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七章领导者与组织行为资料
《组织行为学高教版》PPT课件

群体行为
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
第一章导论
•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行为
• 一、组织
• (一)概念:组织是合同或契约的集合体,由许多成文或不成文 的合同或契约组成,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依据合同或契约的规定
进行工作,并据此获得相应的报酬。
•
是控制或统治的工具,每个成员都被分配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上。对每个成员应该做什么,以及对他们的行为都作了严格的规
沟通。他们与外界联系的2/3是这种性质。与此相对照,几乎没有
时间思考,他们每天仅形成一份公文。
• 明兹伯格的观察有价值吗?说出这种方法的缺陷?
案例
• 想确定:主管人员的友好有助于(导致)下属生产率的提高
• 方法:在训练期间没有发生其他影响生产率的事件,安排一个 没有受过训练的主管人的控制组并且测量其成员的生产率数据。
•
市场
•
政策法律
•
宏观经济
• 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
组织对环境的改造
• (三)组织的演变
• 竞争优势: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程度—有效性
•
组织内部制度及效率—效率
• 主要变量:专业化与分工
•
正规化程度
(续)
•
集权与分权
•
技术
•
•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
20年股票市值发展曲线---
•
创造性的领导和高度激励的人员管理
• 3、强化功能:保持和巩固行为的作用。(结果对动机的影响)
• 目的:动机所指向的对象,动机所期待的结果 • 需要:是动机的诱因、基础和根源,当需要具有特定的目标时,
需要才转化为动机
动机产生的原因:需要、刺激
第七章领导者与领导行为

权变因素
决策是否有质量上的要求? 是否有足够的信息作出高质量的决策? 决策问题的结构是否清楚? 下属对决策的接受程度是否会影响决策的有效实施? 如果领导者独自作出决策,下属肯定会接受吗? 下属是否明确决策与实现组织目标的联系? 准备选用的解决方法是否会在下属中引起冲突?
32
领导方式
决策方式
独裁方式Ⅰ (AⅠ)
12
二、六类素质论
体质特征: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外貌等; 社会背景:包括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等; 智力:包括判断力、果断性、表达力、灵活性等; 性格:包括独立性、自信心、支配或依赖、进取心 等; 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包括成就的需要、创造性、持 久性、责任的需要、对人的关心、对成果的关心、 安全的需要等; 社会特征:包括领导能力、合作精神、与人共事的 技巧、正直诚实、权力的需要等。
37
四、领导艺术的核心内容
用人艺术 用权艺术 理事艺术
38
1.用人艺术
长短并用 用人要疑与疑人要用 用“新鲜人”与用“新一代人” 慎用精英人才
39
2.用权艺术
高使用率
管理者影响上级
合理化 结盟 友情 谈判 硬性指标 高层权威
低使用率
管理者影响下级
合理化 硬性指标 友情 结盟 谈判 高层权威 规范的约束力
13
三、十大条件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 备十大条件:
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恰当的授权;善 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创新;敢冒风险;尊重他人 ;品德超人。
14
四、美国管理协会的调查意见
美国管理协会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1812名管理 人员进行了调查,提出意见:
工作效率高;有进取精神;善于分析问题;有概 括能力;有判断能力;有自信心;能够帮助别人提 高工作能力;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善于用权 ;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善于利用谈心工作;热 情关心别人;能使别人积极乐观地工作;集体领导 ;自我克制;自行做出决策;能客观听取各方面的 意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勤俭;具有技术和管 理方面的知识。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组织中的领导行为本章主要介绍领导行为的涵义、特征、类型、权威、规律、关系,以及领导成员、领导部属、领导目标、领导体制等构成要素,领导环境、领导观念、领导方略、领导效能等制约因素,领导的一般职能和主要职能等内容。
第一节领导行为概述一、领导涵义所谓领导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由组织赋予法定职权的领导者在领导目标的指引下,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按照组织规范和领导体制的要求,通过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分层次、分系统地率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管理过程,它是一定组织体制下领导双方的社会关系在领导过程中的本质体现,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和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
1.领导的属性1)一般属性——组织行为管理过程:领导行为作为组织中的一种职能行为,其性质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率众达标这一组织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所有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共同具有的属性。
2)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领导行为是组织中相关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在阶级社会中组织的生产关系有不同的性质,有公有制的组织,有私有制的组织,也有合营制的组织,由此就决定了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在同属于管理范畴的前提下,又形成了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而不同组织中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则正是领导属性的本质体现。
私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支配利用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统治性管理;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服务性管理;合营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则取决于组织控制权的性质和所在社会的性质等双重性质的作用。
2.领导的职能1)过程性职能——实现领导目标:率众达标是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任务不是随同部属去工作,更不是代替部属去工作,而是率领部属去工作。
领导在率众达标的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双重职能,首先要实现率领部属共同工作这一领导目标,只有完成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才能产生相应的工作效果。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课件

