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天线应用场景的说明及建议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微波天线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发送微波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优化微波天线的设计和性能对于提高通信质量、增加通信距离和减少功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微波天线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微波天线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手机基站天线、卫星通信天线、无线局域网天线等。
在手机通信中,微波天线可以实现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交换,保证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而在卫星通信中,微波天线则是实现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的重要设备。
在无线局域网中,微波天线也扮演着接收和发送信号的重要角色。
2. 雷达领域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一种设备,而微波天线则是实现雷达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关键部件。
在军事、航空航天、气象等领域,雷达的应用非常广泛,微波天线的性能和设计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探测范围、探测精度以及抗干扰能力。
3. 无线电视与广播在无线电视与广播领域,微波天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电视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随着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的普及,对于微波天线的性能和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微波天线的优化方法1. 天线设计优化微波天线的设计优化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主要包括天线的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
在天线的结构设计上,要考虑到频率特性、方向性、增益和驻波比等因素。
在参数选择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以保证天线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天线匹配与调整天线的匹配是指天线与传输线或传输系统之间的匹配,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
在微波天线的应用中,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调整天线的匹配网络,保证天线与传输系统之间的良好匹配,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减少功耗。
3. 天线辐射图优化天线的辐射图描述了天线在空间中的辐射特性,包括方向图、极化图和阵列图等。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
微波天线是一种用于收发微波信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微波天线的应用和优化。
微波天线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速度和质量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微波天线可以用于无线网络、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微波天线的应用还可以改善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提高通信
的可靠性。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军事、气象和航空领域。
微波天线在雷达系统中起到收发信号的作用,可以用于目标探测、距离测量和速度测量等
功能。
通过优化微波天线的性能和方向性,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灵敏度和探测范围,提高
雷达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电话
通信等领域。
微波天线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起到接收和发送信号的作用,可以用于接收来自
卫星的信号,然后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完成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通过优化微波天线的增
益和方向性,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和发送能力,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优化微波天线是提高其性能和方向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改变天线的结构和形状,可以
提高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
优化天线的辐射模式和极化方式,可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和
接收敏感度。
还可以通过优化天线的工作频段和频率响应,提高天线对不同频段信号的接
收和发送能力。
优化天线的尺寸和重量,可以减小天线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天线的便携性
和安装灵活性。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微波天线是指频率在微波波段的天线,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特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这篇文章将介绍微波天线的主要应用和优化方法。
1.通信领域微波天线在通信领域中应用广泛,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
其中,微波天线的应用在卫星通信中尤为重要,在通信中心带宽窄、传输距离远的情况下,需要采用高增益、高直径比的微波天线,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质量。
2.军事领域微波天线在军事领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在侦察、监视、干扰等领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雷达中的微波天线,可以通过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实现对目标的监测和跟踪。
3.医疗领域微波天线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医用微波治疗设备,通过微波天线将微波能量传入人体,使细胞产生温升,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4.其他领域微波天线还在其他领域中有应用,如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汽车雷达、遥感等。
为了提高微波天线的性能,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常用的优化方法有以下几种:1.设计优化微波天线的设计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微波天线的结构参数和材料选取等因素,来提高微波天线的性能。
在设计微波天线时,需要考虑到天线的频带、电阻匹配、波束方向、功率承受能力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2.制造优化微波天线的制造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微波天线的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等因素,来提高微波天线的性能。
