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综合训练与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综合训练与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攀高亲蒋平“新来的唐市长是江村当年的放牛娃啊!”虽然是小道消息,但在大学生都没出过一个的小江村,不亚于发生了一场七级地震。
最先从电视里发现这个秘密的是村里的鳏夫铁葫芦:“就是三十年前村里的二愣。
当年,他爸妈过世,无依无靠的,出去乞讨前,还从我摊担里拿过两块灶糖呢!”“你那么肯定他就是二愣?没弄错吧!”“千真万确,二愣那模样,化成灰我也认得!”不光是铁葫芦,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跟着作证。
小江村出了个市长!消息不胫而走,不光是村里,乡里和县里也认为是特大喜讯。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大伙无论如何也喜不起来了:据内线考证,唐市长档案里的籍贯可不是小江村。
有人对铁葫芦的记忆表示怀疑,铁葫芦这边呢,则以脑袋担保,并声称可以带领大伙前去市里朝见,当面攀上这个高亲。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过,唐市长眼下正率团去香港招商,只能等他回来。
这段时间,铁葫芦成了县乡各级领导关照的重点,每日里迎来送往,觥筹交错。
村里甚至有人张罗着将最漂亮的寡妇介绍给他续房,铁葫芦就这样完成了身份的巨变。
举起酒杯的时候,似乎自己就成了市长的代言人,只消他开口表达,唐市长就会乖乖地在县乡联合报告上签字,一大笔扶助资金立马手到擒来。
一星期后,唐市长终于回来了。
县长、乡长这边也准备停当,一帮人浩浩荡荡开到市政府,把保安吓一大跳,以为是上访闹事的。
后听说是唐市长的家乡人,保安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
唐市长这边呢,见到这一大帮家乡人,连连摇头:“你们可能是弄错了,我不是小江村的,也不是那个什么二愣,我父母还健在呢!”面对满口酒气,大讲灶糖往事的铁葫芦,唐市长更是一脸莫名其妙:“您老人家可能是认错人了,我小时候闹牙疼,家里从来不让我吃糖的!”唐市长不认帐,县长和乡长精心准备的要钱报告便没有递上去。
碰了一鼻子灰,走出市政府大门,县乡二长的脸色都很难看。
只有铁葫芦一脸的不在乎:“他妈的,真是一年土,两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20 小说创新题之文本特征探究答题攻略
高考新题型典例集训
一 考题考向
1. 考题式样
1. (刘慈欣《赡养上帝(节选)》)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 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 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 (郑武文《万年桥》)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 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 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 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 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 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 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 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 ”“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 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 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 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2024届高考小说主题训练:侯发山小说(含解析)

小说主题训练------侯发山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家楼侯发山大哥事先将公司的事安排停当,趁着十一假期,开车带着两个兄弟回老家了。
父母已经过世,又不是清明,也没听说哪家乡亲办事,还不到给村里老人发放补助的日子,现在回来干啥?老二心里暗自嘀咕。
老三呢,还想利用这个假期到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走一走。
不能说大哥的话就是圣旨,但在一个锅里搅稀稠大半辈子了,他们了解大哥,大哥做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
车停在村外,大哥在前头带路。
他似乎知道两个兄弟心里有点儿小小的不乐意,一边走一边说:“其实咱袁桥也不错,有活了500多年的大槐树,有牛王庙,有四合院……不但有历史文化,还有红色基因。
我相信,袁桥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游人如织的好地方。
”老二和老三都没有吭声,类似的话大哥说过很多次。
大哥把他们带到了“袁家楼”那里。
连同这一次,大哥是第二次带他们来这里了。
“袁家楼”是明朝万历年间,由他们的七世祖袁国臣所建,坐北面南,为砖木结构建筑,通高15米左右,占地约60平方米,共三层,砖砌的墙厚约80厘米,楼内设有暗道,直通寨墙外面。
该楼起到了登高远望、避难、防护外来侵犯的作用,所以被民间俗称为“避难楼”。
有碑记载:“公袁氏,讳梦松,公兆其子也。
家有楼,高百尺,孑然特出,因共称为‘袁家楼’焉。
相传建自明时。
明季盗充斥,有土寇至村,族人避难楼上,贼环而攻,有剧贼负方不趋进,将以火其门,楼上以磨石下击剧者,立毙,贼惊,楼得无恙。
”上一次,大哥没有表态,只是围着“袁家楼”转了几圈。
这一次,大哥开口了。
他说:“来到这里,你们两个会想到啥”老二心里一惊。
难道大哥是为金元宝而来?传说,“袁家楼”建好后,修建者还将一大锅的金元宝存储于某处,以备将来修缮之用,该处距“袁家楼”仅一箭之地。
这金元宝的藏身处,后人遍寻无果,至今仍是一个谜。
又想,大哥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会有这个想法?不可能。
老三想的是,莫非大哥要出资修缮这栋楼,然后将其弄成一个景点收取门票?中,主意不错。
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中)

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中)作者:费明富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08期(接6期)三、环境描写鉴赏类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两类,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环境描写的作用把握,是阅读小说的重要能力,自然也是高考要重点考查的对象。
【例1】(2008·海南、宁夏卷)12.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例2】(2009·浙江卷)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解题思路:⑴把握环境描写的情感基调或创设的情感氛围;⑵思考环境描写之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⑶思考环境描写之于情节展开所起的作用;⑷思考环境描写之于小说主旨表达的作用。
海南、宁夏卷第12题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浙江卷第12题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四、小说主旨探究类小说是含蓄的艺术,其主旨的判断往往更是见仁见智。
所以关于小说主旨的分析与把握,常用比较开放的题型。
同时对小说的主旨概括表达是难度较大的能力,所以需要探究。
