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有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点
平型 关 台儿 庄 华北 地区
作战部队或 指挥者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抗战以来第一 次大捷 抗战以来的重 大胜利 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最 大规模战役
八 路 军一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 一五师 获大批军用物资。 李宗仁(正 面战场)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彭德怀(敌 破坏交通线2000多里, 后战场) 拔掉据点近3000个,消 灭日伪军4万人。
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孙中山 兴中会—1894年 檀香山 创建 同盟会会—1905年 日本东京—第一个革命政党 革命党
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定都南京 失败标志—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发动群众 功绩— 推翻了…,结束了…, ….深入人心
局限性— 没有完成…,没有改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1949)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 背景: 时间: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 领导人: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P54 二、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国民大革命 国共内战 联合抗日 解放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 1927—1937 1946—1949 二、南京大屠杀 背景: 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攻占上海、南京
时间: 1937.12.13到1938年初,长达6周
屠杀人数: 30万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时间
平型关 1937.9 大 捷 台儿庄 1938年 战 役 百 团大 1940.8 战
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
•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第11课 北伐战争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 运动 1919年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北京(中心) 上海(中心) 爆发 6.3 5.4 发展 学生(主力) 工人(主力)
一、长征(1934.10——1936.10)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内容: 在军事上、组织上纠正了党内的错误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P60
反抗
探索
1851——1864年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P9 1862年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一、新疆问题的产生
第3课 收复新疆
1.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新疆 2.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 3.俄国占领伊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击败阿古柏 1878年 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曾纪泽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 1884年
• 第3课 收复新疆 •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根本: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P2
侵略
直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万元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通商:广、厦、福、宁、上 协定关税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最能体现
侵略
结果:《辛丑条约》(11国) 经济、政治、军事、外交 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P21、22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22
反抗 探索
义和团——扶清灭洋(原因:列强侵略中国加剧)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1、列举对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影响最大的三个条约及其战争。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开始沦为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 2、根据要求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P17
通商:重庆、沙市、苏州、杭州(深入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P17
反抗 探索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原因: 镇压义和团(不同于以往的侵华战争) P20 国家:英(西摩尔)、俄、德、法、美、日、意、奥
培养近代人才,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务 运 动

有西 方列 强的 侵略
失败标志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 性质+功绩+局限性 P30
失败原因
评价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序幕—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强学会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6—9月 103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
英国发动 战争的目的
原因:
反抗
探索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 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P7
侵略
英法(主凶)——火烧圆明园 侵略国家: 美俄(帮凶)——俄趁机侵占我国大片领土P8 结果: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双重任务:反清反侵略)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 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恶果:在半年内东北三省沦亡
影响: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936.12.12 (双十二事变)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暂时放下国共 中共的努力: 两党的恩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国民党向联共 抗日的转变。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卢沟桥事变 1937.7.7 (七七事变) 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影响: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第11课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推翻北洋军阀) 背景: 建立: 1924.5 广州黄埔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组织者:广东国民政府 出发时间:1926年 主战场: 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 英雄部队: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合作破裂) 结果: 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任务,没有改变……性质
中共七大:1945.4 延安 背景: 抗战胜利前夕 议题:P81 意义: 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P82
抗战胜利:1945.8.15
胜利原因: 国际的援助(美国、苏联);国内各阶层联合抗战 意义: ①②③(见16课学案“探究”)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第17课 内战烽火
《辛丑条约》 《瑷珲条约》 ②割地最多的条约:
①赔款最多的条约: ③关税权沦丧的条约:
。 。 。
《南京条约》
④最能体现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特点的条约: ⑤刺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 。 。
⑥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 《辛丑条约》 ⑦ 在中国开设使馆界的条约:
•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重庆谈判
第17课 内战烽火
时间: 1945年8—10月 ①争取准备内战时间②欺骗全国人民 蒋介石的目的: 中共的目的: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假和平的阴谋 结果:1945.10.10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状况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C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器物 第6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由(科技)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表 第7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及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里 制度 ,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层 层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深 入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上面这首诗歌颂了: 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 。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原因: 企图以中国为跳板,征服世界 P16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李鸿章 伊藤博文 结果:
侵略
内 赔款:白银二亿两 容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重大事件: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两次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P6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 第1课 鸦片战争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思想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1895年)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 代表人物 P28 代军事工业 内
有太 平天 国运 动的 打击

背 景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 近代民用工业 P29 内容
③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
《辛丑条约》 。
3、根据提示列举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的条约: ②割台湾岛的条约: ③赔款2100万银元的条约: ④赔款白银2亿两的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 。 。 。
⑤赔款白银4.5亿两的条约:
《辛丑条约》

4、列举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 。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发展—
失败标志— 戊戌政变 1898年 9月 失败原因— 没有发动广大群众 P33 功绩— 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武昌 1911.10.10(辛亥年) 湖北武昌 起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
结果 初步胜利 意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P47
中共 成立 1921年
条件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P48
意义: 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P49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内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评价— 性质+功绩+局限性 P42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840 1919 1949
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走夺取大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革命的 启示: 重点要放到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井冈山会师 会师双方: 毛泽东部与朱德、陈毅部 时间:1928年4月
结果: 建成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