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四(权威直接打印)

合集下载

[转载]《论语.里仁篇第四》原文及译文

[转载]《论语.里仁篇第四》原文及译文

[转载]《论语.⾥仁篇第四》原⽂及译⽂原⽂地址:《论语.⾥仁篇第四》原⽂及译⽂作者:草⽊百合《论语.⾥仁篇第四》1、⼦⽈:“⾥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孔⼦说:“居住在民风淳厚的地⽅,是最理想的。

⼀个⼈选择住处⽽错过了民风淳厚的地⽅,怎么算得上明智呢?”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孔⼦说:“不⾏仁的⼈,没有办法持久处在困境中,也没有办法长期处在顺境中。

⾏仁者是⾃然⽽然,⾛在⼈⽣正途上,明智者则是了解⼈⽣正途的重要,⽽作此选择。

”(或:孔⼦说:“⼀个不⾏仁的⼈,不能够长久处于贫困的地位,因为他不知道仁的重要;同理,⼀个不⾏仁的⼈,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富贵的地位。

⼀个有仁德的⼈能以仁⼼待⼈接物,使他⼈获得安宁;⼀个有智慧的⼈,知道⾏仁对⾃⼰有利,对他⼈也有利。

”)3、⼦⽈:“唯仁者能好⼈,能恶⼈。

”译⽂:孔⼦说:“只有⾏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厌恶坏⼈。

”(或:孔⼦说:“唯有仁厚有智慧的⼈,能够知道哪些是值得喜欢的⼈,哪些是值得憎恶的⼈。

”)4、⼦⽈:“苟志于仁矣,⽆恶也。

”译⽂:孔⼦说:“只要⽴志⾏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孔⼦说:“⼀个⽴志于⾏仁的⼈,没有所憎恶的⼈,也没有所憎恶的事。

”)5、⼦⽈:“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说:“富有与尊贵,是每⼀个⼈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当途径,加于君⼦⾝上,他是不会接受的。

贫穷与卑微,是每⼀个⼈都讨厌的;如果不依正当的途径,加于君⼦⾝上,他是不会逃避的。

君⼦如果离开了⼈⽣正途,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君⼦不会有⽚刻的时间,脱离⼈⽣的正途,在匆忙、急迫的时候坚持如此;在危险、困顿的时候也坚持如此。

”6、⼦⽈:“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论语解读里仁第四

论语解读里仁第四

精选ppt
7
【解读】 1、“约”不是契约之约,也不是约束
之意,而是与“俭”同义,有简朴之意。“不仁者, 不可以久处约,”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 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2、“不可以长处乐”,也 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 形,得意也会忘形。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 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精选ppt
4
【解读】 ※汉唐之学讲仁,是讲如何用。如韩愈
的“博爱之谓仁”,他是研究墨子的专家,将兼爱 思想融入到儒家思想里了。
※宋代的理学家,讲的仁,则扯到哲学里面讲体。
※孔子是“吾道一以贯之”,既讲用,也讲体,体 用一贯,有体有用。
所以,“里仁”就是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 仁的境界。
精选ppt
《论语》解读 里仁第四
精选ppt
1
【本篇引语】 本篇计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内 容。是孔子针对春秋末年礼乐崩坏、世风日 下开出的药方:以仁为体,以礼为用,有仁 而致礼,天下违礼的病也就药到病除。
精选ppt
2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 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 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 住。 (3)知:音zhì,同智。 【参考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 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 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 呢?”
精选ppt
20
【解读】2、“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一 个仁者,看到一个不仁者,应该想办法怎样把他改变 过来,这是真正仁者的用心。我们讲道德,别人不讲 道德,我们就非常讨厌他,那么我们是同样以“不仁” 的心理对付人家,所以孔子说:“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身。”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写照。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及注释: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论语》第04章里仁

《论语》第04章里仁

《论语》第04章里仁不能够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顺从仁。

”【解读】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烦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雍也》)水性动,动者顺势,所以须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安于仁。

但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

由于没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一言归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

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①好(hdo):喜爱。

②恶(W0):厌恶。

【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解读】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难说。

”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

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

”(《子路》)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

”(《卫灵公》)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

【解读】按照孔子的观点,一个人既已主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就不应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追求,因为他的。

思不能被物质方面的欲望所分占。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时代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如下: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好的,选择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呢?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与仁者为邻,这样可以获得仁者的影响和教导,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否则,如果选择居住在没有仁德的地方,可能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道德下滑。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呆在艰苦的环境中,因为他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同时,也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享受
快乐,因为他会感到贪婪和自私。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安心地生活在无论艰苦还是安乐的环境中,因为他能够自我约束、自得其乐,并用自己的仁德影响周围的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容忍和接纳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这是因为仁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会刻意地进行好恶之辨。

相反,没有仁德的人只会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随意地褒贬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心追求仁德,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免任何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因为他深知这些不良习惯会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这就是仁者的境界,他不仅能够自我约束,也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引领他们走向道德的高地。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篇第四原文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篇第四原文

