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体楷书优秀作品【褚体书法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浅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作者:柯溪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在初唐书家中,褚遂良虽对楷书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书法早年受东晋王羲之,长辈欧阳询、虞世南等的影响,能够取其精华,中晚年书风趋于成熟,摆脱了欧虞风格,最终自成体系。

他为唐代书法树立了新的规范,更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清人刘熙载称褚遂良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寥寥可数的五个字,确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一、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初唐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精通文史、博学多才。

性格耿直忠诚,晚年因废后之争曾直言进谏而后被贬,晚年仕途颠簸流离,最后遗憾离世。

褚遂良学书早期从虞世南,后来取法王羲之,也曾受前辈欧阳询的影响。

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风格相近,汲取了欧阳询、虞世南用筆锋利刚劲的特点,并保留了隶书遗意,字形偏扁。

晚期的《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一个峻整严殇、一个空灵飞动。

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节奏感强烈。

《雁塔圣教序》也称《慈恩寺圣教序》当前藏于西安市慈恩寺塔下。

它分别刻在两块石碑上,两石分别位于大雁塔塔底曾层南门东西两侧砖龛内。

前石是序文,是唐太宗为玄奘法师译佛经而写,因而称之为圣教。

后石是后记,是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

基本上全部内容实质上是记写、赞誉玄奘法师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历经长达十七年取经印度,回到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情况,高度赞扬玄奘法师弘扬佛法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

褚遂良于永徽四年十月和十二月写了这两篇文章,由万文韶刻字,后世人称《雁塔圣教序》。

二、《雁塔圣教序》书法艺术特色从钟繇、王羲之结体平和扁方而且带有显明的隶书形态的楷书,北魏时期风格质朴、苍劲古拙的楷书,再到欧阳询、虞世南结构严谨、刚劲挺拔且笔笔精到的楷书,一直到褚遂良,他将早期方整稚拙的书风升华到笔意华美的境界。

楷书在褚遂良的笔下不断适应着时代需求而发展。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

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

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

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

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

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

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

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

”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

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比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

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

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鲠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完整版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完整版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

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

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

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

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

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

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

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

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

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中国最经典的楷书一次看个够!全啦!2015-02-02 “艺唐新文化”微信公众号楷书,汉字的主要字体。

古人学书法有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即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现在最普遍流行的楷书碑帖,不外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虞世南、钟繇、王羲之、赵孟頫八大家。

这里就此八家书法,作些比较具体的分析介绍,以供参考。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拿出手机微信搜索“艺唐新文化”公众号加关注,与我们一起分享更多艺术趣闻。

钟繇(151年~230年)钟繇的字从隶书的古朴厚重中解放出来,有媚态,有屈直,有情调,与汉末之八分书相比结体生动、笔法丰富,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所评“飞鸿戏海”似为贴切。

与晋人楷书相比,强调取横势,结体扁阔,横画、捺画往往是主笔,竖画往往并不垂直,似乎很不重视竖画,故而形成单字重心不稳的格局。

笔意连属,不拘泥于楷书的笔笔规整,略有行书意,这正是楷书尚未成熟的特征,与唐人(如欧阳询)正襟危坐相比清新可人。

从章法上看,行距比字距大,与汉隶章法明显不同。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钟繇《还示表》局部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王羲之《佛遗教经》局部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局部欧阳询(557年~641年)欧字的总的特征,在唐代各家楷书里最为显著。

【墨客书院】【文臣】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唐书法欣赏

【墨客书院】【文臣】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唐书法欣赏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褚遂良铜像《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全称《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唐代正书碑刻,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贞观十六年(642)刻,碑石佚次,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传世。

《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

碑石佚次,拓本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满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

有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记。

此碑书法质朴,与《雁塔圣教序》之空明飞动不类,运笔多隶法,与《伊阙佛龛碑》相近。

现有文明书局、有正书局影印李宗瀚本,临川李氏石印本。

《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雁塔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下简称《圣教序记》)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

两石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分立塔门之东、西龛各一。

西龛内为唐太宗所撰之《圣教序》碑,文左行,书写行次从右向左,21行,行42字,共821字;东龛内为唐高宗撰文《圣教序记》碑,文右行,书写行次从左向右,20行,行40字,共642字。

两碑行文及形制对称。

李邕李邕: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

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李思训碑》:《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又称《云麾将军碑》。

此碑用笔瘦劲,方圆兼备,字体略呈斜势,而不失庄严,奇险中更见其稳健。

这种豪爽雄健之气是东晋二王以来的行书所没有表现出来的。

《麓山寺碑》:《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额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原石在长沙岳麓书院。

