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口腔白斑”癌变1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问答题]1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白色角化症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江南博哥)。
好发于双颊,表现为灰白、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结节且无自觉症状。
(二)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三)异位皮脂腺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
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有些也可融合成片状或不规则的黄色斑块。
触之有粗糙感。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
(四)白色海绵状斑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
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裳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
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黏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
颊黏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黏膜。
(五)扁平苔葬斑块型扁平苔葬与白斑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舌背上的扁平苔群与白斑鉴别时较困难,有时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通常情况下斑块型扁平苔葬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可见白色花纹,常有充血、糜烂。
扁平苔葬常伴有皮肤病损。
(六)黏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七)梅毒黏膜斑∏期梅毒患者颊部黏膜可出现梅毒斑。
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周围出现乳白色斑片,直径约0.5〜ICnb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
同时可伴有皮肤梅毒疹-玫瑰疹的出现。
实验室检查,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R)及苍白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阳性可确诊。
[问答题]2.口腔白斑症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概述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状损害。
人体器官癌变的初期信号

人体器官癌变的初期信号癌变并非是即刻发生的,而是因病变处的正常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慢慢演变而来。
常见癌变的预兆有:口腔白斑是口腔癌的预兆,患者感觉局部有粗涩感,肉眼可见白色斑块,多发生于唇、舌、腭、龈等部位。
胃息肉常有上腹部轻微疼痛和不适,95%的病人有胃酸缺乏或低下,并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同时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血便。
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病人吞咽食物时,胸骨后隐痛、烧灼或有异物感。
在食管镜下用染色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提示是食管癌的癌前表现。
肝部病变患有乙肝、丙肝或有肝硬化史,且病史达10年之久,如突然显现肝区隐痛、口干、失眠、牙龈及鼻腔出血,伴上腹胀满及肝区不适;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明显,伴厌食、烦躁;反复腹泻,伴消化不良和腹胀,慢慢消瘦,需警戒癌变的可能。
外阴白色病变发生在女性外阴部,皮肤干枯、萎缩、颜色变白,感觉瘙痒和烧灼,尿液浸渍外阴病变处有剧痛,需考虑癌变的可能。
增生性子宫内膜病变多见于未生育或不育的年龄较大的女性,而且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表现为阴道不规那么出血,绝经期推延,绝经前和绝经期月经紊乱,上述病症需考虑子宫癌的可能。
癌变并非是即刻发生的,而是因病变处的正常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慢慢演变而来。
常见癌变的预兆有:口腔白斑是口腔癌的预兆,患者感觉局部有粗涩感,肉眼可见白色斑块,多发生于唇、舌、腭、龈等部位。
胃息肉常有上腹部轻微疼痛和不适,95%的病人有胃酸缺乏或低下,并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同时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血便。
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病人吞咽食物时,胸骨后隐痛、烧灼或有异物感。
在食管镜下用染色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提示是食管癌的癌前表现。
肝部病变患有乙肝、丙肝或有肝硬化史,且病史达10年之久,如突然显现肝区隐痛、口干、失眠、牙龈及鼻腔出血,伴上腹胀满及肝区不适;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明显,伴厌食、烦躁;反复腹泻,伴消化不良和腹胀,慢慢消瘦,需警戒癌变的可能。
四个症状提示口腔癌变

