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我认知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 ppt课件

第二章 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  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
3
第一节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沃特恩按希腊人的观点把人生分成十个阶段,每阶段七年:
第一个七年:0-7岁(充满幻想的天真时代)
第二个七年:7-14岁(想象时代,开始谋划未来) 第三个七年:14-21岁(青春期与青年时代,形成价值观) 第四个七年:21-28岁(开始发现人生的意义) 第五个七年:28-35岁(证实和强化已发现的人生真谛)
― 请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尽可 能地写下你头脑中所联想到 的任何短语 。
ppt课件
12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values)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 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 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 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 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 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
20年之后,人们对于这1520名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让人大 吃一惊:选择“为了赚钱”的学生中有1人成了百万富翁;选择“为 了理想”的学生中有100人成了百万富翁。
——结论:兴趣是激励行为的重要动力
ppt课件
18
价值观市场:讨论
通过这个活动,你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 了解?
你的价值观会对你的职业选择和人生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影响你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ppt课件
19
真实价值观的澄清
选择:自主,对比,深思熟虑 珍视:欣赏,珍惜,公开的宣称 行动:奉行,重复
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观 ——美国教育家,罗伊斯•拉斯(Louis Raths)
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个人才能够更好的满 足更高层的需求。
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我们的价值观 ,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第二单元_成长篇_认识自我

第二单元_成长篇_认识自我

拓展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
关注社会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 ,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关注社会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的统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总结词
人生目标是个人在生活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长远规划,是个人 追求成就的动力。
详细描述
设定人生目标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明确目标后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步骤,通过不断努 力和调整来实现目标。
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总结词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能够引导个人健康成长,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自信心和幸福感。
往,提高情商水平。
自我认知有助于应对挑战和压力
03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更好
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展望未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方向
持续学习和提升
培养积极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 力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注重身心健康,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VS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和 厌恶等;复杂情绪包括焦虑、抑郁、羞耻 、自豪等。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方法
01
02
03
04
认知重构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调整负面情绪。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 等技术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表达和沟通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 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支持和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2、消极自我的建立:
• 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 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 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 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 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 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 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 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 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盲目自尊,虚荣心强, 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 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 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 却不去为实现自我做出努力。
(四)社会比较
• 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 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 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 做比较。 • 自我保护与自我美化的动机促使学生与那些不 如自己走运、成功和幸福的人相比;而自我成 功动机强的人更倾向于向上比较,向着那些比 自己更加成功的人比较,促使自己更加成功。
• 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可以归为以下 三点:一是由于身体成熟,他们开始注意、关 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二是由于 人际关系的扩大,他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 人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问题 进行关心;三是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 始对自己行动的原因、结果以及自己的存在价 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明显的分化,意 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其结果便造成在新 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即自我统一。
第二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 一、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 成年时期自我的形成,是经过整个青年 期的分化、整合过程之后最终完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期是身心发展的关 键期,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个 体在青年期生理、认识、情感等各方面 的深刻变化,如性的成熟、思维与想象 能力的发展,感受力的提高,使他开始 把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内部,开始去发 现、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迫切要求 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独特的理解方式。

第二章 积极的自我认知

第二章 积极的自我认知

些的误区与困惑,例如过度的自我期望与自我否定; 过强的自 尊与自卑和虚荣;过分逆反与过分依赖心理;过多的自我中心
与过于从众心理。
• 人对自己的认识主要通过三条渠道:自己与他人比较;他人
的反馈意见;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反省与分析。因此积极的人际
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与形象。
• 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及培养途径有正确地认识自我; 积 极地悦纳自我; 有效地控制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

