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六种形态

合集下载

工程哲学第三章

工程哲学第三章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则将热力学第二定律 推广到宇宙的演化,他认为整个宇宙必然遵 循熵增原理,随着熵的不断增大,宇宙中一 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等运动 形式都将转化为热运动形式,而热又总是自 发地由高温部分流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处 处相等的热平衡状态(此时宇宙的熵趋于极 大值);宇宙一旦达到这一状态,任何进一 步热交换都不会发生了,于是宇宙就进入到 一个热平衡的死一样寂静的永恒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宇宙“热寂说”。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 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经 过自组织过程而从无序演化为有序。指出一个 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 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 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 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 能上有序的结构。 当前:进化与退化两个方向之间的矛盾只是表 面现象。进化的系统不是封闭系统,宇宙的演 化并不指向宇宙热寂状态。自然界的演化,既 有进化,也有退化,只有在两极的对立统一之 中才能真正把握。

化学元素的统一: 行星和恒星化学元素和丰度的统一; 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统一 (起源的时间和演化方向、物质元素在各星体 中的比例丰度等的统一); 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 生命起源和演化学说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 曾经有一个很长的时期,人们认为生命世界 和无生命世界是不相统一的,无生命世界由 物理化学规律支配,生命世界由神秘的非物 质的“生命力”支配。


分子生物学证明,生命并不是什么非物质的 东西,它不过是蛋白质和核酸这种特殊物质 形态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过程,它和其 它自然现象一样都统一于物质。而进化论证 明,各种动物、植物.包括人在内都不是什 么“上帝创造”和“宇宙精神”作用的表现, 而是物质长期的演化、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基础知识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基础知识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分度值为℃;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从液态变为固态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热;2、固体可分为体和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有关: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的大小有关,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比蒸发;(4)蒸发可: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温度;(2)(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附在尘埃上形成;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而成的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物质的几种形态

物质的几种形态

物质一共有六种存在形态,分别是气态、液态、固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

1.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则没有。

2.液体是有流动性,把它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有什么
形状。

地位时,液体变为固体。

3.等离子态是物质原子内的电子在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形
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共存的状态。

4.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
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

5.费米子凝聚态是物质存在的第六态。

物质的组成和状态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状态变化

物质的组成和状态变化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包括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形式。

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如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和二氧化碳;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而没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如空气和海水等。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分为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对于固体和液体,它们的形态形式是有一定稳定性的,而气体可以随时改变形态。

三种状态的相互转换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来实现。

1. 固态:固体的分子之间相对位置相对稳定,体积和形状一般不变,内部分子间距相对较小。

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排列比较有序,分子不会轻易地发生相互作用而改变状态。

对于单质,由于没有相互作用力,形态总是既规则又结实。

但是,如果加强作用力或其他压缩,它们的形态或排列方式将会发生变化。

例如金属的固态特性比较基础,但由于一些杂质、合金成分会改变金属的性质而使得它们的形态或特性也改变。

2. 液态:液体的分子之间相对位置也比较稳定,但它们的内部分子间距比固态相对来说更大。

液体的体积和形态总体不变,但由于可以流动和向周围随时变形,它们的形态或容积可以随着外部因素的改变而变化。

液体的状态下,物质的排列比较无序,分子互相间的作用力比较自由,容易被外部压力或变形力影响。

对于液态物质,拥有较强的表面张力的分子可能会形成凸起,从而阻碍液体的流动或变形。

例如,如蜡烛或其它一些薄膜,都有助于分子形成凸起,造成不同的液态性质。

3. 气态:气体的分子间距大,形态不具有明确的限制,容积和形态随时都可以改变。

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因此,它们具有更高的平均能量、速度和碰撞频率。

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排列非常无序,分子间的除重力外没有其他相互作用力。

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产生压力和其他性质。

当气体分子的数量变化时,压力和温度也随之变化。

例如,经过严密封闭的装置中的气体,在其里面是可以取得剧烈反应的,只需要改变温度或其他因素。

物质的形态有几种

物质的形态有几种

物质的形态有几种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物质的形态有三种,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其特性如下: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不容易被压缩;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容易压缩,具有流动性。

那么,是不是物质的形态只有这三种呢?答案是否定的。

物质的形态有许多种,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外,还有等离子态、―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超流态、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超固态、简并态、中子态、超导态等,一般只有在实验室环境内才能见到这些另类的形态。

各种另类形态的介绍等离子态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子。

此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量相等,这种状态称做等离子态。

“夸克—胶子”等离子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顾名思义含有夸克与胶子,如同普通(强子)物质。

