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1doc

合集下载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引言:学龄前儿童是指3至6岁的幼儿,这一阶段是他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合理的膳食对于孩子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他们身体的需求,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于2016年发布。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内容。

一、食物种类和数量:1. 主食:主食是学龄前儿童营养的基石,需要提供充足的能量。

每天提供适量的稻米、面粉、杂粮类食物,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每餐应适量提供主食,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活动量进行酌情增减。

2. 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天推荐提供150-200克的蔬菜和100-200克的水果,可以多样化选择,保证各种营养的摄入。

3. 蛋类、奶类和豆类:蛋类、奶类和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适量提供蛋类、奶类或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每天推荐提供适量的奶类或乳制品、1-2个鸡蛋或鸡蛋等量的其他蛋制品和适量的豆类制品。

4. 肉类:肉类富含铁和蛋白质,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食物。

每天应适量提供30-50克的肉类食物,如瘦肉、鸡肉、鱼肉等。

二、饮食结构和次数:1. 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要确保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早餐应以主食为主,搭配蛋类、奶类、豆类等蛋白质食物,再加上适量的蔬菜和水果,提供各种营养素。

2. 中餐:中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应提供主食、蛋类、奶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多样化的食物。

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3. 晚餐:晚餐应以主食为主,搭配适量的蛋类、奶类、豆类和蔬菜等。

晚餐要控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三、注意事项:1. 饮料:应鼓励学龄前儿童多喝白开水,每天饮水量应在1000-1500毫升之间。

对于特殊情况或孩子剧烈活动出汗时,可适量增加饮水量。

2. 油脂和糖的控制:应限制学龄前儿童食物中的油脂和糖的摄入量。

饮食中的油脂应以植物油为主,适量提供动物性油脂。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提要: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

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提示:日常膳食由多种多样的食物组成,儿童膳食也不例外,这些食物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鱼类、奶类和蛋类等。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

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

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要: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在制作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已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提示: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将蔬菜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

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

深色蔬菜指深绿色、黄色、红色、紫红色蔬菜,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促进食欲。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内容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内容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内容1.引言1.1 概述概述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平衡膳食的支持。

平衡膳食是指摄入适量的各类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如肉类、豆类、鱼类等)、乳制品和脂肪食物,并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大脑迅速发育的阶段,膳食营养对他们的生长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改变,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习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过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的食物的摄入,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学龄前儿童肥胖率和健康问题的上升。

为了正确引导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平衡膳食宝塔成为了一种广为接受的指导原则。

平衡膳食宝塔以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乳制品和脂肪食物作为建议的食物类别,提供了合理的膳食结构建议。

家长和保育人员可以通过它来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使其在摄入各类营养物质的同时保持健康体重和充沛的体力和智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重要性以及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平衡膳食的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平衡膳食的概念、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求,以及实施平衡膳食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本篇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在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长文中,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讨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对本文进行简要介绍。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以及学龄前儿童在膳食需求方面的特殊需求。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平衡膳食宝塔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平衡膳食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平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并提供实施平衡膳食的具体建议,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满足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需求,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逐一详细探讨每个部分的内容。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探讨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平衡膳食的建议。

学龄前儿童营养配餐与膳食指导

学龄前儿童营养配餐与膳食指导

学龄前儿童营养配餐与膳食指导张广燕摘要:本文以学龄前儿童所处特殊生理阶段为依据,介绍了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食物选择特点及原则、食谱编制原则,并以5岁男孩为例,重点讲解了学龄前儿童的食谱编制方法,并列举了一日食谱,以期为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食谱制定学龄前期是指小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于保证儿童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以及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足与过剩问题同时存在,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知晓率极低。

因此,作为营养师很有必要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进行指导。

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逐渐增强,他们的饮食逐渐由软到硬、由半流质到接近成人食物,完成从奶类食物为主到谷类食物为主的过渡,而且食物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但无论如何,却不能和成人的饮食同样对待,以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3~6岁的孩子胃容量尚小,大约为600~700。

