工农业生产超过了中国历史上最高 水平 市场物价稳定, 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 提高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 了条件
二、过渡时期的后四年(1953~1957年) 过渡时期的后四年( ~ 年 (一)经济建设 背景 过渡时期总路线 内容
例如从经济上看,五种经济成分, 例如从经济上看,五种经济成分,即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 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中 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虽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见,从整体看, 可见,从整体看,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是 社会主义社会,但它的政治、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 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不是普通的 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史称“五反”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还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进一步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知识拓展:
1951年至1952年,全党在党政机构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史称“三反”运动。

这次运动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重大意义大致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从而与我国生产力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解放了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公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社会或集体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平等占有关系,从而铲除了经济剥削的根源,消灭了剥削制度;公有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建立起在根本利益一致上的互助互利关系;公有制改变了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使按劳分配原则成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方式,从而有效地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

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按照社会整体利益配置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保证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在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标志。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条原则。

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救亡图存、全面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颁布。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4年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

刊物宗旨在“改造青年之思想”和“批评时政”。

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在上面发表文章,鼓吹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20年9月由陈望接编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称为党的理论刊物。

4.遵义会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反运动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建国初期,部分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向国家机构内部派遣代理人,大肆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活动,严重地腐蚀了干部,破坏了抗美援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

1952年3月以后,“五反”运动转入定案处理阶段。

根据对全国大城市工商户的审查和处理结果,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和半守法半违法户共占95%左右;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占5%。

对于在运动高潮中曾经发生的扩大化问题,在定案处理中也基本上得到纠正。

“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

“五反”运动的胜利,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始建立工人、店员监督生产和参与管理的制度,为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