【导语】《论语》作为孔⼦及门⼈的⾔⾏集,内容⼗分⼴泛,多半涉及⼈类社会⽣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理素质及道德⾏为起到过重⼤影响。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论语·⾥仁篇第四原⽂。

欢迎阅读! 【论语·⾥仁篇第四】 ⼦⽈:「⾥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唯仁者能好⼈,能恶⼈。

」 ⼦⽈:「苟志于仁矣,⽆恶也。

」 ⼦⽈:「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有能⼀⽇⽤其⼒于仁矣乎?我未见⼒不⾜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朝闻道,⼣死可矣。

」 ⼦⽈:「⼠志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 ⼦⽈:「君⼦之于天下也,⽆适也,⽆莫也,义之与⽐。

」 ⼦⽈:「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 ⼦⽈:「放于利⽽⾏,多怨。

」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不患⽆位,患所以⽴;不患莫⼰知,求为可知也。

」 ⼦⽈:「参乎!吾道⼀以贯之。

」曾⼦⽈:「唯。

」⼦出,门⼈问⽈:「何谓也?」 曾⼦⽈:「夫⼦之道,忠恕⽽已矣!」 ⼦⽈:「君⼦喻于义,⼩⼈喻于利。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 ⼦⽈:「事⽗母⼏谏,见志不从,⼜敬不违,劳⽽不怨。

」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 ⼦⽈:「⽗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 ⼦⽈:「古者⾔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欲讷于⾔⽽敏于⾏。

」 ⼦⽈:「德不孤,必有邻。

」 ⼦游⽈:「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第四

论语·里仁第四
懷,思念也。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懷土, 謂溺其所處之安。懷刑,謂畏法。懷惠,謂貪 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尹氏 曰「樂善惡不善,所以為君子;苟安務得,所 以為小人。」

『4-12』子曰:「放於利而行, 多怨。」

4:12 Confucius said: "If you do everything with a concern for your own advantage, you will be resented by many people.”
4:6 Confucius said: "I have never seen one who really loves humaneness or really hates non-humaneness. If you really loved humaneness you would not place anything above it. If you really hated the nonhumaneness, you would not let it near you. Is there anyone who has devoted his strength to humaneness for a single day? I have not seen anyone who has lacked the strength to do so. Perhaps there has been such a case, but I have never seen it.“ 言好仁惡不仁者,雖不可見,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奮然用力於仁, 則我又未見其力有不足者。蓋為仁在己,欲之則是,而志之所 至,氣必至焉。故仁雖難能,而至之亦易也。蓋,疑辭。有之, 謂有用力而力不足者。蓋人之氣質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 之甚,欲進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見耳。蓋不敢終以為易,而 又歎人之莫肯用力於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德,雖難其人,然學 者苟能實用其力,則亦無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至者,今亦 未見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歎惜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能 恶 人。”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ǐ yuē
gǒu zhì yú rén yǐ
4.4 子 曰:“苟 志 于 仁 矣,
wú è yě
无 恶 也。”
zǐ yuē
fù yǔ guì shì rén
4.5 子 曰:“富 与 贵,是 人
zhī suǒ yù yě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huái huì
怀 惠。”
zǐ yuē
shēn hū wú dào yī
4.15 子 曰:“ 参 乎!吾 道 一
zǐ yuē
fǎng yú lì ér xíng yǐ guàn zhī
zēng zǐ yuē
wéi
4.12 子 曰:“ 放 于 利 而 行 ,以 贯 之。” 曾 子 曰:“唯。”
duō yuàn
之 所 欲 也。不 以 其 道 得 之,
bù chǔ yě pín yǔ jiàn shì rén zhī
不 处 也。贫 与 贱 ,是 人 之
suǒ wù yě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
所 恶 也。不 以 其 道 得 之,
bú qù yě jūn zǐ qù rén wū hū
不去 也。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去 仁,恶 乎
chéng míng jūn zǐ wú zhōng shí zhī
成 名 ?君 子 无 终 食 之
jiān wéi rén zào cì bì yú shì diān
间 违 仁,造 次 必 于 是, 颠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pèi bì yú shì
沛 必 于 是。”
zǐ yuē
wǒ wèi jiàn hào rén
者。盖 有 之 矣,我 未 之 见

也。”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ǐ yuē
rén zhī guò yě gè
4.7 子 曰:“人 之 过 也,各
yú qí dǎng guān guò sī zhī rén
于 其 党 。 观 过,斯 知 仁