(美)斯多蒂尔1954年研究发现,影响领导行 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抓组织——“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者为实现组 织的目标,既规定自己的任务,也规定下级的任务。 包括组织设计、计划与程序的制定、职责和关系的 明确、沟通、目标确定等。
•关心人——“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包括相互尊重、 上下级情感交流等。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 的政府”——情境的特点是 由被领导者所决定的。
4、科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966)
高 高关系 低工作
参与式
说服式
高工作 高关系
关系行为
授权式
低低 高
成熟
有能力 有意愿
低工作 高工作 低关系 低关系
任务行为
较高
较低
下属成熟度
命令式
高 低 不成熟
有能力 无意愿
无能力 有意愿
方面的特征。 ➢ 目的:企图制定一种有效领导者的标准,
以此作为选拔领导人和预测领导有效性的 依据。
特质理论
• 认为领导者具有特定的人格、智力、生理方 面的特点;
• 大多以伟大人物作为研究对象; • 众多分离领导特质的研究努力以失败告终;
原因是:
– 忽视了下属的需要; – 未能指明各种特质间的相对重要性; – 未对因果进行区分; – 忽视了情景因素
研究方法 由寻找最佳的领导方式转为从领导 情景去探讨适合的领导方式。
1、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民主 独裁
5、领导者以提上问级题,为接中受建心议的再领做决导策方式
6、领导者规定界限,让集体做出决策
领导者运用7职、领权导者允许下属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
权
下属自由权
以下属为中心领导方式
组织行为学(吉林师范大学)第一章 导论

Liqi—JLNU
• 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就成
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 问题。
Liqi—JLNU
(四)组织的三个层次
• 1.个体(individual)
Liqi—JLNU
• 2.群体 • 人们在组织中极少完全单独
工作。如果要完成目标,组织 成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合作并协 调他们的活动。
Liqi—JLNU
• 组织行为定义为: •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 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 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Liqi—JLNU
•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
定组织征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 律。 • 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 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 与行为。
Liqi—JLNU
(二)组织和环境
能量、信息的交换。
• 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 • 组织活动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 • 许多组织失败的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环
境。
Liqi—JLNU
• 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表
现为组织和环境中的各种要素、 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 这些其他组织和个人构成了组 织的利益相关者。
Liqi—JLNU
组织的三个层次
组织水平 群体水平 个体水平
心理学——个体水平;社会心理学——群体水平
•
人类学与社会学——组织水平
Liqi—JLNU
组织行为学的系统观点
A 组织的物理 ---技术系统 AC 组织任务
AB 组织背景 ABC 组织中 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__领导行为

3 改变职位权力 增加环境的有利性: ● 改进与下属的人际关系 ● 履行组织的全部权力 ● 成为一个工作上的专家 ● 收集信息 ● 要求增加权威性 减少环境的有利性:
让团队成员参与决策 分散信息 下放责任
高LPC――面向关系 低LPC――面向生产 那些处于这两个范围中间的人被称为社会
自立主义者;他们倾向于较少关心他人的评 价 他们既具有任务驱动型的某些特征;也具 有关系驱动型的某些特征
领导情境的划分
1上下级关系领导者和员工 2任务结构结构或非结构化 3职位权力
情境与领导的匹配
当面对非常有利和不利的情境时; 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干得更好;而 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则在中等有利 的情境;即Ⅳ Ⅴ Ⅵ型的情境中干 得更好
激励
控制
● 领导重在影响和引导;
管理重在控制和协作;
● 领导和管理都需要决策;但
管理主要是常规决策;而领
导更多是非常规决策
领导理论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素质特质论 行为论 环境论
●素质论认为:能否成为一个领导者;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是否具备领导者的素质
●行为论认为:领导者最重要的方面不在于领导 者的个人素质;而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领导者 做些什么;有效的领导者以他们不同的行为区别 于其他领导者
领导特质的6大方面
生理特征和背景 智力 情感和情绪 驱动力 价值与道德 领导技能
❖美日企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日本
使命感 决策思维能力 责任感 规划能力 依赖性 判断能力 积极性 创造能力 忠诚性 洞察能力 进取心 劝说能力 忍耐性 对人理解能力 公平性 解决问题能力 热情 培养下级能力 勇气 调动积极性能力
组织行为学-领导学

(1)德才兼备
德:德行(贤者有德能服众)
才:才能(能者有才须懂行)
(2)知行并重
知:认知(真知灼见,实事求是)
行:实行(坐言起行,付诸实践)
领导者素养
(3)智勇双全 智:智谋(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 勇:勇敢(有勇气,敢冒风险) (4)仁义共施 仁:仁爱(仁者爱人,同利共患,得人心) 义:正义(义者宜也,行为适宜,行正道)
(三)从层次上来说,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 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 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在不同阶段之中, 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 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 个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R4 高
任务导向
R3
R2
下属心理成熟度
高任务 高关系
S1 指令型
高任务 低关系
高 R1
低
2、菲德勒权变模式
菲德勒(F.E.Fiedler) 权变(Contingency): “随机应变” —— 经:不变 —— 权:变 “如果……那么……” (相当于函数关系)
如果……那么……
情景三要素
提示问题 作为新上任的领导者,李刚的困窘是如何造成的?