需选择营养丰富、容量小、密度高的食物,正餐时少用汤类代替炒菜,稀饭代替米饭;尽量避免纯能量食物,如白糖、粉丝、凉粉、藕粉等。

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尽量给孩子蛋白质/能量比值和微量营养素/能量比值高的食物,多进食动物肝脏、鱼、禽、肉、奶和大豆制品等,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挑食、不偏食或暴基食,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不乱吃零食。

二、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1、能量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3~6岁学龄前儿童,能量的推荐摄入量为1300~1700 /日,3岁、4岁、5岁、6岁男孩的日能量推荐量分别为1350 、1450 、1600 、1700,3~4岁女孩每日比男孩少50,5~6岁女孩每日比男孩少100。

2、宏量营养素(1)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摄入蛋白质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的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_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_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4-6岁)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提要: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

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而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提示:日常膳食由多种多样的食物组成,儿童膳食也不例外,这些食物一般可分为以下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大米、小麦面粉、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肉、鱼类、奶类和蛋类等。

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

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

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要: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在制作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重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已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提示: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将蔬菜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

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一般优于浅色蔬菜。

深色蔬菜指深绿色、黄色、红色、紫红色蔬菜,其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和芳香物质,可促进食欲。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

(四)碳水化合物 3~6岁学龄前儿童每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 推荐的热能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50%~60%。 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防止幼 儿便秘。但是蔗糖等纯糖摄取后被迅速吸收,易于 以脂肪的形式储存,易引起肥胖、龋齿和行为问题。 因此,学龄前儿童不宜过多摄入糖,一般每日10g 为限。
1学龄前儿童中存在两种营养不良的现象 一是摄入热量不足,影响了体重增长, 而且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 入量偏低 二是摄入含有高热能的食物超过了机体 代谢的需要,导致了儿童的肥胖、龋齿患病 率较高。部分幼儿缺钙,出现骨骼钙化不全 的症状。
四学龄前儿童的 膳食指南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 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 于成人,合理营养不仅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 长发育,也可为其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基 础。
(二)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推 荐摄入量平均为50g。如果每日摄入的总蛋 白质在数量上达到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标准, 而且其中一半来源于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 白质,则能较好地满足学前儿童机体的营养 需要。
(三)脂类 3~6岁学龄前儿童每日膳食中脂肪 推荐的热量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30%~ 35%。这一数量的脂肪不仅提供所需的必 需脂肪酸,而且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学前儿童的膳食中供给的脂肪要适量,因 为摄入过量的脂肪会增加脂肪储存,引起肥 胖。
1维生素A RNI为500-600μg/日 UL值为2000 μg/日
2B族维生素 B1 的RNI为o.7mg /日 B2的RNI为0.7mg /日
3维生素C 维生素C的RNI为60mg /日(3岁) 维生素C的RNI为70mg /日(4-6岁)
(三)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实例]圆圆是一位5岁的小女孩,请使用食物交换份法为其编制一日食谱。

一、首先了解编制食谱对象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一)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儿童3-6周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儿童,与婴幼儿比较,此期儿童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动需要更多营养。

学龄前儿童比幼儿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期。

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同时影响此期儿童良好营养因素也很多,如挑食、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饮食的习惯,将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周岁时神经系统的分化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

3周岁儿童20颗乳牙已经出齐,6岁时第一恒牙可能萌出,但其咀嚼功能只有成人的40%,消化功能有限,不能过早进入家庭成人膳食行列,以免引起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故该段时间应给孩子吃一些软、烂、碎的食物,同时该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食物的口感特别敏感,应该注意食物在口感上的搭配,避免孩子以后养成偏食的习惯,同时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尤其是对于喜欢吃甜食的孩子,避免龋齿的生成和对口腔的危害。