从《雁塔圣教序》浅析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从《雁塔圣教序》浅析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从《雁塔圣教序》浅析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作者:张小丽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2期[摘要]初唐时期,褚遂良是书法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其自成一系的书体在楷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褚遂良师出欧阳询和虞世南,继承了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精髓,并在两者基础上别出心裁地探索出令世人敬仰的新书体“褚体”。

褚遂良五十八岁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是其最成熟的楷书作品,本文从《雁塔圣教序》总结出褚体三大艺术特征并阐述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书法艺术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褚遂良和虞世南、欧阳询、薛稷并称为初唐书法四大家。

褚遂良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在李世民的文学馆做国事顾问,褚遂良受父亲的影响,学识日益增进,而且常常接触有威望的欧阳询和虞世南,相处经久,耳濡目染,学书的修养甚高。

唐魏征称赞褚遂良具有辨别“二王”书迹真伪的能力也是不为过的。

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时深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很喜好“二王”的书迹,每次收集到“二王”的作品都拿给褚遂良鉴赏,经褚遂良鉴赏的“二王”书迹的真假从未出错,因此成为中国鉴定史上第一人。

这一阶段更加巩固了褚遂良的书学见识,为以后研究王羲之书法夯实基础。

褚遂良传世的作品有《阴符经》《倪宽赞》《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等。

《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原石有两块,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大雁塔下。

此碑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共12行,每行42字,内容是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为表功玄奘法师17年往返印度取经,并翻译佛教三藏的情况;第二部分为记,共18行,每行40字,内容是高宗李治撰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两石均为褚遂良书。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五十八岁所书,写后八年去世,属于褚遂良晚年的作品,此时的书风仪态万千,潇洒流畅,笔意神韵直指王羲之,但用笔、结字皆是褚体,此碑最能代表褚遂良书法的艺术成就。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主要碑帖一、《倪宽赞》1、《倪宽赞》介绍及评价褚遂良书《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576厘米。

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

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

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

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干钩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

”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

作为初唐书法,不能不具时代的特征,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

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

”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

”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2、释文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

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

褚遂良的楷书欣赏作者:祝天文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1期摘要:褚遂良艺术风格,楷书传世作品赏析,《倪宽赞》。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其书体师承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够取其精华,自成体系。

其书法风格是把诸家笔法融为一体,比前辈更显舒展灵动,自然静怡。

褚遂良对于书法的态度认真且执着,明丽自然之美,便是褚遂良对于书法的艺术追求。

初唐时期书法崇尚法度,褚遂良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深谙楷法之后,大胆加以创新,使楷书作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楷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大家。

关键词:艺术风格;用笔与结字规律;起笔与收笔;继承与创新;章法一、褚遂良艺术风格(一)褚体之形成褚遂良的书法风格,首先是字里金生,一方面是说他的字非常有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字之精美、价值连城之意。

褚遂良的每一件书法作品,都给人以温润的视觉感受,宋代的书法大家米芾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表明了褚遂良书法结体的个性魅力,楷书的笔法带有些许的行意,如“九奏万舞”。

褚遂良身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他的家世极好,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广交朋友,善于谈论,结识了虞世南、欧阳询等诸多好友,这样的家世对褚遂良的书法影响很深。

虞世南的著作《笔髓论》中的一段话,其中写道:“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

借如铸铜为镜,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

必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琴,纶指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

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

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这是说可以从一个书家的书法中,看出他的书写态度,换言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及其为人处世之态度。

书法是书家心意之寄托,随意而生。

一切都来自于内心,观褚遂良书风,并不与王羲之、欧阳询等书家相同,他虽师承前人,可他又明显在继承中力求突破,他可以称之为当时书坛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家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体楷书优秀作品【褚体书法作品欣赏】
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

他们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

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着异常重要的位置。

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褚体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褚体书法作品欣赏
褚体书法作品图片1
褚体书法作品图片2
褚体书法作品图片3
褚体书法作品图片4
褚遂良书法主要作品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唐褚遂良书。

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
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

汇品:
明盛时泰:《三藏圣教序》,世传二本,余赏评之,以为王书如干狐聚裘,痕迹俱无,褚书如孤蚕吐丝,文章具在。

然今藏书之家,右军之刻多有,而中书之搨仅见。

简翁此帙,纸墨两精,原溥可以保矣。

清包世臣: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

噫!知此斯可与言书矣。

倪宽赞
《倪宽赞》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真伪尚无定论。

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

楷书50行,共340 字。

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

”明杨士奇评云:“评者认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

”此帖原迹现在台湾。

雁塔圣教序
亦称《慈恩寺圣教序》。

凡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18行,行42字。

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唐张怀瑾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秦文锦亦评曰:“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

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

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阴符经
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

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

此帖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
敕书”。

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

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

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史,写得自然古朴。

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

今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

现所选为前石拓本。

《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