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法学案例题答题要领

合集下载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3篇)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题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题型,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以下将从分析案例、阐述法律依据、论证过程和总结等方面,详细阐述法律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二、分析案例1. 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情。

首先,考生要全面阅读案例,抓住案件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关系等关键信息。

2. 确定案件类型。

根据案情,判断案件属于哪个法律领域,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3. 分析案件争议。

明确案件中的法律关系,找出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分析争议点。

4. 确定案件性质。

根据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判断案件属于民事纠纷、行政争议还是刑事案件。

三、阐述法律依据1. 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

根据案件类型,找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

2. 分析法律条文。

对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逐条分析,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3. 判断法律适用。

根据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判断哪些法律条文适用于本案。

四、论证过程1. 提出观点。

根据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明确自己的观点。

2. 论证观点。

结合法律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a. 法律事实。

根据案件事实,分析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阐述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b. 法律依据。

结合适用的法律规范,逐条分析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论证观点。

c. 案例分析。

结合类似案例,对比分析本案与其他案例的异同,进一步论证观点。

d. 理论依据。

引用相关法学理论,从法理层面论证观点。

3. 针对反方观点进行反驳。

在论证过程中,针对反方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驳意见,确保观点的严密性。

五、总结1. 总结观点。

简要概括自己的观点,强调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 指出不足。

承认自己在论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建议措施。

针对案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以解决争议或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六、注意事项1. 注意答题结构。

法律案例题答题模式(3篇)

法律案例题答题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题是法学教育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题模式主要包括审题、分析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论证和总结五个步骤。

以下将详细阐述每个步骤的答题技巧。

二、审题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 确定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当事人、事实、争议焦点等。

3. 分析题目类型,如事实判断题、法律适用题、案例分析题等。

4. 确定答题要求,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三、分析法律关系1. 识别题目中的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等。

2. 分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当事人、代理人、第三人等。

3. 分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如财产、人身、知识产权等。

4. 分析法律关系的内容,如权利、义务、责任等。

四、寻找法律依据1. 根据题目中的法律关系,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等。

2. 分析法律依据的适用范围,确保适用正确。

3. 注意法律依据的效力等级,优先适用上位法。

4. 关注法律依据的时效性,确保适用最新的法律依据。

五、论证1. 针对题目中的争议焦点,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论证。

2. 分析法律依据的合理性,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 注意论证的逻辑性,使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紧密相连。

4. 对反对意见进行反驳,确保论证的严密性。

六、总结1. 总结答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结论。

2. 对法律关系、法律依据、论证过程进行梳理。

3. 对题目中的争议焦点进行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注意总结的简洁性,避免冗余。

以下是一个法律案例题的答题示例:【案例】甲与乙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出租给乙,租金为每月5000元,租赁期限为两年。

合同签订后,乙按照约定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

然而,由于乙的生意亏损,乙无法支付后续租金。

甲要求乙支付剩余租金,乙以无钱为由拒绝支付。

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支付剩余租金。

【答题】一、审题1. 题目要求:分析甲与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判断乙是否应支付剩余租金。

法律案例题答题技巧(3篇)

法律案例题答题技巧(3篇)

第1篇在法学学习和考试中,法律案例题是检验学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这类题目往往结合实际案例,考察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针对法律案例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审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干:在答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复杂的案例,可以采用分段阅读法,逐一梳理案件事实。

2. 关注关键词:在审题过程中,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法定”、“合理”、“合法”、“违法”等。

这些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案件的性质和需要判断的法律问题。

3. 理解案例背景:对于涉及特定法律领域的案例,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件事实和争议焦点。

二、分析案例技巧1. 分析法律关系:在分析案例时,首先要明确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在此基础上,判断法律关系的性质,如合同关系、侵权关系、劳动关系等。

2. 识别法律事实:在案例中,找出对案件结果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事实,如合同条款、侵权行为、违法行为等。

3. 运用法律条文:针对案例中的法律事实,运用相应的法律条文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效力。

