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专题13—三个特殊温度:沸点、熔点、凝固点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专题13—三个特殊温度:沸点、熔点、凝固点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专题13
—三个特殊温度:沸点、熔点、凝固点
专题概述
目前学习完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四种物态变 化,接触了3个特殊温度,本专题将这3个特殊温 度集中突破,有助于同学们辨别,并能利用它们 的不同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概述
知识点1: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1.如右图所示,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
感谢聆听
的熔点为-182.5 ℃,沸点为-161.5 ℃.在运输液化
天然气过程中,其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B )
A.-190 ℃
B.-163 ℃
C.-159 ℃
D.0 ℃
专题概述
9.一个杯子中装有特殊金属制成的勺子,把热水瓶 中的开水(略低于100 ℃)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 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 ℃)后,杯中 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
35
(我国各个地区中最低温度为-53.2 ℃,最高温度
为50 ℃)
A.煤油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专题概述
11.下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若按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C )
物质 水银 镁




熔点/℃ -39 649 1 083 660 1 525 3 410
是( A )
A.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 D.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
专题概述
10.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能测出我国各
个地区气温的温度计是( C )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5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检测5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例题与习题【例1】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 [ ] A.负摄氏3度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D.零下3摄氏度【分析】摄氏温度的单位“C”,读作“摄氏度”,不能分割开,也不能读作人们日常所说的“度”。

【解答】D【例2】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 B.38℃和39℃C.37℃和38℃ D.37℃和37℃【分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柱仍保持原来高度,即示数不变.所以,这只体温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测低于原来38℃的体温时却仍然是38℃。

【解答】 B【例3】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

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 [ ]A.用嘴吹 B.两杯水来回倒 C.一样快 D.不能确定【分析】本题由例3转化为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去思维。

甲同学用嘴吹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水蒸发;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既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又增加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因此,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乙同学。

【例4】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1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填上升、不变、下降),但需要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分析】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那一段表明温度不变,沸腾过程,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解答】BC,不变,吸,99℃图1 图2【例5】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如图2所示,若不断加热,试管中水能否沸腾?【分析】沸腾有两个条件: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不断吸热.烧杯内水沸腾时保持100℃,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得到热.【解答】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说明】若试管中装有酒精,由于酒精沸点是78℃,所以酒精到达沸点并能继续吸热,就会沸腾.【例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原因是 [ ]A.冰棒熔化产生的小水滴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分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空气液化而成.因为空气要液化,温度要低到零下一百多度.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冰棒这样的低温物体,冰棒周围的空气的水蒸气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解答】 B【例7】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分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优秀课件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优秀课件
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 热量_____放__出_(填物态变液化化名称)形成的.
16.(科学思维素养)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 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形成的合理解释是_____干__冰__升华 _吸__收__大__量__的__热__,__使__得__周__围__环__境__温__度__降__低__,__空__气__中__的__水__蒸__气__遇__冷__凝__华__形___ _成__霜__附__着__在__铝__罐__外__侧__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会__放__热__(填“会吸
C.升华,吸热
D.升华,放热
8.露珠的形成属于___液__化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凝__华___(以上两 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出现在窗的______(内填“内” 或“外”)侧,此过程会________(填放“吸出收”或“放出”)热量.
9.如图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易错提示:“雾”是水蒸气遇冷降温较少时液化形成的,属于液态; “雾凇”是水蒸气遇强冷降温较多时凝华形成的,属于固态.灯丝变细、 灯泡变黑是先升华再凝华;刚开灯时温度升高灯丝烧断(没变细变黑)是 熔化现象.
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
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对其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D )
A.冰的熔点是0 ℃
B.水凝固成冰时要从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
C.易拉罐里的冰变成了白霜
D.易拉罐周围水蒸气遇强冷凝华形成白霜

第4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简单复习

第4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简单复习

云 雨 雾 露 冰雹 雪 霜
汽化 液化 熔化 凝固 升华
凝华
知识点回顾:
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 240 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220
体,是熔化过程 ________过程(填熔化 过程或凝固过程)该晶体的熔点 200 是 210℃,熔化时间是 3 分钟.
7.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精 确 度 不 同:体温计能精确到0.1℃; (即 分度值) 实验室温度计只能精确到1℃; 结 构 不 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从“缩口” 升上去的水银当温度降低时不易退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 方法 不同:体温计测定温度后可以脱离被测物 体进行读数,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回去。
3.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1)从定义判断(看有没有熔点) (2)从图像判断 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 凝固 曲线
温度/°C (固液共存) D 熔点 A 固态 B C
晶体
凝固过程 凝固点 液态 固态 时间
温度/°C
非晶体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时间
云中小水珠 液化而成。 或者 云中小冰晶 熔化成雨
180
温 度 ℃

D B C

时间/分
A 1
2
3 4
5
6
7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2.下列图象可能代表哪类物体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温度/℃
D
48 A B C
温度 /℃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2.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3.摄氏温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这种分度方法还可扩展到100℃以上和0℃以下,4.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采用的是热力学温标,它以-273℃(精确值为-273.15℃)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交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273+t二温度计的使用1.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温度计前:①观察它的量程。

如果估计被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出所测温度。

2)正确使用温度计侧液体温度的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被侧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侧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的正确用法:(1)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2)体温计的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略有弯曲的细管,测体温时,水银能通过细管升到直管中,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中的水银退不回来,从弯曲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二、温度计的使用(4)体温计在使用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将直管中的水银甩到玻璃泡内4.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要求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要求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解读:关于“区别三种物态”,要和求能列举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属于“理解”层次;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属于“了解”层次。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读: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这是基本常识方面的要求,属于“了解”层次。