四个症状提示口腔癌变作者:张玉莲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9期一般对于口腔癌患者来说,在癌变之前,是存在一定的癌前病变症状的。
通常会表现为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形状的斑块。
白斑块:张开你的嘴巴,仔细看看口腔颊、唇黏膜,如果这两个地方有白色,不同性状的斑块,有的平平坦坦,有的像褶皱的纸,或者像米粒一样。
这类白色的斑块,其癌变率通常超过5%。
一般吸卷烟或者吸烟斗和饮高度酒的人,容易出现口腔白斑。
如果每日吸纸烟20支以上或饮高度酒半斤以上,口腔癌发生率增高。
因此,这类人群如果出现口腔白斑,同时有口腔溃疡两周仍不愈合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红斑块:伸出你的舌头,仔细看看有没有红色的斑块;张大嘴巴,看在咽部是否有红色斑块。
一般这种红斑的发生率远低于白斑,但其危险性却不容忽视,癌变率高达90%。
红斑有的很平坦,有的看着像微微凹状,一般为鲜红色,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有的形状不是太规则,一般坏区域和正常黏膜有很清晰的界限。
这种红斑通常不会感觉到明显不适,经过治疗后非但不愈反而会使区域扩散变大。
扁平苔癣状斑块:张开嘴巴,自己查查口腔颊部是否有苔藓状斑块。
这种斑块,有时表现为树枝状或网状的白色细纹状。
其癌变率在1%左右,通常以糜烂型、萎缩型和斑块型较易恶变。
这种扁平苔藓发生在舌部,会出现舌乳头萎缩,从而使舌头活动受限,語言不清,同时吞咽时会咽部疼痛。
如果自查有这种扁平苔藓状,同时舌颊部伴有不明原因疼痛、麻木,都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纤维性病变:如果在口腔内两侧颊部、唇部和舌部,都有黏膜下纤维病变,有三分之一患者最终可发展成癌。
一般患者会在吃东西时伴随有灼痛感、口干的症状。
大部分时候,与长期吃槟榔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因此如果有吃槟榔习惯的人,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疾病筛查。
口腔白斑病的定义与分级标准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
这种病变不能被擦拭掉,并且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无法归类为其他特定的疾病。
口腔白斑病在口腔各部黏膜都有可能发生,但最常见于颊部和舌部。
口腔白斑病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来确定的,这种变化表现为上皮异常增生,这是癌前损害的一种特征。
以下是口腔白斑病的分级标准:1. 0级:这一级别表现为口腔黏膜未发现异常改变,即正常的口腔黏膜状态。
2. Ⅰ级:在Ⅰ级白斑中,可以看到上皮全层内存在非角化性不完全棘层细胞以及海绵水肿的现象。
然而,这一阶段并未出现上皮异常增生的情况。
3. Ⅰ级:在Ⅰ级白斑中,除了上皮全层内的非角化性不完全棘层细胞和海绵水肿外,还开始出现了轻度的上皮异常增生。
这可能表现为轻度的基底层乳头增生或表浅溃疡等症状。
4. Ⅰ级:当白斑发展到Ⅰ级时,上皮异常增生的现象变得更为明显。
在上皮全层内,可以观察到非角化性不完全棘层细胞、海绵水肿以及明显的上皮异常增生,如中度基底层乳头增生或表浅溃疡等。
此外,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口腔白斑病还可以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均质型白斑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而非均质型白斑则可能呈现为疣状、颗粒状、皱纸状或溃疡状等不同形态。
口腔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长期慢性机械刺激、烟草和酒精的刺激、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口腔白斑病虽然并非癌症,但却有癌变的可能。
因此,一旦发现口腔内有类似白斑的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预防口腔白斑病方面,建议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长期慢性机械刺激,如牙齿残根、残冠等应及时处理。
同时,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口腔白斑病的发生。
总之,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其分级标准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了解并认识口腔白斑病的定义和分级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持口腔健康。
老烟民应该警惕口腔白斑发生癌变

老烟民应该警惕口腔白斑发生癌变*导读:口腔白斑的癌变与吸烟有密切相关性。
吸烟者口腔白斑的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癌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吸烟年限延长而明显增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近年来进行的研究显示,口腔白斑的癌变与吸烟有密切相关性。
吸烟者口腔白斑的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癌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吸烟年限延长而明显增高。
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孙正教授介绍,口腔白斑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口腔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7%~15%。
该院对110名于本院确诊为口腔白斑患者的观察发现:在不吸烟的52名患者中,口腔白斑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3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2名,癌变率为3.85%。
而在吸烟的58名患者中,口腔白斑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4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11名,癌变率为18.97%。
据介绍,这些吸烟患者的吸烟史为2~50年,吸烟量在每日2~40支,平均吸烟包年数为22.2(吸烟包年数=吸烟年数×吸烟包数/天)。
在吸烟包年数≤10的24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1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2名,癌变率为8.33%;在吸烟包年数11~30的28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2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4名,癌变率为14%;在吸烟包年数31~50的6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1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5名,癌变率为83.33%。
39健康知识:什么是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份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
广义的口腔癌是指眼眶以下,颈部以上范围内所发生的癌症,如上颚窦,耳下唾液腺,舌下唾液腺皆属之。
狭义的口腔癌,包括口腔内可以看到的所有组织细胞,包括舌,口底,唇,牙龈,口腔颊膜及颚等。
早期发现:肺癌为何也青睐女性癌症新闻:核辐射容易导致什么癌?绝症不绝:三种食疗偏方治疗癌痛癌症预防:科学饮食可预防结肠癌抗癌故事:32岁女教师写博抗癌癌症专题:88岁老人喝粥战胜前列腺癌。
口腔白斑病引发什么疾病