4. 考虑法律解释:在运用法律条文时,要考虑法律解释的影响。

对于存在争议的法律条文,要结合立法目的、法理和案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三、解答技巧1. 结构清晰:在解答过程中,要保持结构清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

首先明确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然后分析相关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和法律条文,最后得出结论。

2. 论证严谨: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逻辑严密,避免出现自相矛盾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对于关键问题,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论点。

3. 语言规范:在解答过程中,要使用规范的法学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同时,注意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4. 注意细节:在解答过程中,要关注案件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

法律案例答题技巧(3篇)

法律案例答题技巧(3篇)

第1篇一、了解法律案例答题的基本要求法律案例答题是法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规范,运用法律逻辑思维,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是法律案例答题的基本要求:1. 理解法律规定:在答题前,首先要对相关法律规定有清晰的认识,包括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适用范围、法律效力等。

2. 分析案例事实:准确把握案例中的事实,包括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当事人关系等。

3. 运用法律规范: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逻辑清晰:在答题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论证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逻辑混乱的情况。

5. 答案完整:答题时要全面回答问题,包括问题的背景、分析、结论等。

二、法律案例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案例:在答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当事人关系等。

2. 分析案例事实: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对案例中的事实进行梳理,找出案件的关键点。

3. 确定法律规范:根据案例中的事实,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法律法规等。

4. 运用法律规范:运用法律规范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理解法律条文:在运用法律规范时,要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避免断章取义。

(2)关注法律适用范围:在运用法律规范时,要注意法律适用范围,避免错误适用。

(3)分析法律关系:在分析案例时,要关注法律关系,包括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等。

5. 逻辑清晰:在答题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以下是一些逻辑技巧:(1)因果关系:在论证过程中,要明确指出因果关系,避免出现逻辑混乱。

(2)类比推理:在论证过程中,可以运用类比推理,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归纳推理:在论证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推理,总结案例中的规律。

6. 答案完整:在答题时,要全面回答问题,包括问题的背景、分析、结论等。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1)开头简洁明了:在开头部分,简要概括案例背景,明确答题目的。

法律案例题答题规范模板(3篇)

法律案例题答题规范模板(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题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考试形式,旨在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法律案例题,本文将提供一个答题规范模板,包括答题结构、要点提示、注意事项等,以供参考。

二、答题结构1. 案例背景介绍(1)案件的基本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案件的相关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法律依据等。

2. 问题分析(1)明确问题:将问题分解为具体小问题,便于逐一解答。

(2)查找相关法律规定:针对问题,查找适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3. 解答步骤(1)阐述法律依据:引用相关法律规定,为解答提供理论依据。

(2)分析案例事实:结合法律规定,对案例事实进行具体分析。

(3)论证观点: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4)提出解决方案: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 结论总结解答过程,强调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三、要点提示1. 仔细阅读案例,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和法律关系。

2. 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类型,如实体法问题、程序法问题、法律适用问题等。

3. 查找相关法律规定,为解答提供理论依据。

4. 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注意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6. 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7. 结论部分要简洁明了,突出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四、注意事项1. 答题时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2. 注意答题时间,合理安排答题步骤。

3. 仔细审题,避免遗漏问题。

4. 答题时,注意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例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5. 注意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6. 结论部分要简洁明了,突出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7. 适当运用法律术语,展现法学素养。

五、答题示例【案例背景】甲乙两人系邻居,甲在乙家门前修建了一座花园,乙认为甲的花园影响了采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拆除花园。

【问题分析】1. 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相邻关系。

2. 案件涉及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案例题答题技巧法律(3篇)

案例题答题技巧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概述案例分析题是法律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分析题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法律关系、法律适用、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在案例分析题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答题技巧。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1. 仔细阅读案例,把握案件事实在答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把握案件事实。

了解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涉及的法律关系等。

对于案例中涉及的法律术语,要准确理解其含义。

同时,要注意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

2. 分析法律关系,明确法律依据在分析案例时,要明确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找出相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根据案件事实,判断案件属于哪个法律部门;其次,结合法律部门,找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针对具体问题,分析法律依据的具体规定。

3.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法律适用在明确法律依据后,要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法律适用。