【例1】(2008·海南、宁夏卷)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例2】(2009·福建卷)14.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6分)【例3】(2009·安徽卷)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1)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两点即可)(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高考语文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专题1

高考语文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专题12020.0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2,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按要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遭遇了50 年一遇的冰冻天气,交通.电力等行业涌现了一大批杭击雪灾的勇士。
电力员工罗文海.罗长明.周景华在高压线路上人工除冰时,因线路覆冰太厚,铁塔不堪重负而坍塌,3 人不幸殉职。
材料二:汉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让四个学生得以生还。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请你在网上发帖悼念,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昵称,不要用真。
帖子一:网友昵称 [ 小桥流水 ]悼词:冰雪消融,春意盎然,而烈士们却永远地去了。
他们的灵魂依然还留在杭击雪灾的第一线,永驻在灾区人民的心田。
致可敬可爱的人。
帖子二:网友昵称【】悼词:(2)根据链接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抗灾勇士以身殉职,情融寒天冰下联:3,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高考小小说阅读鉴赏

高考小小说阅读鉴赏高考小小说的鉴赏小说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它要求习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慧眼,以生动再现生活的笔墨,使此短文迸射出强劲的艺术张力。
请欣赏下面的袖珍小说名篇《陨盗》(陶渊明)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小小说基本特征1:体裁特征“小”“微”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2:主题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鉴赏方法:一:把握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例:《神枪耿黑头》(梗概)耿黑头的外貌黑得出格,他的头发、眉毛、胡子“黑得不得了”,脸蛋、脖子黑得像锅底。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卷五篇(附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卷五篇一、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5题。
依偎那片阳光丁肃清一位穿着病号衫的老人徘徊在医院门前的林阴路上,那么多军功章附在他的胸前,耀眼夺目,丁当脆响。
他向我伸出右手,右手仅剩下两根指头。
他脱下鞋向我展示右脚,右脚掌上凹凸不齐一根脚趾也没有。
然后,他又指指他的左耳,其实他并没有左耳,仅仅剩下一个耳墩。
他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纪念。
他讲他曾同敌人拼过七次刺刀,讲弹皮划破小腹,肠子拖出体外,愣是用手塞进腹内爬着靠近敌人碉堡而拉响炸药包。
我蓦地觉得从前书本里读到的历史是那么苍白,眼前的这位老战士从头到脚不就是一部民族解放的生动编年史么!然而如今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
我惶惑困解。
昔日戎马疆场置枪林弹雨而不顾的他,竟是为了今天向别人炫耀他的那一堆奖章么!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透过玻璃,我看见那间空旷的病号房里,曾向我炫耀过他的过去的那位老人席地而坐,花白的头深深地伏在胸前,用一根根五彩塑条编篮子。
一次、两次……每次我路过这窗前都忍不住向里望两眼,老人总是那副姿势盘腿席地,埋头弯腰,像一尊塑像。
只有彩条在他的额下欢快地跳。
我和医院办公室的张主任谈论我们合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素材时,有人敲门:笃笃、笃笃。
他走了进来,把一只编好的菜篮放在张主任的桌上:“我编的,编得不好,我想你用得着。
”说完,微笑着退出门去。
我印象中大谈自已辉煌历史的英雄居然也送礼,居然也讨好起别人来!“他是想在医院长住。
”张主任介绍说,这所医院是民政系统的荣军医院,治病不拿钱。
怕撵他出院,这才编篮送礼讨好别人,而且他还每天4点起床到伙房帮厨。
他想让别人知道他对医院有用处。
我还了解到这位老人从来没有结过婚。
战争结束复员回家,年龄已大,家境又贫,且成了四肢不全的残废人,只好空门冷户孤灯下守护着风烛残年罢了。
无力耕耘、无钱治病,也许正是他赖在医院的理由呢。
老人仍旧坐在那间屋子里编、编……他究竟要编多少只菜篮,送多少次人情?他依偎在医院如同依偎阳光,谁忍心揭去老人身上的这片阳光呢?夺门而出我去采访老人。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试题中的微型小说阅读(上)高考的大阅读除了散文,就是微型小说。
综观高考实例,微型小说阅读在突出小说三要素的阅读与赏析这核心的同时,还注重对小说语言的理解与赏析,对小说主旨的探究与评价。
本文特就小说阅读题目的基本类型、解法略作探讨。
一、人物形象分析类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之处。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高考考查的着力点。
具体题型多种多样,有对性格特点的概括表达,有对形象意义的深入分析,还有对人物形象在文中地位作用的分析与把握。
1.概述形象性格类。
概述形象性格,一般要求考生,用关键词语来表达,尽量不用描述性语言。
概括要抓住主要的性格侧面,根据文本具体的描述进行概括。
题干中一般具有“概括”或“概述”等字样。
【例1】(2007·湖北卷)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 【例2】(2008·宁夏卷)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 【例3】(2009·安徽卷)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7分)解题思路:(1)概括人物的身份;(2){既括人物的性格;湖北卷第l9题的答案: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
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宁夏卷第l3题的答案: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
安徽卷第l2题的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分析形象意义类。
这是在“概述形象性格类”基础之上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能概括形象性格,而且能结合文本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答案一般要求先概括,再分析。
考生容易忽视应先概括这一点。
【例l】(2008·广东卷)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 【例2】(2009-辽宁卷)(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解题思路:(1)概括形象性格;(2)找到最有表现力的描写文字;(3)对描写文字进行概述分析。
第17题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第(3)题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救济。