这两种QCD的相态不同处在于:普通物质里,夸克要不是与反夸克成双成对而构成介子,或与另两个夸克构成重子(例如质子与中子)。

在QGP,相对地,这些介子与强子失去了身分,而成为更大一坨的夸克与胶子。

在普通物质,夸克是呈现色约束的;在QGP,夸克则不受约束。

超流态超流体是一种物质状态,特点是完全缺乏黏性。

如果将超流体放置于环状的容器中,由于没有摩擦力,它可以永无止尽地流动。

它能以零阻力通过微管,甚至能从碗中向上―滴‖出而逃逸。

凝聚态所谓―凝聚态‖,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组成,并且粒子间有很强相互作用的系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凝聚态物质。

固态和液态是最常见的凝聚态。

低温下的超流态,超导态,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态,磁介质中的铁磁态,反铁磁态等,也都是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是物质存在的第六态。

根据―费米子凝聚态‖研究小组负责人德博拉·金的介绍,―费米子凝聚态‖与―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都是物质在量子状态下的形态,但处于―费米子凝聚态‖的物质不是超导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物质变化与能量1. 物质的变化种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物质的变化种类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仅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例如,冰变成水、水蒸气变成水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结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纸燃烧等。

2.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有序,形态稳定,不易流动的状态。

例如,冰、铁等。

液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近,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易于流动的状态。

例如,水、酒精等。

气体是指物质分子之间距离较远,排列无序,形态不稳定,能够充满整个容器的状态。

例如,空气、氧气等。

3. 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的直接碰撞传递的过程。

例如,我们接触到热的物体时,会感受到传导的热量。

热对流是指物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密度差异,在力的作用下形成对流流动的现象。

例如,水的加热会导致热水上升,形成对流。

4. 热辐射与吸收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所发出的热波动。

例如,太阳的辐射使得地球变暖。

热辐射的吸收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和光洁度。

暗色和粗糙的物体辐射的热量会更多地被周围物体吸收。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以及给生物命名、分类和归类的学科。

生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类群,形成分类系统。

2.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3. 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

种子植物具有种子和维管束,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的状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质的状态》教案
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补充]
热传递
定义: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
条件:存在温度差
三种方式:
传导 例:将勺子放入热汤里
对流 例:空调、夏天中午要关窗
辐射 例:太阳
吸热、放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形态各异物质世界的美丽景色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认识物质三态的特征
备注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所以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排列也较紧密,分子之间空隙较小,每个分子也只能在原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跟固体不同的是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位置,在一个位置振动一小段时间后,又转移到另一个位置附近去振动,所以液体有一定体积,而无一定形状;
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气体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通过图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固体上方画一个立方体;液体上方画一个容器;气体上方画一气的图形.将得出的三种形态的特征分别写在图旁边.
三种物质形态的特征:
固态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 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
酒精灯使用:

《水循环与水资源》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鉴赏

《水循环与水资源》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鉴赏

一、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 小冰晶,形成一朵朵白色的云。

水蒸气的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
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 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 面上,这就是雨。

水蒸气凝华形成
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 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
雾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尘埃上形成的
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 ,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
露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花草上形成
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 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第5节 水循环和水资源
知识回顾
将下列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雪糕化了 洒水的地面干了 樟脑丸越放越小
树枝上生成霜 用铁水浇铸工件 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陆地和海洋表面 的水通过蒸发进 入大气,大气中 水蒸气冷却后通 过降水又回到陆 地和海洋。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
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人工 降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骤降
B.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
过程
D.“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
图4.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六种形态
一.气、液、固三种形态
通常所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处于气态的物质,其分子与分子之间距离很远。

而构成液态物质的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其密度要比气态的大得多。

固态物质的构成元素是以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原子或离子一个挨着一个,相互牵拉,这就是固体比液体硬的原因。

二.等离子体态
被激发的电离气体达到一定的电离度之后便处于导电状态。

电离气体中每一带电粒子的运动都会影响到其周围带电粒子,同时也受到其他带电粒子的约束。

由于电离气体内正负电荷数相等,这种气体状态被称为等离子体态。

三.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所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

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成千上万个具有单一量子态的超冷粒子的集合,其行为像一个超级大原子,由玻色子构成。

这一物质形态具有的奇特性质,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四.费米子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物质采用的是费米子。

当物质冷却时,费米子逐渐占据最低能态,但它们处在不同的能态上,就像人群涌向一段狭窄的楼梯,这种状态称作“费米子凝聚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