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楷书作品欣赏
西泠印社版六年级下册书法《第5课 欧阳询楷书笔法(四)》(一等奖课件) (1)

毛笔执笔时,手指要实,掌心要留空, 腕平掌竖,松紧适度。
书写姿势: 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找一找: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字,有几种 捺?
斜 捺
1、斜捺的写法:捺笔起笔分藏头和露锋两种,藏 锋起笔如蚕头,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行笔时慢慢 加重,行至波脚,稍顿提笔,向右上方慢慢出锋 ,不可出现虚尖。露锋起笔尖锋入纸,写法和斜 捺相同。
斜捺的写法:
平捺
2、平捺的写法:一波三折,藏锋起笔,毛笔顺势斜 入纸。顿笔调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在捺脚 处顿笔提锋,慢慢出锋。要准确把握角度和长短。 不能写成和横画一样平。
一波三折,中部略弯; 由细到粗,头圆尾尖。
平捺的写法:
Hale Waihona Puke 练习:书写“ 建、起、从、 休、爰、交” 六个字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欧体字作品欣赏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欧阳询楷书笔法》 捺的写法
六安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刘延海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 尤其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笔力刚劲,笔画方润,给人 爽利精神之感觉,被誉为“欧 体”。其楷书代表作主要有 《化度寺碑》、《九成宫醴 泉铭》、《皇甫诞碑》、等 等。
毛笔书写姿势
毛笔执笔要领:
精能一家,学遍百家, 自成一家。
《楷书四大家》课件

赵孟頫的影响与贡献
赵孟頫的书法对元、明、清三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作品被誉为“赵体”。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
赵孟頫的艺术风格
总结词
温润典雅、秀逸潇洒
详细描述
赵孟頫的楷书以温润典雅、秀逸潇洒为特点,其字形结构自然流畅,线条温润柔和,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他 的楷书在用笔上讲究流畅自如,注重笔画的粗细、浓淡变化,使得字体更加有韵律感。
03
CATALOGUE
楷书四大家的影响与贡献
柳公权的影响与贡献
柳公权的楷书被誉为“颜筋柳骨 ”,其书法结构严谨,骨力矫健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其字体结 构严谨,骨力劲健,被誉为“颜筋柳 骨”。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 784年),字清臣, 汉族,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
他的楷书作品包括《 多宝塔碑》、《颜勤 礼碑》等,对后世影 响巨大。
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 伟,气势开张,世称 “颜体”。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 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
响,其作品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广为 流传,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
载体。
欧阳询的影响与贡献
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严谨,笔法规范,被 誉为“欧体”。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 作品被广泛临摹和传承。
欧阳询在书法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在书法史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欧体楷书古诗

欧体楷书古诗1. 欧体楷书古诗,那可真是艺术的瑰宝啊!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想要仰望。
你看《九成宫醴泉铭》里的字,一个个挺拔秀丽,不就像那亭亭玉立的少女吗?2. 哎呀呀,欧体楷书古诗太迷人啦!好比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香气四溢。
像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那笔画的韵味,难道不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吗?3. 欧体楷书古诗,这简直是太神奇了!仿佛是一座神秘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探索。
就拿《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来说,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不正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吗?4. 哇塞,欧体楷书古诗真的好棒啊!如同阳光照耀下的宝石,闪闪发光。
看看那些古诗用欧体书写出来,是不是感觉像走进了一个优雅的世界?5. 嘿,欧体楷书古诗可太有意思了!好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让人陶醉其中。
想想《虞恭公温彦博碑》,那刚劲有力的笔触,不就像舞者的优美舞姿吗?6. 欧体楷书古诗,这真不是一般的厉害呀!恰似一阵温暖的春风,让人心情舒畅。
例如《千字文》,那工整的布局,难道不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吗?7. 哇哦,欧体楷书古诗太有魅力了!就像美味的食物让人回味无穷。
瞧瞧那欧体写就的古诗,是不是有一种让你想反复品味的冲动呢?8. 哎呀,欧体楷书古诗简直绝了!仿佛是一个魔法的世界,充满了神奇。
就像《兰亭记》,那细腻的笔画,不就是魔法的线条吗?9. 欧体楷书古诗,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啊!如同高山上的雪莲,圣洁而美丽。
看看那些经典的古诗用欧体呈现,难道不觉得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吗?10. 嘿呀,欧体楷书古诗太吸引人啦!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人紧紧吸引。
想想那些优美的欧体楷书古诗,不就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品吗?我的观点结论:欧体楷书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和学习。
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

