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志的鸟虫篆书法赏析
双钩鸟虫篆篆刻

双钩鸟虫篆篆刻双钩鸟虫篆篆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篆刻艺术形式。
它结合了双钩鸟和虫的形象,并以篆书的方式刻在印章上。
这种形象的选择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双钩鸟虫篆篆刻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当时的篆刻艺术主要用于刻制印章,以表示权力和身份。
而双钩鸟虫篆篆刻则是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风格。
双钩鸟虫篆篆刻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双钩鸟通常被刻成蹲伏状,有着双弯的尾巴和锐利的喙,象征着警觉和敏捷。
而虫则是以蠕动的曲线勾勒出来,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整个刻刀在篆刻的过程中,要求精准而有力地刻出这些复杂的线条,以展现出双钩鸟虫的神秘和魅力。
双钩鸟虫篆篆刻的创作需要艺术家对于篆刻技巧的熟练掌握,同时也需要对于双钩鸟和虫的形态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艺术家通过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将自然界的美妙呈现在刻刀和印章上。
这种独特的篆刻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于生命力的讴歌。
它通过双钩鸟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奇妙多样的生命形式的敬畏和喜爱。
同时,它也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去欣赏和保护自然。
在当代,双钩鸟虫篆篆刻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形式。
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
同时,一些艺术家也将双钩鸟虫篆篆刻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作品。
总之,双钩鸟虫篆篆刻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篆刻艺术形式,它通过双钩鸟和虫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生命力的奇迹。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对于自然的赞美和生活态度的传递。
在现代,双钩鸟虫篆篆刻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
方介堪鸟虫篆印及其对印坛的影响

方介堪鸟虫篆印及其对印坛的影响权英杰【摘要】鸟虫篆印是指以鸟虫篆文字入印的印章.它发源于战国,盛于两汉,之后长期处于式微,直到二十世纪才形成创作高潮,即以方介堪为领军人物的创作风格驰名印坛.方介堪的鸟虫篆印创作取法高古,时誉甚高,为鸟虫篆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方介堪鸟虫篆印的创作动机与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汉鸟虫篆印、铜印等方面.同时,从历史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鸟虫篆艺术的价值,并对当代印坛鸟虫篆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简略分析.【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5页(P112-116)【关键词】方介堪;鸟虫篆印;纹饰【作者】权英杰【作者单位】太原学院学生处,山西太原 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9鸟虫篆,承袭于楚国文字体系,是一种将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形象与篆书文字形象进行结合的装饰性文字。
自西周至春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文字在不断满足日益繁杂的社会需求的同时,其装饰性也开始逐渐独立并鲜明起来(详见图 1)。
文字不再是纯粹记录语言的符号,其形体的拉长与线条的扭曲带来了更为强烈的装饰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对美向往的内在表现,也是文字由记事向艺术发展的过度。
正因为这种装饰性的表现,使得文字在社会动荡和战争不断的春秋时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在繁杂的各国书体中,最具装饰性,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鸟虫书。
鸟虫书,最早称“虫书”,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汉以前史佚记载,已无法考查。
《说文解字·叙》曰:“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1]315 由此可见,在秦朝鸟虫书已是官方认可的文字体系并被广泛地使用。
西汉初年,虫书作为“六体”之一,由太史用来课试学童,至新莽复古改制,则称虫书为“鸟虫书”。
《说文解字·叙》云:“及亡m新居攝,使大司空甑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
鸟在飞,虫在爬——方介堪48方鸟虫篆印欣赏

鸟在飞,虫在爬——方介堪48方鸟虫篆印欣赏
鸟虫篆是一种在汉字篆书中加入装潢性的鸟形、虫形等动物纹饰或将篆书笔划蟠曲缠绕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象而构成的一种美术化的篆书文字。
鸟虫篆印是指以鸟虫篆书为印文的印章。
它源于战国,盛与两汉,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复兴于明清,大且盛于今,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印章艺术形式,其与众不同的华丽面貌和金石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印学爱好者。
如果要问当代哪位篆刻家的鸟虫篆印比较牛掰?那么方介堪无疑是人选之一,所以今天金石君就给大家带来了方介堪的48方鸟虫篆印,看着这48方鸟虫篆印,您可能会感觉那印面上的“鸟”在飞,“虫”在爬,真是栩栩如生!
△三千大千
△唐雲私印
△唐雲私印
△饒宗頤
△唐雲私印
△沙孟海印
△佩秋
△破立斋
△史莽
△青山杉雨
△陸以洪印
△靈士私印
△寒舍
△李曲
△韩天衡
△苦篁斋
△韓振權印
△苦篁斋
△張爰私印
△周丕振印
△壮暮斋
△张爰
△朱紫虹印
△魚飲谿堂
△謝建華印
△張暮寒印
△張虔私印
△张爰
△大石堂
△豆蘿室
△憶謝堂
△吳中士印
△于園
△春煦室
△遲燕草堂
△曾克耑印
△大千
△白雲山頭云欲立
△天衡銘心之品
△湮江書閣
△張氏大千
△暗随流水到天涯
△白雟樓
△潘嬰私印
△方濟衆印
△東吳何氏
作者简介。
常用鸟虫篆书法字典