口腔白斑病引发什么疾病
*导读:为口腔癌癌前病变的一种。
白斑是癌前损害,在镜
下显示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
为口腔癌癌前病变的一种。
白斑是癌前损害,在镜下显示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改变,异角化等,因此要注意预防口腔白斑病的并发症,预防癌变发生。
好发群体男性较女性好发,尤其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疾病症状口腔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以颊、舌黏膜多见。
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白色斑块状病损。
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有不适感、粗糙感、木涩感、味觉减退、局部发硬。
伴有溃疡时可有自发痛和刺激痛。
白斑颜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白斑质地紧密,界限清楚,稍高于黏膜表面,与正常黏膜比较弹性及张力降低。
疾病危害口腔白斑是癌前病变。
非均质型白斑较均质型白斑癌变危险大。
第1 页。
预防和处理口腔白斑病的种方法

目录
• 口腔白斑病概述 • 预防口腔白斑病方法 • 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病 • 非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病 •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口腔白斑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01
定义
02
发病原因
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属于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 。
多与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口腔内局部刺激、念 珠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选择。
冷冻治疗
液氮冷冻
利用液氮的低温作用,使白斑组织坏死、脱落,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CO2冷冻
通过CO2冷冻枪将低温作用于白斑组织,使其结 冰、坏死、脱落。
冷冻喷雾
采用冷冻喷雾剂对白斑进行喷洒,使其迅速降温 、坏死、脱落。
手术治疗
局部切除术
对于较小的白斑,可采用局部切除术进行切除,术后恢复较快。
03
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 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合理饮食结构调整
03
均衡饮食
多吃蔬果
避免过度刺激食物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身体所需营养。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补充身体所需 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减少辛辣、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 入,降低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避免刺激因素
戒烟限酒
减少口腔创伤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口腔黏膜造成 刺激,应尽量避免。
避免咬硬物、使用不合适的假牙等行 为,减少口腔创伤的发生。
避免过度使用口腔清洁剂
某些口腔清洁剂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 ,过度使用会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03
药物治疗口腔白斑病
局部药物治疗
出现口腔黏膜白斑应警惕癌变的出现

出现口腔黏膜白斑应警惕癌变的出现天津医药学专家门诊口腔黏膜疾病专家指出: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
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
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
因为口腔粘膜白斑的早期症状如口腔粘膜粗糙等并不明显,患者对此不重视,往往不能及时发觉和主动就医,导致口腔癌的发生率升高。
因此,喜烫、辣食物者应经常注意自己口腔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若粘膜有粗糙或有异物感或味觉有改变应尽早求医。
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
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
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烟民患上口腔疾病后,诱发癌变的可能性要比常人大得多。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发表研究报告称,40%的烟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部分疾病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更多信息请点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口腔白斑”癌变
*导读:说起口腔白斑,人们往往会顾名思义,认为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
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有许多非角化性病变和角化性病变,都可能出现口腔粘膜白色斑块。
前者如白色念珠菌病,游走性舌炎,白癜风等。
后者有局灶性角化病,口腔厚皮病、硬腭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良性过角化、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等,当然也包括口腔白斑。
说起口腔白斑,人们往往会顾名思义,认为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
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有许多非角化性病变和角化性病变,都可能出现口腔粘膜白色斑块。
前者如白色念珠菌病,游走性舌炎,白癜风等。
后者有局灶性角化病,口腔厚皮病、硬腭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良性过角化、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等,当然也包括口腔白斑。
口腔粘膜病学特指的口腔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
确切的说法用1983年全国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协作组织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作出,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角化斑块,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等局部病理因素去除后可以消褪的单纯性过角化。
由此可见,人们大可不必谈斑色变,因为大部分口腔粘
膜上的白色斑块不属此范围。
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白色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单纯型);有的在白斑基础上发生溃疡或糜烂(溃
疡型);有的斑块表现呈毛刺状或绒毛状(疣状型);有的则在充血
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颗粒状白色化损害(颗粒型),根据这些特征,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仔细检查而得出口腔白斑的初步诊断,然而,尤如人眼看不出细菌一样,临床观察的结果要经过病理检查证实,才能最终确诊。
癌前病变不是癌,只因为口腔白斑有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基础,所以癌变机率高于正常上皮组织。
据世界各国调查结果,虽然有80%以上的口腔白斑患者不发生癌变,但仍有0.9%19.8%的
癌变危险。
那么,何种情况易癌变?根据专家们长期观察研究结果,首先是疣状型、颗粒型、溃疡型癌变多见;其次是发生于舌、口底、口角等部位者癌变倾向大;第三是病变区近期出现疣状和
乳头状结节、粘膜粗糙增厚、病损区边界模糊不清、粘膜质地变硬、经久不愈的溃疡等症状,都要高度怀疑癌变可能,尽早进行活组织检查,在显微镜下搜寻癌变证据。
目前,尽管口腔粘膜病专家们在寻求防癌药物和其它有效手段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但提高警惕,定期去医院请口腔粘膜病专家随访,始终是防止口腔白斑癌变的最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