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7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通用8篇)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篇1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打开了那本棕色封面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几拜读后轻轻阖上。
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
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
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这本书谈的内容很丰富,“用思想提升品质”“教育的意蕴”“审视教育目标”“完美的教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期待”教育教学生活方面作者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输。
他提出“要尊重儿童需要,崇尚自然,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机构,它服务于三大目的;对学生监护、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诸如兴趣、态度、价值的其他那称之为学习的行为等)教育是对人的成长提供服务和帮助:学校绝不可能是军营、监狱、医院,应成为人民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
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日常生活话的”不应当拘泥于规则和机械憧憬式死板运做的体制。
而应当促进不用语言、不用教诲,而凭本身的气息和意义起到教育作用的日常生活方式自发的出现在学校里。
然而这一点似乎没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教育似乎更关注儿童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掩盖在教育的这种社会职能之后,被有意天意忽略了。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一)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思想深度的书籍,通过作者的深刻分析和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育需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教育者保持初心,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代,教育者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变革,但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才能让他们不动摇,坚定前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品德、有能力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心得(5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
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教授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无论是《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学》等,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娓娓言说,处处透露出理趣、情趣和文趣的魅力,阅读此书,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也引发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度思考。
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肖川教授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作者融哲学的深邃、宗教的情怀和散文的韵致于一炉,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诗性的奶酪。
面对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教授比绝大多数人都思考得深,思考得早,无论是《教育给了我们什么》还是《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或者是《完美的教学》等,都渗透着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娓娓言说,处处透露出理趣、情趣和文趣的魅力,阅读此书,提升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也引发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度思考。
读书,提升思想的灵丹妙药肖川教授说》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
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
然而。
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7篇)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7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
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
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书中这样写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
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
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
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篇一」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
我们每个月也会写几篇教育随笔,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自己原来对教育随笔理解有误,以为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践的点滴故事写成的略带有一些观点的文章就是教育随笔了,现在看来,那是很肤浅的认识。
在那样一种思想的引领下所写作的教育随笔显然不太得要领,也不够有底蕴。
在解读肖川对教育随笔的理解时,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
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
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
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1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对比周围的学校教育,包括我自己的读书生涯及之后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应付的状态,个别甚至真的是“折腾”中学习的,只有极少数是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毕业生,就很不容易。
也正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呢的工作的难能可贵。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
”我认为两者直接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中的是学生今后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学的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太佩服肖川博士,竟然能用这么难精炼又雅致的文字让我领略了教育的内涵,让人品味,遐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通用8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通用8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通用8篇)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会带给我梦想。
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成长阶梯;我要插上书的翅膀,让他带着知识,伴我飞向未来的梦想。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通用8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篇1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
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
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5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深入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卓越的潜力。
书中首先讨论了教育的目标问题。
作者指出,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格。
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在讨论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时,作者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和定制。
作者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此外,作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考。
他认为,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变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系统和文化。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为核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我明白了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需要个性化和灵活化的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必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教育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启发了我们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样本(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篇让我深深感动的文章。
作者在文章中传达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信念和理念。
首先,作者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同时,作者还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作者谈到了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信念和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心得体会( 7 篇)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肖川教授历时10 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 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教授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精确的阐释,他力图做到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书中这样写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
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教授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应该高举"人文" 这面旗帜的,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预设: 人性向善",基于以上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良好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和信任,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成了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主要事情,重知识,轻方法的指导,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情感,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好的社会,并不在彼岸,而就在当下,只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当下生命中所需的东西,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育应该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品德熏陶感染思想品德,用情感激发情感,用意志调节意志,用个性影响个性,用心灵呼应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希望我们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坚持信念,只要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那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执著前行,直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