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转换反问句改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

合集下载

改句子陈述、反问、双重否定

改句子陈述、反问、双重否定

(四)陈述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之间的互换。

例: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反问句:我怎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双重否定句: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1、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得出规律:A、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时,判断词相反,同时有反问词(难道、那能、怎能等词,末尾加“?”B、双重否定句中有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可能……不……;非……不可……等。

2、练一练:(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邱润峰上课认真,学习怎么会不进步?(3)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文明。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6、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7、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8、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0、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18、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20、难道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22、难道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吗?23、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做到?24、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26、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7、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28、你怎能这样蛮横无理呢?29、难道孙悟空的本领不大吗?30、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怎能不红呢?31、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32、这场报告会怎能不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呢?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答案(仅供参考)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句式转换(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双重否定)

句式转换(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双重否定)

1、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2、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4、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5、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6、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 习。 7、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8、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9、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0、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 历史任务吗?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 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 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6、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7、爹妈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8、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9、这部电影使我感动得流泪。 10、黑熊躲进大树洞里。
6、燕子飞过大海,不可能不辛苦、艰难。 7、爹妈都不在家,不得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8、在共产党面前,没有困难不能克服。 9、这部电影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 10、黑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
1、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2、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3、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
难忘。 5、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6、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7、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反问句与陈述句、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句子训练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难道你见过这样的总理吗?齐国有人。

你没有见过这样的总理。

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难道泪珠不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吗?他不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

泪珠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我怎么买得起这么贵的书呢?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难道我能袖手旁观吗?我买不起这么贵的书。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难道我会忘记那些美好的印象吗?我怎么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呢?我不会忘记那些美好的印象。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我们怎么会把您老人家忘怀呢?这么大的公园,我能来别人难道就不能来吗?我们不会把您老人家忘怀。

这么大的公园,我能来别人也能来。

桂花的香气,难道不迷人吗?我们怎么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呢?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

会议十分重要,你怎么能不去呢?难道中秋节前后不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吗?会议十分重要,你一定要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难道朝鲜人民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吗?难道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吗?朝鲜人民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难道人民解放军不值得每个人学习吗?人民解放军值得每个人学习。

生活的穷困和疾病怎么能泯灭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呢?生活的穷困和疾病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从这以后,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从这以后,楚王必须(只得)尊重晏子了。

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

我不得不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万般无奈,莫泊桑不得不再次来到老师家。

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

楚王不得不向晏子赔不是。

小明其实不是不想做个好孩子。

楚王只好向晏子赔不是。

小明其实想做个好孩子。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不能不看。

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必须看。

反问句陈述句互换

反问句陈述句互换

三.肯定句否定句转换
(1)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时,加上否定词及意思相反 的词,变成单纯否定形式。 例如: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变为否定句时,则为:他不是笨孩子。 (2)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时,去掉否定词加上意思相 反的词,变成肯定形式。 如:这是个不错的理由。 变为肯定句时,则为这是个好的理由。
四、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在关键词前加 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 “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不 是没有”、“非……不可”等重要否定词。
五、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改写成肯定句时, 要注意这些双重否定词的细微差别。如:“不得不” 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 时, 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等词。而“不能 不”“不要不” “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
81、推小车上台阶 --一步一个坎 82、里弄里扛竹竿 ----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 ----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 --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 ----装象
一、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 不,没不加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 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 而无信。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 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 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 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句式转换——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课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句式转换——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课件

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方法
1、表示判断。“是”“了”用“不可能不”“谁也不能否认” 2、表示非常肯定。“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 4、表示全部。“全”“都”“全部”用“没有(谁/一个)……不”
“无不” 5、表示推测。“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直述句还是转述句,填在括号里。
1.老师激动地说:“你们知道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
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直述句)
2.张佳高兴地告诉妈妈,她在书店买了一本曹文轩的《草房子》。
( 转述句) 3.王晓对大家说:“我叫王晓,是从咸阳转来西安的。”(直述句) 4.爸爸说我想去爬山的话他就带我去。( 转述句)
句式转换
目录
01 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
0 直述句与转述句 023陈述句与反问句
0 1 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 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 陈述句 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 陈述句,简称为 肯定句。
双重否定句即否定两次, 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 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 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 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2
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我不是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3 谁也不能否认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
我必须承认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 我不能不承认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
5 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佩服小明。
我们班没有一个同学不佩服小明。
6 爸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动手做饭了。
0 3 陈述句与反问句