分析案件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判断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等。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法律行为的性质: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2)分析法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如有无主观过错、有无违法行为、有无因果关系等。

(3)判断法律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4. 结合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在分析完法律适用后,要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1)民事案件:调解、和解、诉讼等。

(2)行政案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3)刑事案件:自首、不起诉、判决等。

在提出解决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解决方案的法律依据。

(2)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3)提出解决方案的具体步骤。

5. 语言表达,条理清晰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条理清晰。

以下是一些建议:(1)分段落: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部分分开,使文章结构清晰。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3篇)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答题结构1.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案例背景,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和涉及的法律关系。

- 明确指出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2. 法律分析部分- 阐述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

- 结合案件事实,分析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 运用法律原则和法学理论,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

3. 案件结论部分- 根据法律分析的结果,得出案件的处理结论。

- 阐述结论的法律依据和合理性。

4. 改进措施与建议部分-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 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可能带来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引言部分】1. 案例背景:- 简要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案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主要人物等。

- 概述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如合同关系、侵权关系等。

2. 案例分析重点与难点:- 指出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效力、侵权责任等。

- 分析案件中的争议焦点,如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

【法律分析部分】1. 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 列举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

- 阐述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2. 案件事实分析:- 结合案件事实,分析法律条文的具体适用。

- 运用法律原则和法学理论,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

3. 法律依据分析:- 阐述结论的法律依据,如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 分析结论的合理性,如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案件结论部分】1. 案件处理结论:- 根据法律分析的结果,得出案件的处理结论。

- 阐述结论的法律依据和合理性。

2. 案件处理依据:- 列举支持结论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

- 运用法律原则和法学理论,论证结论的合理性。

【改进措施与建议部分】1. 案件暴露出的问题:- 分析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如法律漏洞、执法不严等。

2. 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 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可能带来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题答题示例【引言部分】1. 案例背景:- 某公司(甲)与某供应商(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供应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分析是法学教育和法律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原理、法律规则以及法律适用的过程。

面对法律案例分析题,如何有效地进行答题,是每个法学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法律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二、阅读案例,提取关键信息1. 仔细阅读案例,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包括案件的背景、当事人、争议焦点等。

2. 提取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包括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规范、争议焦点等。

3. 分析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

针对关键信息,分析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为后续的法律适用和论证奠定基础。

三、分析法律问题,明确法律依据1. 根据案件事实,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

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政策文件等。

2. 分析法律规范。

理解法律规范的含义、适用条件、效力等级等。

3. 明确法律依据。

根据案件事实,结合法律规范,确定案件的法律依据。

四、论证法律适用,阐述理由1. 阐述法律依据。

说明为什么选择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包括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契合度、法律规范的适用条件等。

2. 分析法律关系。

解释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等。

3. 论证法律适用。

从法律依据、法律关系等方面论证法律适用的合理性,阐述理由。

五、分析争议焦点,提出解决方案1. 明确争议焦点。

针对案件中的争议,明确争议焦点。

2. 分析争议焦点。

从法律依据、法律关系等方面分析争议焦点的合理性。

3. 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争议焦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包括法律适用、调解、仲裁等。

六、注意答题格式和逻辑1. 格式规范。

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格式,包括标题、引言、正文、结论等。

2. 逻辑清晰。

确保答题内容的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论证过程。

3. 语言表达。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错别字等。

七、总结与反思1. 总结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反思自己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学案例题答题要领
2005年11月08日王利明
1.确定法律关系
于民法的案例分析题,很多考生往往看完案例题干以后,觉得一团雾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首先应当明确题干中纸上画出一个法律关系结构图,将题干中涉及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都画在结构图上。

无论这些法律关系在问题一目了然,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避免忙中出错。

于如何确定法律关系,我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当事人。

民事案件的特点是当事人多,因此分析案件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当事人,将其中没有意义的当事人剔定这些当事人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确定客观事实及当事人的行为性质。

各个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往往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变动行为。