李刚与其前任刘仁的领导方式有何不同?
菲德勒模式是否适用于本案例?有何启示?
李刚应当如何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复习思考题
7-1 领导概念及其实质 7-2 影响力分析 7-3 三类领导理论着眼点 7-4 菲德勒权变模式要点
案例:新来的财务处长
市针织总公司财务处长刘仁退休后,其职务由该公司属下最大的一家针织厂的财务科长 李刚继任。 财务处在公司内部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处长刘仁资深能干,待人随和, 善解人意。他要求下属互相协作,在没有严格监督下做好各自的工作。一直以来,财务 处的工作颇有效率。李刚正值年富力强,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被认为是接替前任 的合适人选。李刚本人也满心希望领导好财务处一班人。就职两个多月来,李刚觉得财 务处的工作效率下降了,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一次,李刚急着要用最新的成本资料, 两位女职员却屡屡拖延。李刚认为这是故意的。 又有一次,由于一位老职员误报情况, 致使李刚在给总经理的一份报告出现差错。为此,李刚很恼火,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批评 了这位老职员。 那天刚上班,处里一位年轻的女职员来请事假,说是要去火车站接人。 李刚不准假,结果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如此等等,令李刚深感苦恼。
【精选】组织行为学之领导者与领导行为PPT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与理论
3 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 布莱克和穆顿(Blake and Mouton)用图表方式发展了领导风 格的双维度观点。
(1,1)型:贫乏型管理 (9,1)型:权威型管理 (1,9)型:乡村俱乐部
型管理 (5,5)型:中庸型管理 (9,9)型:团队型管理
群体决策:与下属集体讨论,共同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
争s取tr一u致c意t见u。re):领导者为了实现组
第一节 领导织的概目念与标理论而对自己与下属的角色进行界定和建构的程度。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与理论
第R4一阶节 (段-领2授导)权的式概关领念导与怀。理论维度(consideration):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
(1)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
第(一5,节5)领型独导:的中裁概庸念型Ⅱ与管理理:论 从下属那里获得信息,自己做出决策。
(2)生产导向(production-oriented)
R压4力阶状段态-下授协,权领式商导领者导Ⅰ很。难:进行个理性别的、接分析触性的下思考属。 取得建议,由领导者自己做出决策。 协商Ⅱ:与下属集体讨论后,领导者自己做出决策。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与理论
四、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后)
有效的领导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共同决定。 1 菲德勒的权变模型(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领导者的风格 以及领导者对情境的控制程度。 (1)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 (2)确定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因素: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 构,岗位权力。 (3)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 任务取向的领导在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效果最好, 即第一、二、三、七、八类型;关系取向的领导在中等有利的情 境中干得最好,即第四、五、六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里克特(R. Likert)的领导系统模 式
1)专制集权式领导作风。 2)仁慈集权式领导作风。 3)协商民主式作风。 4)参与民主式领导作风。
(3)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论
• 创立结构:指把重点直接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的领导行为,如 把任务规定得很明确,组织得条理分明,任务委派得职责分明, 规章、计划、岗位责任都制定得一清二楚,并使用职权与奖惩 进行监控,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这是重视任务的领导行为。
8. 施考特(W. Scott): 领导是在某种情况下,影响个人或 群体达成目标的过程。
9. 库茨:领导是影响他人跟着去达成一个目标。 10. 阿吉里斯(Argyris)领导即有效的影响。为了施加有
效的影响,领导者需要对自己的影响进行实地的了解
二、领导的权力影响力
• 权力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西方:领导特质理论
• 领导是“在某种情况下,通过信息沟通 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个目 标或某些目标的人际影响力。” (R.坦南鲍姆,I.R.威斯勒,F.麻 沙瑞克)
• “领导是影响人们为自动完成群体目 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G.R.特纳)