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天线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工艺,以及天线的防护与维护。
3.电路优化微波天线的电路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微波天线的驱动电路、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来提高微波天线的性能。
电路优化可以通过优化电路参数、选择适合的电路拓扑结构等方法实现。
微波天线的计算优化是指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微波天线的性能进行仿真和预测,以指导微波天线的优化。
计算优化可以通过基于有限元方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快速多极子法等数值计算方法实现。
通过以上的优化方法,可以使微波天线的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探讨微波天线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发送微波信号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通信、无线电和其他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微波天线的应用和优化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微波天线的应用领域和优化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微波天线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微波天线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在移动通信中,微波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保障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在卫星通信中,微波天线用于地面站的信号接收和发送,实现与卫星的通信传输。
在无线局域网中,微波天线用于中继器、基站和终端设备,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连接。
2. 雷达领域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测距的设备,而微波天线则是雷达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微波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在军事、航天、气象和航空等领域,雷达系统都离不开微波天线的支持。
3. 无线电领域微波天线在无线电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无线电导航等。
在广播和电视中,微波天线用于信号的接收和传播,保障广播电视的覆盖和质量。
在无线电导航中,微波天线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实现定位和导航功能。
二、微波天线的优化方法1. 结构优化微波天线的结构优化是提高其性能的关键。
通过优化天线的结构参数、布局方式和尺寸比例,可以实现天线的辐射效率、频率带宽、方向性和阻抗匹配等性能指标的提升。
常见的结构优化方法包括天线的形状优化、天线的阵列化设计、天线的匹配网络设计等。
2. 材料优化微波天线的材料选择也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天线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能力,从而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质的导电材料和介质材料可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和频率特性,进而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3. 综合优化微波天线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结构、材料、电磁、热学等多个因素。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

微波天线的应用与优化微波天线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发送微波的天线。
它广泛用于雷达、通信、无线电广播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微波天线的性能取决于它的形状、大小、工作频率和辐射模式。
因此,微波天线的设计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微波天线的应用和优化。
1. 雷达:雷达用于检测、跟踪和识别飞机、舰船、车辆和人员等目标。
微波天线被用来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以实现目标检测和跟踪。
2. 通信:微波天线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和卫星通信。
它用于将无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接收器进行解码。
在通信系统中,微波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和范围。
3. 无线电广播:微波天线也被用于传输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
这种天线用于将广播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并将其发送到接收器,以供广播接收。
4.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使用微波天线进行卫星到地面的通信。
这种天线用于将地面信号转换为卫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卫星上,以实现卫星通信。
微波天线的性能取决于其设计和制造的准确性。
微波天线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工作频率:微波天线的工作频率是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工作频率取决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和频段。
微波天线的设计应该根据工作频率进行优化,并具有最佳的频带宽度和灵敏度。
2. 天线形状和大小:微波天线的形状和尺寸也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天线应该被适当设计,以获得最佳的辐射模式和最佳的信号强度。
天线的物理大小应小于工作频率的波长,以减小天线体积和重量。
3. 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微波天线的性能也非常重要。
材料应该具有高的电导率和低的损耗,以提高微波天线的效率和传输距离。
4. 电路板设计:在微波天线设计中,电路板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电路板应该优化排列以减少电路板产生的噪音和耦合。
5. 数字化和向量化:通过将微波天线数字化和向量化,可以更好地控制信号的方向和射频功率。
数字化和向量化微波天线可以提高其性能,并减少干扰信号。
总之,微波天线的应用和优化对各种领域的通信、雷达和卫星通信等至关重要。
天线、网络性能与应用场景优化 精品

零点填充 方向图圆度
对网络性能有影响的辅助指标
零点填充在某些特殊场景可有限度的减少盲点; 方向图圆度是反映全向天线的覆盖均匀性指标。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定义:是指天线的前向辐射dB的两个方向的夹角。
波束宽度
3dB 波瓣宽度 峰值 - 3dB 60° (eg) 峰值 峰值 - 3dB 10dB 波瓣宽度 峰值 - 10dB 120° (eg) 峰值 峰值 - 10dB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65°波束