句型转换(30个句子)语文

句型转换(30个句子)语文

句型转换(30个句子)语文1、他要去补习。

(双重否定句)2、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3、他要去看书。

(双重否定句)4、陈述句:你吃过饭了。

该反问句5.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改为反问句;6.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7、你难道没看比赛吗?(反问改陈述)8、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9、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0、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11、他要去看电影。

(双重否定句)12、爸爸说:“我明天不去上班了。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3、有哪位大力士可以把这么沉重的大铁牛捞起来呢?(反问改陈述)14、小嘎子要绊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反问改陈述)15、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16、多得些知识决不是一件坏事。

(改为肯定句)17、这件事我一定要做。

(调换顺序,意思不变)18、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19、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改为“被”字句)20、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21、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22、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23、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自私,算不上好学生。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24、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不用关联词表示肯定的陈述句)2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26、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27、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为陈述句)28、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

(改变句序,句子意思不变)29、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30、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30、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变反问、双重否定句练习

变反问、双重否定句练习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七年级(下)语文兴趣小组训练(三)句式变化

七年级(下)语文兴趣小组训练(三)句式变化

七年级(下)语文兴趣小组训练(三)Array句式变换句式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变换句子原意的前提下,从语气、语序、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运用恰当、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即肯定改为否定,将否定改为“?”变“。

”。

即问号改为句号。

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

“很”“都”等,使句子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示例一:像保尔这样的人难道..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吗?..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呢?长句变短句三步走:学习刻苦并且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的三好学生。

答案:①他是一个三好学生。

②他身体健康、学习刻苦。

③他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2.短句变长句三步走:第一步,确定短句的主干句。

第二步,嵌入长句的修饰成分。

第三步,对句子进行修改,增添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语意完整、通顺。

例:将下列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①鸟类很少做梦。

②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

答案: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或,爬行动物和鸟类很少做梦。

也可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互换。

1.肯定句变单纯否定句的技巧:先找出谓语的反义词,然后再否定这个谓语的反义词,即“不、无、没有、非、勿等否定副词+谓语的反义词”。

例:公园里的花真多。

(肯定句)公园里的花真不少。

(单纯否定句)2.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的技巧:在谓语前加上“没有……不……”“不能不”“不得不”“无不”“无非”等等。

例: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肯定句)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双重否定句)3.否定的反问句变双重否定句的技巧:①先把否定反问句变为肯定句(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否定词和语气词,把问号改为句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你难道一点怜悯心也没有吗?
陈述句:你有一点怜悯心。

双重否定句:你不是没有一点怜悯心。

2.反问句: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陈述句: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双重否定句:我们不能不言而无信。

3. 反问句:难道每个人都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吗?
陈述句:每个人都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双重否定句:人们不会不喜欢他这样的孩子。

4.反问句:难道字典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陈述句: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双重否定句:字典不可能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5.反问句:难道詹天佑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吗?
陈述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双重否定句:詹天佑不能不算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反问句: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陈述句:那条街很热闹。

双重否定句:那条街不是不热闹。

7.反问句: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会不羞愧呢?
陈述句:彼得读着这份账单,会羞愧的。

双重否定句:彼得读着这份账单,不会不羞愧。

8.反问句: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难道敢吱声吗?
陈述句: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

双重否定句:一块儿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没有一个不低下头,不敢吱声。

9.反问句:难道你没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陈述句: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双重否定句:我不是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10.反问句:你难道没有爸妈吗?
陈述句:我有爸妈。

双重否定句:我不是不没有爸妈、
11.反问句:他难道不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吗?
陈述句:他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

双重否定句:他不会不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

12.反问句:难道你家里没有电脑吗?
陈述句:我家里有电脑。

双重否定句:我家里不是没有电脑。

13.反问句:雷锋的事迹,难道不能使我们感动吗?
陈述句:雷锋的事迹,能使我们感动。

双重否定句:雷锋的事迹,不能不使我们感动。

14.反问句:小妹妹这样的乖巧,我们难道不能喜欢她吗?
陈述句:小妹妹这样的乖巧,我们能喜欢她。

双重否定句:小妹妹这样的乖巧,我们不能不喜欢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