其中当事人之间的行为又有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之分。

)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

在确定客观事实及当事人的行为性质以后,法律关系的性质也就明确了。

但要注意两个当律关系,也可能是一个行为导致的多个法律关系。

在一个行为导致的多个法律关系中,要注意分清两个以上法律关
.根据问题确定涉案法律关系的法律后果
于涉案法律关系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根据案例中提供的事实,确定具体的法律后果。

因为同一类型的法律关系,根的返还后果,要根据不当得利占有人的主观状态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返还责任。

效力待定的合同,要根据追认权人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确定。

同时要特别注意案例问题中的假设性问题。

因为目前的考试中,往往在问题中又增加
3.答题的具体要点:
(1)一定要就题答题,不能随意发挥题意。

(2)先写结论,后写理由。

(3)答题尽量一点一段,有条理。

最好用数字或者连接词标明。

(4)不要在解题时大量重复案情。

(5)原则上不要写明具体法条,但如果你刚好记住了,则可以写明具体条文。

[案例一] 南某某是某中学学生,15岁。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南某某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每消费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

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南某某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南某某非常高兴,将中奖元钱放到家里的箱子中。

第二天,南某某与萧某发生争执,南某某一气之下,便偷偷将柜子中的5000元钱拿出,到商场中购物消气,其某要购买股票,想用箱中的钱,却发现箱中的钱已不见,于是质问南某某,南某某在质问之下说出真相。

但南认为南某某还小,钱应当由自己和南某某的父亲支配。

于是马上拉着南某某到商场,说南某某购买钻戒未征得问:1.南莱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奖金究竟属谁所有?为什么?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萧某能否要求退货?为什么?
3.萧某是否有权持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请说明理由。

4.假设南某某没有告诉萧某,直接到商场领奖,商场能否以南某某是未成年拒绝兑奖?
[解题思路]
本案例中,涉及到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监护人的职责等问题。

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有南某某与商场的附的结构图表如下:
[参考答案]
1.南某某购买洗发水的行为属于与其年龄、智力及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故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法通则》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故南某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适用的民事行为;二是接受奖励、赠与、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民事行为。

2.南某某购买钻戒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

萧某有权要求遇掉钻戒。

理由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而该合同在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如果的数额较大的民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须征得其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既然其母亲萧某拒绝追认退掉钻戒。

3.萧某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

理由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萧某购买股票井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故其无权将此笔钱用于购买股票。

4.商场不能以南某某是未成年人为由拒绝兑奖。

根据《民通意见》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在本案例中,南某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洗发水获得主张无效。

因此,商场不能以南某某是未成年人为由拒绝兑奖。

[解析]
1.《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故此,南某某对获得的奖金享有所有权。

2.《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而根据南某某的年龄、购买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判断,应当认定其购买钻戒另外要注意可以要求退货的理由的阐述。

由于购买钻戒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法律效力取决果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合同归于无效。

而根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产生双方返还的法律无效后产生双方返还的法律后果。

3.《民法通则》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的资格。

”对于这条,主要掌握“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内容。

但是对于何为保险、支付个所得税等税费的行为都属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

但将被监护人的金钱赠与他人的行为虽然往往彰属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为的行为。

[应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其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与所谓民事行为的关系问题。

其二,监护人的监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问题
1.(《民法通则》中的)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无(《民通意见》第3条、第6条规定见前面分析部分)
2.相关规定
(《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见前面分析部分)
3.重点提示
(1)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问题,如其行为为非合同行为,则根据《民法通则》为效力待定。

(2)限制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3)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至于判断标准,见《
(4)注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民事行为效力的区别。

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除纯理才能有效。

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的所为的民事行为,一律无效。

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纯获益及与其年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未经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同意所为的民事行为,区分情为,则为无效。

二、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1.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见前面分析部分)
《民通意见》第10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2.相关规定
《民通意见》第20条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民通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

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3.重点提示
(1)监护职责共计有六项,重点是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
(2)注意在委托监护下的责任承担。

主要是要考虑在委托监护中,可能存在连带责任的承担问题。

(3)追究监护人责任的普通程序之诉和变更监护人的特别程序之诉应分别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