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 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自信地用老板能听得懂的语言解释道:“资产负债表是主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附表。
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发生额(期末金额-期初金额)=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详细说明了现金产生的三个途径,所以,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如果您问“货币资金”都增加在了哪里,货币资金增加是通过三个途径增加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货币资金一般应该在经营活动中产生,如果企业增加的货币资金主要是投资活动或者筹资活动产生的,就要告诉老板其中存在的风险。
未分配利润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利润表上本期的“净利润”有关,而利润表是对“净利润”的具体计算和阐述。
所以,利润表同样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不错,有前途小伙子,好好干!”老板向小张投来赞许的目光。
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小张心里十分激动,连连说道“谢谢老板,还得好好努力……”。
判断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准确,通过报表内各项目之间以及报表间的勾稽关系也可以进行判断。
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
1.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也称为表内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前面提到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2.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称为表间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末数=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累计数。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复核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复核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的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财务报表勾稽关系一、表内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相对于表间关系而言,表内关系是简单的。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2、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1、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
同理的,现金流量表中的“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就分别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的年初余额、期末余额。
2、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以简单估算: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然,还要考虑应交税费中的有关税金的变动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3、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的12种勾稽关系

模糊的勾稽关系
• 这里提到的“模糊”意指数据间不能形成精确的 等式关系,但是却能够大致相等或形成比例关系。 这类勾稽关系容易体现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可 以成为识别财务造假的利器。
模糊的勾稽关系
• 4.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 • • 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值即应收账款周转率, 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会保持相应稳定,如 果应收账款增幅比例大于营业收入增幅比例,应 关注应收账款造假,此外也可能是行业发展呈颓 势,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不良,造成大量的应收。
模糊的勾稽关系
• 9.货币资金、短期借款、资产与营业收入 • • 如果货币资金过高,且与资产变动不成比例,或 者与营业收入变动不成比例,或者是货币资金与 短期借款同时位于高值,有可能是货币状况异常, 比如银行账户被查封、存单被质押或被关联方占 用。
模糊的勾稽关系
• 10.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 • • 企业的营业成本主要就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支 出加上部分折旧与摊销。排除应付账款变化的影 响,如果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幅远 高于营业成本,那么就应当关注这部分现金的去 向和用途,可能存在虚构营业收入的情况,也可 能存在将该部分现金用于其他用途的情况。
模糊的勾稽关系
• 7.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税费 • • 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计量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 也因为税收筹划的存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税费 之间很难形成精确的比例关系。但是,上述不同之处 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税费大 体上应当是一种比例关系。如果营业收入、营业利润 的增幅远高于税费(特别是增值税与所得税),也可 能意味着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存在水分,还可能存在 偷税漏税等刑事风险。
模糊的勾稽关系
• 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 • • 如前所述,两者间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可以达成精 确的等式关系。抛开精确的等式关系不谈,如果 净利润增幅远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应关注与1中相同的情况,也就是说,企业没有业利润、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 • • 正常情况下,三者应为近似比例变动关系,如果 营业利润增幅远高于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营业 利润造假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例如可能通过关联 方支付费用的方式降低支出,也可能是虚构了营 业收入。
三张财务报表的表间勾稽关系

三张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精确的勾稽关系利润表: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分配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股利分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当期股东投入-股利分配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糊的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
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以简单估算: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然,还要考虑应交税费中的有关税金的变动数)计算销售所得现金应该是:本期商品销售净额+本年发生的销项税的数-应收帐款净额增加数(期末和期初对比)-应收票据增加数+预收帐款增加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怎么核算理论上的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预付账款增加+存货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应付票据的减少+应缴税费应增值税进项税额;实务工作还要剔除以下内容: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增值税进项税额中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的部分;计入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发生额中大额的未付现金部分(比如往来款项对冲)。
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
(这种破坏,是可以修复的,可以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具体分析)分析者没有付给供应商的,在关注这个项目时,一个是金额大小,二是欠了谁的,三是欠人家多长时间了,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本企业运用其他企业的资金的多少。
三张财务报表的表间勾稽关系