3.探究形象作用类。
这是分析人物形象难度更大的一种题型,要求对人物性格和文章思路有比较深刻地把握。
这种试题涉及的形象往往不是作品的主要形象。
【例l】(2009·海宁卷)11.(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解题思路:(1)收集相关形象在文本的信息,以求对其有个完整的理解;(2)着意用与主要人物形象关联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它的作用或意义;(3)这些较为次要的形象安排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小说的主旨更加鲜明。
第11(3)题的答案: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二、人物描写方法鉴赏类人物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称谓,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叫实写与虚写的结合;还如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还如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例l】(2008·江苏卷)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例2】(2009·四川卷)1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注:①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
陷入绝望之中。
②起初。
我对此颇有些伤感。
心中似有几分失落。
③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
用另一只眼来检查。
)作简要分析。
(8分)【例3】(2007·湖北卷)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解题思路:(1)确认描写类型;(2)明确描写性语言的特定背景,即什么背景下说的话,什么背景下的动作或心理等;(3)本着几种类型的描写互文见义(如:同一背景下的语言和神态,其表意的内涵应该是一致的)的原则分析描写性语言之于人物性格和小说主旨的煮义和作用.第15题答案: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或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或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或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 第l6题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竺刻画了人物性格。
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
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湖北卷第l6题答案: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现代文阅读技巧【题型描述】高考散文阅读中的“布局谋篇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考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就会发现命题者对《考试大纲》中“分析文章结构”这一考点似乎格外青睐,许多试卷都涉及到了对这一考点的考查。
【提问模式】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1.本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2.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筒要分析。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简析(×××)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5.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实证分析】下面举例简析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以期让同学们在解题时既能“入乎其内”,从内部对语段结构进行条分缕析,又能“出乎其外”,从而突破“分析文章结构”这个考点。
一、整体上的谋篇布局【命题热点】文章的结构布局,大体可分为纵式和横式。
比如叙事散文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个环节,这便是一种纵式结构。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纵式结构,表现为认识的不断深化;如果某篇散文是按照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来行文,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称之为横式结构。
另外,还有以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段落之间呈现出因果、正反、主次、类比、叙议等结构关系。
【典例传真】例1.这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相关语段】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
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
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
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
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竞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
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蛾,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是烟和火……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二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
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美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f选自赵丽宏《焰火的变奏》)【解题思路】考查文本的“谋篇布局”,一定注意它的“特色”。
这篇散文结构上最主要的特色是时间、空间的双线结构,相交织.也就是说其行文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时间上沿着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这条线索,写了两种生活状况的交织,借此表述来传递作者的情感;空间上从湖面上写起,重点写空中的焰火,两种物象互相映衬。
【参考答案】本文的谋篇布局是:从时间上说,是现在与过去的交织与碰撞;从空间上说,是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
二、开篇结尾的谋划1.开篇的谋划【命题热点】大凡好文章都讲求开头如凤头一般精美靓丽。
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题成为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这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题型。
一般来说,开头段主要起着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的作用,具体答题时,需要从文章的内容、结构等方面作答,可根据文本内容,来拟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