32°波束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基站设置----站高:35米, 下倾角度:10度 垂直面波束宽度14度 垂直面波束宽度7度
P0
天线相对于偶极子的增益用 天线 “dBd” 表示 P2 天线相对于全向辐射器的增益 用 “dBi” 表示 如: 0dBd = 2.15dBi
理想辐射单元
2.15dB
偶极子比全向辐射器的增益高 2.15dB
G = 10log(P1/P2)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天线增益、方向图和天线尺寸之关系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辐射参数:
--- 按重要性顺序排列
水平面波束宽度 电下倾角度 垂直面波束宽度 前后比 增益 交叉极化比 副瓣抑制
辐射参数评估:
满足所需求的覆盖要求
水平面和垂直面波束宽度准确,精确的下倾角,高 前后比抑制同频干扰,并满足所需要的增益指标。
能有效提升网络的通信质量
天线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副瓣抑制:
抑制同频干扰或导频污染的指标之一 仅需考察垂直面方向图的上侧第一副瓣。如前方出现超高建筑物, 根据实际情况可评估上侧第二副瓣。评估举例:比如指标为18dB,则所 有频点都需要优于该指标。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应用与优化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应用与优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天线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优化。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容量和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优化方法。
1. 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场景1.1 4G和5G无线通信系统4G和5G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了多天线技术。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增加多个天线,可以实现信号的多径效应和空间分集,减少多径衰落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多天线技术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通信服务。
1.2 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多天线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多天线技术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输入信号来增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提高网络的精度和鲁棒性。
同时,多天线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观测信息,为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效率。
通过在传感器节点上增加多个天线,可以提高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和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实现更低的能耗和延迟。
此外,多天线技术还可以实现节点间的无线协作和功率控制,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2. 多天线技术的优化方法2.1 天线类型和布局优化在多天线系统中,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布局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如方向性天线、全向天线)和布局(如线性阵列、网格状阵列)的天线。
通过优化天线类型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的接收和传输效果。
2.2 天线选择和切换优化在多天线系统中,实时选择和切换合适的天线对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信道状态、信号强度和干扰情况,可以动态切换天线,选择最优的接收通道。
此外,还可以利用天线选择算法来优化天线的选择和切换过程,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2.3 天线分集和串联优化在多天线系统中,天线的分集和串联可以改变信号的传播特性,提高系统的传输效果。
天线分场景应用

17.5dBi
63±6° 10° 6~20°
3
分场景天线应用
室分外打(微改宏)及居民楼对打:微改宏外打站点及居民小区楼宇对打,此类站点
因在居民楼或商务楼上,环境敏感,易出现市民阻挠问题,既要保证覆盖效果又要隐蔽性 好,需要使用尺寸小、增益大的天线。 较成熟产品简介: 福建光微电子MM: 频率范围 增益 水平波瓣 垂直波瓣 电下倾角 天线尺寸 2555 MHz -2635 MHz (D) 13dBi 35±5° ≥35° 0/3/6/9(预设) 166*160*34mm
广州桑瑞:
频率 范围 增益 水平 波瓣 垂直 波瓣 电下 倾角 天线 尺寸
880~960
1710~ 1880~ 1880 2025 15dBi 65 7° 3~11° 16dBi 65 7° 3~11°
2575~ 2635 16dBi 60° 6° 3~11°
15dBi 65° 15° 3~19°
1360*550*145mm
LTE 13dB(2*2)
160*160*35mm重约0.7Kg
4
分场景天线应用
商务楼等须对天线进行美化的楼宇:商务楼宇,因多数位于城区,环境敏感,易出现
市民阻挠问题,对天线美化、隐蔽要求较高,可使用方柱、水箱、排气管等较成熟美化天 线。
方柱
水箱
排气管
5
2
分场景天线应用
天线应用介绍
超高宏站:天线挂高超过50米的站点,此类站点易出现波瓣变形、过覆盖等问题,需要
使用电下倾角达到20°以上的天线。 较成熟产品简介:
武汉虹信:
频率范围 820~960MHz 1710~2170MHz
增益
水平波瓣 垂直波瓣 电下倾角 天线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基站天线可以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利于给出清晰简洁的选型说明,并提供优先的选型推荐指导,特采用以下分类方式: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全向基站天线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波束电调基站天线波瓣赋形基站天线上述每一类天线可以包含不同的频段、不同的增益、不同的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不同的预置波束下倾角。
其中各类之间的描述也可能存在部分的重叠,比如,前4类中波束下倾可以是采用机械下倾方式、也可以是采用预置电下倾方式,它们和第5类波束电调基站天线将作一描述比较;类似地,波瓣赋形基站天线是对常规(非波瓣赋形)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描述。
以下分别叙述其选型推荐:A.1 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优先推荐在多径反射复杂的场景下使用,主要是含有较多或较复杂的建筑物的环境,如城镇、市区;发达的村镇、工业区等。
在这些场景下,复杂的多径反射使电磁波的极化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变化,于是相对于垂直极化的空间分集天线来说,采用±45°的极化分集天线不但没有理论上的3dB 极化失配损失,甚至可获得更好的分集增益。
同时,极化分集天线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且选址和安装较空间分集天线更为简单。