这个字以其他物体为原型,但更加抽象化。在字中,只能 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和几个代表性的线条。这个字给人一 种简洁、明快的感觉,让人能够迅速识别出这是一个其他 形状的字。
05
鸟虫篆法在文化中的应用
在传统书画中的应用
装饰性
01
鸟虫篆法在传统书画中通常被用作装饰,为画面增添古朴典雅
的气息。
识别出这是一个虫形字。
鱼形字示例
鱼形字一
这个字以鱼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鱼形字。在字中,可以看到鱼的头 部、身体和尾巴等元素。这个字给人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一条小鱼正在水中游动 。
鱼形字二
这个字与上一个字不同,它更注重表现鱼的细节特征。在字中,可以看到鱼的眼睛、鳞片 和鳍等元素。这个字给人一种细腻、逼真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够看到一条真实的小鱼。
01
02
融汇了古文字的造型特点,线条 粗细相间,富有节奏感。
03
字体结构严谨,注重字形的对称 和呼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 值。
04
02
鸟虫篆书法字典编纂体例
字典收录范围
收录常用汉字
字典主要收录常用汉字,包括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 字等。
收录鸟虫篆字体
字典主要收录各种鸟虫篆字体,如大篆、小篆、玉篇 、碑帖等。
感觉,仿佛一只虫子正在爬行。
02
虫形字二
这个字与上一个字不同,它更注重表现虫的细节特征。在字中,可以看
到虫的足、触角和鳞片等元素。这个字给人一种细腻、逼真的感觉,让
人仿佛能够看到一只真实的小虫。
03
虫形字三
这个字以虫为原型,但更加抽象化。在字中,只能看到虫的大致轮廓和
几个代表性的线条。这个字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让人能够迅速
韩天衡谈鸟虫篆印创作丨经典回顾

韩天衡谈鸟⾍篆印创作⼁经典回顾鸟⾍篆印创作⼿记韩天衡艺术的经典是永恒的,然⽽,经典⼜总是有保鲜期的。
清⼈赵翼是具有战略思维的学者,他从⽂艺发展史的⾓度洞察:“李杜诗篇万⼝传,⾄今已觉不新鲜。
江⼭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作为经典,它的开拓创新功绩,以及它的影响⼒,其实要远长于“数百年”,乃⾄是永恒的。
然⽽,历史在前⾏,审美在演化,作家在求索,后⼈在期待,故⽽,既往的经典,既是永恒的,⽽其“新鲜”则是有时限的。
若验之印坛,明末的汪关借鉴汉印及元朱,开创了精妍温婉的印风。
继之程邃以朴茂古厚的情调出之。
嗣后,丁敬以古拗⽣拙的印格,横空出世。
接着,邓⽯如以书⼊印,以婉畅流美的新腔,⽓压万夫。
清末吴昌硕出,纵横排阖,雄恣壮伟的作为,威震印坛,⽽⼏乎同时,黄⼠陵则以其光洁清纯的⾯貌,惹⼈瞩⽬,⽇⽉光辉地与⽸翁相颉颃、对垒。
的是各具风貌,各领风骚。
1999千秋万岁1999千秋万岁边款1999千秋万岁印⾯1999千秋万岁印⽯上述的印坛巨匠的确有着不可动摇的风骚和地位,但其“新鲜”度则是随着时间⽆情地在削减。
试看汪、程、丁、邓、吴、黄,乃⾄于后出的齐⽩⽯印风,当今的印⼈,⼜有⼏⼈视其有出炉时般的“新鲜”度?⼜有⼏⼈乐于去亦步亦趋地模拟复制?“风骚”依旧,光芒万丈;“新鲜”⽇减,少⼈临摹,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艺术的“⼭阴道”上,⾏进不断,风景更替,古妍今美,美不胜收。
艺术,⼜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要新的创造,才有⼤别于前贤的新品种、新风味和新鲜度。
所以,⽑泽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规律性论断,是⾼明和深邃的万岁不败之论。
说到“新鲜”,⾮经典的“新鲜”绝⾮“创新”。
“新鲜”与“创新”,⼀字之别⽽相去甚远,它不是⼀个级别上的概念,⽽有质的不同。
当今,有志于创新的印⼈,努⼒出品着某些颇见“新鲜”的作品。
它也许是“创新”的前奏,然⽽“新鲜”⽽缺失艺术要件的滋养、充实,必会昙花⼀现⽽凋谢。
从本质上讲,真属于“推陈出新”的“新鲜”作品,才称得上是开⽣⾯、领风骚,更“新鲜”的创新。
他的鸟虫篆,古今第一!