矣。”
zǐ yuē
zhāo wén dào xī sǐ
国 乎,何 有?不 能 以 礼 让 道, 忠 恕 而 已 矣。”
-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ǐ yuē
jūn zǐ yù yú yì
zǐ yuē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4.16 子 曰:“君 子 喻 于 义, 4.20 子 曰:“三 年 无 改 于
xiǎo rén yù yú lì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5-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xià yě wú shì yě wú mò yě yì wéi guó rú lǐ hé
下 也,无 适 也,无 莫 也,义 为 国,如 礼 何?”
zhī yǔ bǐ
之 与 比。”
zǐ yuē
bú huàn wú wèi huàn
4.14 子 曰:“不 患 无 位,患
言 而 敏 于 行 。”
zǐ yuē
dé bù gū bì yǒu
4.25 子 曰:“德 不 孤,必 有
lín
邻。”
zǐ yóu yuē
shì jūn shuò sī
4.26 子 游 曰:“事 君 数 ,斯
rǔ yǐ péng yǒu shuò sī shū yǐ
辱 矣;朋 友 数 ,斯 疏 矣。”
4.8 子 曰:“ 朝 闻 道,夕 死
kě yǐ
可 矣。”
zǐ yuē
shì zhì yú dào ér
4.9 子 曰:“士 志 于 道,而
chǐ è yī è shí zhě wèi zú yǔ yì
耻 恶 衣 恶 食 者,未 足 与 议

也。”
zǐ yuē
jūn zǐ zhī yú tiān
4.10 子 曰:“君 子 之 于 天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lún yǔ
《论 语》
lǐ rén piān dì sì
里仁 篇 第四
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4.1 子 曰:“里 仁 为 美。择
bù chǔ rén yān dé zhì
不 处 仁,焉 得 知?”
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4.2 子 曰:“不 仁 者 不 可
4.19 子 曰:“父 母 在,不 远 4.23 子 曰:“以 约 失 之 者
yóu yóu bì yǒu fāng
游,游 必 有 方 。”
xiǎn yǐ
鲜 矣。”
-4-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zǐ yuē
jūn zǐ yù nè yú
4.24 子 曰:“君 子 欲 讷 于
yán ér mǐn yú xíng
kě bù zhī yě yī zé yǐ xǐ yī zé
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 可 不 知 也。一 则 以 喜,一 则
zǐ yuē
shì fù mǔ jī jiàn
yǐ jù
4.18 子 曰:“事 父 母 几 谏 , 以 惧。”
jiàn zhì bù cóng yòu jìng bù wéi láo
小 人 喻 于 利。”
fù zhī dào kě wèi xiào yǐ
父 之 道,可 谓 孝 矣。”
zǐ yuē
jiàn xián sī qí yān
zǐ yuē
fù mǔ zhī nián bù
4.17 子 曰:“ 见 贤 思 齐 焉,4.21 子 曰:“父 母 之 年 ,不
jiàn bù xián ér nèi zì xǐng yě
yǐ jiǔ chǔ yuē bù kě yǐ cháng chǔ
以 久 处 约,不 可 以 长 处
lè rén zhě ān rén zhì zhě lì rén
乐。仁 者 安 仁,知 者 利 仁。”
zǐ yuē
wéi rén zhě néng hào
4.3 子 曰:“唯 仁 者 能 好
rén néng wù rén
zǐ yuē
jūn zǐ huái dé xiǎo suǒ yǐ lì bú huàn mò jǐ zhī qiú
4.11 子 曰:“君 子 怀 德,小 所 以 立。不 患 莫 己 知,求
rén huái tǔ jūn zǐ huái xíng xiǎo rén wéi kě zhī yě
人 怀 土;君 子 怀 刑 ,小 人 为 可 知 也。”
4.6 子 曰:“我 未 见 好 仁
zhě wù bù rén zhě hào rén zhě wú
者,恶 不 仁 者。好 仁 者,无
yǐ shàng zhī wù bù rén zhě qí wéi
以 尚 之;恶 不 仁 者,其 为
rén yǐ bù shǐ bù rén zhě jiā hū qí
zǐ yuē
gǔ zhě yán zhī bù
见 志 不 从 ,又 敬 不 违,劳 4.22 子 曰:“古 者 言 之 不
ér bú yuàn
而 不 怨 。”
chū chǐ gōng zhī bú dài yě
出,耻 躬 之 不 逮 也。”
zǐ yuē
fù mǔ zài bù yuǎn
zǐ yuē
yǐ yuē shī zhī zhě
多 怨 。”
zǐ chū mén rén wèn yuē
hé wèi
子 出,门 人 问 曰:“何 谓
zǐ yuē
néng yǐ lǐ ràng wéi yě
zēng zǐ yuē
fū zǐ zhī
4.13 子 曰:“ 能 以 礼 让 为 也?” 曾 子 曰:“夫 子 之
guó hū hé yǒu bù néng yǐ lǐ ràng dào zhōng shù ér yǐ yǐ
仁 矣,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 其
shēn yǒu néng yí rì yòng qí lì yú
身 。有 能 一 日 用 其 力 于
rén yǐ hū wǒ wèi jiàn lì bù zú
仁 矣 乎?我 未 见 力 不 足
zhě gài yǒu zhī yǐ wǒ wèi zhī ji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