关于“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学生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见解。

该标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意识,以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该标准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小论文、小报告等进行评价。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解读关于“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标准》要求知道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他类型的温度计工作原理不作考试要求。

关于“会测量温度”,这是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必须会正确操作,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解读关于“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标准》强调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还要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首先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能尝试用其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应用能力。

5.能用水汇合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解读:.关于“能用水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学生必须首先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然后进一步据此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作出解释。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精品课件

《升华和凝华》物质形态及其变化PPT精品课件

课堂练习
1.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属于 __升__华__,玻璃外壳发黑属于__凝__华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课堂练习
2、下列对美景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C )
A.初春,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凇 D.隆冬,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热水(热水温度高,干冰升华更快;热水蒸发快, 液面附近水蒸气较多)
一、升华
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现象?
低于0℃环境中
冻干技术
樟脑球变小至消失结冰的衣服变干 (水Fra bibliotek先凝固再升华)
二、凝华
深秋、寒冬,北方常见的凝华现象(水蒸气 → 冰)

窗户内侧出现冰花
雾凇
二、凝华
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冰 箱冷冻室的上部,往往也会出 现厚厚的一层冰霜,你能解释 这种现象吗?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4 升华和凝华
-.
新课引入
现象:将碘固体放入热水中,固体消失,出现紫色碘蒸气; 再将碘蒸气放入冷水中,气体消失,出现碘固体。
分析:要说明碘不是先液化再汽化,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碘是晶体,熔点(凝固点)为113℃。
结论: • 加热碘固体(低于熔点),碘固体吸热,直接变成碘蒸气; • 冷却碘蒸气,碘蒸气放热,直接变成碘固体。
新课引入
把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熔化
汽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凝固
液化
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新课引入
升华,_吸__热
固态
熔化,_吸__热 凝固,_放__热
液态
汽化,_吸__热 液化,_放__热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 (沪粤版)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 (沪粤版)
1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汽 化 方 异 式 同 点
温度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任何温度下进行 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剧烈的汽化现象
时间
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知识点回顾: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温 和 压缩体积 。 液化过程需要吸热;
4、体温计测得某人体温是37.8℃,如不经用力甩,仅用酒精 消毒后,再给正常人和39℃高烧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示数分别 是:( D ) A.39℃ 37℃ B.37.8℃ 37.8℃ C.39℃ 37.8℃ D.37.8℃ 39℃
知识点回顾: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和 沸腾 。
晶体的熔化
非晶体的熔化
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的凝固
知识点回顾:
温度
D
20.认识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
A
B
C
时间
AB段表示物体是 纯固 态的,此过程在 吸 热,温度 不断上升

BC段表示是此时 固液共存 ,此过程物体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 CD段表示物体是 纯液 态的,此过程在 吸 热,温度 不断上升 。
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 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 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 A )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易恒梅2014.2
4.1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前回顾:复习热身,将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
一、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质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课中学习:
1.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分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温度计上沾有20℃的酒精,酒精易蒸发,且蒸发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低于20℃;当酒精蒸发完之后,由于周围空气温度为20℃,与温度计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最后温度计的示数又回复房间内的室温.
简解:D.先下降后又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当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当两物体温度相同后,热传递停止.
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
分析: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看法.
第一,100℃不一定是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是会改变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第二,即使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也不一定能沸腾.这是因为完成液体沸腾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不能说,水到了100℃,就一定会沸腾.
简解:这种说法不正确,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不一定会沸腾起来.
点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
3.在如图4-1-1所示的装置中:
(1)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
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 _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__ _ _;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___ 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 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是:__ .
分析:水蒸气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人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看见的“白气”是悬在空中的小水珠.
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环境时,就会发生液化现象,气态的水蒸气会变成液态的小水珠.
在液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过程,所以玻璃的温度将升高.
简解:(1)液化小水珠(2)水升高(3)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点评:气态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环境就会发生液化现象,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能看见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分析:水的沸点随水的表面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山上的气压比山下要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也有可能沸腾,A是正确的.
狗常把舌头伸出口,是借助唾液的蒸发吸热,散发身体的热量,B 是正确的.
汽化现象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樟脑丸原本是固态,越来越小后是变成了气态,发生的不是汽化现象而是发生了升华现象,C是错误的.
冰冻的湿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变干后是气态,发生的是升华现象,D是正确的.
简解:C
点评:水的沸点随水的表面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制冷作用.
5.小明用如图4-1-2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
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
准大气压强;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
两种可行的办法:①;
②.
分析: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该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以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减少热量损失,或提高水的初温都可以.
简解:98低(小)①减少水量
②烧杯加盖(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等)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课后反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酒精易蒸发,吸收身体的热量,(2) 通风处空气流速快,加快蒸发.
2.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
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4-1-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___汽化____ (液化/汽化)现象,并_吸收____ (吸收/放出)热量.食物放入冰箱内,温度逐渐下降,这是通过_热传递______(做功/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食物的内能.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燥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
面又变得清晰起采.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先液化,后汽化.4. 如图4-1-4,小红利用烧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了一个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_原理来工作的;使用中发现,微小的温度变化液柱升、降不明显.对此,
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办法.换成大一些的烧瓶(或换成更些的玻璃管).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 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 B )
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
6.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7.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C )
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B.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D.在人体表面吸热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20分,第9题18分,共38分)
8.【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4-1-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
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
蒸发快慢可能还与物质种类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4-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温度和
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
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中4-1-7a、b所示。

则图中 b 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__ a 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左表所示:(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_98____℃.(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不在标准大气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