三、课堂团体训练
• 1、了解自己:自我意识水平测试 • 2、认识自己:“20个我是谁” • 3、增强自信:优点轰炸 • 4、探索自己:自画像
的主要任务。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年的标志,是建立自信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
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也是
•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水平包括:自我中心期——生理的自
我;客观化期——社会自我;主观化期——心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
位、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等认识体验;3)心理上的自我认知:
包括对自己气质、性格、能力、意志、情感、个人的社会倾向性等方
面的自我认同。自我意识的形成开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童年
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心理学家埃里克
森提出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提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青年期心理发展
识的特点具有敏感性:过于的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注重自我,
时常表现为对自我的不接纳;不成熟性:往往自认为能够把握自己,
有时又表现为意志力脆弱;矛盾性:对自我的评价往往趋于完全的自
我肯定和完全的自我否定两个极端;波动性:在对自我评价与自我感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自我认知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自我认知
组织的目标,希 望成就一番事业 冒险精 神,责 任
场部经理、
电视制片人、 保险代理
P30
16
事务型(C)人的特点
6号
喜欢有条理、程序化的工作
忠诚、乐于执行与服务
有组织有计划
细致、准确
会计、文秘、档案管理、信 息整理
P31
17
事务型 C
类型
喜欢的活动
重视
职业环境要求
典型职业
喜欢固定的、有
4号岛屿:友善亲切的
岛屿。居民个性温和、 友善、乐于助人,社区 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 服务网络,人们重视互 助合作,重视教育,关 怀他人,充满人文气息。
6
霍兰德兴趣类型论(Holland’s typology)
1号岛 2号岛
实用型——R 研究型——I
Realistic Investigation
3号岛
促使 成功
4
一、兴趣的职业匹配
寻找你的兴趣岛
恭喜你!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游
的机会,有机会去下列六个岛屿中的一
个。唯一的要求是你必须要在这个岛上
呆满至少半年的时间。请不要考虑其他
因素,仅凭自己的兴趣挑出你最想前往
的岛屿。
5
1号岛屿:自然原始的
岛屿。岛上自然生态
保持得很好,有各种 野生动物。居民以手 工见长,自己种植花 果蔬菜、修缮房屋、 打造器物、制作工具, 喜欢户外运动。
职业环境要求 典型职业
分析研究问题、 实验室工作 运用复杂和抽象 人员、生物 的思考创造性地 学家、化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心理学 谨慎缜密,能运 家、工程设 用智慧独立地工 计师、大学 作,一定的写作 教授 能力
研究型I (Investi gative)

32051-第2章 大学生自我认知

32051-第2章 大学生自我认知

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 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 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 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 自我意识的内容
图2-2
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一节
1. 生理的自我
自我意识概述
包括性别、身体素质等。
2. 3.
心理的自我
鹿并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 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 速度。 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它没有力量 再跑了。 ——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它们认识自己 也认识敌人。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 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 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属于哪种自我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
我是容易紧张和担心的
我有时不能控制自己 ……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他人眼中的我、 自己眼中的我以及理想的我 请根据自己的感觉,写出父母对你的 认识、好朋友对你的认识,最后写出“自 己眼中的我”“理想的我”。
比较一下,周围的人对你的认识一致吗? 别人对你的认识与你对自己的认识一致吗? 是否每个人对你的评价都是客观的?你怎么 综合大家的看法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个较 为客观和完整的认识呢?
3. 隐藏我
“隐藏我”是自我的隐藏区,属于逃避 或隐藏领域。 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人秘 密,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 的事实或心理。 几乎每个人都有隐藏我,大家也认为 这个部分是不能公诸于世的,不能让别人 知道。
4. 未知我
1. 自我认知 2. 自我体验 3. 自我调控

第二章_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_自我认知的内容与方法

重复型 服从型
独立型
在独立和负有责任的工 作中感到愉快
管理员、律师、 医生、警察、电 影制片人等
协作型
善于让别人按他们的 社会工作者、 意愿来办事。 咨询人员。
孤独型 喜欢单独工作,不愿与人 接触 劝服型 设法使他人同意他们的观 点,通过谈话和写作来表 达 机智型 危险情况中能自我控制、 镇定自如
编辑、排版、雕刻等 辅导员、行政人员、 教师、宣传人员、作 家 驾驶员、飞行员、公 安员、消防员、潜水 员、救生员
经验决 根据经验和直觉解决问题 策型
采购员、供应、批发、 个体贩、农民等
事实决 根据事实做决策,用调查、 大学教师、化验员、 策型 测验、统计数据说明问题, 自然科学研究者 引出结论。 自我表 喜欢通过工作表达自己的 现型 情感、理想,选择表现爱 好和个性的工作情境 演员、诗人、音乐家、 画家、文艺工作者
黏液质
缄默而安静型。由于神经过程平衡且灵活性低, 反应较迟缓,凡事求稳,深思熟虑,自制力强, 外柔内刚,很少流露内心真情实感,工作有条不 紊、坚忍不拔,不足是过于拘谨、墨守成规、故 步自封。
胆汁质
兴奋而热烈型。表现为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见 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热情直率、 善于交际。但较粗心、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 刚愎自用、鲁莽。由于神经过程的不平衡性,工 作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虎头蛇尾)
性格的意志特征:如自觉性、自制性、坚定性、果断性、 纪律性、严谨、勇敢等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情绪影响人的活动或受人控制时表 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表现在情绪的强弱和快慢、起伏、 保持的时间长短,主导心境的性质等。如 温和、乐观、 悲观、热情、冷漠等。
性格的理智特征: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等认识过程方面的个别差异,即认知的态度和活 动方式上的差异,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感知 方面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感知型、详细型和概括 型、快速型和精确型等。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活动:“自画像”——我是谁?
请拿出一张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 写出20个句子,这些句子是“我是…… ”
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如身高、 体重、容貌)的认识和体验。
生理自我
是个体验和愿望。
我 意 心理自我