他的鸟虫篆,古今第一!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
篆刻家。
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
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其篆刻功力深厚,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赞为“无一字无来历”,古文字学家郭沫若称道“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赵叔孺对其印学功底极为欣赏,曾语人:“可谈印者,唯介堪一人”。
方介堪为张大千刻印多枚,彼时有“张画方印”的美誉。
文革当中饱经政治迫害,以致身体伤残。
他的篆刻在民国时期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之一,鸟虫篆印章和玉印风格的创作至今未有伦比。
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古玉印汇》《玺
印文综》等。
东吴何氏
方济众印
潘婴私印
天衡铭心之品
烟江书阁
张氏大千
张爰之印
暗随流水到天涯
日嶲楼
白云山头云欲立
曾克耑印
迟燕草堂
春煦楼
村上三岛
大千
大千世界
大石堂
豆萝堂
固庵写生
镬边庵
韩天衡
韩振权印
寒舍
黄恒山
苦篁斋
苦篁斋
李曲
靈士私印
柳白衣
陆以洪
佩秋
破立斋
青山杉雨
饶宗颐
三千大千
沙孟海印
史莽
唐雲私印
唐雲私印
唐雲私印
吴中士印
西蜀张爰
小春在馆
谢建华印
忆谢堂
于园
鱼饮谿堂
张目寒印
张虔私印
张爰。
鸟虫篆印设计理念