在话务量较多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4°或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8°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机械调倾角、6°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4°加机械调倾角2°、12°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8°加机械调倾角4°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高话务量场合,基站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5°~10°;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中等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适中,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此类天线不推荐采用15°以上的下倾角,因为太大的下倾角在双极化场合的覆盖区域畸变和极化畸变较为严重,此时,推荐采用连续电调天线,后文叙述。
在话务量中等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 预置2°或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4°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6°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4°加机械调倾角2°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5°;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偏低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较大,覆盖半径也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1°~3°;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此类天线不推荐采用8°以上的下倾角,因为太大的下倾角在双极化场合的覆盖区域畸变和极化畸变较为严重,此时,推荐采用连续电调天线,后文叙述。
在某些话务量偏低的农村或市郊,多径并不复杂,考虑到可能的架设困难或性价比等因素,推荐可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5°;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偏低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较大,覆盖半径也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1°~3°;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水平面波束宽度为30度的双极化30度20dBi、双极化30度17.5dBi天线可以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双极化30度17.5dBi天线可以用于覆盖公路和铁路等场景,它不但可以通过较高的增益来覆盖较远的距离,同时较窄的水平面波束宽度对原有的网络带来的干扰也较小;双极化30度20dBi天线可以用于覆盖几千米以外的一个特殊区域,如风景点、海岛等。
这些应用通常不需要作波束下倾,但当架设高度很高,比如山顶或50米以上的铁塔等场合,则可以考虑作1°~2°的机械下倾。
以上双极化天线适用于900MHz、1800MHz情况。
A.2 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工作方式,在几乎所有场合都能获得良好应用,但由于性价比不如采用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且选址和安装都比极化分集天线复杂,因此,在双极化天线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场合,才考虑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
在农村或市郊的大多数场合,由于话务量较低,同时多径分量并不复杂,推荐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 天线。
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空间分集增益,同时,90度的波束宽度也保证了三个扇区之间的更好衔接而不出现盲区或重叠太多。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在农村或市郊的某些场合,其话务量虽然较低,但多径分量却较复杂,这时推荐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天线。
这样,在获得较好的空间分集增益的同时,其65度的波束宽度保证了三个扇区之间的更好衔接而不出现太多的相互重叠。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在农村或市郊的某些场合,不但话务量较低,同时并不需要对水平面360°进行全方位覆盖,这时,推荐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天线,实现大约120°~180°方位覆盖。
简单的应用中尽量采用下倾角为预置2°的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预置2°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预置2°天线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A.3 全向基站天线在农村或郊野的某些场合,由于话务量极低,同时又需要作移动通信覆盖,为了降低覆盖成本,推荐采用全向11dBi天线。
通常可以采用全向11dBi预置3°的天线,对于架设高度过高,比如山顶、高塔等个别场合,也可考虑采用全向11dBi预置5°天线,对于架设高度很矮,比如农村的房顶等个别场合,也可考虑采用无波束下倾的全向11dBi天线。
A.4 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双频双极化可以解决某些选址困难,通常用于城市繁华地段,话务量较大且覆盖范围较难平衡的区域,或者容易产生同频干扰的区域。
多数情况下采用双频双极化900/1800M 65°&60°15&17dBi天线能够胜任。
由于双频双极化在二个波段上的增益不同,垂直面的波束宽度也不同,同时,为抗干扰等需要,彼此所覆盖的区域也有可能不完全重叠,因此,双频双极化在二个波段上可能需要不同的下倾角。
如此,仅仅采用机械下倾的方式是不够的,至少需要附加不同的波束电下倾方式,其下倾角的选择可参照单频双极化的情况。
对于双频双极化天线,最好采用波束连续电调的天线,这样才能在实际场合下灵活应用,具体将在下一节描述。
A.5 波束电调基站天线在城镇繁华区域,不但多径反射复杂,而且频率复用规划的站址相互制约、相互干扰严重。
还有,某些场景的话务量变化复杂,比如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话务量来自不同的局部区域,或者平时和节假日的话务量来自不同的局部区域等等。
要平衡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较好办法是采用波束电调基站天线。
波束连续电调基站天线可以灵活和快速地改变波束的指向,从而可以根据覆盖效果的变化或者路测场强等手段最优地设置出波束的下倾角度;或者,可以找出在不同时段所需要的不同的最优下倾角度,然后在网管软件中定时预约和设置这些角度。
在话务量较多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电调0-14°天线。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高话务量场合,基站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5°~10°;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中等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适中,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下倾角度超过14°时,可以采用机械下倾角予以配合。
加大下倾角,有利于减小同频干扰,减小下倾角,有利于增加覆盖范围和优化覆盖区域的场强均匀度。
对于不同时段话务量的变化,需要控制软件的预约定时设置,比如,大角度对应的近距离区域可能是政府机构,上班时间话务量大;小角度对应的远距离区域可能是机关宿舍,下班时间话务量大。
在话务量中等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电调0-7°天线。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