三张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精确的勾稽关系利润表: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分配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股利分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当期股东投入—股利分配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模糊的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
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以简单估算: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然,还要考虑应交税费中的有关税金的变动数)计算销售所得现金应该是:本期商品销售净额+本年发生的销项税的数-应收帐款净额增加数(期末和期初对比)-应收票据增加数+预收帐款增加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怎么核算理论上的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预付账款增加+存货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应付票据的减少+应缴税费应增值税进项税额;实务工作还要剔除以下内容: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增值税进项税额中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的部分;计入制造费用中的累计折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发生额中大额的未付现金部分(比如往来款项对冲)。
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
(这种破坏,是可以修复的,可以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具体分析)分析者应该考察报表中这些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发现相关证据,进而形成对分析对象的判断。
财务三大报表勾稽关系

一、表内勾稽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相对于表间关系而言,表内关系是简单的。
1、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
也就是说,企业现在拥有的一切,不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来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就是借来的,自己有的再加上借来的,当然就是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会计上,目前我拥有的一切就叫资产,而借来的钱就是负债,自己的就叫权益。
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内部“勾稽关系”。
2、利润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
3、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公司收进了多少现金,付出去了多少现金,还余下多少现金在银行里。
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等于余下的现金。
二、表外勾稽关系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反映的区间上看,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是一致的,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从核算方法上看,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存在差异,后两者是权责发生制,前者是收付实现制。
损益表可以与资产负债表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如果通过现金流量表,往往能找到一些更直接具体的关系,这里重点探讨三张表的勾稽关系,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衔接关系。
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财务分析报告勾稽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手段。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勾稽关系分析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围绕财务报表中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报表中各项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财务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二、财务报表勾稽关系概述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三张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具体表现为:1.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而利润表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数据,分别对应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留存收益”项目的增加额。
(2)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数据,对应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预收账款”等资产项目的变动。
2.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利润表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对应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数据,对应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而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对应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资产项目,对应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分析实例以下以某企业2019年度财务报表为例,对财务报表勾稽关系进行分析。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财务报表勾稽关系是指企业的各类财务报表之间相互核对、相互对应的关系。
通过勾稽关系,可以检验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完整和可靠。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某个特定日期上的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是企业在某个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着以下勾稽关系:1. 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应当与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相匹配。
如果营业收入增加,那么应收账款也应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2. 销售成本和库存:利润表上的销售成本应当与资产负债表上的库存相对应。
销售成本的增加应当导致库存的减少,反之亦然。
3. 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借款应当与利润表上的利息费用相匹配。
如果长期借款增加,那么利息费用也应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4. 净资产和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应当与利润表上的净利润相对应。
净利润的增加应当导致净资产的增加,反之亦然。
二、其他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还存在着其他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例如:1. 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而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支持其资产负债的变动。
2. 净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净利润表上的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量表上的净现金流量。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非现金项目,例如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损失等,需要进行调整才能得到净现金流量。
3. 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的变动金额应当相等。
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增加应当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之亦然。
通过细致地勾稽各类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
关系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关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四、分析税金与利润、收入之间关系。
流转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的基本税种,一般,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
如公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或增值税税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着低于同业水平,则公司虚增收入或者偷漏税款的风险加大。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违反税法的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增值税申报表的收入一般只有提前或递延确认的时间差异,真实性较高。
对于企业所得税而言,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对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账面税率(利润表中“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比)显着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大部分税前会计利润在税法中没有确认为应税所得,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有两种原因:企业出于欺诈的目的
虚增企业会计报表利润或者企业出于减轻税负的目的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过程中少报收入、虚增成本。
对于账面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我们应要求企业提供差异表或合理解释,并对企业的解释进行必要的分析以判断差异存在的真实原因。
上述述及的会计报表相互之间数据勾稽关系,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在联系及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规律,从总体上匡算其是否合理,以鉴别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在勾稽关系的复核时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报表数据的等式复核,这种数据等式方面的勾稽很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经营规律复核报表数据是否存在日常经营业务数据的合理支撑。
1、可以通过下面两个等式检验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
主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主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附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的钩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额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资产负债与利润表最简单的关系就是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所列数字,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数字。
除了这一简单的对等外,还有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这是两个表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之中。
现金流量表的一种编制方法是工作底稿法,即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减年初数等于利润表中本年累计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中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等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