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会接触到各种古诗词的赏析。

本文将对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

1.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诗以唐代诗人杜甫对舍弟的怀念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鸟鸣、蛙声等景物,表现出了杜甫在月夜中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明月别枝惊鹊”,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鹊鸟被惊飞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月亮、风、雨与田园之景进行对比,使整首诗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2.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描绘鹳雀楼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表达诗人登楼的目的和心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辩证关系。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出了秀丽的山河景色,通过对山川河流与日月循环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辽远。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3.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婉媚眼望秋月,鲜艳啼喉一声咽。

几回醉,不成归梦晓,万树桑麻发暗香。

似诉燕春才可待,须曲杏花满天扬。

这首词以丰富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感情表达闻名于世。

苏轼运用了大珠小珠的比喻,描绘了夜空中明亮的月光如珠子般洒落,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他通过描写莺语花底滑、秋月眼望等景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使词中充满了婉约的诗意。

最后两句“似诉燕春才可待,须曲杏花满天扬”则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未来的期待。

通过这几首古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文化的力量。

大学的语文诗词诗集赏析

大学的语文诗词诗集赏析

大学的语文诗词诗集赏析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分,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高校的语文诗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高校的语文诗词赏析11秋夕杜牧〔唐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一作:天街;卧看一作:坐看)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这首诗构思奇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

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

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气氛,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互相衬托融为一体。

2泊秦淮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挖苦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的确是名副其实。

3江南春杜牧〔唐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奇妙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高校的语文诗词赏析21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译文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

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

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的花的春的宵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宵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人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就。

全词宵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来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来。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来。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来觉到多宵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古诗词赏析4篇 .doc

古诗词赏析4篇 .doc

古诗词赏析4篇附:常用意象含义意象含义意象含义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杨花象征离散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②表现荒凉、偏僻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杜鹃哀怨、悲伤、凄凉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鱼表现自由、闲适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指代情人的使者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相关阅读:古诗鉴赏秘籍17招古诗鉴赏秘籍(1)古诗鉴赏秘籍(10)古诗鉴赏秘籍(2)古诗鉴赏秘籍(11)古诗鉴赏秘籍(3)古诗鉴赏秘籍(12)古诗鉴赏秘籍(4)古诗鉴赏秘籍(13)古诗鉴赏秘籍(5)古诗鉴赏秘籍(14)古诗鉴赏秘籍(6)古诗鉴赏秘籍(15)古诗鉴赏秘籍(7)古诗鉴赏秘籍(16)古诗鉴赏秘籍(8)古诗鉴赏秘籍(17)古诗鉴赏秘籍(9)古诗词赏析篇:中考“古诗词赏析”错解例析天津三中王凤霞寒假期间,同学们会重新复习、赏析、背诵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

学习过程中,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做到“温故知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重点本市中考所选古诗词主要是课本所学篇目,考查内容一般包括:作品涉及的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对表达技巧的认识。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在中华文化的典籍中,古代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一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古诗词名篇的赏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古诗词名篇,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

第一篇:《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作者直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同时也暗喻了坚持向前的奋斗精神。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为借鉴,表达了作者对个人追求的期望。

从句式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押韵和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也使得诗意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篇:《观沧海》-- 曹操对海而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众口铄金,穷山跃波,人生无根行自。

何恨晚来风急,落红不断,洞庭更改,汉水无情,郁默芳心。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是曹操的《观沧海》。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全诗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众口铄金,穷山跃波,人生无根行自”一段,通过描绘众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在滚滚红尘中行走的感受,展示了作家在世界中的孤独感。

此外,诗中的对仗和押韵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整首诗注入了韵律感和美感。

第三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述了行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诗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把自己与友人并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追忆和深深的留恋。

此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揭示了作家视友情如宝贵的珍品,并表达了友情的持久和广阔,给人以鼓舞和安慰的感觉。

通过对这些名篇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以简洁的语言,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考必备:古诗歌精选赏析

高考必备:古诗歌精选赏析

• 译文 •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 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 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 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 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 • 【汇评】 《题竹石牧牛》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 作五言古诗。是黄庭坚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 前四句写画面,分述石、竹、牧童与牛。后四句 是写意,主体是牛,眼光落在牛好磨角、争斗的 特点,再关合画面的竹石,于是使静的画面变得 活泼生动,同时表白了自己爱竹爱石的心情,而 爱竹石,正是当时文人对自己超尘脱俗的情操的 寄托。
古诗歌赏析
• 1、中吕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 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翻译:屈原的离骚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大概只有日月明白吧! 忧国之憾尚存,可是人到哪里了呢?你跳进了江中,只不过增添 了江中鱼虾之辈的食物而已。那楚国还不是照样灭亡了?先生啊, 你真是不明智!早知道这样,倒不如归隐青山绿水,对酒当歌, 尽情享受人生的快乐! 解析:首先,作者借屈原表达了无比的沉痛:满纸辛酸无人解, 反让小人得便宜,馋人高涨,贤士无名。那么这就是怀才不遇的 第一层表现,要知道,作者在诗中是自比屈子; 其次:作者剑走偏锋,出奇不意,对中国文坛流传千古的文化巨 人来一句“这先生畅好是胡来胡来”,一句转折道出无奈之下采 取的战略:寄情山水诗酒之中,聊以麻醉自己的“尚存之恨”。 应该知道,自孔子始,读书人只有在报国无门、雄才难展的时候 才会选择归隐,寄情诗酒,李白就是一个明证,同时,对另外一 个世界(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的向往,也恰证明了对现实世 界的不满,又难以改变,方有此叹。
• • • • • •

高考常用的诗词赏析

高考常用的诗词赏析

高考常用的诗词赏析【篇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五、艺术手法例举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 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 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语言层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意蕴层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沙》) 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 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
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
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
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
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
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
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
语言层
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
意蕴层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一)
 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
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二)
《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
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

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

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

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

“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

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

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

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

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