鸟虫篆印设计理念鸟虫篆印设计理念鸟和虫是大自然中最为普遍的生物,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代表着生命的奇迹和力量。
鸟和虫在中国文化中也是常见的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篆印设计以鸟虫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向往自由与自然的情感。
首先,鸟虫篆印设计中的鸟和虫的形态应该具有简洁、流畅的特点。
鸟的形象应该突出其飞翔的姿态,给人一种自由、轻盈的感觉。
虫的形象则应该突出其细小、灵活的特点,给人一种灵动、生命力旺盛的感觉。
整体设计的线条应该流畅、流畅,并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
其次,色彩选择上应以自然色系为主,如蓝、绿、棕等。
这些颜色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鸟和虫的身体可以选择亮丽的颜色,如红、黄等,以突出其生命的活力和美丽。
在设色上应尽量简约,避免过多的色彩,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再次,鸟虫篆印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自然元素,如花草、水流等,以丰富设计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这些自然元素可以扩展到印文的周围,形成一个自然的环境。
印文的字体应该选择古朴、硬朗的字体,以增加整体设计的稳重感和历史感。
最后,鸟虫篆印设计的整体风格应该以古朴、典雅为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斟酌,力求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同时,还应注重篆刻技法的运用,使整个篆印设计更加完美和精美。
总之,鸟虫篆印设计的理念是通过鸟和虫的形象传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体现人类向往自由与自然的情感。
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和亮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元素的加入,营造出一个充满动感和活力的设计。
整体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通过精心设计和运用篆刻技法,展现出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汉代鸟虫篆印欣赏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汉代鸟虫篆印欣赏
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好好欣赏一下汉代的鸟虫篆印,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
汉代的鸟虫篆印啊,就像是一个神秘又迷人的小世界。
你看那些印文,就像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在跳舞。
鸟虫篆这种字体可特别啦,它把鸟啊、虫啊的形状巧妙地融合到字里去。
比如说,有的笔画看起来就像是鸟儿舒展的翅膀,线条那么优美,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
还有些笔画像小虫子在蠕动,弯弯曲曲的,特别俏皮。
这些印呢,它们的大小虽然不大,但是里面蕴含的艺术价值可大了去了。
每一个印都是工匠精心雕琢的成果。
你想啊,在汉代那个时候,没有咱们现在这么高科技的工具,全靠工匠们的一双手,一点点地把这些充满创意的印打造出来。
这得有多厉害呀!
从这些鸟虫篆印里,我们还能感受到汉代人的审美呢。
他们肯定是一群特别浪漫又富有想象力的人。
不像咱们现在有时候做事比较刻板,人家能把鸟虫的形象和文字结合得这么完美。
而且这些印的用途也很广泛呢,有的是官员用来表示身份的,有的可能是文人墨客用来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的,就像咱们现在签名一样。
当你仔细端详这些印的时候,就好像能穿越回汉代,看到那些人拿着印在各种文书或者画作上盖章的场景。
你仿佛能听到他们在讨论这印刻得好不好看,哪个工匠的手艺更精湛。
这些印就像是汉代文化的一个小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那个古老时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真的是越看越爱,越看越觉得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创造力简直无敌了!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力志的鸟虫篆书法赏析
发表时间:2009-03-04T13:13:38.793Z 来源:《魅力中国》第1期供稿作者:刘永超[导读] 鸟虫篆印是艺术中有特色的一种雅致的形式,将其美术意识、装饰意味的适度表现及其特有的流美华丽的风格视为一种独特的优点。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
鸟虫篆印就是篆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历代鸟虫篆印或富丽精工,或清新灵秀,或光怪陆离,或栩栩如生,将艺术化的动物形象或含蓄、或突出地置于小小的印面中,在篆刻这样一门汉文字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鲜明的美术趣味,使我们在欣赏时感受到有别于一般文字印章的别样的艺术情趣。
鸟虫篆称鸟书或鸟虫书,是先秦篆书的变体,鸟书属于金文之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上鸟首而成为特殊的美术字体,文字中常可辨认出形如鸟的全身或局部(喙、翅、爪等)的笔画,即文字与鸟形融为一体,或在字旁与字的上下附加鸟形做装饰,因而得名。
鸟书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鸟书多见于青铜器铭文,湖北宜昌附近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面的八字铭文就是鸟形字。
虫书笔画故作蜿蜒盘曲之状,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长脚下垂,犹如虫类身体之弯曲,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辨识颇难。
鸟虫篆印是艺术中有特色的一种雅致的形式,将其美术意识、装饰意味的适度表现及其特有的流美华丽的风格视为一种独特的优点。
鸟虫篆印不仅创作繁荣,也深得书画家的喜爱,在书画作品上使用鸟虫篆印成为一时风气。
赵力志,号太行居士,1946年生于河南安阳,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首届实现中原崛起有突出贡献新闻人物。
其爱好新闻、书法、摄影。
多年来,采写的文章,先后在新华网、新华每日电信、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改革报、山东大众报、河南日报等多家报纸刊登.其书法擅长鸟虫篆、鸟书、行草,参加展览并多次获奖。
赵力志先生将鸟虫篆印带入到书法作品中来,在沿袭传统的文化中在加上自己的风格,融入到书法中,创造出具有现代风格的鸟书,深得大众的喜欢,创作的鸟虫篆书法作品,被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河南省军区、二七纪念馆等企事业单位和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友人及上千名知名人士收藏。
赵力志先生在临写创作时,得悟鸟虫篆添头加足之理,闲暇之余,刻意研究,不独无一字不可作鸟虫篆,亦无一字有违字理画趣,虚实映带,和谐调协,妙在亦书亦画之间。
赵力志先生的鸟虫篆书法创作成就令人敬仰,比如他在鸟虫篆书中做到了古代文字与于现代书法的统一,在继承传统鸟虫篆书法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为繁荣民族文化,他又在篆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既有传统的书法艺术,又可对每个字以篆书加以识别和辨认。
至今仍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在没有流派书法成功先例可以参照的情况下于鸟虫篆书法领域取得大成,称其于鸟虫篆书法创作上有“筚路蓝缕”之功是毫不为过的!赵力志先生的鸟虫篆书法大胆打破了篆书结构的对称,形成了个性化的纹饰语言且变化丰富,又辅之以添头加足,所作书法创作气势恢弘,变幻莫测,个性鲜明。
赵力志先生独出机杼地把春秋战国的青铜、玉器等纹饰融入鸟虫篆书法创作。
这些纹饰有着纯正的中国古典艺术基因,它们与鸟虫篆印纹饰的结合,效果非同凡响。
他走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不仅拓宽了鸟虫篆书法的取法领域及风格内涵,对鸟虫篆书法的创作模式也是一种丰富。
赵力志先生在鸟虫篆书法追求上成就不菲,时誉甚高,以至求者踵接,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功。
这一成功的示范效应是无法估量的。
纵观赵力志先生的鸟虫篆书法创作,成绩卓著,对赵力志的鸟虫篆书法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也许,将来回顾今天,这一段历史也许只是赵力志先生在探索鸟虫篆书法艺术新辉煌期的一个序曲。
我深信,博大、睿智、勤奋的赵先生必将在鸟虫篆书法,创造出更为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