是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及人关系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1、4、7、10、12、14、15、 17、19、21、23、27、28、29、31、33共16项 自我的灵活性:2、3、5、8、11、16、18、22、24、 30、32、35共12项 自我的刻板性:6、9、13、20、25、26、34共7项。
教学内容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偏差 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一、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二)自我意识的成分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成熟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
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 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 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 发展的最高阶段。
常敷衍了事,无法专注
(四)有效地控制自我
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 题,从长远的利害作决定。 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 意指出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 坚持到底。
设定积极而又可行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 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 不会失败。
克服自卑心理:
1.改变认识,培养自信; 2.要正确与他人比较; 3.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调整理想自我) 4.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自己的弱点、增强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涯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适合什么职业——自我认知在古希腊德尔斐的一个古神庙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最高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人过高估计自己,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口若悬河、目空一切,仿佛能叱咤风云;有的人过分贬低自己,做事缩手缩脚,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失去许多发展的机遇……。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寻找至自己的最佳位置,才不会把“想做的”与“能做的”以及“能做得最好的”混淆起来,才能在短暂的大学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避免“青春时光”这一最宝贵的资源的浪费。

大学校园里常见一些同学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却并不清楚这些活动对自己究竟有何益处;有些忙着这个获取证那个证,毕业时又充满迷惑和后悔。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

为了使大学生阶段的生涯发展与规划“补修课”收到亡羊补牢的效果,首先得帮助大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觉察。

认识了自己,理清了自我,才能够有一个理性的、全面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能够利用高校丰富的学习资源,打造自我,缩短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职匹配理论1909年,“职业指导之父”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中阐述了其职业--人匹配理论,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1、应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2、应清楚的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下面将分四节内容来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从气质、性格、兴趣、人格、价值观、能力倾向等方面了解我们自身,为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提供依据。

第一节气质、性格与职业选择一、认识自己的气质(结合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心理素质训练》课完成的气质测试结果讲授)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程度、情绪发生的快慢等心理过程的速度。

心理活动的强度指情绪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指向外部现实还是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气质,是不以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它往往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之中。

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受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气质的稳定性是指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内容的活动中都显现出同样性质的气质特征。

气质具有稳定性,但不是说丝毫不可改变,它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可以得到改变,虽然这种改变是缓慢的。

根据希波克拉低的分法,气质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他们各自的典型特征为: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善于交际、易于适应新环境为特征;粘液质的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有些死板;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以上为典型的气质特点,具有极端性。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典型气质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都属于非典型气质类型,只不过哪一种类型的特点比较突出而已。

任何人的气质均是独特的,气质无好坏之分,不能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水平。

每一种典型的气质类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不能简单的断言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

关键在于要善于发挥气质类型中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并克服消极的一面。

我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气质是依据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性情暴烈、缺乏耐心的人选择了老师职业,一个生性沉稳、反应迟缓的人选择了记者的行当,他们做得很没趣、很无奈,他们在事业往往难有所作为,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他们的气质没有与职业的要求相适应。

例:根据火灾选助手:一位老板想从甲、乙、丙三位助手中,选拔他们分别负责管理财物、推广业务、负责策划的工作。

他想了解三人的性格特点,根据性格分配适合的工作。

于是他安排三位助手下班后留在公司与他讨论问题,在这期间故意制造了一起假火灾,结果,在火灾面前三人的表现完全不同。

甲说:“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再想办法”;乙一言不发,马上跑到墙角拿出灭火器去寻找火源;丙则坐着不动,说“这里很安全,不可能有火警”。

老板认为:甲首先离开危险区,保持不败之地,表现了性格的客观、谨慎、稳重、老练;乙积极向危险挑战,抢先救火,忠于公司,表现了性格的勇敢、大胆、敏捷、果断,也敢于冒险;丙对公司的安全昌、早有了解和信心,甚至可能是才智过人,早已看出这是一出“戏”,表现了性格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于是分别将甲负责财务,乙负责业务推广、丙负责筹划和后勤工作。

启示:在选择和安排职业时,如果善于把人的气质、性格特点和职业特点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气质、性格优势和潜能。