• “领导是一项程序,使人得以在选择 目标及达成目标上接受指挥、导向及影 响。”(T.海曼,W.C.施考特)
领导管理技巧模型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
3、领导的行为—风格理论
• (1)勒温(K. Lewin)的作风类型理论
1)专制作风,权力定位于领导者 个人。 2)民主作风,权力定位于群体。 3)放任作风,权力定位于职工个人。
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施出来的一种为了达到某个目
标的影响力. 5. 赖特(E.B. Rerter): 领导是不凭借特权、组织权力或 外
在形势而说服和指挥他人。
6. 戴维斯(K.Davis):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 力。
7. 布朗卡特(Blanchard):领导是一项程序,使人得以在 选择目标及达成目标上接受指挥、引导和影响。
(1)斯托格蒂尔的六类领导特质
•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研究所的斯托格蒂尔 (R. M. Stogdill)把领导特质归纳为六大类:
• 1)身体特性。 • 2)社会背景特性。 • 3)智力特性。 • 4)个性特征。 • 5)与工作有关的特性。 • 6)国普林斯顿大学包莫尔 ( W.J.Baumol) 提 出 了 作 为 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十个条件, 颇具代表性:
第七章 领导者与组织行为
• 领导工作就是要成为联结其它两方面 的桥梁,一方面是合理的和考虑周到 的计划,经过仔细设计的组织结构, 人员配言的良好规划和有效的控制技 术;另一方面是职工有被人理解和受 人激励的需要,以及尽他们一切能力 为实现企业目标和部门目标作出贡献 的需要。
——哈罗德·孔茨
案例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领导
• 1)值得信赖。 • 2)公正。 • 3)谦逊的举止。 • 4)倾听意见。
• 5)心胸宽阔。 • 6)对人要敏锐。 • 7)对形势要敏锐。 • 8)进取、进取、进取。 • 9)卓越的判断力。 • 10)宽宏大量。 • 11)灵活性和适应性。 • 12)稳妥而及时的决策能力。 • 13)激励人的能力。 • 14)紧迫感。
• (1)控制权。如决策权、指挥权、人 事任免权、财务审批权、物资分配权等 等。而这些权利又是领导者进行控制活 动的经常而又必要的手段。
• (2)奖惩权。奖、惩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的目的也是一致的。
• 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因素 • 1.权力因素 • 2.传统因素 • 3.资历因素
三、领导行为理论
• 1.东方:民本、正己、谋势
• 1)合作精神。 • 2)决策能力。 • 3)组织能力。 • 4)精于授权。 • 5)善于应变。 • 6)敢于求新。 • 7)勇于负责。 • 8)敢担风险。 • 9)尊重他人。 • 10)品德高尚。
(3)鲍尔的领导特质论
• 麦肯锡公司创始人之一,现年95岁的马 文·鲍尔(Marin Bower)在他1997年出 版的新著《领导的意志》中指出,领导 者必须养成以下14种品质:
• 关 国 西 北 航 空 公 司 的 董 事 长 H. 凯 莱 赫 (H.Kelleher)善于在公司员工中营造家庭 气氛,他记住了员工的姓名,亲自送生日卡 给员工。为了设法保持本公司在放松了管制 的航空业中的充分地位,他向公司员工和工 会要求作出相当大的让步,他的要求被接受 了。他的亲自实践的领导作风赢得了员工对 他的尊敬和追随。这种朴素措施对管理部门 和员工一视同仁。例如,他的办公室是设在 兵营式的大楼内的。作为领导追随他的人的 榜样,看来他既关心有待完成的任务,又关 心为他工作的人们。
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1. 孔茨(Koontz):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 怀热情来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
2. 泰瑞(G.R. Terry):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达成群体 目
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
3. 杜平(R. Dubin):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 4. 坦宁鲍姆(R. Tannenbaum): 领导就是在某种情况下, 经
• “领导是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 怀热情地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 (H.孔茨,H.韦里克)
• 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 一定目标的能力。”(K.台维斯)
• “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包括影 响他人的一切活动。” (A.菲尔 德曼)
• 在西方的领导理论中,领导者、 被领导者(追随者)和组织环境 被称为领导的三要素。
• 关怀体谅:指信任与尊重下级,友爱温暖,关怀下级个人福利 与需要,帮助下级解决个人问题,与下级沟通对话并鼓励下级 参与决策的制定。这是重视下级及人际关系的领导行为。
第一节 领导行为理论基础
一、领导的概念
• 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的 一种行为。
• 领导是人们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 来完成他们的任务的艺术。
• 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行影响的活动 过程。
• 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一定目标的能力。 • 领导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