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欧阳询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欧体楷书堪称书坛之宝。
其中,九成宫醴泉铭作为欧阳询欧体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特点是什么呢?一、笔画轻重相济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轻重相济,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在欧体楷书中,欧阳询运用了“飞白”、“飞灰”的技法,使得笔画的浓淡变化和墨色的灰白分明,充分彰显了书法的美感。
这种轻重相济、浓淡分明、清晰自然的笔画特点,在欧阳询的其他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神韵淋漓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在书法的实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飘逸洒脱的神韵。
观赏此作品,似乎可以感受到欧阳询在书写的过程中的那种自由飘逸、潇洒神态。
这种神韵淋漓、潇洒自如的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中的创新和提高。
三、气韵生动欧阳询的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气韵生动的特点。
在书法的过程中,欧阳询充分运用了笔法、墨色、布局等多种手法,令笔画栩栩如生,气息清澈。
作品并没有过多细节的繁琐,反而是以极简化的笔画和组合,表达出了深邃的思考和洞察力。
四、结构严谨在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结构严谨,组合周密像井然有序的格局,体现了欧体楷书一大特点。
欧阳询在书法的布局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技法和技巧,将整篇作品分成大小不一的部分,并且把每一部分都处理得十分好。
这种结构严谨的组织方式,让作品更加完美、精致,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誉和喜爱。
五、灵气飞扬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在传统书法中呈现出灵气飞扬的特点。
通过笔墨的运用,欧阳询展现了自己对书法的独到见解和智慧,使得书法艺术更加具有灵性。
整篇作品绵延起伏、灵气飞扬,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综上所述,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轻重相济、神韵淋漓、气韵生动、结构严谨、灵气飞扬等多方面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欧阳询作为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书法艺术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史书记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九成宫醴泉铭》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书法艺术ppt课件

欧阳询书法艺术
在欧阳询看来,一切都应 是典雅、庄严的,一切变化都 须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充分、坚 实、完整,趋于尽善尽美。所 以即使偶然奔放一下,像他的 《草书千字文》,仍然保持毫 厘不逾的法度,用笔理性,处 处注意点画之间的主次、穿插、 避让,运腕用笔的周正、凝重、 紧密。
欧阳询书法艺术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魏征 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立碑。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 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 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 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 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 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 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 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 《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 齐书法,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 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 时之绝,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 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 影响很大。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 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 度。欧体楷书完全摆脱了不稳定 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 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 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 成立。
以外,还有上
变 化
尖竖,即露锋 入笔,稍作转
笔后径直竖下,
这也是欧体的
独创。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撇除
撇 的 变
常见的长撇、短 撇、回锋撇、兰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
捺画通常较直,
捺
也有少数呈微
的 变 化
弧状,至尾端 顿笔前与顿笔
后的过渡含蓄
自然,一气呵
成。
楷书作品描述欣赏

楷书作品描述欣赏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从古至今有很多楷书名家,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褚体”(褚遂良)、“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以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其特点在于结构匀称严谨,笔法瘦劲挺拔。
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笔画粗细匀称,挺拔有力。
整体布局疏密得当,每个字都有各自的风采,但又能和谐统一。
此外,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形式,形成于魏晋时期,发展于南北朝时期,成熟于盛唐时期。
小楷作品笔法精妙,字体小巧玲珑,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
在欣赏楷书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笔法:楷书的笔法讲究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完整过程。
起笔多藏锋,行笔多平稳,收笔多回锋。
欣赏楷书时,要关注笔画的长短、粗细、弧度及转折等变化,以及笔力、速度和节奏的运用。
2、结构:楷书的结构以平稳端正为主,字形方正,重心平稳。
在欣赏楷书作品时,要看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以及字的大小、轻重、疏密等布局。
3、神韵:楷书的神韵表现在笔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映带等方面。
好的楷书作品气韵流畅、顾盼生姿,精神贯注,笔力沉劲。
4、墨色:墨色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好的楷书作品墨色自然、润燥相间,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5、风格:不同书法家有不同的楷书风格,有的以端庄秀丽见长,有的以粗犷豪放取胜。
在欣赏楷书作品时,要关注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和个人风格。
6、意境:书法作品中的意境是书法家通过文字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
欣赏楷书作品时,要尝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
总之,欣赏楷书作品需要从笔法、结构、神韵、墨色、风格和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以获得更好的欣赏效果。
楷书代表人物及作品

楷书代表人物及作品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可以说楷书四大家是楷书学习者的典范,学楷书离不开“四大家”。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