二、了解气质与职业的匹配关系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对于选择职业和选择学习方向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也可以说,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因为某些气质特征往往能为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以下是不同的气质类型职业选择中的优势和劣势简单分析:胆汁质:优势:较适合做反应迅速、应急性强但不要求细致、稳定的工作,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监督员等,他们适应于喧闹、嘈杂的工作环境;而对于需要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则难以胜任。

多血质:适宜于做反应敏捷且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而不适合从事单调机械和要求细致的工作,适宜的工作有外交工作、管理工作、公关人员、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记者、演员、军人、警察等,但他们不适宜做过细的工作,单调机械的工作也难以胜任。

粘液质:适合做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不适宜从事灵活多变的工作,变化、需要灵活的工作使他们感到压力,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会计、保育员、话务员、播音员等是粘液质者比较能适应的工作。

抑郁质:胆汁质无法胜任的工作他们倒恰到好处,如校对、打字、检查员、化验员、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等都是他们理想的工作。

若我们在选择自身努力方向时能考虑到自身的气质特点,扬长避短,就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切入点。

当然,职业也会对人的气质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

例如长期做档案工作的人,不论他原来是什么气质,最终都会掺进严谨、认真、有条不紊而又过于拘谨的粘液质成分。

气质具有遗传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气质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证明,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经过自身的修养,气质是可以发生某种变化的。

这种变化使得人格的塑造更加完美。

气质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

06级的同学在上学期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中,已经按要求完成气质测试的量表,并针对自己的气质类型特点进行过讨论和分享。

三、进行自我气质与职业匹配性的分析(课堂练习)根据气质测试的结果,我们还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气质与职业匹配的分析,并找出一些问题以及调整的构想。

(姓名)的气质与职业匹配性的分析第二节人格、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一、霍兰德的类型论霍兰德根据人格心理学的概念,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了一连串的关于类型论的研究假设及研究成果。

我们借以霍兰德的类型论为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人格与职业兴趣。

霍兰德的类型论试图以职业生活的范畴说明个人行为型态的实际表现,强调个人的行为是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人格形态与行为形态影响人的择业及其对生活的适应。

并认为职业可以改变个人,个人也可以改变环境,职业与个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同时又是有“结构的”或者是“类型的”。

霍兰德的理论有3个基本原则:(1)选择职业是人格的一种表现;(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的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霍兰德认为人可区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人格类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

霍兰德还认为人所处的环境也可相应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类型。

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详见下图——人格类型的六角模型(霍兰德1985)。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的六类职业类型,按照一个固定的顺序也排成一个六角型(RIASEC),详见下图——职业类型的六角模型。

霍兰德认为人总是寻找适合个人人格类型的环境,锻炼相应的技巧与能力,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态度及价值观,面对相似的问题,扮演相应的角色。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是由他的人格与他所处的环境交互作用决定的。

他作了3个辅助假设来解释人和解释职业,即一致性、区分性和适配性。

适配性是霍兰德3个辅助假设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假设,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工作环境。

人与职业配合得当,如R型的人在R型的职业环境中,其适配性就高;如果R型的人选择了I、C型的职业环境,则适配的程度次高;如果R型的人选择了A、E型的职业环境,则适配的程度适中;反之,如果R型的人选择了S型的职业环境,则适配的程度最低。

二、职业人格测试及分析(课堂测试。

测试内容另附)1、测试结果统计职业人格的类型:(得分)常规型(循规蹈矩):“是”(7,19,29,39,41,51,57),否(5,18,40)现实型(适应做技术)“是”(2,13,22,36,43),否(14,23,44,47,48)研究型(做事严慎)“是”(6,8,20,30,31,42),否(21,55,56,58,48)管理型(喜欢指挥人)“是”(11,24,28,35,38,46,60),否(3,6,25)社会型(关于与人交往)“是”(26,37,52,59),否(4,12,15,27,45,53)艺术型(热情奔放灵活)“是”(4,9,10,17,33,34,49,50,54),否(32)2、分析(结合六边型图)(1)一致性:一致性高的在六角模型上的位置是临近的。

如RI、IR、IA、AI、AS、SA、SE、ES、EC、CE、CR 一致性中等的在六角模型上的位置是隔的,如RA、RE、IS、IC、AR、AE、SI、SC、EA、ER、CS、CI一致型低的在六角模型上的位置是相对的,如RS、IE、AC、SR、EI、CA(2)区分性有些人或某些职业环境的界定较为清晰,较为接近某一类型,而与其他类型相似甚少,这种情况表示区分性良好;若有些人与多种类型相近,则表示他们的区分性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