5-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15min),但易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进食时不专心进餐,边吃边玩,进餐时间过长,食物摄入不足或偏食引起营养不良。

家庭成员应给儿童做好榜样,绝对禁止让儿童尝试吸烟和喝酒。

因为学龄前儿童胃容量较小,所以膳食制度一般推荐三餐两点制。

(二)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418kJ(100kcal)能量,所需能量由三大营养素提供。

学龄前儿童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平均为50g。

如果每日摄入的总蛋白质在数量上达到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标准,而且其中一半来源于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则能较好地满足学前儿童机体的营养需要。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身体活动推荐1、鼓励主动运动或活动 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180分钟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20分钟 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累计≥60分钟2、减少久坐行为和视屏时间 每次久坐时间<1小时 每天视屏时间累计<1小时,且越少越好
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1.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每半年1次)2.依据体格测量及时调整膳食和身体活动3.追求正常生长发育,避免消瘦和超重肥胖
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1.学龄前儿童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对食物选择有一定自主性,开始表现对食物的喜好,抓住机遇开展“食育”活动2.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促进食欲3.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兴趣,享受烹饪乐趣,爱惜食物
经常户外活动鼓励儿童充分参加户外活动或游戏 改善食欲, 促进新陈代谢, 维持能量平衡, 预防肥胖和消瘦 促进体能、智能发展和运动习惯培养 增加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 提高睡眠质量,预防近视建议: 每天做: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育锻炼(玩耍、散步、爬楼梯、收玩具) 适量做:较高强度运动和户外活动(骑车、快跑、攀架、跳舞、球类游戏) 减少做:静态或久坐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足量饮水1.学龄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较大,水分需要多2.建议每日饮水量:2~3岁600~700ml,4~5岁700~800ml3.以饮白水为佳,避免饮含糖饮料4.少量多次饮用(上、下午各2~3次)5.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
正确烹调食物
1.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让儿童首先感受到食物的自然味道,形 成终生健康饮食习惯2.儿童膳食应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过咸、过油、过甜及辛辣,少 用或不用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和新鲜蔬果汁调味3.烹调方式:多用蒸、煮、炖、煨,少用油炸、烤、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提要】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以后至未满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

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基于学龄前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其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关键推荐。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惯
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规律就餐是其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

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实践指导1.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膳食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

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

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

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预防龋齿。

2.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由于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环境影响,如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做游戏等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

①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②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③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④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惯,既可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其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3.避免儿童挑食偏食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与儿童一起进食,起到良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惯。

应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

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如将蔬菜切碎,将瘦肉剁碎,将多种食物制作成包子或饺子等),也可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

通过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或游戏项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提高进食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避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措施。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

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实践指导1.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惯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

每天饮用300~400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

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惯。

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①
少量多次饮奶或吃酸奶;②饮奶前进食一定量主食,避免空腹饮奶;③改吃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2.培养儿童喝白开水的**惯
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饮含糖饮料。

儿童胃容量小,每天应少量多次饮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饭后根据情况而定。

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免充盈胃容量,冲淡胃酸,影响食欲和消化。

3.正确选择零食零食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宜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类等食物;②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③零食最好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量不宜多,睡觉前30分钟不要吃零食。

此外,还需注意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注意零養的食用安全,避免整粒的豆类、坚果类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建议坚果和豆类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

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引导孩子认识食品标签,学会辨识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惯。

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

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剌、核等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

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

为儿童烹调食物时,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

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

同时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享受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

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可带儿童去市场选购食物,辨识应季蔬果,尝试自主选购蔬菜。

在节假日,带儿童去农田认识农作物,实践简单的农业生产过程,参与植物的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分及对身体的好处,并亲自动手采摘蔬菜,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享受劳动成果。

让儿童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体会参与的乐趣。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
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

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力锻炼(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

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肌肉强化运动(攀架、健身球等)、团体活动(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

减少静态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